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位居丞相之职,拥有桑树八百株,田地十五顷,他还算一个清官吗?

佳宁姐姐说历史


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本来是一个躬耕南阳的隐士,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从此开始了报答知遇之恩生涯。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隆中对》战略,并以此为蓝本,开始联合东吴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收割荆州,进入益州,夺权汉中,开创了霸业。尤其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更加兢兢业业,为国操劳。

新登基的小皇帝刘禅啥都不懂什么事情都依仗着“相父”诸葛亮。“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无论是蜀汉的内政,还是打仗的事,诸葛亮就可以处理,刘禅一般只是在年终时管管祭祀的事情。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积劳成疾,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累倒在工作岗位之上,于五丈原前线溘然长逝。他本想的是在临终前,发挥一下余热,为蜀汉多打下一片土地,为蜀汉解决掉劲敌司马懿。然而,司马懿采用“乌龟战术”,打死不出战。

诸葛亮为引诱司马懿出兵,用了各种办法,如送给司马懿女人穿的衣服,嘲笑司马懿不敢出战,还不如当个女人,回家看孩子去。然而,善于隐忍的司马懿欣然接受诸葛亮的李文文,不但没上当,还套出使者的话,知道诸葛亮命不久矣。

司马懿能耗得起,诸葛亮的身体耗不起啊。他在临终前,向后主刘禅的使者尚书仆射李福托付后事。诸葛亮说道:“在我百年之后,蒋琬可以委以重任,执掌国家大事,蒋琬之后,费祎也可以管理国家大事。”李福连忙又问道,那么蒋琬和费祎这两位贤臣之后,谁还可以担负国家重任。诸葛亮没有回答,表示他也不知道了。

诸葛亮在托付国家大事之前,曾向后主刘禅报告了自己的家产,到底有几亩地我,几棵树。那么他为什么要如实上报自己的家产底细呢?

有人说,这是后主刘禅要求的,在国家法律里面规定的,开展廉洁勤政建设?整个国家大事都是丞相诸葛亮管理,大部分制度都是诸葛亮决定的,他并没有规定上报家产这项制度。当时蜀汉有钱有势的官员,也不会非常配合,如实上报自己到底有几亩几分地的。

诸葛亮自己主动申报家产,其实是为了廉政建设。他深知,一个国家能否繁荣昌盛,主要看这个国家的官员是否廉洁奉公。“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诸葛亮为了搞好廉政建设,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清官的旗帜,先报告自己的家产。诸葛亮是百官之首,他报告了自己的家产,做了表率,手下官员自然会跟着报告自己的财产。只有官员财产透明了,才能防止有人中饱私囊,贪污腐化。

那么,诸葛亮到底有多少财产呢?他算不算一个清官呢?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树,还有十五顷土地,足够我的子孙衣食无忧了。至于我外出北伐,有国家供应,我也不需要其他奢侈品。我若死了,也没什么多余的钱财,没有辜负皇帝的重托。在诸葛亮死后,刘禅派人调查诸葛亮家产,真的就是诸葛亮所说的那些,没有多余的了。

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书信中,表明自己仅有十五顷土地,八百株桑树,家产到底是多,还是少呢?

八百株桑树看着数目不少了,十五顷土地看着也是非常多的样子。由于三国时期距离现在非常久远,不知道八百株桑树到底价值多少,而十五顷土地根据东汉时期的度量衡制度,相当于一千五百亩,然而东汉的一亩约等于现在的0.5亩,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十五顷土地大约是现在的七百五十亩,即499500平方米,确实不小了。也有读者认为诸葛亮占据如此大面积的土地,应该不是一个清官吧?

