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作为开国皇帝,为何其名声远不如其子唐太宗?

花非花夜非叶


导语

就李世民的能力而言,把他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这是一个天生做皇帝的人。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也是政治斗争的需要。

分析

  • 政治斗争的需要

在李世民当上李唐王朝的皇帝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并不光彩的手段。降低李渊的影响,是为了进一步保证他“玄武门之变”的合理性。

1、“玄武门之变”是李渊、李世民都不愿意提及的伤痛。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了他的两个兄弟,李渊也失去了两个儿子。可这没有办法,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必然要有牺牲,为了皇帝的宝座弑父杀兄的人大有人在,李世民也没有能够摆脱这个死循环。可事实已经发生,无论李世民如何掩盖,在这件事上他终归做的丧失了亲情,但他不想被人指责他的过错,也不想留下“残忍”这样的名声,所以他只能去在其他方面进行弥补。

2、这个弥补就是对史料的改动。在李世民之前,为了保证史官的独立性,皇帝不去参与史官记录的事宜。可是李世民改变了这一点,他把手伸向了史料记载,尤其是“玄武门之变”。在这段历史记载中,他刻意的把自己塑造成了被动的一方,而且有意的把太子李建成描绘成“荒淫、无能、卑鄙”的小人。

3、除了可以的抹黑李建成,李世民还需要做一件事情,才能够保证他权力斗争的合理性。那就是要弱化李渊的作用。他只有把李渊在李唐王朝建立中所起到的作用降低到最小,才能够更加保证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合理。因为“杀兄逼父”这件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会影响他的名声。除非,让他成为李唐王朝建立的最大功臣,甚至是李唐王朝真正的缔造者。让人们都知道,李世民做唐朝皇帝是顺理成章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堵住悠悠众口。

  • 李渊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同李世民相比,李渊的影响力真的可以说是不值一提。但这个李唐王朝的开国之君,倒也绝非是一个无能之辈。

1、李渊也曾有过戎马生涯,他在隋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也立有汗马功劳。而且他在调任山西后也多次对突厥作战,而且取得了胜利:

虏见高祖,疑不敢战,高祖乘而击之,突厥败走。

客观的说,李渊的军事能力虽然不及李世民这种天纵奇才,但也是不可以被忽视的。否则,他不会被隋炀帝一直当做心腹大患。

2、晋阳起兵事实上是李渊与李世民一同策划的。李渊本人一直就胸怀大志,得天下其实一直就是他的梦想。他调任晋阳后,看到晋阳城中的军械、粮仓都十分充沛,第一反应就是: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这句话可以充分反应出李渊一直就存在的野心。李世民推动了李渊的起兵进程,让他在推翻大隋的事业上更加坚定了。

3、李渊虽然没有李世民那般的才智,但绝对可以称的上是一个仁君。在李唐王朝统一天下后,李渊也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不管是对人才上面的制度改革,还是经济上面的推动生产,降低税收,李渊都做了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后来的李世民之所以能够迅速的把李唐王朝发展到一个顶峰,李渊所打下的基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但命运就是这样,李渊注定只能是一个奠基人,而成不了最终完成伟业的人。一方面是李世民的能力太过突出,对中华文明影响过于深远,掩盖了李渊的贡献。另一方面李渊所处的时代,毕竟还是天下刚刚平定,需要先搞发展,可这些事,往往容易被后人所忽略。

  • 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中,李世民建立起了至高无上的威信

从晋阳起兵之前,一直到李唐王朝统一天下,李世民所立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也通过这些功绩建立了至高无上的威信。在众人眼中,李世民早在是秦王的时候,威信就已经高于李渊了。

1、李世民是李渊晋阳起兵的推动者,这一点是无可辩驳的,早在晋阳起兵之前,李世民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准备:


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由此可见,对于推翻隋朝,建立李唐王朝,李世民一直有着准备的。

2、而起兵之后的李世民也一直是冲锋在战场的第一线,毫不夸张的说,李唐王朝几乎就是李世民指挥打下来的。虽然说李渊在幕后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人们的心中更愿意去记住那些战场杀敌的人。

①破西秦,击败薛举、薛仁杲父子,李世民铲除了来自西方的威胁:诘朝,仁杲请降,俘其精兵万余人、男女五万口。

②击败依附于突厥的刘武周、宋金刚集团,稳固了北方的统治,刘武周奔于突厥,并、汾悉复旧地。毕竟刘、宋集团一直威胁着李唐的后方,如果不能把他们彻底解决很难完成一同天下的目标:

