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建筑是流动的史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题记

什么房子值1.5个亿?

电视剧《安家》里的上海老洋房——龚家花园。

除了龚家花园,在《安家》里还出现了应公馆、思南公馆、严家花园、武康大楼、丁香花园等上海老洋房,每栋都价值不菲。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安家》龚家花园

老洋房为什么这么贵?

除了设计和地段的稀缺性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历史价值。上海老洋房大多是百年别墅住宅,原主人非富即贵,可以说在每栋老洋房背后都有一段段传奇故事。百年风云变幻,老洋房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与万般风情,已经成为了上海的城市文化符号。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上海老洋房

所以,想要深入认识上海,那要先了解老洋房。我们就以先锋建筑师邬达克和赉安的代表作品为例,从老洋房的历史溯源、建筑风格、建筑功能、传奇故事、历史价值等五个方面一同探寻上海老洋房的前世今生吧。


1.历史溯源:上海接纳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上海

1843年,上海开埠通商,外国传教士和商人纷纷来上海,在外滩建起了一批“券廊式”的洋房,这便是上海老洋房的雏形。19世纪末,专供居住的花园住宅在上海出现。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建筑行业进入繁荣时期,各种西方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层出不穷。现存的上海老洋房,大多建于这段时间。

说起老洋房的历史,有两个人的名字是一定绕不开的。一个就是匈牙利建筑师,电视剧《安家》里提到的龚家花园设计师——拉斯洛·邬达克。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拉斯洛·邬达克

邬达克自身的经历很传奇。他是匈牙利籍斯洛伐克人,毕业于匈牙利皇家圣约瑟夫理工大学建筑系,后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幸被俘,还摔伤了腿导致终生残疾。一个偶然机会,他从转移战俘的列车上跳车逃亡,一路辗转来到上海。

1918年的上海是唯一不用身份证件就可居留工作的城市,而且正逢开埠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上海不仅接纳了邬达克,还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邬达克先是在美国人开的建筑公司克利洋行里做助手,1925年建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上海最有名望、最活跃的建筑师。

在旅居上海的29年里,邬达克设计完成了一百多处建筑,其中三分之一成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1947年,世事动荡,邬达克携妻子离开了上海。邬达克给上海留下了价值连城的建筑瑰宝,上海也成就了伟大建筑师邬达克。

当然,邬达克并不能完全代表近代上海建筑的所有成就。还有一个与邬达克齐名的建筑师,那就是亚历山大·赉安。他的低调令他如今的知名度远远不如邬达克,但他的建筑才情和作品与邬达克不相上下。

赉安是一名法国建筑师,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也参加过一战,因负伤获得嘉奖。1920年,赉安在朋友的推荐下来上海工作,那时的邬达克刚在上海生活了不到2年。1924年,赉安与人合开赉安洋行,逐步发展成为活跃于法租界、影响最大的法籍建筑设计公司。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亚历山大·赉安

和邬达克一样,赉安给上海留下了很多优秀历史建筑。

他曾经自豪地称自己是“上海人”,因为他将毕生所学和所爱都给了这座城市。1942年,赉安洋行正式结束营业。1946年,赉安离开上海,再也没有回来,他的生死至今是个谜。

赉安的作品集中在法租界,以居住、文化建筑居多,他一直不遗余力地追求新的建筑风格。赉安和邬达克,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双子星,共同掀开了上海近代建筑的美丽篇章,也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


2.老洋房建筑风格:超越精致美学,不断变化、创新

老洋房的建筑风格百变多样、中西融合。如果你到新华路一带走走,你会发现这里的建筑集合了法国古典宫廷式、英国乡村别墅式、意大利地中海式,还有美国、荷兰、西班牙、挪威等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真可谓是“外国弄堂”。仔细瞧瞧,你还会发现不少老洋房带有中式建筑细节,打造出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

按照时间序列来说,

老洋房经历了早期的文艺复兴风格、中期的装饰艺术风格到晚期的现代主义风格,不仅契合了上海追新求异的社会风尚,还承载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所具有的中西融合、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核。