诸葛亮到底是不是清官,他的土地面积和其他官员比较一二便知。参考《晋书食货志》中西晋官员的土地面积,可以比较一二。

该书记载:“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四品三十五顷,第五品三十顷,第六品二十五顷,第七品二十顷,第八品十五顷,第九品十顷。”

诸葛亮贵为蜀汉丞相,肯定是一品大员,只有十五顷土地,竟然只和第八品官吏的土地一样多。他难道不算一个天大的清官吗?答案显而易见,诸葛亮是蜀汉,乃至整个三国时期的一位难得的清官。


魁哥说历史


我不想凭着一腔热血说诸葛亮是个清官或者说是个贪官,我想完全通过数据来说话。

在评价诸葛亮的800颗桑树,十五顷田地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三个前提条件:

1.桑树的特性。

2.汉代的田亩。

3.成都的面积。

1.桑树的特性。

桑树是高大树木,一颗10年以上的桑树直径可以达到一米。高度可以达到15米以上。诸葛亮做了蜀国十几年的丞相。我们相信这些桑树都是差不多这个尺寸。

这样一颗桑树的占地面积大约为50-70平方米(要考虑到树冠)。我们取中间60平方米计算。

800颗桑树,占地面积大约为5万平方米。

2.汉代的田亩大小

汉代一顷地大小相当于现代的50亩地。现在的一亩地等于666平方米。

诸葛亮有15顷地等于750亩地,约等于50万平方米。

3.成都有多大?

现在成都的面积,大约为1.45万平方公里。我相信在蜀汉的时候,成都肯定没有现在大。为了计算方便,我把三国时的成都按照1万平方公里计算,也是只多不少的。

而成都的1万平方公里也不可能全部都是耕地。按照中国耕地平均占比大约20%计算。三国时成都的可耕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

一平方公里约等于100万平方米。

诸葛亮拥有的土地面积占比等于:

55万平方米÷2000平方公里×100万平方米×100%=0.0275%

诸葛亮个人拥有的可耕地面积占整个成都可耕地面积的只占万分之三不到。

家有千万,带毛的不算,固定资产也不算。不说诸葛亮有没有钱,只说诸葛亮所拥有的可耕地面积占整个成都不到万分之三。所以他到底是不是清官,我就不敢多做评价。


少校柳下惠


提问中的桑树八百株,田地十五顷是诸葛亮在写给刘禅的信中提到的,而且言明这些是要留给子孙后代继承,有遗书的意思,也说明这些产业是诸葛亮做丞相以来积攒下来的终生财富。

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作为丞相的年俸禄是由四个方面组成的,第一,丞相本职位月俸禄三百五十石粮食,一年合四千两百石。第二,兼任司隶校尉年俸禄大约二千石。第三,兼任益州牧年俸禄二千石,第四,爵位武乡侯封地每年收入一千八百石粮食。另外诸葛亮还有现金收入72万钱。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一年的大概收入是,粮食一万石,72万钱又相当于一万石粮食。古代每石粮食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一万石就是六十万斤,这么大数量的粮食储存到哪里去?搬运耗费的人力又需要多少?这在当时都是一个难题,最大的可能就是粮食都存在官仓里,随用随支是最可行的方法。

我们接着说诸葛亮的年俸禄72万钱又能干多大的事情呢?《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多次提到,每逢战争一起,四野清壁,物价飞涨,一石黍米涨到数十万钱,更可怕的是有时还有价无市。那这样的话,诸葛亮的72万钱就只能买到七石粮食。官仓中的粮食就不会有公私之分了,战略物资一切都由国家调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三国这个乱世中,除了生命以外最宝贵的不是财帛而是粮食,诸葛亮作为丞相,自然不会因为缺乏粮食而饿死。但粮食又是立国之本,民无粮会怨声载道,兵无粮将做鸟兽散。作为丞相,又担负辅佐后主,匡扶汉室之重任,他又将怎么去解决蜀地的粮食问题呢?

诸葛亮汉中“修士劝农”。诸葛亮根据汉中的水利条件,制定出一系列农业生产上的得力措施。让士兵和农民一起耕田种地。使汉中地区几年间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诸葛亮的军屯耕战策略同时又带动了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诸葛亮死后魏军破蜀营,“获其图书,粮谷众多”,充分说明了诸葛亮为民谋粮,为国聚本的良苦用心。

诸葛亮一生清白,高风亮节,哪里来的贪婪私欲,身后留给子孙八百株桑树,仅够养蚕缫丝,织帛御寒,田地十五顷仅可春种秋收,结实果腹。这也是诸葛亮留给子孙们的生存法则,那就是自给自足,自力更生。更多对子女的教诲请看《诸葛亮集》之《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历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斤斗山下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在这个传记中,详细记录了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呕心沥血的所作所为。他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就一心一意的为刘备政权服务,他为刘备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刘备去世时,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了刘备的托孤重任,许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从此,为了实现他的诺言,他开始了独立支撑蜀汉政权的历程。