③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指挥得当,窦建德与王世充两股对李唐王朝威胁最大的势力被彻底铲除:隋氏分崩,崤函隔绝。两雄合势,一朝清荡。窦建德与王世充的失败,意味着天下已经十之有七。

④窦建德死后,其旧部刘黑闼又重新反叛,一时间河北大乱,李世民又平定了刘黑闼的叛乱:黑闼与二百余骑北走突厥,悉虏其众,河北平。此后的中原开始重新归于平静,李唐王朝最终统一天下。

有了这些战功的李世民,赫然就是大唐最闪耀的明星,即便是李渊都不能掩盖他的光芒。

3、李世民在为大唐平定叛乱后,李渊是喜忧参半。可喜的是,天下终于平定,中原大地终于由他来掌管,而担忧的则是,李世民的功绩根本就是赏无可赏。但当时的李建成早就是太子,而李世民也不可能屈居人下。所以,李渊想了一个平衡的办法:

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王之。

其实,这也能说明,李世民在还没有当皇帝前就有了何等的影响力。

4、李世民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李唐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出力最多的秦琼、程知节、尉迟恭、徐世绩、李靖等人,都是与李世民并肩作战的战友。而文臣里面,除了裴寂、魏征之外,几乎也全部与李世民交好。这样的人缘,这样的威信,甚至已经盖过了皇帝李渊。如此的情形,在其他朝代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 李世民即位后的辉煌表现,也不是李渊所能及的

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往往影响力最大,但也不尽然。后周的柴荣,名气就要大过开国的郭威,而清朝的康熙也比努尔哈赤名声响亮。这些主要还是看当皇帝后的表现,而李世民的表现,也比李渊更值得人们记住。

1、李世民即位不久,李唐王朝曾受到过突厥的挑战。但被李世民的智慧化解了,励精图治之后,李世民开始了对外扩张的军事战略。突厥、吐谷浑、高昌国等一系列的西域诸国都臣服于李世民所统治的李唐王朝,他得到了这些国家的尊敬,被称之为“天可汗”。这在李世民之前的中原政权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2、要知道,在李世民即位的时候,李唐王朝的人口不过200万户。而李世民即位期间励精图治,重视生产,可以说真正的达到了海清河晏、夜不闭户,百姓心中自然是对李世民无比的憧憬。他能够重视生产,重视人民的疾苦,让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这种群众基础李渊也比不了。虽然说李渊当皇帝的期间,人民的生活也开始逐渐走向正规,但中原大地上还是有着很多的征战,真正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还要说是李世民。

3、要想有一个好的口碑,最重要的还是要牢牢的抓住文人的笔杆子。这一点,李世民可以说做的很完美,他从谏如流,任用魏征等一系列的诤臣;完善制度,唯才是举,让众多的寒门子弟都有了可以晋升的机会。这些行为就是他最好的宣传广告,无疑会得到人们的称颂。“弘文馆”的建立更是让很多文人有了发挥的空间,这些文人势必会对这个能够赏识他们的君主感恩戴德。

结语

作为一个皇帝,李世民本身做的就很到位。无论是从李唐王朝建立过程中的赫赫战功,还是李世民当皇帝后的丰功伟绩,他被人们所记住那都是顺利成章的事情。

即便他在“玄武门之变”上被人诟病,即便他或许真的弱化了李渊的功绩,但他本身的能力与作为都是真实存在的。

以李世民的功绩来说,把他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足以盖过开国之君。他的名声与影响是真正凭借自己能力挣来的,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否认。


再言春秋


确实,唐高祖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声望远不如其子唐太宗李世民,除了两人所取得的功绩大小有所区别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评述两人的史料问题,后人眼中的李渊和李世民,都是通过史籍的记载了解到的,所以,流传下来的史料是否真实,也会影响到二人的历史评价。因此,我们之所以会有李渊名声远不如李世民的感觉,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李世民取得的功绩确实比李渊大,所以影响力要更强一点。虽然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在开创国祚的过程中,他的贡献远不如李世民和李建成,因为无论是聚贤纳士,招兵买马,还是攻城略地,扩大地盘,这些具体的工作都是由他的儿子们来完成的,他本人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战功。