(1)早期:以巴洛克、文艺复兴风格为主,外观精美、细节华丽、西方情怀浓郁

① 武康大楼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武康大楼

作为邬达克的成名作,武康大楼建于1924年,位于徐汇淮海中路1850号,对面就是宋庆龄故居,最早被叫做“东美特大楼”或“诺曼底公寓”。武康大楼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也是世界上仅存的3栋船型建筑之一。从远处看,它就像一艘破浪而来的轮船,又像小一号的纽约熨斗大楼,是这个路口最引人瞩目的路标。它的外观是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底楼是老欧洲的骑楼样式,还有西方常见的拱券外廊。

② 孙科别墅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孙科别墅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孙科别墅室内

邬达克自己是有西班牙情怀的,早期审美也偏向西班牙风格。孙科别墅位于长宁区番禺路60号,原是邬达克给自己设计的家。当时孙中山的儿子孙科特别喜爱这儿,而孙科曾帮助邬达克在上海立足,邬达克十分感恩,就把它转让给了孙科。

孙科别墅处处显示出邬达克对“家”的用心:贝壳拱门、尖券门廊、螺旋立柱、鱼鳞状的外墙饰纹、呈八角形和圆形的转角厢房、大大的落地窗…这些都是邬达克精心设计的。

因地制宜是他的建筑理念,所以他设计的每个房子都是独一无二、与不可复制的。

③ 法国总会

法国人赉安,早期建筑作品主要是法式古典主义风格。比如,1925年由赉安洋行设计的法国总会,位于茂名路58号,外观是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底层为仿粗石拱券门、窗,二楼两侧为爱奥尼式柱廊,室内则为装饰艺术派。1989年新建的花园饭店,将其作为裙房。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法国总会(现花园饭店裙房)

(2)中期:以装饰艺术主义为主,垂直线条、几何造型、色彩明亮,强调建筑功能性

① 培文公寓

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通常带有几何图案、线形装饰条,外观简约,色彩明亮,强调建筑功能性,一般被视为早期的现代主义风格。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赉安洋行设计的公寓建筑,比如淮海中路的培文公寓。

1930年赉安洋行设计的培文公寓,墙面是清水红砖,建筑中部带有线形装饰条,制高点是一个旗杆,以旗杆为中心周边建筑层层“跌落”, 这种大楼退缩轮廓的线条正是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培文公寓

② 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建成于1934年,坐落在南京西路黄河路口,是邬达克在上海最出名的杰作。国际饭店外形仿照美国早期的摩天大楼,外立面采用直线条,为现代主义风格与装饰艺术派风格混搭,给人简洁、流畅、高耸的感觉。

国际饭店共24层,地下2层,地上22层,15层以上逐层收进呈阶梯状的塔楼是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造型,底层至3层镶贴黑花岗岩,晶莹透亮,4层以上镶贴棕色面砖,端庄典雅。在第2、3层和14层镶贴巨型圆角玻璃,体现出强烈的通透感和现代感。玻璃幕墙在当时尚无先例。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建成后,成为远东第一高楼,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据说,当时的贝聿铭还是个小孩,他看到国际饭店后立志要做一名建筑师。

(3)晚期: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外观简洁、少装饰、线条流畅、中西融合

① 淮海公寓

不论是邬达克还是赉安,后期的建筑作品风格日趋一致,设计出更多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比如,位于淮海中路的淮海公寓,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看起来和我们现在的公寓没什么差别,外墙简洁,线条流畅,没有多余的装饰。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淮海公寓

② 绿房子

谈起邬达克,不能不提他在上海的最后经典之作,也是我最喜爱的一件作品——绿房子。

这座现代主义风格的私人别墅,竣工于1938年,位于铜仁路西侧、北京西路口。房子外墙大量使用绿色釉面砖,因此得名“绿房子”。 原主人吴同文是做军用颜料起家的商人,绿色是他最爱的颜色。在他眼里,绿色是幸运、幸福的颜色。