诸葛亮先是南征蛮中,八月渡泸,七擒七纵孟获,平定了南方的叛乱。然后又集中兵力,开始了对曹魏的北伐。诸葛亮一生中,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他在战争中逐渐成长,到最后,曹魏对他只能避而不战。可惜天不假年,由于多年的劳累,诸葛亮积劳成疾,终于病死在第五次北伐中。

在《诸葛亮传》中,还专门提到了一件事。就是诸葛亮曾经专门向刘禅上表,说起自己的家事。在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向刘禅上表说到自己的家事,无非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让刘禅安心。当时的诸葛亮大权在握,可以说,蜀汉的军政大权都在自己的手中。有权臣之名,又有权臣之实的诸葛亮,为了解除蜀汉君臣的疑惧,明明白白的说明,自己将全部家族安置在成都,就在刘禅的眼皮底下。以自己全家的生命安全向刘禅表白,自己对汉室的忠心耿耿不会改变的。

另一方面,则是向全天下的百姓和三军将士昭示,自己为了光复汉室江山的理想,与大家同甘共苦,不营私利。诸葛亮作为一国的丞相,本是不应该亲自率领军队出征的。但是,诸葛亮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还是决定干冒矢石,不惧威胁,亲自指挥军队作战。

在这种战争的状态下,蜀汉百姓的负担是很重的。作为一国的实际掌控者,诸葛亮要以自己做榜样,树立起堂堂的正气。只有这样,蜀汉才能上下一心,共度难关。

但是,有人提出来,诸葛亮自己说,他的家里有八百棵桑树,还有十五顷的土地。这在一般人的眼里,也是一笔比较大的财富。这样看,诸葛亮是不是一个清官呢?

我们可以先看看当时蜀国的情况。当时的蜀国并不缺乏土地,缺的是人口。在三国时期,蜀国是人口最少的国家。正是因为人口少,诸葛亮费尽心神,连少数民族的人员都征调了,才建立起十三四万的军队。

十五顷薄田,在当时的蜀汉根本就不算什么。可以说,如果你想要土地,到处都有荒地让你耕种。在当时的关中、汉中,经过长期的战争破坏,和曹操的迁民,可以说是赤地千里,万亩良田都无人耕种,无主之地到处都是。

而诸葛亮只占有了十五顷的薄田,八百株的桑树,而不是去占有更多的土地和桑树,这是因为,这些家产是他留给家中子弟的生活根本。他是按照自己家族力所能及的情况去拥有的。他这样做,也是出于自食其力的态度。

如果诸葛亮想要多占土地,他一不会去占有贫瘠的薄田,二不会去只占有仅够家族人口生存的土地。从这一点上看,诸葛亮恰恰是一个清官。

有人又有了疑问,认为诸葛亮的家产从何而来?他既然说他的一切供给都是来自公家。而且他说自己死的时候要做到“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而且史书记载,他死的时候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他哪里来的钱财购买产业呢?

我们如果仔细看史书,就能够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三国志蜀书六》中,记载了刘备在夺取西川后,对诸葛亮等人的赏赐情况。史书记载道:

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这次赏赐是史书明确记载的,这是刘备为了表彰这些功臣的业绩,同时也是为了给他们安家的奖励。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死时家无余财,那么这笔钱除了日常花销,那就只能是用来购买家产了。

五百斤金子,一千斤银子,加上五千万钱及锦缎,就算是诸葛亮日常花销一部分,也会剩下不少。以这么一笔巨款去购买十五顷薄田,八百棵桑树,作为身为丞相的诸葛亮,能不是清官吗?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古时一顷50亩,十五顷不到1000亩地,800棵桑树!放在现在,种粮大户?农场主?估计连一个县城首富都混不上!放在诸葛亮身上,高度拔的有点高!

首先我们要看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应该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一份奏折“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啥意思?意思是臣有桑树800株薄田十五顷,足够安顿子孙后代了!