当然,他作为李唐政权的领袖,也不需要亲自领兵作战,上阵杀敌,但是人们更多的是以谁攻占了多少城池,谁打败了几个竞争对手等这些具体的量化标准,来评述谁的影响力更大一些,而李世民恰恰又是他几个儿子里战功最多的,以至于后来功劳太大,李渊对他赏无可赏,干脆直接为李世民单独设置一个官职,名曰

天策上将,新、旧两本《唐书》均有记载:

《旧唐书·高祖纪》:“ 武德四年冬十月己丑,加秦王天策上将。”

《新唐书·太宗纪》:“四年二月,窦建德 率兵十万以援 世充,太宗败建德于虎牢,执之,世充 乃降…… 高祖以谓太宗功高,古官号不足以称,乃加号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 大行臺尚书令,位在王公上。”

这样一来,无论是在爵位、勋位还是职官系统,李世民都是最高的,权势仅次于皇帝李渊和皇太子李建成。所以,李渊的存在感并不如功劳卓著的李世民。

第二,因为某些原因,史书所记载的内容也有所偏向。虽然李世民因为功劳大的原因,存在感比李渊强一些,但是并不是说李渊一无是处,无论哪朝哪代,开创国祚都是天功,开国皇帝也没要一个是无能之人。虽然李渊没有多少战功,但是,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才是作为一个政权的当家人应该做的事,李唐政权的成功,除了有李世民等人在战场建立的功劳,当然也离不开李渊在后方的统率谋划之功,然而这些谋划之功并不多见于正史,这就有些不正常了。

史书对李渊到李世民这段历史所记载的内容,是否能真实的反映出历史的真实情况,这个是有疑问的,主要是因为李世民曾干预过史官编写史料,《旧唐书·褚遂良传》和《资治通鉴》中都有明确的记载,李世民曾多次要求看史官记录的《起居注》起居注是古代史官“录纪人君言行动止之事”的史书,唐朝以前,按照不成文的规定,起居注是不允许皇帝看的,目的就是为了起到监督皇帝的作用,皇帝的言行举止都会记载到史书中,做为编写经史的依据,这是对皇帝千秋万代名声的一个震慑。

但是李世民破坏了这个规矩,对史料编写工作进行干扰,所以对于史书中记载的李渊到李世民之间的历史的真实性多少是存在疑问的,因为不排除史官为了讨好李世民而对相关史料进行修改,贬低李渊和李建成,抬高自己的形象。

由此这两方面原因来看,李渊名声不如李世民也就不奇怪了。


一锅煮了


大唐天下,盛世贞观。不论是开放坦率风气,还是万国来贺鼎盛,亦或者无双的名称“天可汗”都无不说明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劳。

唐高祖李渊统治时期,国家战乱不休,人民困苦,他的功绩除了开创大唐帝国之外没有一样能比的过他的儿子李世民。

更主要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皇位来的并不正当,为了掩饰他的过错,于是几次修史,来消除他的不利影响,然后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让大唐国力,空前壮大,人民生活改善,人口增多,对他的不利影响也被慢慢的遗忘。

简单的说,唐高祖李渊的功绩不如唐太宗李世民,而且李世民还有意识的消除李渊的影响力,所以史书才李渊的评价比较少。


来的匆忙


唐高祖没有唐太宗名声大的原因是:

第一唐朝建国过程中,相对来讲,比较容易,A,唐高祖之位是从隋恭帝禅让而得,B,当时仅有军阀王世充,瓦岗寨李密,刘武周,刘黑闼等,征讨他們的战争规模都不大,平定他們时间较快。

第二唐高祖执政时间较短,治理国家短时間是出不了多大效果,而李世民在位时間长,他闻名于世是给唐朝带来繁荣。

第三经过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有心洗涮污点,难免当时史官给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方面歌功颂德,事实上当时唐朝确實在贞观之治时期有较好的发展!





狐羊树


李渊本身是开国皇帝,才能、智慧、手腕绝不低,也不可能是儿子怂恿他造反的,他跟杨坚这样的帝王没什么区别。

他最大的失败,就是跟儿子斗争失败了,导致自己被逼退休,被软禁起来,

而李世民因为政变上位的,自然得抬高自己的历史地位,贬低他的父亲了,

所以你看到的历史就是,李世民用计逼李渊造反,李渊才不得不造反,李世民功劳最大,打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功劳最大,其他都是打酱油的,李渊就是因为是李世民的父亲,才摘桃子的,打天下过程中,承诺立李世民为太子,后来又不认账,里嫡长子,一个废物点心李建成为太子,后来李建成嫉妒他功劳,想杀了他,他才不得不反抗,杀了李建成。

李渊自始至终就是打酱油的,李建成也是打酱油的,李元吉拖后腿的。

因为李世民掌握话语权,而李渊失去话语权,自然由李世民书写历史了。

真实的历史怎么样的呢?

