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手可能在电音领域里有一个好的未来吗?

janelying


蔡依林

PLAY我呸

华语音乐天后Jolin的这首作品,让人很难相信这是4年前就发布的歌曲。不但歌曲容易上瘾,无论Trap+dubstep的曲风还是视觉艺术部分,即便放在今天世界级舞台上,依然是时尚的。该单曲和此前她的许多舞曲作品不同,有了编曲家陈星翰的加持,在使用大量低音贝斯和合成音后,显得格外硬朗,尤其是后半段的一个break,有很明确的dubstep元素。结合A段说唱歌词内容,充满了大女子主义的独立精神,非常震撼。截止到发稿时,这首歌在Youtube上已突破两千八百万播放量。

Hands down for our QUEEN J.

李宇春

PRIVACY

去年发布的专辑《流行》当中,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春春联手华裔电子音乐制作人ZHU创作的《Privacy》。歌曲主要以House和synth-pop为主,呈现出复古舞曲节奏,很容易听。House这类曲风,其实很容易区甄别,可以对比感受一下,歌曲是不是和HM播放列表音乐相类似?那样的节奏基本上属于House范畴。

MV酷到没盆友,运用了前沿炫酷的蒸汽波风格,比方说流体艺术、windows弹窗设计、有意的低保真画质或者叫故障美学呈现,都表现出春春作为艺术家,对于信息爆炸年代的反思。

ONER

炫实

从年初《偶练》节目大获关注的坤音娱乐男团,直到最近发布的娱乐观察报告中已经越至一线男团,在夏天的尾巴终于交出了更名后首张专辑。

emmm其实从音乐内容来说表现还不错。歌曲使用了当下很流行的House类型。哦不要有什么误会,官方标记的UK Garage其实是House类型的一个衍生style。intro开始的发展本以为会是k-pop舞曲,但是意外的走起了小清新旋律,仅用合成器给出简单的节奏,突出了歌手的声线。auto-tune技术在衔接副歌时的大量使用,还是让歌曲翻唱难度变大了额。副歌写的不错,让人听了还想单曲循环。作品是由SM御用电子音乐老师LDN Noise倾力相助,多少还是有点Fx 早些年《4Walls》姊妹篇的感觉。坤音的用心程度还是能看见的。MV紧扣炫实这一主题,用色十分大胆绚丽,构图好评。

张艺兴LAY

SHEEP-Alan Walker Relift

和AW 联手做的这一版《SHEEP》,个人持保留态度。必须要说主歌在改编后旋律性和洗脑程度明显削弱。对应的优势点则在于副歌部分和新编的全英文填词,加强了整首歌的能量动线,舞蹈和编入的bass在这里构建出力量爆发点。在教主AW的力邀下,China Sheep代表华语音乐新势力第一次登上了Lollapalooza音乐节,双发在新媒体上也有多次亲密互动。或许未来可以更酣畅淋漓地合作一首歌。

张制作人在电子音乐方面的涉猎完全不局限于此。在去年发布的二胎和冬专里,有些不容错过的非主打曲目,譬如写给兴迷们的《XBack》和《你的感觉》可以看到冰山一角。使用到一些future bass的元素,为中国羊的流行音乐版图增加了更多听觉趣味,值得好好品一品。

尚雯婕

在2010年初,电音这个概念尚且未被许多中国乐迷熟悉时,尚雯婕以自己果敢的先锋精神,开始了自己的尝试。除了她的大胆、不羁甚至是有些夸张分裂的造型之外,早期她的作品给我很多实验电子的迷离、艺术气质。直到接触她第三张电子大碟《恩赐之地》和随后《黑金》那张作品之后,对她有了新的认识。真的,可以去听听看《黑金》,这时期的作品在经历之前的摸索基础上沉淀,所以作品完成度更成熟稳定。喜欢《Lazy Afternoon》那种Lounge音乐营造的模糊氛围以及不错的旋律性,还有制作大气的House歌曲、为彩虹人群发声的《Single Boy》,听完作品后大概很多人能消除对她固有的偏见。

尚雯婕通过系列电子作品,依次完成了《IN》作品对自我的深度剖析,《最后的赞歌》专辑向外沟通的尝试,然后来到了恩赐之地实现自我和解,再经由《黑金》的深度洗礼沉淀得到“没有黑你怎么知道亮”的思考。