出处找到了,那么我们来看这所谓800桑树,十五顷田到底什么价值?购买力咱们不说,就说吴国荡寇将军蒋钦去世,孙权赐予其儿女200顷田!《晋书》中记载,九品官十顷,八品官十五顷,七品官二十顷……这样难道还不清官?这是什么精神?这可以算是高官主动申报财产明细啊!

再看800桑树,这些树在哪?谁的?据传,诸葛亮看到家中院子太大,于是在其种了800桑树,诸葛亮的儿子诸葛尚还问,种桑树干什么?诸葛亮让其思考,后回答,可以养蚕,纺丝!你看看,人家自己种的树,留给自己后代,还不清廉?

享受八品的待遇,自己种树留给孩子,这样再不清官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了!

三国演义中刘备入川封赏群臣,因为关羽不在蜀中,刘备遣使赍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钱五千万、蜀锦一千匹,赐与云长。其余官将,给赏有差。杀牛宰马,大饷士卒。开仓赈济百姓,军民大悦。这样看,给诸葛亮的封赏绝对不会少!演义虽然不是正史,但绝对不会没边没际!

这样再看诸葛亮的800桑树,十五顷田,真的很少很少!在当时的蜀国,其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他的贡献,辅佐刘备父子,这些受之无愧!




雪流星落


诸葛亮的地位可是蜀汉政权中的摄政王啊,也是相当于国家第二把手,他只有这么点财产,还质疑他是不是清官?

在汉晋时期王公贵族像诸葛亮这个级别的人物,都是至少拥有几百顷地,而诸葛亮的财产顶多和当时一个乡村土财主财富差不多,要知道诸葛亮是属于国家级领袖,如果他拥有三五百顷地都不为过,哪怕他拥有三五十顷地后世都能算他是清官,可是诸葛亮只有十五顷地,国家级高官的财产居然和小吏的财产差不多。

诸葛亮真是用一生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那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放眼整个三国时代,除了吴国陆绩和魏国田豫能与诸葛亮相比,整个三国时代没有一个能再比诸葛亮为官清廉的人了。

吴国陆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清官,他也是《三国演义》小说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其中之一,但是陆绩的个人品行远比小说中高尚得多,前几年陆绩的事迹还被拍成电视剧,由于荣光老师出演的《廉石传奇》。陆绩一生为官清廉,死后家无余财,比诸葛亮还惨,但是陆绩的官位比诸葛亮可差远了。

魏国田豫是魏国时期著名的戍边名将,最初是刘备在河北任平原令时期的幕僚,后来由于母丧辞别了刘备,之后河北被曹操统一,田豫就被曹操征用。在曹彰离开河北之后向魏国中央推荐了田豫代替自己戍边抵抗匈奴,田豫终其一生因为曾经和刘备关系亲密,不被曹魏所重用,只是成为一方太守,始终不能进入中央任职,但是田豫为曹魏北御匈奴,南征东吴,立下很多大功,他始终清廉自守,临死时连出殡的钱都没有。

所以整个三国历史中能和诸葛亮比廉洁的也只有田豫和陆绩,但是他们俩都只是一方太守,没有达到诸葛亮那个级别位置,所以在诸葛亮这个级别的高官,只有这么些财产,恐怕诸葛亮的财产都不如咱们现代某些村长财产多。


小岛知风


诸葛亮是正儿八经的以国为家

凡事就怕对比,我们先来看看十五顷地在当时属于什么概念

在晋书中有记载,司马炎灭掉东吴之后分地定租收税,收多少租税不提,每一家有多少地呢?史书中说,两口之家,男子一人占地70亩,女子占地30亩,这就是说两口人一共有地100亩

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

古代一顷地100亩,诸葛亮家的十五顷地,就是1500亩

诸葛亮一家有多少人?诸葛亮早年没生出儿子,他大哥给他一个,叫诸葛乔,后来自己又生了一个,叫诸葛瞻。如此,理论上,诸葛家能分出三个两口之家,按照两口之家100亩地算,诸葛亮家总共应有地300亩

诸葛家有田1500亩,这样看来,如果诸葛家是普通百姓,他们家超过标准1200亩,也就是说他们家占了12家的地

可诸葛亮家不是普通百姓啊,他是士大夫阶层

我们再来看士大夫阶层在那时候是什么待遇,还是以晋书为标准。西晋王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每一品待遇都不相同,就土地来说,晋朝规定