绿房子所在地段面积不大,形状不规则,为了增加使用面积,邬达克设计了四层,一层有舞厅、弹子房和酒吧间,二层是餐厅、起居室和阳光房,三层和四层是卧室套房,室外有花园和网球场,不仅满足主人居住空间需求,还能满足其社交和娱乐需求。绿房子各层均有朝南的宽敞露台,犹如轮船上的甲板,所以也有“船型房”之称。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绿房子

绿房子是上海20世纪30年代非常有代表性的现代派建筑,曾被称之为“远东第一豪宅”。邬达克最得意的作品便是这座绿房子,很少夸海口的他曾对房子主人吴同文拍胸脯保证:

“我可以保证,即使再过50年,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100年,我相信它仍不会过时!它应该属于经典之列。”

除了清新雅致的外墙,绿房子的精妙之处还在于邬达克独特的设计理念:没有棱角,全是曲线。弧线设计的廊梯、吊顶,荷叶型的木制电梯厢,与绿房子的弧形外观相呼应。

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取法自然。邬达克的建筑想法或许受到了巴塞罗那高迪的启示。

此外,房子内部设施都是超前的,都是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现在看来也不过时。绿房子不仅是上海第一个安装电梯的私人住宅,室内还设计了先进的冷暖气系统,甚至备有一套发电装置。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绿房子楼梯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绿房子电梯


3.老洋房建筑功能:螺狮壳里做道场

上海话中有一句谚语,叫做“螺蛳壳里做道场”,意思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螺狮壳里做道场”是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建筑师们除了要考虑设计的可观赏性,还要考虑因地制宜的实用功能。

① 武康大楼

再说说武康大楼,其独特的造型并不是什么新潮。因为,夹在两条路之间的狭窄地块呈30°角,设计成A字形,完全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大楼有八层,63个套间,30多个佣人住房,底层一楼是商铺,邬达克细心地在临街一面设计了长廊,既可以供行人走路,也可以遮风挡雨。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武康大楼

② 麦琪公寓

赉安同样如此,他并不满足于建筑外观的现代性,而是致力于利用设计带动生活的现代化。比如复兴西路24号的麦琪公寓,这座1935年内建成的公寓共有10层、40米高,但占地面积仅220平方米。由于地处转角,整个建筑巧妙设计成扇形,加上有弧度的立面,敞开式的阳台,淡橙色的外墙与周边融合,倒也并不显得局促。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麦琪公寓

公寓底层有车库、花园,室内配备电梯和暖气,电梯间旁设有锅炉房和垃圾房。户型多种多样,有“一梯两户”,有“一梯一户”,还有跃层设计。每户的厨房间带有备餐室,佣人房带有卫生间,辅助楼梯与佣人房直接连通。从底层大厅到每家每户的厨房、卫生间,都可以直接采光,大大提升了居住空间的品质和舒适性。


4.老洋房传奇故事:建筑不是大的宏观概念,是可以触摸到的点滴细节

除了老洋房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功能,我们还能聆听老洋房背后旧时光里那一段段传奇故事。这些故事让老洋房不再冷冰冰,而是多了些家和爱的气息。

① 刘家花园

巨鹿路上的刘家花园,是邬达克的又一杰作。刘家花园的原主人叫刘吉生,是20年代有名的“煤炭大王”。在纳妾不足为奇的民国时代,刘吉生是一股清流,终身只爱他青马竹马的妻子陈定贞。他在爱妻40岁生日时,送了这座4000平方米的花园别墅作为礼物。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刘家花园

这座别墅最出名的地方便是“爱神花园”。在藤萝叠翠的优雅花园中央有一个喷泉,叫做普绪赫喷泉。这是邬达克受名画《普绪赫洗浴》的影响而设计的。这座喷泉,象征爱情。邬达克多年来的梦想,就是用普绪赫的故事来创造一个庭园建筑样式的范本。在刘吉生夫妇的花园里,他的愿望达成了。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普绪赫喷泉