李渊趁着天下大乱开始造反,在造反的过程中,他的三个儿子从来都是并驾齐驱的,同时做统帅,同时封公,同时封王,同时做宰相,并没有区别。

只是后来李世民势力坐大了,觊觎皇位,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成功,历史开始改写。

如果李世民失败被杀了,跟李承乾、李重茂、李瑛那样,历史怎么书写呢?


南朝居士


分析理由大致有五:1.唐高祖李渊虽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在推翻隋朝的过程中,主要是依赖其四个儿子及瓦岗寨的将领帮助而灭隋的,李渊只不过起了一个带头的作用而已;2.唐高祖的儿子李世民在灭隋、建立唐朝时的功绩较其他人耍大。唐朝建立初期,唐高祖基本上是照搬隋朝的政治、法律来维持唐初的统治。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深知百姓们的疾苦,并吸收、借鉴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和经济,社会稳定,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贞观之治”;3.唐高祖李渊虽然灭了隋,建立了唐朝,但边关还是动乱不勘,少数民族(尤其是藏族)等经常骚扰初建的唐朝,而李世民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和亲的政策,将太平公主入藏通婚,解决了藏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被载入史册;4.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倾听大臣们的建议,得民心者得天下;5.派僧到西域取“经”,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糸,对佛教及其他教极力支持和发展,所以出现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在民间被称为“千古第一帝之一”,...。


陈圣钢


曾经我在一篇文章中写过,唐高祖李渊之才能未必在唐太宗李世民之下,之所以其声名远远不如唐太宗李世民,恐怕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开国君主面临的大部分都是一堆烂摊子,百废具兴之下要开创盛世时间不够,所以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你会发现盛世基本上都是出现在开国后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君主时期。

李渊与李世民也是这样,李渊接手隋末天下大乱这个烂摊子,想用十几年就开创一个盛世大唐,几乎没有可能,但李渊是一个很英明的开国君主,李世民一朝很多政策都是直接继承了李渊一朝,应该说李渊是大唐三百年江山的真正奠基人。

换句话说,李渊能从乱世中脱颖而出,建立李唐王朝,打江山难不难自不必说,就从这一点上来讲,李渊之才能自然不会弱吧。

所以,对于大唐盛世而言,李渊是奠基人,而李世民是代言人,李渊名声自然不如李世民响亮。


二、李渊虽然也算是英明之主,但是在几个儿子夺嫡这件事情上处理的很不好,给自己留下了污名。尤其是“玄武门之变”后,作为一个失败者,李世民上位又不光彩,作为当事人的李渊存在感低是历史必然。

李世民少年英才,其实太子李建成也不弱,怪就怪在,李渊在利用李世民为自己打江山的时候,不停地给其夺嫡的希望。

长久如此,李世民的野心被无限的放大了,兄弟间的关系也一度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而到这个时候了,都没有看到李渊采取过什么有效举措,最终玄武门兄弟火拼,李世民上位。


作为当事人的李世民和李渊,一个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兄弟间反目成仇,一个弑兄杀弟上位,都算不得光彩吧。

所以,事后李渊被雪藏,存在感低应该说是一种历史必然。不然,难道还要李世民大肆为李渊扬名,如此,拔出萝卜带出泥,玄武门之变必定会被大家屡屡提及,这自然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

李渊被雪藏,其声名自然不如李世民。

三、李世民为掩盖“玄武门之变”夺位的不光彩行径,刻意编造篡改了部分历史事实,大力弘扬自己之英明神武,进一步诋毁或削弱李渊的存在感。


比如上文提到的,依史书记载李唐江山约有一多半都是李世民打下的,李渊在派李世民外出作战时曾屡屡跟李世民说,只要打赢了,就把他立为太子。然而,当李世民打胜仗凯旋归来的时候,李渊又会选择性的忘记这件事情。李世民常常以此作为自己也是李唐合法继承人的证据。

