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超轻便携风衣的产品技术实践

现在说起冲锋衣,大家心目中都是三合一冲锋衣,而在大部分专业户外爱好者心中,冲锋衣一般是指单冲(不带内胆的冲锋衣),冲锋衣的分类方法有很多,这里不展开讨论,我们按约定俗成的概念,冲锋衣最主要的两个指标就是防水和透气(透湿),我们生产的这件单冲,防水/透气(透湿)检测结果是10000/10000,在专业冲锋衣中这个数据算是平庸,但也算跨进了专业冲锋衣门槛。而我推荐它的理由是在防水透气都达到10000+后的超便携性和多场景应用性。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本人不算深度户外爱好者,不过非常喜欢钓鱼,有好几年从3月中钓到10月中,经常会遇到下雨,虽然会带遮阳伞,不过每次抛竿、遛鱼难免会把身上淋湿(打雷的时候别钓鱼),所以常常会带一件冲锋衣。我有几件不错的冲锋衣,由于比较硬而且比较厚,穿着钓鱼不够利索,很多时候宁可淋湿衣袖也不穿冲锋衣,而且不下雨时候穿起来比较闷热,拉开拉链吧,因为衣服面料比较硬,导致衣服下摆支着,特碍事,叠起来一大坨,也没地方放,一般就会放车上,真赶上下雨还得跑到车上去拿,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冲锋衣的多层复合特性,决定了它会比较硬,所以绝大部分冲锋衣还有一个痛点,就随着身体自然运动,衣服会发出异响。随着钓鱼频率增加,做一件轻量化冲锋衣的念头就越来越强烈,最终付出了行动。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思考过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这件衣服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必须适合日常穿着。我想自己明明有冲锋衣,为什么平时不穿,即便是赶上雨天,也不愿意穿。虽然平时开车多,但是遇到下雨,穿冲锋衣肯定会更合适。仔细思考后,觉得日常我不穿冲锋衣有三个原因:

A、不舒适。由于多层复合,衣服比较硬,不如其他棉、涤、锦等单层面料柔软,舒适感自然会差很多。看来“硬壳”这个词不仅是指对身体的保护,还真实反映了穿着体验。

B、不美观。我这里说的不美观,不是指衣服丑,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穿一件冲锋衣,别人会感觉很“怪”。首先,冲锋衣相比其他衣服版型相对偏大(近几年的冲锋衣版型开始越做越小,某鸟的冲锋衣甚至开始收腰)。朋友给过几件军版G8,最后都送人了事,我本来就比较瘦,实在想不到自己会在什么场景下穿它。面料还硬,大家可以脑补一下,一个人穿着一件又大又硬的壳走在街上,或者参加社交活动会是什么样的画面。其次,大部分专业冲锋衣,肩部都有补强(增加背包时的可靠性)、下摆有风裙,腋下两条大拉链,这也不符合日常生活服饰的“审美”。

C、太热。冬天我偶尔还会穿穿冲锋衣,夏天日常基本上没穿过,普通冲锋衣,本来就比较厚,而且我的冲锋衣基本上是深色调,要是夏天穿一件深色冲锋衣出门,估计十个人会有九个人觉得遇到了神经病。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2、必须方便携带。比如早晚温差大,室内外温差大,车内外温差大,外套不一定时时刻刻都穿在身上,在有需要才穿的情况下,便携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件衣服不是你时刻能穿在身上,而它又不方便携带,那么它再好也不实用。所以这件冲锋衣必须能轻易够塞进你本就不大的随身公文包,也能轻易塞进你办公桌抽屉。只有能够随包携带,才能发挥它最大价值。这些年夏天户外市场的销量霸主——防晒服、皮肤衣,就是因为它的便携性,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3、必须更“全能”。既然在防水透气方面比不过那些顶级冲锋衣,那么就得比它们有更多的使用场景。比如风雨交加的时候你可以穿它,早晚锻炼或者骑行的时候可以穿它,坐高铁的时候(特别是夏天,冷气太足)你可以穿它。夏天防晒你可以穿它,冬天的风雪天气能做外套,一般的社交活动穿它也不能违和,而且任何场景和环境穿它都必须是舒适的。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为了达到以上三个要求,这件衣服的物理特性也就定出来了:

1、 首先他必须是一件真真意义上的冲锋衣,也就是说防水透气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我们给它设定的最低标准是双10000+。

