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老頭練成“長生術”,90歲帶4名少女閉關,1月後破功而亡

導讀:道教是中國三大宗教之一,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奉老子為始祖,稱為“太上老君”。與佛教和儒教不同,道教追捧神仙方術,特別是長生之術,數千年來一直是道教門人追求的終極理想。

道家思想認為,人原本是與天地並駕齊驅的,自身擁有無盡的潛能,只不過因為墜入塵世,身體的潛能被暫時封印了,只要用心修煉長生之術,那麼就有可能重新激發潛能,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

清朝一老頭練成“長生術”,90歲帶4名少女閉關,1月後破功而亡

根據修煉方式的不同,道家長生術又可分為兩派,即丹鼎和練氣。所謂丹鼎,就是通過尋找仙草、靈石等材料,通過丹爐將它們煉成丹藥,以幫助人延長軀體壽命。而練氣,則是將天地之靈氣導入身體之內,以達到強身健體,長生不老之目的。綜上所述,兩者雖然方法不同,但追求的目標都是長生。

道家的長生術自誕生之日起,就被封建帝王視為神仙之術,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千古一帝秦始皇。他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權獨攬的皇帝,為了能夠永久的擁有權力,他不惜人力物力,遍尋天下道家方士為他煉製丹藥,最後還派徐福帶領一千童男童女出海尋找仙山,結果徐福一去不復返,秦始皇也死在東巡的路上。

清朝一老頭練成“長生術”,90歲帶4名少女閉關,1月後破功而亡

雖然秦始皇沒能獲得長生,但這並不妨礙後代皇帝繼續修道煉丹追求長生,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明世宗朱厚熜都是歷史上著名的“修真”皇帝。

所謂上行下效,皇帝既然喜歡修道煉丹,那麼民間的百姓也會紛紛效仿崇信道教。不過百姓一般不敢奢求長生,他們只是祈求祛災避禍,治病強身,但也有一些士族鄉紳加入修煉的行列,祈求強身健體,達到長生之境。

清朝皇帝雍正在位時期,非常崇信道教,經常召見方士煉取丹藥,甚至還穿道教服裝接見大臣。因為這個原因,在雍正時,清朝很多人也開始修煉道教。在當時的江蘇南通,有一位鄉紳就加入了道教,開始修煉長生之術,不過他與雍正皇帝修煉丹鼎不同,他主要是修煉氣功,即道家的練氣一派。

清朝一老頭練成“長生術”,90歲帶4名少女閉關,1月後破功而亡

到了乾隆年間,此人足足修煉了60年的氣功,雖然已經90多歲高齡,但仍然神采奕奕,精力充沛,周圍百姓都稱為其為“老神仙”,以為他已經得道成仙,修煉成了“長生術”。而老人對於自己的修煉成果也非常滿意,經常開堂講學,向世人傳授修道練氣的經驗。

為了在道法上更進一步,老人決定再次閉關,潛心修煉氣功。為了不讓人打擾,他就囑咐後輩找幾位頭腦靈活、手腳麻利的僕人來,負責家中的一些日常打掃。結果後人理解錯誤了,以為老祖是要用“採陰補陽”的方法修煉,於是立刻花錢買來了四位少女,送到了老人的身邊。

清朝一老頭練成“長生術”,90歲帶4名少女閉關,1月後破功而亡

當時老人並沒有覺得不妥,就帶著四位少女一起閉關了。可僅僅過去不到一個月,閉關的老人竟然突然駕鶴西去,只留下四位少女在閉關場所。原來老人修煉的氣功不能外洩精氣,否則就會前功盡棄,甚至暴斃而亡。

四位少女被買來時,就被老人的後人告知,要幫助老人陰陽調和修煉氣功。所以四人在老人閉關之後主動投懷送抱,結果造成老人精氣外洩,最終丟了性命。

其實道家長生之說,本就虛無縹緲,歷代帝王不惜重金,遣方士入深山、避虎豹尋找長生之道,而最終成功的又有幾人?是否最後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