蔡徐坤

wait wait wait

此前没怎么看过偶练,对坤坤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可是偶然听过这首“喂喂喂”以后,作品结构、音乐制作、以及和声搭建,在期待值以上很多。相比于现役很多小生,一人包揽词曲编还有和声,这个用心程度和创作力很惊艳。歌曲以钢琴为主要乐器展开,搭配时尚的的曼巴顿节奏,听上去是首轻快的歌曲,然而这和歌词内容形成一个反差,有点以乐写悲,放大了表面和平背后的孤单感的用意。过渡到副歌之前,这段和声搭建的想法很妙,感觉是两个声音你来我往,互相回应音乐上称之为call and response的用法。副歌有很抓耳的旋律以及唱词,三遍重复的wait制造出良好的记忆点也就是我们说的“hook钩子”乐句,让人过耳难忘。

结尾ending的方式,构思很妙。留意到这里并不是简单的桥段加一个副歌copy,反倒像歌曲的升级版或者说彩蛋,谱写出新的乐段作为结束。总的说来歌曲的结构非常有层次感和完整性。

以上





甜牛先生


从积极方面说,中国很多很多的人开始接触电子音乐,热爱电子音乐,从听众的角度说,Ultra,Creamfield,越来越多的电音节,越来越多的大牌DJ,听众们从以前只听墨尔本Bounce的摇头客们变成了一群乐于欣赏的年轻人们,他们有自己的组织,通过"蹦迪",用PLUR的理念交朋友,这一切都是我们10年前不敢想象的,中国的电子音乐市场越来越大,这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的很多很多制作人逐步走上正轨,各大唱片公司,厂牌,音乐平台也在关注中国。但是,我们发展有些晚,从制作、发行、群体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接受。有空听听,如Vision Frontier (Extended Mix),Take Me,小马丁的和塔叔的,蛇叔的等。

总之,中国的电子音乐还在起步,在全世界都看好中国电子乐的时候,我们当然不能脱轨,支持电子音乐,支持国产电子音乐,总有一天电子音乐不再是中国的弱项,总有一天TomorrowLand EDC UMF都会来中国大陆,有一天在世界上我们会以自己国家的电子音乐自豪!加油!





DJ炫音嗨


十几年前,电音在中国还是遍布大街小巷的迪厅、迪厅里听着迪斯科跳着霹雳舞的青年男女……十几年后,中国的电音爱好者们已经在夜店club和电音节找到了新的聚集地。

说起风暴音乐节,很多人也许还很陌生,但在中国的电音迷们眼中,它俨然已经成为每年不可不去的一场音乐朝圣。这个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年轻电音节仅在三年时间内便聚集了大量拥趸,迅速成长为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规模的户外电子音乐节。不久前的4月6日,风暴音乐节宣布将在今年进军内地六大城市,继续扩展它的音乐版图。

这是一场名为“THE IMPACT耀世”的新闻发布会,举办地上海MYST酒吧曾被著名的电音杂志DJ Mag列入2015年“全球百大俱乐部”。上海和深圳是去年第三届风暴电音节的举办地,而仅仅是这两个城市,就吸引了大约7.5万人到场。上海连同伊比沙、洛杉矶和新加坡,已被公认为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四大电音圣地。

电音正作为一种新的音乐趋势,在中国迅速升温着。

万人追捧的“舶来品”

去年曾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的德国电影《维多利亚》,以一首DJ Koze的Deep House电音开场,向观众展示了世界电子音乐之都柏林的夜店生态。电音配合影片“一镜到底”的独特拍摄手法,让观众大呼“三天走不出电影情绪”。

发源于20世纪初欧洲的电子音乐,在欧美已成为主流音乐的一种。正如《维多利亚》所展现的那样,在电音中浸淫已久的国外青年,club文化早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据估算,仅北美市场,电子音乐的产值就已达到19亿美元。而早在2014年,美国最大的12家电音现场的营收就达到了5.05亿美元。

在中国,电音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巨大的人口红利已使它成为中国音乐产业中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一环。据估计,中国18-30岁的年轻人有3亿,接近美国的全国总人口数。这意味着在中国,如果将电音文化传播开来,其潜在的粉丝群体是巨大的。电音市场在中国无疑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加入到了电子音乐的大潮中。以风暴电音节为例,2013年时,上海风暴电音节的观众规模仅为1.6万人左右,而经过两年的发展,2015年该电音节不仅扩大到两个城市,参加人数也猛增至7.5万。而本土DJ也在快速成长,譬如以Dead J为乐迷熟知的中国老牌DJ音乐人邵彦棚曾在去年签约德国的著名电音厂牌Tresor Records,并发表了Techno EP《Doppler Shift Pt.1》;另一位活跃在电音圈的音乐人DJ Wordy也曾获得2005-2007年的世界DMC中国冠军,并被多次邀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巡演。与此同时,中国夜店club和电音节的规模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并不断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据IMS音乐峰会估计,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内地的电音演出活动总承载力增长了3倍。