2、 其次,它必须柔软且舒适的,穿在身上不能有任何被约束的感觉。

3、 再次,它必须便于携带,不能太重,要便于打理,方便塞在任何地方。

4、 最后它的外观必须适合日常穿着,不能像套了一个大号的壳,颜色、结构上的处理不能太复杂。由于是功能性服装,它必须满足日常气候、环境变化的功能性需求。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最开始进入进入我们视野的面料是Event,除了Gore-Tex,Event口碑最好,也是大众认可度最高的第三方防水透气膜供应商。实际上我们也请华茂帮我们用CORDURA的轻薄弹力面料和Event膜复合冲锋衣面料。拿到面料小样后发现两个问题,第一是太厚,这点有些出乎我们的预料,平时可能因为我们的冲锋衣相对较厚,感觉不出来,一旦配上超薄的面料和超低D数网格内里,Event膜的厚度,就显得突出了。第二是由于面料带有比较大的弹性,Event防水透气膜的拉伸回弹性不够,所以Event的膜不能用(也有可能是我们选的膜不对),现在这块面料还在我手里,平铺和用力拉伸后的样子如下: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早几年参加国内一个面料展,看过日本东丽一款面料,很轻很薄防水而且纬弹,之前也调样看过,只要各种物理指标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就能用。做户外服装的人,应该都知道日本东丽,东丽在面料品质上还是值得信任的。看到检测报告后最终选定了东丽toraydelfy的OS3524DF7D(厂家的面料编号)。其实吧,心目中最好的选项是Gore-Tex,可是先别说用不用得起,关键是拿不到授权。另外个人还比较喜欢Event和Sympatex,不过我们这款衣服毕竟不是在野外极限环境下使用,作为日常冲锋衣,OS3524DF7D的各项指标足够用了,关键是它还轻薄啊,而且相对同档次面料中,性价比非常高。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选定面料后,接下来就是挑选加工厂。某鸟的单冲应该是大众市场公认的第一,不知道大家会觉得它到底哪方面比别家的好,我认为是工艺,或者说是稳定的工艺,就材料来说,大家都是用的Gore-Tex,都用Ykk,而且由于冲锋衣版型都比较宽松,所以版型结构上不太好对比好坏,但是某鸟(特别是冲锋衣)其稳定的制作工艺,其他品牌是真赶不上。业内都有一个说法,如果给某鸟生产过东西,其工厂的生产工艺水平会上升一大截。国内能做贴合的工厂非常多,但是能做好,并且水平稳定的工厂非常少,而且有很多工厂都不接新用户订单。我们找的工厂是惠州宏星,属于台湾法人独资企业。个人认为他们是国内做贴合最好的工厂之一,大部分国内做高端户外品牌的同行,应该都听说过这个工厂。当然好的做工,工费就必然会贵,一分钱一分货。这件衣服不算原辅料,就纯工费(含增值税和运费)单件198.2元。这件衣服和普通皮肤风衣的结构和裁片很像(裁片相对简单),而某宝上的中档皮肤风衣,工厂出厂价(所有原辅料加加工费的总和)一般也就是80元左右。我做服装十多年,我不傻,我愿意付这么高的工费是因为它值这个钱,而我正好需要一件好衣服。我始终认为一件衣服的做工是最能反映其品质的地方,相对来说做工比用料更能体现品牌方对用户的诚意,有不少新品牌都会用一些好的原辅料,因为这些材料以及吊牌会更容易让人感知到这件衣服的“价值”,而在做工上得过且过,特别是在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处理上,完全是在糊弄事。这件衣服投产之前,就和自由兵李总商量过,希望把这件衣服做成旗舰产品,让我们的老用户知道我们也能做出不差于国际一线品牌的好东西,所以在做工上控制的非常严苛。我对这件衣服做工最满意的地方是胶条的处理,通常衣服内里胶条压胶后,在衣服外侧对应的位置会有明显的胶条痕迹,我们这件单冲面料本来就特别薄,事前我很怕胶条痕迹会影响美观,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有些多余,外观的压胶痕迹极其轻微,几乎发现不了。我有一件很喜欢的冲锋衣,是个非常小众的牌子“OTTE”,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以前在ShotShow展会买的,早几年撤展的时候,参展商可以把参展的商品现场低价处理,这几年不让卖了,当时打了五折,折后500刀,衣服面料做了轻微磨毛处理,有效的降低了“异响”这件冲锋衣用料、做工、设计都不差,我上图对比两件衣服的压胶条位置(左边是OTTE,右边蓝色是我们自己做的单冲):

(左边这件穿着时间比较久,也会导致品相更差)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最后说一下这件单冲的设计,因为主要是针对日常穿着而设计的,所以在颜色上没有选择撞色和比较鲜艳的暖色调,最开始打算用黑色,后来因为考虑到夏天当防晒衣或者皮肤衣穿,黑色会太热,所以没选黑色,后来又因为最开始打算在三夫电商平台独家销售,和三夫电商平台的负责人杨总商量后,觉得深蓝色相对适合日常,也比较适合三夫平台的部分轻户外人群。在版型上,相对比较宽松,两个原因:一是夏天当防晒服或者皮肤风衣穿,如果太紧,衣服里的空气对流空间不够,会感觉到闷热;二是它毕竟是一件外套,在冬天它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中间保暖层,而且还不能紧绷。在结构设计上取消了肩部补强、下摆风裙、腋下拉链。保留了传统冲锋衣的帽子隐藏收纳功能、帽围的立体调节,为了防止风寒效应,保留了袖口和衣服下摆的松紧调节。取消了一切非必要拼接和人体工程学结构,因为这件单冲的面料足够轻薄,而且带弹力,版型也相对宽松,所以用不着其他结构,也能让你的动作足够舒展,而且拼接越少,可靠性越高,生产成本也会更低。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最终,衣服生产出来是这个样子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衣服做出来了,说说这件衣服的亮点:

