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农村“防疫墙”打好脱贫攻坚战

<table> 筑牢农村“防疫墙”打好脱贫攻坚战

金湾区扶贫干部张超雄(右一)为贫困户办理医疗救助手续。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table>

走街串巷将防控疫情知识传播到村民家中,在出入检查点对进村人员核查、车辆登记、体温测量。连日来,这些都成为了金湾区对口帮扶阳江市江城区、阳东区的11名扶贫干部每天要做的事。

疫情期间,作为驻村扶贫干部,他们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早早回到扶贫村中筑牢农村“防疫墙”,守好“最后一公里”。

在脱贫攻坚战中冲锋在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退半步。这11名扶贫干部的工作动态,是近年来金湾区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三年来,金湾区对口帮扶阳江市已累计落实资金超过1亿元。而在千里之外的云南省贡山县,通过易地搬迁的村民住进新的小区,特色农作物供销体系的搭建让销路不愁,医疗教育等民生帮扶助力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前,金湾区对阳江市、贡山县的扶贫工作均已提前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

●南方日报记者 董谦君

坚守“疫”线▶▷驻村扶贫干部投身防控第一线

终于把村里的基地分红款项赶在除夕这天下拨完毕,阳江市阳东区红丰镇潮观村第一书记、来自珠海市金湾区联港基础投资有限公司的驻村扶贫干部陈茂当却没有立马起程回珠海——外出务工的贫困户要回来了,他们的情况如何,春节期间正是排查的机会。

时刻把贫困户记在心间,是很多人对陈茂当的评价,春节期间全国突发疫情,留守在村里的陈茂当又有了新的任务。正月初一,陈茂当已迅速投入到村里防控第一线,对村民展开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在进村的四个路口,也能不时看到他巡查的身影,积极协助对外来人员、车辆进行劝返等工作。

类似的场景还发生在其他的金湾区对口扶贫驻点村。为减少群众聚集,降低病毒传播风险,阳江市江城区华陈村驻村第一书记、来自金湾区检察院的张超雄承担起跑腿协助代办业务,让行动不便的贫困户足不出户即可得到帮扶。

白新村民小组的贫困户曾东二,因脑梗住院花费2.4万元,二次报销后个人自负费用仍然较大。由于其视力、听力均较差,又不会写字,为及时对他开展医疗救助帮扶,减轻其经济负担,张超雄上门帮忙收集住院所有资料,代为复印、填写表格,再送往街道、民政部门办理。

在金湾区教育局驻阳江市阳东区塘坪镇朋江村第一书记吴辉源看来,相比于城市,农村地区分布面积广,返乡人员多,传统观念强,医疗水平有限,而且村民的防控意识较弱,农村防疫的形势会更为严峻,扶贫干部要积极投身到防疫一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巡查的过程中,吴辉源发现朋江村6个出入口的执勤人员口罩配备不足,就立即把扶贫工作组发的25个口罩都分给他们。他还自掏腰包买来带喷头的瓶子,把大瓶酒精分装好,放在村里的6个出入口方便相关人员做好消毒工作。

无论是扶贫济困,还是疫情防控,这些来自金湾区的驻村扶贫干部始终心系村民,展示出金湾干部的担当。

疫情期间,他们还想方设法通过网络渠道对接资源,尽其所能让精准扶贫工作不停滞。“如通过微信朋友圈为农户增加销售渠道,深入了解本地公益性建设项目并充分挖掘就业潜力,为因疫情暂时无法出门务工的贫困户提前筛选网络招聘信息,促其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早日复工等。”金湾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内生动力▶▷已在阳江建成扶贫产业项目35个

在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中,金湾区定点帮扶阳江市11个相对贫困村,至2019年底,累计落实扶贫资金约1.02亿元。在2018年扶贫考核和2019年的各类检查中,金湾区接受检查的帮扶村均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成绩在全市位居前列。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从数据来看,近年来金湾区针对上述11条村帮扶贫困户879户、贫困人口2006人,截至2019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已100%达到脱贫出列标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2000元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的目标。