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外DJ选择将中国作为他们新的演出地,这其中还不乏像Tiësto、David Guetta和Skrillex这样的国际大牌。许多中国歌手也开始寻找国外DJ合作制作电音作品。而一些电视节目同样搭上了电音的顺风车,由IPCN引进的电音舞蹈综艺《The Remix》也将于不久后登录江苏卫视。电子音乐在中国的前途可谓一片大好。

市场正在培育

电音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音乐创业者们。风暴电音节主办方A2LiVE的CEO周铂弘(Eric Zho)便是其中之一,在谈及中国的电音趋势时,他说:“电子音乐的趋势在国际上已经非常大了……在中国,你要听欧美音乐的话,其实都会听到电音,虽然都不知道是电音,但带着电音元素的歌火遍全球,达到了主流。在主流音乐的情况下,这种音乐文化迟早会进中国。”

对于这些创业者来说,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为电音在中国的发展铺路,用周铂弘的话说,就是“把‘派’做大”。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电音演出和活动愿意花大价钱请国外大牌DJ来中国演出的原因——虽然面对高昂的出场费,许多主办方无法快速回收成本,但这一切对培育中国的电音市场都是值得的。一方面,对于很多以国外DJ为偶像的中国电音爱好者来说,这种做法十分有利于电音在中国的传播,进而增强电音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主办方也能够向国外成熟的电音产业模式汲取大量经验,这些对于电音在中国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与邀请国外DJ来华演出相似,促使中国大牌歌手和大牌DJ艺人合作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音的传播。2014年,风暴电音节请来了百大DJ Avicii和王力宏合作,推出了全球第一首中文EDM《Lose Myself》;而在去年,则换成了DJ教父Tiësto和张靓颖的组合。这种方式有助于将电音推向中国的主流音乐市场,但同时也引起了一些资深电音乐迷的争议,对此周铂弘认为,站在培育市场的角度来说,这是非常必要的,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可以慢慢影响行业”。而国内一支专注于做流行电子的电音乐团耀乐团也认为,“用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思路去考虑这个问题……电子音乐的机会慢慢地也越来越多。”

宋洋是国内另一位电音行业的创业者,年初时他创办的麦爱文化刚获得了微影资本的千万元Pre-A融资。去年年底,麦爱和一家欧洲电音厂牌SAIFAM达成了大中华区的独家版权及战略合作协议。对于宋洋来说,这一合作是非常有价值的。SAIFAM拥有欧洲最大的电音曲库,十万多首电音作品几乎见证了电音在欧洲的发展历程,这意味着中国的乐迷将能够更便捷而全面地了解电音。宋洋说,“我们现在承担的是整个电音文化在中国的学习成本,尤其是普通民众的学习成本。我希望我们这个厂牌里带来的歌曲是有阶梯、有底蕴、有台阶的。”此外,在政策的扶持下,麦爱还于去年底在厦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音文化基地。无疑,这些都将促进电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电音发展,道阻且长

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尚不成熟的中国电音产业来说,其面临的问题几乎和它面临的机遇一样多。

中国到底有没有好的电音?这首先是摆在众多音乐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在中国,能够做出好的电音作品的本土音乐人可谓是凤毛麟角。很多所谓的DJ,其实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乐理训练,而许多既成的电音编辑软件又使得电音制作的门槛看起来非常低,于是结果便是,诞生了大量粗制滥造的“夜店金曲”。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乏一个好的电音文化环境。由此可见,拿好的电音作品来培育市场是多么必要。

而对于受过专业训练的DJ音乐人来说,他们同样面临着“本土化”的创作困境。耀乐团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坦言,“做舞曲音乐从歌词的角度上来说你是没有范本可寻的,当你去欧美流行歌曲里吸收营养的时候,你在舞曲的歌词里面看不到内容……但是你又需要让别人看懂,一是在公共媒体上能互动,二是让别人听起来觉得特别。”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作品符合中国乐迷的口味?这也是电音能否在中国扩大市场的关键问题。

