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麻的部屋》中看成年人的無奈

孩童才希望白天更長,成年人只希望夜晚最長

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慢慢注意到了成年人的無奈,是那些已經在社會摸爬滾打老練的成年人嗎,是那些燃燒青春氣息的青少年嗎。不都不是,是那些在少年和成年間掙扎的人們。他們從小渴望長大終於從與世隔絕的懵懂青澀的青春年少中,觸碰到了成年人的世界,卻發現這個世界跟自己所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從《未麻的部屋》中看成年人的無奈

兩個世界的差異讓他們感到壓抑,因此他們不停地在兩個世界的交界處徘徊著,思想上不願進入成年人的世界,現實中卻也回不去那個無憂無慮的世界。在2019年的微博熱搜上有這樣一個話題:"第一批90後三十而立",引來無數人的感慨,話題的意思是90後第一批人迎來他們的三十歲大關。而在《論語》中孔子曾說人三十而立,意味著到達三十歲就要成為一個目標明確的成年人了,而當年被前人戲稱垮掉的一代90後也漸漸迎來了他們的而立之年,於是心性灑脫的90後們看見了成人的世界發現了成年的無奈。

就這樣那群處在兩個世界交界處的90後,不停地徘徊著。始終逃避不掉這迎面而來的問題,於是壓抑無處釋放。網絡上大量雞湯文僅適用於失去奮鬥藉口的人們,已經不適用於那些處在掙扎中的青老年。於是大量的毒雞湯出現了,以毒攻毒的效果似乎給予了他們面對世界的勇氣。這種毒雞湯也就是大眾所認知的喪文化。

從《未麻的部屋》中看成年人的無奈

例如口碑和點擊率都極高的喪文化動漫《馬男波傑克》,便是用動物的形象,擬人化的表達,將成年人的生活和苦惱剖析給大眾看。主人公馬男波傑克的種種遭遇以及曲折的人生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致鬱的氣息,裡面的各種性格各種遭遇的人物也總能讓觀眾找到自己的影子,帶著"看吧人們都一樣"的想法安慰自己去接受成人的世界。那些徘徊在成人世界邊界的人們也明白這是躲避不掉的未來,只能用這個像磨砂紙一樣的喪文化打磨自己尖銳的外殼,慢慢變成圓滑的成年人,再進入那個世界。成年人的無奈就在於他們清楚明白自己的變化和即將迎來的變化卻無力改變。

而今天要說的動漫便是關於成年人的,因此這也絕不是一部給小孩子看的動漫。動漫的名字是《未麻的部屋》,其作者是被稱之為日本動漫界的鬼才今敏。若用一句話形容今敏那便是:擅長通過模糊幻想與現實的邊界,達到超越動畫效果以外的影像敘事天才。

從《未麻的部屋》中看成年人的無奈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今敏的作品不僅僅侷限於情感的表達,更是將極致的影像敘事和思想相結合,所以他的作品總被人以燒腦稱之。且不少的獲獎電影也是向他的動漫致敬,例如排在世界影視的電影《盜夢空間》便是向今敏的作品《紅辣椒》致敬,而口碑極好的電影《黑天鵝》便是向今天所講的動漫《未麻的部屋》致敬。相比《紅辣椒》的極致畫風,《未麻的部屋》還略顯青澀,因為它也算是今敏的出道作品,但也充分展示出了他天才的氣息。《未麻的部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娛樂圈十八線小明星未麻的成長和經歷,雖然裡面融入了燒腦懸疑的色彩:精神分裂等。但是當我們再仔細的去看這部動漫的時候,便能從細枝末節中感受到今天所討論的那個話題:成年人的無奈。接下來便是從三個比較有代表的人物細細去解析這部動漫。

一、未麻——在成人世界交界處徘徊的人,卻始終逃不過成長的規律

從《未麻的部屋》中看成年人的無奈

未麻是《未麻的部屋》的女主,一開始她只是一個十八線的女星,在一個極其不出名的女團中。女團中有三個成員,而她是屬於女團中名氣大一點的,從她們開場的演出中便能夠感受到,這個女團的落寞,演唱會的舞臺小觀眾也寥寥無幾。因為未麻算是比較有發展潛力,所以公司的老闆想讓她脫團單飛開展新的事業方向。而未麻的夢想一直是做偶像歌手,但是在老闆的要求和未來的發展下,她妥協了。脫離偶像歌手的她在公司的規劃下去參演電視劇拍攝廣告。而令人沒想到的是要拍攝的電視劇和廣告的尺度都非常大,一直以來走清純路線且本人也非常單純的未麻崩潰了,但是即使如此她還是硬著頭皮去完成,因為那是她的未來。就這樣為了她的發展她一遍遍的向現實妥協,不停刷低自己的底線。即使前一秒崩潰痛哭,下一秒也讓自己微笑地出現在鏡頭前,以至於在夢想和現實不斷徘徊的她甚至出現了幻覺。

從《未麻的部屋》中看成年人的無奈

未麻就如同現實中那些處在青少年世界和成人世界交界處的人一樣,徘徊不定著。但現實中的人們也是如此,在為踏入社會之前擁有著炙熱的夢想,它閃耀著青春的花火。但那花火在踏入成人世界的那一刻便被這冷漠的世界一點點澆滅。讓人們漸漸忘卻曾經的夢想,為了現實不停的低頭。踏入社會的人們開啟了新的成長之旅,揹負起了生活中各種費用,所以工作不能輕易的放棄,因此即使在工作中遭遇再多的不公,終究是將其默默吞下消化。就如同人們經常侃的成年人連崩潰都要挑時間,生活連崩潰的時間都不留給他們,你說這是他們所情願的嗎,這都是他們的面對生活無力改變的無奈。

