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它,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

(距今1500多年)

它,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

它,营造技艺被列入

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它,成功入选

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它就是通济堰


【通济堰】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在古堰画乡,深藏着一座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它没有都江堰的雄伟壮观,没有郑国渠的声名远扬,鲜为人知的背后却深藏着多项为世界水利发展史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建造和管理技术,历经千年依然保障着浙西南最大的粮仓“碧湖盆地”的风调雨顺,旱涝保收。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通济堰的营造技艺非常特殊,应用了一系列科学原理和先进技术,首创了拱坝形式,质料最初为木蓧土砾坝,后在1205年改为“石坝”, 依然保持着拱坝原有的古老结构特色。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排水工程石函建筑巧妙,在通济堰渠道上架设石函的引水桥,既避开泉坑之水,又使渠水畅通无阻,这一水利古建筑可谓是巧夺天工,世上首创,为我国最早的立体排水工程实例,并沿用至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研究价值和科学价值。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通济堰是山与水、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产物,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拱形堰体、立体交叉的输水道、长藤结瓜式的水利网络等水利建筑技术,在当时十分先进,而在管理养护上更以堰规完善而著称。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通济堰自创建以来,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历代处州府官员均为通济堰的扩建、修缮和管理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形成了一套自成系统且完整的维护管理方法,保存在通济堰詹南二司马祠(又称龙庙)内。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现存的16块碑刻中,以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处州太守范大成于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首立的堰规二十条最为珍贵。堰规内容完备、科学,沿用至今,是世界上最早的农田水利法规之一;碑文撰写、书写都出自范成大之手,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通济堰留给人们的不只是水

还有温馨的建筑和它们的故事

通济堰干渠两岸

有树龄长达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古樟树

有供行人歇息的风雨亭

还有... ...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护堰古樟,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见证了千年古堰的风风雨雨

在这古堰气息渲染的三月里

何不背着背包

一起去看这一季逝水的流年

【通济堰的前世今生】

“世遗”通济堰的前世今生,拱形坝体的鼻祖


文字、图片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