电子音乐在美国得以流行,免费传播功不可没,但在中国,“免费”可能并不是一个传播电音的好的选择。免费固然对快速传播电音文化有好处,但却并不能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创作环境)。虽然在去年,中国的音乐版权问题得到了一次大矫正,但对于电音来说,版权问题依然存在。实际上,在很多大型音乐平台,很多DJ音乐人是无法搜到的。这也形成了电音创作的“灰色地带”,许多优秀的DJ音乐人不仅无法靠自己的作品取得营收,而且一旦作品被盗用也难以合法维权。

除了电音创作,电音演出市场也存在着诸如管理制作、艺人邀约等等方面的问题。周铂弘说,“太多人想玩这个游戏,但是没有主办演唱会和音乐节的经验,不懂对批文、电音文化和大众媒体推广……(还有的人)玩一两次玩不下去了,因为执行工作实在是庞大不能再庞大。”此外,虽然许多欧美主办方希望能够进入中国,但中国的电音演出市场让他们感觉像是“雾里看花”。由于经验不足,加之版权不透明、运作不正规,这些欧美公司对于内地会产生很多顾虑。因此,建立一个专业的演出市场是电音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个世纪前,意大利钢琴家及作曲家费卢西奥·布索尼在听到三极真空管发出的美妙乐音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孩子漂浮在空中!并非以脚接触地面,不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近乎无形。其材质透明,是能发出声响的空气,几乎就是大自然本身。它是——自由的!”电音从诞生之出便带有一种“未来之声”的前卫性,而如今,这个“漂浮在空中的孩子”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中国青年的喜爱。电音虽然在中国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属于电音的时代不久就会到来。






天天厨房相见


国内电音节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国内电音节举办的数量上看,2016年计划举办40余场,一些电音节因管制或不符合规定被临时取消,实际举办34场。今年圈内人士预测,大大小小的电音节将达到100余场。从数量上看今年相较去年有2.5倍的增长。2017年国内各地的电子音乐节、派对活动越来越多,形式多种多样,以现在的电音粉丝人数来看,未来电子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UMF,LIC,EDC,Electric Zoo,Tomorrowland……对于喜欢电音的年轻人来说,近些年这些如雷贯耳的国际大型电音节派对品牌纷纷被引入中国市场。可以看出,中国对于这些成熟的国际电音品牌来说是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观众也将有机会去更多高质量的音乐演出活动中享受服务和体验。

电音文化更像是一种“进出口贸易”,它的受众群体是全世界的,也能够影响其它的风格。中国音乐制作人和DJ艺人登上国际大舞台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国内的一部分本土电音节也会在2017年登陆海外,即增设外国站。比如,百威风暴电音节将在2017年下半年在悉尼举行,本届的主题是“风暴澳洲”(Storm Australia),这是百威风暴首次在海外举办,是本土电音节与国际的接轨,并向国外展示华人世界最优秀的电子音乐节。

国内涉足电音的音乐现场演出公司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目前已经涉足电音节、布局电音产业的音乐现场演出公司,部分已经获得了资本方的加持:

(以上按照各家公司排名不分先后)

国内电音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举办的电音节收入方面,60-65%是靠票房,30%-35%靠品牌商赞助,5%-10%是现场的食品、酒水及衍生品收入。成本支出方面,艺人的出场费、音乐节的整体布置费用(制作费)、宣传费用、场地的租金、押金费用,用水用电、场地的赔偿,安保、批文、舞台,后勤等等。

第一,国外电音节IP授权费相对高昂,举办成本较高。

海外电音节品牌要收取高昂的授权费,以万人规模的音乐会为例,1天会收取10-15万美元,如果举办两天就要收取两次费用。

Life In Color和Electric Zoo是一个级别的电音节,IP授权方会派Director过来,帮忙预定艺人,提供舞台制作和标准,视频拍摄也由他们负责。而Ultra、Tomorrowland这类超大规模的音节,引进授权的价格在中等规模的电音节的2-3倍不止。


山歌视频大全


提到电音我能想到的张艺兴,尚雯婕,大张伟。大老师没有未来,在国内闹腾闹腾还行。尚雯婕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作品,当当评委挖掘人才还行。张艺兴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电音的未来。首先有好的作品,其次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国外有不少迷妹。再者跟电音大神艾伦沃克关系不错,与国外知名音乐人都有合作。他的音乐当下正流行,中国电音的未来可见!



爱音乐的史黛拉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是中国歌手完全能在电音领域有好的未来^_^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流行电音?