當你傷了心,就奔跑吧,一往無前地奔跑,不論發生什麼。你的人生中會有人想要阻止你,拖慢你,但別讓他們得逞。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顧來路。來路無可眷戀。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

二、內田守——孤獨是成年人的標配

內田守是未麻的狂熱粉絲,本身沒有什麼特別正經的工作,幾乎無時無刻跟蹤著未麻,窺探著未麻的生活,他身邊沒有任何朋友,像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且擁有著醜陋的外表。看上去是一個極度自卑極度孤獨的人。

從《未麻的部屋》中看成年人的無奈

碌碌無為的透明人用來形容他似乎非常恰當。而這樣孤獨的人唯一的精神寄託便是偶像歌手未麻,那個被打造的看起來不食人間煙火的女生。所以當未麻宣佈離開女團之後才會令他無法接受,而當知道未麻參演大尺度的廣告和電視劇時,他便崩潰了,他覺得那個令他排解孤獨的人被磨滅了。孤獨無法寄託的他走上了極端,想要去毀掉未麻,而他卻認為那是在拯救未麻。

內田守雖然在這部動漫中算不得是什麼戲份比較多的角色,但卻是缺一不可的。想他一樣在現實中的那些人們比比皆是。

人們常說當成為成年人後最能夠感受到的便是孤獨,它充斥著你的生活。無論是工作交友還是感情似乎都隔著一層玻璃無法觸及內心。所以孤獨似乎成為了成年人的標配,而那些孤獨的成年人們不得不尋找一個寄託感情的出口,所以那個出口可能是影視可能是一個愛好可能是某個人。為什麼有很多追星的人不能夠接受偶像的意料之外的改變也許便是如此。孤獨本就不是成年人自願的選擇,人們在那複雜的社會中選擇帶上面具保護自己,不僅隔離了傷害更加隔離了愛。你說他們的孤獨是甘願的嗎,其實不然。

從《未麻的部屋》中看成年人的無奈

你會一點點變老,生活會變得更艱難,你會更孤單。你想方設法要填補內心的空虛,用朋友,用事業,用毫無意義的性愛,但內心的空虛卻依舊還在。直到有一天,你看著自己的周圍,發現大家都愛你,卻沒人喜歡你。那將是這世上最孤獨的感覺。

三、留美——被世界侵蝕的成年人,把希望寄託給別人尋找活下去的意義。

留美是未麻的經紀人,在一開始的時候以為只是動漫中一個無關緊要的小角色,當看到最後才明白這一切的發展都離不開她的操控。未麻所出現的幻覺和那個揭露未麻動態的賬號皆是由她所做。她曾經是也是一個偶像歌手,但以前做偶像歌手的夢想失敗了,為了現實選擇做了經紀人,她把自己的夢想全部寄託在了未麻的身上,甚至幻想自己就是未麻。所以當老闆讓未麻脫團之時,她竭力反對,她認為老闆在破壞她的夢想。而當未麻拍攝大尺度影視的時候,她徹底失去了理智,她覺得自己的夢想再度被玷汙了。於是她失去了理智,殺掉了老闆,電視劇導演等等,甚至想要殺掉未麻,讓自己取代她。

從《未麻的部屋》中看成年人的無奈

留美被那個現實的世界鞭撻的體無完膚,卻想將自己的想法寄託在未麻身上尋找活下去的意義。這樣的留美就如同那些在社會中摸爬滾打過的成年人一樣,他們被長久以往的生活磨平了稜角,冷卻了想法,但卻不甘心就此承認自己的碌碌無為,就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人,從中感受到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的氣息,使自己得到滿足。而這些在那些小孩的眼裡卻是不可接受,他們自小或多或少經歷過成年的大人們的支配,因此總是暗自想著長大後絕對不要成為這樣的大人。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大人們在小的時候也曾這樣想過。

在這生活中的人們總是無法逃過這成長的規律,總是無意識的走向同樣的結局。

這個宇宙是一個殘酷的空間。變得快樂的關鍵並不是去尋求人生的意義,而是讓自己在不重要的小事間忙忙碌碌,然後,你就會過完這一生。

從《未麻的部屋》中看成年人的無奈

搞藝術的人總是更能真切地看透那些現實中的無奈。日本動漫界同樣被稱之為元老級的人物宮崎駿,自然也曾就此表達過自己的思想。他的代表性作品《千與千尋》也是一部剖析成年人的動漫。其中有代表被貪婪支配的成年人千尋的爸媽,被孤獨縈繞的無臉男,以及動漫裡無數被現實磨平夢想不停勞作的妖怪們,都不過是現實世界的折射。就像《未麻的部屋》中今敏所呈現的一樣,它們看起來與現實相距甚遠,但其實都帶著現實的影子。

當人們踏入成人世界的那一刻,他的成長便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下,那個世界將他們蹂躪成相同的樣子,一個不再發光的絕緣體。在小孩子們的眼中,他們原本就是那樣刻薄的大人,但只有那些大人才明白自己的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