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曾經對朱元璋說過,施耐庵的才能勝他十倍,真如劉伯溫所說嗎?

原度拾趣


劉伯溫在民間傳說中的地位,幾乎是僅次於諸葛亮的。所謂“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所以劉伯溫在很多人眼裡,至少是元末明初的智囊魁首,絕非他人堪與其並論。但是就這樣的一個人竟然給朱元璋上書說,有個人的才能勝自己十倍,如果讓他出來做事情,那一定會有好政績。

對於劉伯溫舉薦的人才,朱元璋自然不會怠慢,可是此人當時在哪裡呢?此人當時在江陰祝塘鎮教書,東家正是梧塍徐氏九世徐麒。徐麒當時剛從四川辭官回到故里江陰祝塘鎮。施耐庵在江陰得到徐麒的照顧,一邊教書,一邊悠閒地創作《水滸傳》。《武松打虎》、《三打祝家莊》這些絢爛的篇幅都是在這裡完成的。而這個徐麒其實就是徐霞客的高祖,所以說明朝有名的那些人物,轉來轉去還都在這個圈子裡。

表面看起來,這個施耐庵和劉伯溫好像沒什麼關係啊。其實不然,施耐庵和劉伯溫是同科,(現在有人考證出實際上施耐庵的歲數比歷史記載的應該小24歲,不然按年紀算下來都70好幾了,朱元璋還不斷徵召他)最早也給元朝在錢塘(杭州)當了兩年的官,但是最後還是辭官去了蘇州投靠了張士誠,而劉伯溫因為在朱元璋攻打婺州後,被迫投被了朱元璋。

因此兩人實際上是各為其主的。施耐庵本身就是興化一代的,和張士誠這個私鹽販子算是老鄉,但是他本人和張士誠關係並不咋地,或許也是早就看出張士誠的確不太適合亂世,所以也沒有替張士誠做過事情。

但是施耐庵和張士誠的部將鹽城便倉的卞元亨關係不錯,所以在他的幫助下暫避興化,後來張士誠敗了,他也就流落到了江陰,後來逃回了張士誠的老家大豐白駒場,那會屬於興化,後來又 逃到了淮安,總之施耐庵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逃避徵召的過程,但是其人的確有大志,這些其實可以在《水滸傳》裡可以看出來。

還有人對《水滸傳》中的人物進行了論證,他們認為其實入雲龍公孫勝的原型正是施耐庵本人,而智多星吳用實際就是暗指劉伯溫。如此一來,似乎還真的能解釋通一些事情。晁蓋一死,當宋江以“忠義堂”取代“聚義廳”的時候,就是整天躲,能尥蹶子,絕對不多待一天。而張士誠一死,施耐庵也是整天躲,能不給朱元璋做事就絕對不會去做。

而反觀智多星吳用,可謂為宋江的“招安大業”煞費苦心,但是最終的結局,卻是宋江喝了毒酒後,吳用把自己掛在了宋江的墳頭。這也暗示了劉伯溫功成之後,卻被胡惟庸餵了毒藥。

而公孫勝卻得道成仙了,施耐庵一直遠離紛擾的局面,最後成就不朽的鉅著。

所以施耐庵出謀劃策的能力,並沒有得到舞臺展現。但是對於識人和對結局的預料,很顯然只能說劉伯溫略遜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