流行电音(英语:Electropop,全称为“流行电子音乐”)是电(Electro)音乐、电子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其制作以电子合成器、电脑音乐制作软件等设备作主导。

流行电音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起源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日本和英国后朋克的新浪潮运动,其历经三十年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八十年代的宠物店男孩(Pet Shop Boys)巩固了流行电音的地位并指出了未来电子乐的发展方向。二十年之后,电子音乐虽然已经延伸出各种繁杂多样的形态,但是流行电音却魅力不减,依然有源源不断的乐队秉持着固有的态度,加入到这场复古之旅中。

80年代早期,一些乐队深受英国Roxy音乐和David Bowie的风格的影响。流行乐队吸收了电子音乐的革新。最初,由于音调上没有电子伴音的变化,像加瑞·纽曼、The Human League和Depeche Mode——这些乐队的艺术家们的音乐听起来似乎有些贫瘠、阴森、模糊的恐吓感。然而,合成流行乐的第一步变化是朝舞曲风格发展。杜兰杜兰乐队综合流行音乐,使流行电音更热烈、更迷人,更接近舞曲音乐。不久以后,许多乐队纷纷追随杜兰杜兰乐队,尽管一些乐队依然没有受到这种影响,他们从不依靠流行的三分钟热度。

当众多的流行电音乐队很欣然接受那种不止一种风格的打击乐时,杜兰杜兰乐队一跃成为当红乐队。但也有一些例外——The Human League和Eurythmics就已有多种鼓点歌曲。再到后来,“流行电音”这个领域依然被单一韵律的音乐占据着,比如A Flock of Seagulls乐队。而到了1984年,流行电音已走向灭亡,但在聚光灯的时代中,流行电音却以另一种方式,被布兰妮·斯皮尔斯、Lady Gaga、Ke$ha、Owl City这些流行音乐歌手,作为主流音乐曲风使用,并成为众多流行音乐之中的佼佼者。

而目前,中国领域,玩电音的歌手有

王绎龙,出生于辽宁沈阳,中国内地电子音乐歌手、DJ、音乐制作人。在中国提到影响90后的各种音乐,民谣你会想起朴树、许巍;摇滚你会热爱郑钧、汪峰;而说到电音绝对不能忽略王绎龙,他是中国开创本土电音的第一批人,王绎龙的电音舞曲给了一代人深深的影响。2006年12月,发行首张个人迷你专辑《摇啊摇》,从而正式出道。2007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康电情歌》,同名主打歌获得中国音乐联播榜冠军

徐梦圆是90后优秀唱作DJ兼制作人,对于热爱电子音乐的人来说徐梦圆并不陌生。他的电音作品多以中国风为主,将琵琶、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和元素大胆融入到电子音乐中,受到了大批乐迷的青睐与追捧。

这些后起之秀足矣证明中国代有才人出,不久的将来在电音领域绝对可以独树一帜,但是目前好多音乐评价家说电音“缺乏情感”和“音乐才能”,甚至还有些著名音乐家公开表示:

反对音乐人使用流行电音为自己创制歌曲。

所以在中国发展比较缓慢,但是随时时代的改变,中国歌手在电音领域绝对成为佼佼者




音乐house


感谢你的提问

关于中国歌手是否有可能在电音领域有一个好的未来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认为中国歌手在电音领域一定会有好的未来。最近几年,音乐事业发展越来越快,其中的电音领域发展尤其快,其发现潜力也更大。理由如下: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电音做得并不好,也不怎么受到大家的喜爱,在那个年代,很少会有人去关注电音。

最近几年人们重新关注电音,是因为国外的电音事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电音制作者(DJ Zedd(安东·斯拉夫斯基))和优秀的电音歌曲《fade》,他们的优秀作品流入国内,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从此人们对电音的关注度才增加,我国才开始有更多的电音制作者去参与电音制作,随后才出现了大批的电音歌手和歌曲。

由于电音事业刚发展,现在我国正处于电音发现的关键时期,所以电音领域得有很大的发现潜力。因此,电音歌手在未来有很大的发现空间,有更好的未来。







绕岸垂杨elfin


如今的国外电音领域

现阶段所有的优秀电音都来自国外,国内迫切地需要一个偶像来证明我们制作的电音也很优秀,“中国电音,已经有了天时地利,但还没有人和。”换句话说,要在中国做电音,基本都得靠自学成才。而这也意味着大量走弯路的摸索时间

国外电音制作人,Alan Walker 的《faded》重旋律,弱鼓点的制作方式迎合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品味。它的受众面极广。alanwalker的爆红看起来很简单,实则背后有索尼撑腰,一定意义上都是被钱堆起来的,各种枪手代写,还有主要就是,他们找了中国这样的相对不成熟的市场

事实上比Faded好听,洗脑的曲子一抓一大把,Avicii,Nicky Romero,Deadmau5,Armin van Burren都有很多,编曲采样胜过Faded的比比皆是。

那么中国歌手可能在电音领域里有一个好的未来吗?