刘家花园别墅是文艺复兴主义的古典花园住宅,典雅气派、又富有浪漫气息。仔细看楼梯的铸铁栏杆,你会发现里边藏有KSL三个字母,这是妻子陈定贞用心为丈夫刘吉生设计的,是他外文名字(Kyih-Sung Lieu)的缩写。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KSL字母

后来刘吉生携妻移居香港,他的哥哥刘鸿生捐出了这栋别墅,这里便成为了上海市作家协会的大本营。

② 绿房子

前面介绍了绿房子的建筑风格,再来说说绿房子背后的传奇故事。房子原主人吴同文也有一段传奇人生。他本是个弃婴,被吴家领养,因能说会道,长得俊俏,娶了苏州颜料大亨贝润生的女儿,一举成为颜料行业的领军人物,后来又娶了二房夫人。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绿房子外观

吴同文找邬达克设计房子。他提出一个要求:两房不和,在保证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来往。曾经,处于同样的目的,达芬奇为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设计了香波堡的“双螺旋楼梯”。而邬达克直接是在室内安装了电梯,一个太太坐电梯,一个太太走楼梯,减少碰面。而且,他还给每层楼都设计了一个几乎360度的阳光房,不出户就可晒太阳,减少外出相遇。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绿房子室内阳台

多年后,大夫人离开了绿房子,和孩子一起生活。而吴同文和如夫人,一直生活在这里,直到遭遇变故,两人在房间里一同赴死。临死之时,他们的身体是紧紧靠在一起的。

昔日的主人离开了,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了它新的主人。绿房子成了上海城市发展规划的总参谋部,一栋房子与城市未来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 阿麦伦公寓

外国游客来上海常常会去参观一座公寓。那就是阿麦伦(Amyron)公寓。这里也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主角是赉安与他的妻子安娜。1941年,赉安完成了对他来说最特别的一个作品:阿麦伦公寓。这座现代建筑风格的建筑是赉安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Amyron,是希伯来语,字面意思是“我的国家是一首歌”。赉安给这个公寓取名“Amyron”,是因为安娜是犹太人,赉安在向安娜表示他的感情。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阿麦伦公寓

1942年,赉安因为跟安娜的婚姻,被法国维西政府剥夺了国籍、没收了护照和在法国的财产。而犹太人安娜,早在1939年就被当时的苏联政府剥夺了波兰国籍。所以,1942年,赉安和安娜都成了无国籍人士。但幸运的是,上海是个宽容的城市,接纳了他们,让他们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在阿麦伦公寓楼梯栏杆和底楼门厅的水磨石地上都有英文字母“

AL”,这是赉安(Alexandre Leonard)和安娜(Anna Leontiev)两人名字的首字母。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AL字母


5.老洋房历史价值:记忆、传承与新生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一个城市的前进,是要有记忆的。这些记忆让整个上海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老洋房就像一个老者,伫立在历史长河中,静静诉说这个时代记忆深处的故事。

百年前,开放、包容、创新就是上海的城市性格。

开放,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接纳优秀的外来文化;包容,给不同的文化存在和生长的空间;创新,立足上海,中西融合,形成我们自己的富有鲜明个性的新文化。

而这正是上海文化的精神内核。

邬达克、赉安以及当时活跃在上海的一大批国内外建筑师,共同构筑了上海留存至今的建筑样貌和建筑文化。他们在上海留下的建筑既有住宅、医院,也有教堂、别墅,既有商业大楼,也有剧场影院;建筑风格从早期的文艺复兴风格、中期的装饰主义风格,到后期是现代主义风格。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建筑作品深刻融入了上海的文化记忆,成为上海城市历史的有形载体。

记住这些淡出历史的建筑师们,就如同拥有一把钥匙,引发人们关注并思考老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历史与未来的关系。城市在朝前发展,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如今,这些老洋房被赋予了新生命,有了新时代的价值和新的主人,就像刘家花园成了上海作协的根据地,绿房子成了上海城市规划院的办公地点,原法国总会成了花园饭店的裙房……

老洋房旧的故事还未结束,而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上海老洋房|跟随先锋建筑师邬达克、赉安,探寻上海近代建筑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