1、 整件衣服轻薄柔软,面料自带纬向弹力,相比传统冲锋衣,穿着体感更优。

大部分穿过冲锋衣(不管是单冲还是三合一)的人,都应该会有感受,整件衣服太硬,活动时能明显感觉到衣服面料的支撑性,而且由于版型较大,整件衣服容易出现“罩”在身上的感觉,活动时,衣服出现大块平板式折痕,面料摩擦还会发出较大“异响”,这都是不好的穿着体验,而我们生产的单冲,面料柔软,带轻微弹力,活动时,衣服能够更“服帖”的跟随身体变化,这使这件单冲穿起来不但舒适,而且美观。由于面料柔软,面料之间摩擦和撞击的能量,能够通过形变被吸收,而面料“服帖”,也会减少“共振腔”,从而减少异响的发生。

2、 衣服超便携,方便你带着它去任何地方。

整件衣服重225克(M码),面料80g/sqm(每平方米),穿在身上几乎感觉不到他的重量,和大部分皮肤风衣的重量差不多。在不穿的时候可以随手塞进包里,他和一副手套的大小差不多: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当包里塞的东西太多,我会选择直接系在挎包的背带上,就像下面这样: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可能会有很多人说皮肤风衣都能这样携带,可是大家不要忘记它是一件全压胶的冲锋衣,它是一件防水/透气都能达到10000+的专业冲锋衣。冲锋衣面料由于多层复合以及面料较硬,经过多次折叠容易出现“死褶”,最终导致防水膜和面料发生剥离现象(面料表现为“起泡”),或者经过多次折叠同一位置,导致防水膜的损坏,有很大一部分冲锋衣就是这么损坏的。我们这件单冲之所以说它超便携,不只是因为它重量轻、体积小,还因为它的材料特性。首先它的面料是尼龙66,相比涤纶和普通尼龙等材料,尼龙66的耐磨性好、机械强度性高、韧性好、弹性好、耐疲劳性高(多次弯折)、耐腐蚀性能力和耐碱性能力强。因为面料有一定弹力,所以面料褶皱后的恢复能力也非常好。在使用过程中,我穿这件样衣不管怎么揉、怎么塞,即便捆在背带上,打开后,过一会又能平整如初。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这里说一下个人对两层半冲锋衣面料的看法。最早只有三层和两层的分别,三层冲锋衣是指,面料由外层面料、中间层防水透湿膜、内侧网格三层复合而成;两层冲锋衣是指,面料由外层面料、防水透湿膜两层复合而成,为了避免防水透湿膜裸露受到伤害,会在成衣制作时单独做个内衬,现在大部分在售的三合一冲锋衣(注意不是三层冲锋衣,是三合一冲锋衣,指那种加内胆的两件套,可以有三种穿法,所以叫三合一)都是两层,因为有内衬封住,所以三合一的材料使用和做工都不能直接看见,通常价格也会相对便宜很多。早些年我们拆过一些三合一冲锋衣,做工用料实在没法看。在做这件单冲之前,我们参考了很多款市场上的超薄单冲,正好自由兵样品件也收了两件,一件是鸟、一件是象,都是超轻款,价格都超过2000+,目测都是20D的尼龙面料,无弹力。他们用的都是Gore-Tex两层半面料,所谓两层半面料,是由外层面料、防水透湿膜复合而成,最后在防水透湿膜内侧再涂一层涂层用来保护防水透湿膜,这层涂层通常由印花展现出来。两层半应该是轻量化需求推动出现的,个人觉得用涂层保护防水透湿膜的方法,会让整件衣服相对“娇弱”,普通穿着没问题,但是平时要小心保护,尽量减少内里和其他东西的接触和摩擦,至少不能随意塞在包里。可能我平时穿衣比较糙,对衣服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我们自己这件单冲,用的三层复合面料,网格内里还是使用的尼龙材质。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3、 这件衣服能适合绝大部分日常生活场景。

A、 防水/透湿都是10000+,小雨、中雨、大雨环境都没问题,只要不是深度户外就能胜任。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B、 净重225克(M码),你可以当做皮肤风衣来穿,宽松的版型、轻薄弹力面料,满足包括骑行、跑步、爬山在内的大部分运动对降低风寒效应的需求,背部的3M反光条也为夜间运动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在夏天的南方同样有用武之地,比如餐厅、办公室、电影院、高铁(各种交通工具)等环境,当空调冷气温度太低时,带上这件单冲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C、 可以当作防晒服来穿,我们特地做了防晒检测,upf>40,uva透过率小于5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对防晒服规定的要求。你也不用担心它会太闷热,轻薄的面料和宽松的版型,能够很好的让衣服内外进行热传递。


皮肤风衣能做多薄?下一步是安全套吗


D、 在冬季你可以把这件单冲当作防风外层使用,可以穿在抓绒、毛衣、薄款羽绒服的外面(强烈推荐这种穿法),穿着感受一定比你穿一件厚外套强,习惯了这种穿法后,我的软壳、夹克、棉服外套全部退役,因为中间层和外层都很轻而且柔软,整个人基本上感觉不到被约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