蒋亮很早就开始往国外网站上传作品。十多年来,他通过流媒体获得的收入,只有虾米音乐支付的301元,而且从未取出。

事实上,除了周杰伦这样的一线歌手,或者网红艺人、流量金曲,大多数音乐人几乎没有从流媒体平台赚钱的可能。

音乐人为什么赚不到钱,这是一个既难回答又必须解决的疑问。

独立音乐人要获得匹配的收入,甚至依靠音乐养活自己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好消息是国内的音乐消费市场正在打开,越来越多的乐迷进入了音乐现场,去年年末火爆网络的《野狼Disco》,就是短视频APP的热门神曲,播放量破10亿,消费者永远需要优质的音乐,但消费者需要的,可能不再是传统的音乐形式

可能在未来,随着产业格局的调整,音乐作品和音乐人的价值才会得到更好的体现



红爆娱乐圈


中国的现代音乐产业独具特色,在普罗大众用户中,并没有细分音乐类型、流派的概念形成,也没有背后圈子、历史的发展沉淀。唯一清晰的是「节目造星」的流水模式:娱乐趋势形成,流量担当爆红,广告、综艺、影视金主一拥而上地榨取商业价值,后续如何细水长流,能否有作品传世,鲜少有人关心。

回看曾算得上万人空巷的《中国好声音》,其中走红的歌手后续有深入人心原创作品者寥寥,本季总决选在鹿晗关晓彤的话题中默默落幕,连微博的热搜也没挤上去几分钟。这种初期的昙花一现和后期的进退维谷,是流量综艺IP的老路,也是音乐节目造星的尴尬之处——火的只是明星和综艺,从来不是身后的音乐与文化。

从根上说,节目只是表现形式,音乐更是社会文化的产物,音乐的兴起既遵循商业逻辑,又强烈反映社会意识。

中国有民谣,因为其带着一种叙事的归属感,和清晰简单、共情门槛低的漂泊情绪;中国很难有嘻哈,因为中国没经历过、也绝无必要经历街头械斗和帮派对立的底层历史;中国很可能会「有」电音,因为电音是「做」出来的音乐,是音乐数字化、模块化的产物,电脑编程的结果。也是电竞、二次元、新商业广告等新兴标的最匹配的应用工具。电音所代表的对音色和节奏的追求,符合快节奏工业社会的发展,且审美艺术门槛低,不受语言限制,规模化潜力大。

简单来说,电音市场与用户得以在大环境的催化下快速成熟。

根据IMS(国际音乐峰会)今年5月发布的2016-2017全球电子音乐产业报告,2016年全球电子音乐产业的价值为71亿美元,预计2017年达到74亿美元,亚洲的电子音乐市场也已达到10亿美元量级。

电音市场在过去的10年中保持高速增长,在线下演出与派对+明星效应+线上流媒体内容的刺激驱动下形成了以EDM(电子舞曲)为消费主流的产业链。看到国外电音成为主流文化之势渐强,国内产业与资本也着手布局,A2LiVE、丛林文化、乐杜鹃、麦爱文化等电音领域项目陆续获投。

研究了国内外的数据与报告,与国内电音市场的玩家聊了聊,自身是蹦遍全球的重度用户,此文将从国内到国外,从市场到玩家,从现在到发展,聊聊庞大和生长中的电音产业。所言不足与不恰之处,欢迎随时交流指正。

电音生于夜店文化,长于线下演出市场。除了Live House与日常派对文化的延伸,大型电音节是推动电音文化成熟最重要的载体。

世界级电音节一般可吸引数十万人次参与,数千万人线上观看。不仅云集知名DJ与明星,更追求极致的舞美设计与灯光、视听效果,同时贯穿烟火与表演,融合科技元素与装置艺术、游乐设施与互动项目,搭配住宿、餐饮酒水、周边等消费场景,票价通常在数百美元,开票的几十分钟就会宣告售罄。除了广告赞助、票房、合作、版权等收入,连带经济也不容小觑,短短几天里,一个主流电音节能够催生一个亿级美元的生意。

