莊子《逍遙遊》:“名者,實之賓也”背後的智慧,理應要知道

《莊子》以其深邃的哲學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結構、價值取向以及文化精神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以莊子之才學,取財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莊子無意仕進,推辭楚國宰相之邀,不拘於名利。

原典: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

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莊子·內篇·逍遙遊》

釋解:

堯想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是當時有名的隱士、賢士),說:“日月出來後,而火炬還未曾熄滅;它和日月比光明,豈非很艱難?應時的雨水已經降下,此時仍灌溉田地,對於莊稼的潤澤,豈非徒勞無功?先生如果在位天下就太平了,若我還佔著個這位置,自感慚愧,我自認有太多缺點,請允許我把天下託付給您吧。”

莊子《逍遙遊》:“名者,實之賓也”背後的智慧,理應要知道

許由說:“天下在您的治理下,已經很安定了;而我還來代替您,我是為名聲嗎?實際為主,名聲是賓(附屬品),我要做那個徒有其表的賓嗎?那種叫鷦鷯的小鳥在森林裡做巢,它所需要的,不過一樹枝而已;鼴鼠在河邊飲水,它所需要的,不過是喝到飽腹而已。您還是請回吧,天下於我沒有什麼用處!廚師即使不烹飪,主管祭祀的人也不會越位而代他去下廚做飯的。”

莊子哲理:名者,實之賓也

所謂的地位、名聲和名望,不過是實際內核表面的過往賓客,浮雲而已。治國、做事最重要的核心是“國”和“事”,一定要放下名利。

短短几行文字,莊子的智慧躍然紙上。文中的賢人看破世事的本質,不再拘泥於名利和外在一切事物,活出了自我,活出了真境界。我們日常所聽所聞,大多為世人對名利的追逐,與許由的推辭掌管天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許由賢能卻不追求功名利祿,沒有接受堯的主動禪讓,從人類文明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來看,能夠做到這點,實屬不易。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堯作為一代君王能夠主動讓賢禪讓,則更加了不起。

莊子《逍遙遊》:“名者,實之賓也”背後的智慧,理應要知道

據傳,堯曾計劃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未接受,堯又要把天下讓給子州支父,子州支父也沒有接受。後來,堯又與四嶽討論繼承問題,意在四嶽中尋找繼承帝位的人選。四嶽卻都覺自己鄙陋無德,辱沒神聖帝位。堯只好要求從族系和民間推薦大德大才之人。

有個叫虞舜的民間鰥夫被推薦上來。虞舜的父親雙目失明,性情固執,後母放肆,弟弟傲慢,他卻以孝道使得家庭和睦,不至於出亂子。帝堯決定試試他的能力。於是,帝堯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並考察他的德性。

首先,舜讓二妃回家中侍奉公婆,盡行婦道。堯讓九個兒子跟隨舜,觀察他處理社會事務的能力,舜負責協調民間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人倫關係,取得成績。堯的兒子們也受到教育,變得更加淳厚謹敬。

舜輪流到去幾個官府任職,盡職盡責,處理行政事務條理分明。又接待四方朝見的部族酋長、使者,態度嚴謹親和,處事得當,處理部族關係穩妥。又涉足山林川澤處理事務,吃苦耐勞,聰慧靈敏。堯讓舜治理國家三年,國家治理得妥帖平順。在權衡長子丹朱繼位還是啟用舜的問題上,堯認為:王位給舜,雖不利於丹朱,但卻使天下人受益,便決心讓位於舜。最後,舜接受了堯的禪讓,登上共主之位。

可見,在遠古時期無論是堯、舜,還是許由、子州之父,都是有節操有德行的君子,不只以個人和家族的利害得失來決定進退,他們心中最重的部分是天下和百姓!這就是“名者,實之賓也”。

莊子《逍遙遊》:“名者,實之賓也”背後的智慧,理應要知道

“名者實賓”對現代企業又有怎樣的幫助?

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名者,實之賓也”對於現代企業,同樣充滿了啟發。

治理企業如同治國,卓越的企業家亦如上述遠古諸君,同樣不只以個人和家族的利害得失決定進退,企業的發展和持續、基業長青才是核心太極;中外這樣的企業家比比皆是:早到微軟的比爾蓋茨,近到谷歌兩位創始人,還有幾個月前隱退的馬雲,不一而足……

以下一段現代家族和跨國企業中的鮮為人知的權利交接,宛若堯、舜翻版:

德國工業巨頭蒂森克虜伯集團,生產優質高端鋼材,德系三大汽車鋼材及配件均由其提供,旗下電梯被稱作電梯中的萬寶龍,經營業務遍及世界各地。究其歷史,該集團由一家有兩百多年曆史的家族企業發展而來,前身之一的克虜伯公司,一直為德國的工業柱石,其產品質量的卓越全球聞名。

洋務運動中,李鴻章從克虜伯公司進口大炮、火車和鐵軌,中國第一批炮兵在德國受訓,曾幾何時,克虜伯大炮幾乎就是中國海防的代名詞。

莊子《逍遙遊》:“名者,實之賓也”背後的智慧,理應要知道

到了小阿爾弗雷德·克虜伯掌管家族企業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正值戰後德國恢復時期,不出十年,克虜伯帝國在他手中重新崛起。

六十年代初,克虜伯公司如日中天,躋身歐洲十大企業之列。此時小阿爾弗雷德開始考慮企業的傳承問題,家族企業代代相傳,接下來應該傳給他的獨子昂德特了。不同於外界公開版本的“因不願意繼續遵循家族嚴謹、刻板、勤勞的傳統,昂德特宣佈放棄繼承權”,真實版本是:小阿爾弗雷德看出自己的獨子完全不具備管理公司的能力,把企業傳給兒子就會毀掉這家一百五十多年的公司。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他在家族外物色能力和品質皆優的接班人,而貝肖德就是這個人選。小阿爾弗雷德用了幾年的時間,做了完善的法律安排,讓貝肖德負責基金管理,以確保他的兒子和家族成員,除了獲得應有的分紅外,不能夠插手公司的任何經營管理。之後,他將公司從家族企業變為股份公司。

莊子《逍遙遊》:“名者,實之賓也”背後的智慧,理應要知道

1967年7月30日,小阿爾弗雷德逝世,魯爾工業區超過12萬5千名工人為其默哀,感謝他為德國工業重振和工人福祉作出的貢獻。而貝肖德作為第一遺囑執行人,將克虜伯資產轉移給基金會,並擔任董事會主席,一諾千金,心無旁騖,46年全身心投入企業,幕後把控著企業的方向直至2013年7月30日去世。

這個故事裡的小阿爾弗雷德和貝肖德,何嘗不是堯、舜的德式微型演繹版?其所有的努力、安排和權利交接,都不是出於名利,只為了企業的長治久安,為了企業十幾萬員工的安居樂業。

莊子《逍遙遊》“名者,實之賓也”背後的智慧,值得我們當代企業家和家族傳承者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