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寫一首,全詩僅兩句,卻成為中國詩歌上的千古絕唱!

什麼是詩?《毛詩 大序》中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簡言之,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不同於其他文化樣式的是,詩的語言高度凝練,能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作者最豐富情感。所以,好的詩作,多不是長篇大論式的無病呻吟,而是點到為止的精彩發聲。

一生只寫一首,全詩僅兩句,卻成為中國詩歌上的千古絕唱!

比如,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風歌》只有區區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顯得躊躇滿志,第三句卻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發了作者內心表現出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郁的惆悵。全詩渾然一體、語言質樸、大氣磅礴,包含了雙重的思想感情,別具一格,堪稱帝王詩中的經典。

漢高祖十二年(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由於英布的戰鬥力太強悍,一般人對付不了,年逾六十的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徵。後他擊敗了英布,在得勝還軍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鄉——沛縣(今屬江蘇省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長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一天酒酣,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地即興吟唱了這首《大風歌》。

一生只寫一首,全詩僅兩句,卻成為中國詩歌上的千古絕唱!

劉邦雖然貴為君主,但是,帝國初創,諸事不順,新建的漢帝國相繼經歷了燕王臧荼、韓王信、陳豨的叛亂。如今的英布造反雖然也被平定,但北面的匈奴虎視眈眈,國內反叛實力伺機而動,整個國家搖搖欲墜。劉邦在這時返回到了故鄉,想起了前半生的坎坷換來了如今的榮華,而各方勢力又正欲把這個他親手打造的帝國推向深淵,所以,劉邦在吟唱這首《大風歌》時,是懷著一股被悲涼掩蓋的豪氣的。

再者,如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全詩語言蒼勁奔放,結構緊湊連貫,短短的四句26字,就將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抒寫得淋漓盡致。這是一首弔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全詩讀來酣暢淋漓又餘音繚繞。

一生只寫一首,全詩僅兩句,卻成為中國詩歌上的千古絕唱!

陳子昂,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少任俠,亦能文,24歲時舉進士。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直言敢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拜麟臺正字,右拾遺,後世因稱陳拾遺。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人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其侄子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隨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這首名傳千古的《登幽州臺歌》。

一生只寫一首,全詩僅兩句,卻成為中國詩歌上的千古絕唱!

戰國未期,有個著名的刺客,叫荊軻,他不光能揮劍殺人,也可以慷慨悲歌,他留給後世的,只有關首《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為何說他只留下半首詩呢?因為《易水歌》的後兩句“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並非出自荊軻之口,在那樣的場合下,他也不會有如此發揮,所以,許多文史專家都疑其為後人補作。

荊軻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荊軻喜愛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荊軻後遊歷到燕國,到燕國以後,結識了擅長擊築(“築”是古代的一種擊絃樂器,頸細肩圓,中空,十三絃)的狗屠夫高漸離結交,兩人成為知己。

一生只寫一首,全詩僅兩句,卻成為中國詩歌上的千古絕唱!

荊軻好酒,天天和高漸離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後,高漸離擊築,荊軻就和著拍節在街市上唱歌。燕國的著名隱士田光,認為荊軻是個可成大事者,正當燕太子用人之際,田光將荊軻推薦給了太子丹。

太子丹對荊軻禮遇有加,他之所以討好荊軻,其目的是想讓荊軻去殺一個人,一個天下人都難殺掉的神人——秦王嬴政。荊軻真不是一般的刺客,這樣一件別人眼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竟然接受了。

一生只寫一首,全詩僅兩句,卻成為中國詩歌上的千古絕唱!

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樊於期是太子丹的好朋友。太子丹不忍殺他,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為了刺秦能順利完成,太子丹還花重金求購了天下最鋒利的匕首。

但是,荊軻並沒有立即行行動,因為他要等一個人,等一個能助他一臂之力的高人。那個高人到底是誰,史料並無記載,只是,由於那個人住得很遠,趕到燕國與荊軻會合還得一段時間,不過,荊軻已替那個人準備好了行裝。

一生只寫一首,全詩僅兩句,卻成為中國詩歌上的千古絕唱!

看著荊軻遲遲沒有出發,太子丹懷疑他是因害怕而反悔,就再次催請說:“我們的時間不多了,你打算什麼時候動身呢?要不,我派秦舞陽替你先行吧?”秦舞陽,戰國末期燕國武士,燕國賢將秦開之孫,年少時就犯下殺人案,史稱其“人不敢忤視”,就是沒人敢和他對視,說明秦舞陽也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狠角色。

暗示一個人貪生怕死,是對刺客的最大侮辱,面對太子丹的如此安排,荊軻大發怒,斥責太子丹說:“你丫這樣安排是什麼意思?只顧去而不顧完成使命回來,那是沒出息的!況且是拿一把匕首進入難以測度的暴秦。我所以暫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朋友同去。眼下太子認為我拖延了時間,那就告辭決別吧!”於是就出發了。

一生只寫一首,全詩僅兩句,卻成為中國詩歌上的千古絕唱!

荊軻知道,這樣匆匆前往秦國,無異於飛蛾赴火、自取滅亡,但是,刺客的榮譽卻不能讓他後退。他的好朋友高漸離得知消息後,與太子丹等人一起,將荊軻送到易水河畔。大家都知道,荊軻此去秦國,是有去無回的死亡之旅,所以,送行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悲壯而決絕。

送至易水,眾人就得止步,因為,易水是當時燕國的南界。臨別之際,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由於荊軻唱得太悲壯了,以至於聽者嗔目,發盡上指。

一生只寫一首,全詩僅兩句,卻成為中國詩歌上的千古絕唱!

到了秦國後,秦舞陽就露怯了,按約覲見秦王的那天,荊軻捧著樊於期的首級,秦舞陽捧著地圖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進,走到殿前臺階下秦舞陽臉色突變,害怕得發抖,一下子引起了秦人的懷疑,最終,荊軻雖然捧著地圖接近了秦王,地圖展開後,匕首也露出來了,但仍然功虧一簣,荊軻慘死在秦王及秦宮侍衛的亂刃之下。

於是,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就成了他用生命譜寫的人生絕唱,也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曲絕唱。

一生只寫一首,全詩僅兩句,卻成為中國詩歌上的千古絕唱!

荊軻的《易水歌》雖然僅有兩句,但是,卻景情交融,前後呼應,一氣呵成。上句即景,寫風吹水寒,渲染蒼涼悲壯的氣氛;下句抒懷,表達的是決死之心,明知有去無還,卻毅然前往,決不回顧。“風蕭蕭”有聲,從聽覺上渲染離別之際的慘烈;“易水寒”徹骨,從感覺上描狀環境的悲涼;一上一下,極盡天地愁慘之狀,更加烘托出荊軻“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國難的凜然正氣。

全詩雖只寥寥十六字,卻“悽婉激烈,風骨情景,種種具備”。荊軻以此得名,而這短短的兩句詩,乃永垂於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