第一品占地50倾,而后每次一级别递减5倾,这样到第八品时,他们就占地15倾,第九品则占地10倾

其官品第一至于第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四品三十五顷,第五品三十顷,第六品二十五顷,第七品二十顷,第八品十五顷,第九品十顷

诸葛亮家的15倾地,放在西晋王朝,相当于一个八品小官

按照诸葛地位而言,他拿50倾绰绰有余吧,这么一比较,诸葛亮还少了35倾,也就是少了3500亩

其实,按照晋朝规矩,诸葛亮为武乡侯,是有封国的

而有封国就可以在京城有田,诸葛算不得亲王享受不了大国待遇,拿个次国待遇应该没问题,如此,京城应该有地10倾,合计有地4500亩

国王公侯,京城得有一宅之处。近郊田,大国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

综上,桑树一块不说了,就土地而言,诸葛亮如果是普通百姓,他们家就侵占了12家良田,如果是士大夫阶层,诸葛亮则少了4500亩地(不算封国土地)

而诸葛亮真的是士大夫阶层


灵石蕴珠宝


三国时期蜀汉的臣相诸葛亮,那绝对算是清官了。

第一,诸葛亮自己家,本身就是当地的豪门富户,虽然兄弟几人,但每个都分得丰厚的田产,那是没问题的。何况,他的两个兄弟,一往东吴,一往魏国,三国全投资。而身在蜀国的田产,大多归了诸葛亮。

第二,诸葛亮老婆黄月英家,更是当地的大户,而且,黄月英家是当地名士兼大户,且岳父黄承彦仅此一女。所以,黄家的房产,也均归诸葛亮了。

按常理,诸葛亮本身的家产,可不止桑树八百株,田地十五顷,应该是数倍甚至十数倍这个数字。

这个数字,在当时,最多就算是一个小地主了,跟诸葛亮臣相的身份,根本不相配。

但身为蜀汉的臣相,诸葛亮肯定深谙教子育人之道,所以,知道留给子孙后代,不要过多的财富,才是安身之道。

同时,诸葛亮当然知道,后主刘禅,甚至刘关张三家的势力,对他是有忌惮的,因此,这财富,够用就行,再多,意义不大。


董江波


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书信中,表明自己仅有十五顷土地,八百株桑树,家产到底是多,还是少呢?

八百株桑树看着数目不少了,十五顷土地看着也是非常多的样子。由于三国时期距离现在非常久远,不知道八百株桑树到底价值多少,而十五顷土地根据东汉时期的度量衡制度,相当于一千五百亩,然而东汉的一亩约等于现在的0.5亩,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十五顷土地大约是现在的七百五十亩,即499500平方米,确实不小了。也有读者认为诸葛亮占据如此大面积的土地,应该不是一个清官吧?

诸葛亮到底是不是清官,他的土地面积和其他官员比较一二便知。参考《晋书食货志》中西晋官员的土地面积,可以比较一二。

该书记载:“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四品三十五顷,第五品三十顷,第六品二十五顷,第七品二十顷,第八品十五顷,第九品十顷。”

诸葛亮贵为蜀汉丞相,肯定是一品大员,只有十五顷土地,竟然只和第八品官吏的土地一样多。他难道不算一个天大的清官吗?答案显而易见,诸葛亮是蜀汉,乃至整个三国时期的一位难得的清官。


冰之所向


按这个标准的话,肯定是个清官,我们大概算一下古代一顷相当于50亩地,15顷是750亩,外加800株桑树,相当于现在的半个村子的土地。那时相当于一个小地主的家庭。我们还要明白三国时期,战争频发,地广人稀,农民的耕地还是比较多的,那时一亩地的粮食产量较低,那时五亩地的嗯量相当于今天一亩地的产量,桑树就是养蚕抽丝,做衣服用的。一国丞相有这点资产,已经算是清贫的好官了,他还要养活一家人,家丁们也是靠他养着呢?还有诸葛亮封的是武乡侯,就相当于现在一个乡镇的税收归他支配了。

所以说诸葛亮算是一个清正廉明,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好官了。

看到这里了,麻烦给个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