国际市场:电音节品牌林立,体系成熟,头部明星效应显著

全球知名的电音节品牌几十个,在过往的10年中,三大世界级电子音乐节的参与人数由185k增长到925K,品牌和套路早已成熟。虽然同为EDM群体的狂欢,各大电音节与发源地文化深度绑定,有自己差异化特色和不同的商业模式。相同的是对全球市场的野心,尤其是对亚洲市场兴起的看好。

聚众狂欢的感官刺激令人兴奋,更重要的则是现场感受TOP DJ的表演,在精心制作的混音歌单中疯狂。




是姜瀚宇


有人说,在现代流行音乐发展史中,有三个里程碑式的音乐形式革命——1964年摇滚乐的崛起,1983年电音的诞生和1991年说唱的出现。

在音乐分众化和消费升级的热潮下,当《中国有嘻哈》在2017年成功将说唱文化捧上商业的风口后,在国内已有一定基础的电音也理所当然被资本和平台视为下一个爆发点。但从市场表现来看,《即刻电音》的后劲不足、《电音骑士》《魔音中国》等电音综艺的屡屡难产,以及电音节泡沫的破灭,似乎又让“电音元年”蒙上了一层阴影。

那么,什么是国内电音市场目前最真实的样貌呢?近日,由权威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调研完成,网易旗下电音品牌放刺FEVER发布的《2019中国电音市场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度解析了中国电音用户画像、电音爱好者行为模式和电音产品消费三方面内容,全面描绘了中国电音市场的现状及未来潜力空间,或将有助于破解行业内外当下的电音迷思。

持续爆发的电音市场

作为2019年首份关于中国电音市场的研究报告,《报告》以“谁在听电音?”“他们如何听电音?”“他们消费什么电音产品?”三个提问作为报告观察的维度,在梳理、解答的过程中,国内电音市场的真实现状也清晰呈现出来。

《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电子音乐年产值预计将达8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中国电子音乐用户规模将达5.3亿人,年复合增长率21.5%;中国电子音乐节数量将超过300场,年复合增长率59.5%;电子音乐线上播放量将达4.2千亿次,年复合增长率21.3%。从全球电音产值、中国电音用户规模、电音节数量、电音线上播放量等多个指标来看,均以高年复合增长率逐年递增,说明未来本土的电音市场还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从人群画像上来看,中国电音爱好者总体呈年轻化,平均年龄27.8岁,学生和白领占比高,且男性居多。他们消费能力强、生活满意度高、爱参加派对和演出等社交性活动,愿意追逐甚至引领潮流,认同潮流文化的个性和先锋。

同时,《报告》也首次在人群划分上对电音爱好者进行了精准定位,以更好地捕捉到不同需求群体的行为模式和消费偏好。《报告》中提出了“重度电音爱好者”和“泛电音爱好者”的概念,并将重度电音爱好者细分为“时间重度电音爱好者” (至少主动搜索某一曲风的电音,且至少每天听一次电音,且时间超过30分钟)和“消费重度电音爱好者”(至少主动搜索某一曲风的电音,且最近一年花费1000元以上)两种。

调查显示,在电音爱好者中,重度电音爱好者占比过半,达57%。其中,“时间重度电音爱好者”占45.5%,“消费重度电音爱好者”占33.5%,时间消费双重重度电音爱好者占22.5%。显然,这两个群体都是电音消费的首要目标受众。

而相比泛电音爱好者,重度电音爱好者在接触电音的年限、听电音的频率和每次听电音的时长上均表现出更高的粘性。

对于大多数电音爱好者来说,听电音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和“享受气氛”,占比高达76%和73%。听电音的场景也比较多元化,在不同场景和情绪状态中全面渗透,其中超过五成的电音爱好者会在心情好时、运动时或无聊打发时间时听电音,重度电音爱好者听电音的场景更多元。而在曲风偏好方面,House music和Bass music成为最受欢迎的两大类型。

从听歌渠道来看,音乐类APP是电音传播的重要渠道,90%的电音爱好者表示他们通过音乐类APP听电音;相比泛电音爱好者,重度电音爱好者更倾向于到电音现场听电音。

在电音产品消费上,国内的电音爱好者也呈现出了惊人的消费能力。《报告》显示,中国电音爱好者最近一年在电音相关产品上的平均花费约2189元,其中重度电音爱好者平均消费金额约2890元,是泛电音爱好者的近2.5倍。

