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清朝之“千古忠臣”和坤

我们看到的电视《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个脑满肥肠、贪得无厌、逢迎谄媚的贪官和珅,一个出身卑贱,靠着溜须拍马走上权利的巅峰的奴才。但是历史中的和珅与大家从电视剧中看到的和坤一样么?

和珅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三岁丧母,九岁丧父,从小和珅和弟弟和琳相依为命,尝尽人间凄苦,世态炎凉也让他对权利和财富充满渴望。但和坤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器宇轩昂。后考上专门为八旗子弟开设的学校(包分配工作),开始了开挂人生。

大话清朝之“千古忠臣”和坤

和珅从25岁提拔为御前侍卫开始,十几年间和珅身兼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正白旗镶蓝旗都统、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数十个要职。虽然身兼多职但处理事情依然有条不紊,有着过人的精力、才能和胆识,实为乾隆朝第一重臣和干将。

和珅二十几年来一直深受乾隆重用和喜爱的原因,是认真做到了:侍君如父,想君之想,忧君之忧;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也一直把这当着信条,贯彻执行。

大话清朝之“千古忠臣”和坤

为了帮乾隆敛财,他开创“议罪银”制度。犯了罪的官员可以通过用银子来买断罪罚。得到的巨额银两供乾隆皇帝个人挥霍,不入国库。这个祸国殃民之举,官员腐败犯罪只需交完银子继续腐败,导致了官场腐败的恶性循环,可乾隆却发了大财。乾隆皇帝非常喜欢享乐,但又不想动用国库染上污名。和珅想皇上之所想,乾隆当然乐意了。为了搞钱,和坤还想出了个“捐献”的点子,官员为了“捐献”得到皇帝赏识,就搜刮民脂民膏,商人“捐献”就可以有一官半职,导致了整个国家腐化堕落。和坤做足了“忠臣”,却在毁了国家。

和珅在帮乾隆敛财过程中,他的欲望也开始膨胀。童年贫穷困苦导致他对金钱有极其强烈的追求,他人又聪明,又深得皇上钟爱,所以敛财对他非常简单了。

大话清朝之“千古忠臣”和坤

一.和珅通过透露一些机密给相关官员作人情,让他们能够抓住时机,官运亨通,官员们自然感恩戴德,和珅因此大发人情财。

二.和珅长期担任户部尚书和内务府总管掌管钱粮器物的官职,甚至“议罪银”银两都归和珅管理,近水楼台先得月,从中大捞了一笔。

三.和珅身兼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的升降考核,勒索进京述职的地方官,暗示对他进行送礼,一来可以赚取钱财,二来可以分清哪些人愿意跟随效忠他。

四.和坤非常有商业头脑,他经营数百家钱庄、当铺、酒楼等店面,甚至利用职权和东印度公司做外贸生意,是闭关锁国的清朝唯一对外贸易商。

大话清朝之“千古忠臣”和坤

虽然我们现在以贪官称呼他,但是某种层面,和珅属于忠臣,因为和珅对乾隆皇帝忠心无二,一心为主着想。另外和珅确实也是个不可多得的理财能手,和珅应该是一个肯为国家办事,也办了一些事情的人,和珅的处世哲学只不过多了独善其身的私欲,少了兼济天下的无私。

历史上,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和珅26岁就官至军机大臣,36岁就当上了文华殿大学士,又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即纪晓岚的顶头上司。纪晓岚虽然被世人称为大清第一大才子,但是始终没能得到乾隆的重用,纪晓岚的大学士身份也是嘉庆封的。和珅办事果断狠辣,上了年纪的纪晓岚逐渐内敛,为人处世更加圆滑。两人在工作中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电视剧中的一个文弱书生和掌管实权的军机大臣去斗,其实都是杜撰的。

大话清朝之“千古忠臣”和坤

乾隆当上太上皇后,和珅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把嘉庆身边的人都换成自己的心腹,对嘉庆进行监视,嘉庆也处处隐忍,当起了“儿皇帝”。在乾隆死后,嘉庆令和珅去为乾隆守灵,实际上已经将和珅软禁了起来。嘉庆引导大臣上书弹劾和珅,最终以二十大罪状,条条死罪判处和珅凌迟处死。最后在和珅儿媳妇(嘉庆的妹妹固伦和孝公主)的求情下法外开恩,白绫赐死。名噪一时的二皇帝人间消失,只留下8亿两白银的家产。

和珅的家产,一小部分用来赏赐大臣,一小部分拍卖用作军费支出,绝大多数都进了嘉庆的小金库——内务府。和珅打倒,嘉庆吃饱这句土话就流下了。

大话清朝之“千古忠臣”和坤

和珅之所以能都独揽大权,中饱私囊,无非是满足了自己又满足了乾隆。其实最贪的不是和珅,而是乾隆。和珅的家产不过是帮乾隆敛财后收的小费。

贪官虽然可恨,但其实更可恨的是封建统治的制度。

注:以上故事引用了《历史上的和珅》一书, 作者纪连海。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