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首篇《逍遙遊》中追求的絕對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嗎?

《逍遙遊》是《莊子》的首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莊子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大鵬展翅三千里,並不是逍遙遊,因為它要憑藉海風起時。列子的飛行也不是逍遙遊,因為他需要“御風”,並且時間不能久長。

莊子首篇《逍遙遊》中追求的絕對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嗎?

所以我們看到《莊子·逍遙遊》最後一段,也就是“無己無功無名”的出處: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倘若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駕馭著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的境地,他還要憑藉什麼呢?所以說:修養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於求功,有道德學問的聖人無意於求名。

莊子首篇《逍遙遊》中追求的絕對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嗎?

“逍遙遊”的狀態,是順應天地法則、順應自然變化、精神絕對自由地暢遊於無邊無際的精神世界,而不需要任何的憑藉。

那如何才能做到這種絕對的精神自由呢?那就是先做到“無己、無功、無名”。

“聖人”、“神人”、“至人”,含義上沒有本質差別,指的都是達到“逍遙遊”境界的人。

“無己”,就是無我。這個“無我”並非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而是認識到自己和萬物並無區別,與大自然渾然一體,而感覺不到“我”的特殊性。

莊子首篇《逍遙遊》中追求的絕對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嗎?

“無功”,就是不追求建功立業。世間萬物是“道”的不同狀態,功業算什麼呢?這並非放棄進取心,而是進取心的實現要順應自然法則、順應萬物變化之理,做到不違背自然的“無為”。

“無名”,就是不追求名譽地位。“無名”,才能做到齊物,齊物才能“無己”、才能“無功”。

做到“無己無功無名”的人,精神上達到了“逍遙遊”的狀態,這是一種衝破世俗精神牢籠的大智慧,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上層。

莊子首篇《逍遙遊》中追求的絕對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嗎?

不過能達到“逍遙遊”這種狀態的人基本上沒有,這是莊子思想中的一種理想狀態。甚至連莊子自己也沒能做到,他只是提到如何用“坐忘”來“呆若木雞”,希望藉此進入這種狀態。

莊子逍遙遊的精神,即是在於體認自我、存在真我、由忘我偏見的破除,而追求人生的真我,以求逍遙。

莊子首篇《逍遙遊》中追求的絕對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嗎?

關於《逍遙遊》中的敘述,大多著重於境界的描述,然而我們不能將境界誤以為就是方法,而不知莊子逍遙境界的背後,有切實的修練功夫。

但這些切實的功夫,在逍遙遊一文中沒有明確的說明,而是散見於其他篇章中,逍遙遊只是總綱,想要對莊子思想有全面的瞭解,仍然要研讀體會莊子全書。

莊子首篇《逍遙遊》中追求的絕對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嗎?

今天我給你推薦的這本

《莊子全書》,是一部博大而厚重、奇異而詼諧的思想鉅著,一部關於生命哲學的奇書,一部把深刻的哲學思想和美妙的文學意境結合得渾然天成的偉大著作。

該書包括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收錄解說了 逍遙遊、 齊物論、駢拇、馬蹄、 庚桑楚、 徐無鬼等經典名篇。

莊子首篇《逍遙遊》中追求的絕對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嗎?

魯迅先生曾經這樣評論過《莊子》一書: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這作,莫能先也。可以說,研究中國哲學,不能不讀《莊子》;研究中國文學,也不能不讀《莊子》。

莊子思想把人的生命安放到廣大的天地之間去尋找意義,使人的精神與外界宇宙無限地、自由地相聯繫,新結合。

如果你樂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把生活的快樂看得比功名利祿更重要,那麼,我建議你多去讀讀《莊子》。

莊子首篇《逍遙遊》中追求的絕對自由,真的是存在的嗎?

這本書一共45塊錢,也就是一頓飯錢,你就可以瞻仰前人的風采,領悟古人的智慧,受益終生,是非常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