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

從黃河兩岸到祁連山麓,從廣袤草原到荒漠戈壁,從皚皚雪山到彩色丹霞……歷經2年多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我省以958萬個圖斑成果繪製出了一幅精緻細膩的甘肅“山水林田湖草”工筆畫。2019年底,我省提交的初步調查成果順利通過國家核查,調查成果質量位居全國前十,我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是全面摸清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基礎家底的一次重要行動。紮實做好“三調”工作,對我省自然資源保護,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甘肅省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

全國國土調查是全面摸清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基礎家底的一次重要工作。圖為張掖溼地公園。

針對“三調”工作點多、線長、面廣,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我省提前謀劃,2017年10月,我省第一時間組建甘肅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三調辦”),制定了資金管理、培訓、保密、宣傳、廉政等10多項工作制度,印發了全省“三調”工作實施方案。全省14個市州、86個市(縣、區)相繼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各地組建了一支以歷年土地調查技術人員為主,鄉(鎮)土地管理員和熟悉本地土地利用情況的專業技術人員為輔的專業技術隊伍,開展“三調”工作。

用腳丈量隴原大地,用心探索自然資源。兩年多來,我省“三調”工作外業人員克服艱苦的自然條件,堅持對每一塊舉證圖斑“跑到、看到、問到、量到、拍到”。業內人員加班加點,耐心對比核查圖斑,打包處理數據,開展質量審查。在全面完成武威市古浪縣試點工作的基礎上,2018年,我省完成了嘉峪關市、臨夏市、安寧區、景泰縣、西和縣、崇信縣6個示範試點,為全省“三調”工作探索了工作經驗和技術方法。

甘肅省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

近日,各級“三調辦”工作人員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紮實做好調查結果彙總分析等工作。(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2020年,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進入收尾階段。各級“三調”辦和項目實施單位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通過電話、手機、網絡等現代化信息手段,紮實做好初步調查結果彙總分析、數據整理歸檔、各類文字報告編寫等工作,堅持把“三調”工作做實做細,全面把控成果質量,以真實準確嚴謹的“三調”成果向黨和國家、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