目前来看,电音消费主要集中于电音设备、歌曲/专辑在线试听版权两大类别。但可以预见,伴随国内文化消费的进一步升级,中国电音消费领域也将从含线上进一步向线下转化,电音活动、定制电音旅行、电音教育等市场需求也将被激活,有望成为新一轮的增长点。

发力电音产业的正确姿势

在对整个本土电音产业进行盘点解读后,虽然预想中的“电音元年”并没有如期而至,但可以确信,国内电音市场正处于爆发前的临界点。

比如,麦爱文化创始人兼CEO宋洋认为,艺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中国的社会文化形态已经和电音文化相匹配了,……电音这种伴随式音乐恰逢其时。另外,所谓电子音乐就是纯数字化模拟乐器制作的音乐,它本质上是一种技术的变革,“技术是不可逆的”。

而从市场布局和发展进程来看,电音市场其实已经结出了不少成果。

早在去年1月,腾讯音乐娱乐与索尼音乐娱乐便率先成立了电音厂牌Liquid State,定位于发掘培养电音人才,推动电音原创内容的发展,并邀请李宇春、谢霆锋、Alan Walker等艺人加盟合作。

近年来,网易公司在电音领域也是动作频频。除了通过与海外厂牌、知名DJ合作引入优质内容,去年10月,网易公司正式推出电音品牌放刺FEVER,从多维度革新国内电音体验,意图打造完善的电音产业生态链;去年11月,网易云音乐更与全球最权威的在线电音广播DI.FM达成战略合作,上线“DI电音”电台,用户进入电台后,即可24小时不间断收听超过90类电音频道内容。

另一边,以EDC、ULTRA、CREAMFIELDS为代表的知名国外电音节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也逐步稳定;ISY、丛林等国内电音节品牌也通过与文旅大IP的跨界合作,渐入佳境。

结合《2019中国电音市场洞察报告》中的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网易放剌FEVER走的路子也许更切中当下电音产业的痛点。

在现场体验方面,《报告》显示,国内电音节普遍存在模式同质化、百大DJ主导、受众品牌意识薄弱、现场服务体验差等问题,电音体验亟待升级。基于此,去年,网易放刺FEVER就已经联手国际主题派对鼻祖品牌elrow,将沉浸式电音派对概念带到了中国。在去年上海、成都和深圳三城火爆上演的基础上,今年网易放刺FEVER还将继续把不同规模、主题各异、感官全开的派对体验带往全国20多个城市,启发国内电音审美。

在电音教育方面,面对电音爱好者强烈的系统化学习意愿、行业优秀人才短缺的尴尬现状,网易放刺FEVER利用线上线下不同教学模式,推出了适合兴趣导向、职业导向等各类电音爱好者的课程。

在线上,去年以来网易放刺FEVER与美国权威电子音乐制作教育平台FaderPro联手,推出一系列线上电音课程。

在线下,去年网易放刺FEVER就与全球顶尖电音学院Point Blank联手,在杭州共建的中国首家权威电音学院——网易放刺电音制作学院(Point Blank China)。通过引进顶级师资和专业设备,学院将全面推进体系化的电音教学,亦可颁发学士学位证书。据介绍,目前学院即将开启第一次招生。

除了把优质电音内容引进国内,网易放刺FEVER也带领电音爱好者走出国门,感受更地道的电音文化。今年1月底,网易放刺电音制作学院(Point Blank China)就曾举办冬令营游学之旅,将学员直接带到位于英国伦敦的全球顶尖电音制作学院Point Blank总部学习电音制作,让国内的电音爱好者获得了更加深度和完整的电音体验。

据悉,网易放剌FEVER在艺人经纪、品牌跨界合作、衍生品开发、游戏音乐、高端定制电音旅行等方面在2019年也将有所动作。

自上线以来,网易放剌FEVER就定位于电音体验专家,在不断完善中国电音生态链的同时,持续为电音爱好者提供最优质电音内容和体验。基于对产业推动价值和运营成效的认可,去年底,网易放剌FEVER还获得了第二届金河豚奖最具投资价值音乐公司及平台。

所以,尽管电音这条路并不好走,但对于真正摸清这个领域脉搏的玩家来说,解锁发力电音产业的正确姿势并身体力行去扎实推进,才是抢占先机、推动产业的不二法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