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到底什麼意思。孔聖人為何事情如此生氣!

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而春秋時期八佾,是一種宮廷樂舞制,八人一行為一佾,八佾則是八八六十四人,六佾是四十八人,四佾是三十二人。同時按照周禮制定的禮法要求,應該是天子八佾,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

孔子認為春秋時期天下大亂、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就是因為周朝禮儀崩塌所致所以極力宣傳維護周朝禮儀制度並推行儒家學問。

季氏,即季孫氏,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三桓之首。掌管魯國政治軍事數十載、飛揚跋扈。按照周禮、魯昭公應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卻不管不顧、故意打破規矩,在一次自己儀式上、偏要設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樂隊。孔子談到季氏時,就說:“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到底什麼意思。孔聖人為何事情如此生氣!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現代人一般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這也可以容忍、那麼還有什麼不可以容忍的呢!以此表達忍無可忍!的確按照現代字面意思解釋沒錯但如果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意思也許真的有所不同。

根據記載:春秋時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並非當做忍無可忍的意思來講、試想以當時孔子的社會地位根本無法與季孫氏抗衡有怎麼會說出忍無可忍的話呢、難道只是嘴上說說嘛!顯然不是。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此處忍字當忍心講、容忍、而非忍耐、忍受。詞句原意是表達:如果這樣(季孫氏)他都忍心敢做、那還有什麼不忍心做的呢!

孔子每次提到此事時都會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以此表達

季孫氏其野心巨大、恐怕有謀逆的想法。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到底什麼意思。孔聖人為何事情如此生氣!

孔子曰: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經過後世演變、忍字有了更多意思也就變成了現代人口中的忍無可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