实际上,对于这件事情别说我不相信了,估计很多网友都不会信的,太子是国之根本,李渊也不算是庸人,怎么把改立太子之事屡屡挂在嘴边。所以,真相只有一个,李世民是在篡改历史,以为自己是李唐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制造证据。


有上述三个原因,所以李渊名声远远不如李世民,但说句公道话,其实李渊也不弱,不过儿子确实太光彩夺目了,相比较之下,李渊自然相形见绌。


史海钩沉


从唐朝是在唐恭帝杨侑的禅让下建立起来进行分析

李渊从晋阳起兵到攻克关中,并没有马上称帝,二是立隋炀帝孙子为帝,从而使江都的杨广成为太上皇,是一步一步慢慢让隋恭帝禅让为帝的

从唐高祖李渊自身进行分析

高祖起兵到建立唐朝,本身已逾6旬,当时天下还是群雄割据,自己又无力去攻打其他割据政权,只有派将领和自己的儿子去南征北讨,因而李世民得军事才华才得以显现

从李世民文治武功进行分析

李世民可以说是天生的全才,16岁就率军去救被突厥围困在代州的隋炀帝,唐朝建立之后,更是灭掉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政权,在位时,天下大治。

总结 依上述可知,李源不如唐太宗李世民,但李渊的功绩在历朝历代所有皇帝中也是考靠前的,只是被过于优秀的唐太宗掩盖住啦





景粼玖序


唐太宗:要成为超退千古的圣君,除了强化自己,还要弱化他人,包括自己的父亲。

唐高祖作为开国皇帝,为何其名声远不如其子唐太宗?笔者小时候也存在过这样的疑问,记得上小学时笔者的语文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古往今来,凡是能开创一个王朝的皇帝都有着超人的雄才伟略,不过有些皇帝就不行了,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爹,他当了八九年的皇帝,基本上就是坐在京城等好消息。我们老师对唐高祖和唐太宗的评价,成为了笔者对他们两人的最初印象。可以这样说,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这些大多数人能叫上名字的朝代中唐高祖李渊是存在感最弱的开国皇帝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笔者渐渐总结出了一句话:要想成为一代超迈千古的圣君唐太宗除了要强化美化自己以外,还要弱化,黑化,甚至,恶化他人。


唐太宗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帝王之一,他少年时期便随着自己的父亲起兵反抗,建立了煌煌的大唐王朝,即位之后,又励精图治开创了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了最初的坚实基础。大势,无论如何他都有一个喜之不去的污点,那就是他的皇位来得不正当,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他是通过逼宫篡位的方式,弑兄屠弟的手段获得了原本不属于他的皇位。那么他继位之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怎样证明自己皇位的正当性,合法性,合情性,合理性。


证明自己皇位正当性,合法性,合情性和理性的最佳方法,就是证明自己的功勋,证明自己在太原起兵,到建唐战争,再到最后的统一天下,开创盛世的功勋。于是,在唐太宗李世民自己一手的操控下,太原起兵,攻取长安是自己率先提议并力劝自己摇摆不定的父亲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如此做。在建立王朝的过程中自己高高在上的太子兄长和弟弟齐王元吉只知道吃喝玩乐,大唐的天下从哪里来,是他唐太宗率领着一群文臣武将打下来的。既然大唐王朝从最初的萌芽到最终的建立都是李世民呕心沥血的结果,那么他从父亲手中继承大唐的皇位,自然也就正当,合情,合理,合法!


作为一个隋朝末年的大臣,割据一方的军事领袖,李渊肯定在建立唐朝中起到过决定性的作用,只是由于后来唐太宗的篡改,将所有对唐朝建立具有决定性的功劳都归结于他自己。那么,唐高祖李渊也就因此被弱化,以致寂寂无名,毫无存在感,也就没什么可稀奇的了。


旧事旧人历史说


作为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显然不白给,雄才大略,有胆有谋,一统天下。

老子英雄儿好汉,李世民作为高祖的二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上层楼。

体现在两点。

秦王李世民是李渊打江山的功臣,战功赫赫,说是最大的功臣也不为过。

再是李世民治国理政确实有一套,开创了大唐荣耀的起点,贞观之治无人不知。

李渊虽是开国之君,但在皇位继承上没处理几个皇子之间的关系,导致局势失控,发生了玄武门之变这样的惨案,自己也被迫隐退。

长江后浪推前浪,李世民把他老子搁在了沙滩上。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更胜一筹,比唐高宗名气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