扶贫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的产业项目为当地带来了巨大变化。通过为贫困村和贫困户选定扶贫特色产业项目,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目前11个相对贫困村产业项目均已落地,已建成扶贫产业项目35个,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受益农户近2000户,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都拥有一个长效产业收益分红项目。

如阳江市江城区白沙街道华陈村因地制宜,建设种鹅循环农业养殖基地,连续三年获得珠海特色扶贫产业基地奖励。该基地占地近300亩,主要繁育、养殖狮头鹅。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主要由公司运营,对村中有意愿养殖的贫困户提供鹅苗、技术指导并按价收购,目前已与5个大型销售商达成常年供销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还实现了扶贫产业绿色发展,采用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即在池塘中进行鱼鹅立体化养殖。鱼鹅立体养殖,有效利用了水体空间,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

扶贫产业示范带动效应也日益凸显:基地运营后,还辐射带动了村内投入35万元建设了两个肉鹅养殖基地,带动农户130户,其中贫困户人口119人通过务工、养殖、分红等多方式增收,截至2018年累计实现纯利润35万元,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941.50元。

除此之外,基地利润分配与以奖代补扶贫措施紧密结合,防止简单的入股分红,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托底固定分红;而对有劳动能力的在家务农贫困人口,鼓励在家自己养殖鹅增加收入,基地提供鹅苗,按价包收。对于积极外出务工,按年务工收入的6%予以奖励分红,倡导多劳多得。”金湾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民生保障▶▷送医下乡义诊开启“村医课堂”培训

把目光转向千里之外,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大山之上,同样有着来自金湾区的扶贫力量。2019年,在金湾区和高栏港区的共同帮扶下,共带动建档立卡896户,贫困人口2688人实现本年度预脱贫,助推贡山县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相比起阳江市的相对贫困户,贡山县扶贫攻坚工作中,补齐民生短板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金湾区联合高栏港区全力实施立体化的帮扶举措,包括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帮扶、医疗卫生帮扶、人才培养劳动力转移帮扶等六大任务,均取得预期成效。

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医疗水平、保障教育服务,民生兜底的扶贫动作频频。去年,由金湾区和高栏港区共同出资3000万元,在贡山县普拉底乡援建的金湾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已经完工,144户近400人陆续搬进了崭新的楼房之中。

为解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医院结对帮扶的形式在两地之间展开。金湾区仅有的3所医院分别与贡山县独龙江、丙中洛、捧当卫生院结对,每所派出2名医疗人员参与健康扶贫。三年来,金湾区投入贡山县医疗卫生帮扶资金接近1000万元,援建了四套远程会诊系统,新建或改扩建7个村卫生室,购置安装多批医疗器械、救护车和空调等设备。

从2017年3月起,金湾区医院选派出5批共计30人次医疗专业人才到贡山,在贡山县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的谢成成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在抵达贡山后,他为县医院儿科医疗主导和把关,分别参加儿科门诊部接诊和住院婴幼儿的查房、诊疗工作,指导、带教、培训年轻医生。去年仅前10个月就共接诊和指导诊疗超过4000人次,住院患儿300人次,急诊会诊和抢救超过一百人次,抢救了7例包括新生儿窒息、肺炎心衰、腹泻伴重度脱水等危重症的婴幼儿。

从2018年6月至今,金湾医疗帮扶人员已开展7轮送医下乡义诊送药活动,开出处方1200多张,派送常用药价值5万多元,受益群众2000多人次;去年6月起,已先后在各乡镇开展了5轮“村医课堂”培训,全县所有村医得以轮训一遍,大大缓解了当地长期以来村医培训难的问题。

仅在2019年度,金湾区和高栏港区在贡山县开展帮扶工作1个月以上的就有16人次,其中支教教师4人次、医疗人员12人次。贡山一中也选派了5名骨干教师到金湾区外国语学校进行跟岗学习和教研交流。目前,金湾区5所学校分别与贡山县5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并开展了交流送教培训等活动,其中5所学校还筹集资金器材资助结对学校,合计价值30多万元,为当地学校解决硬件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