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01.引子

比《达芬奇密码》更离奇诡异,比《知否知否》更精雕细琢,比《东京梦华录》更趣味横生,这本书就是冶文彪苦费心思,凝聚八年心血的《清明上河图密码》。

《清明上河图》是国宝级的画作,画家张择端描绘了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看似繁华的汴京,实则危机四伏……

而《清明上河图密码》则以此画为依据,以史料记载为佐证,复活了画中824位人物,每个人都有名有姓,或是奔走在桥头,或是忙碌于街上,或是闲坐于酒肆楼阁中。

作者不惜笔墨,细致刻画众生形象,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悲欢离合,有鲜明个性。

一个朝代的更迭兴亡,不能只看那些王侯将相,更该聚焦于这些贩夫走卒身上。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02.第三部《清明上河图密码》概述

汴京五绝之斗绝,名叫梁兴,是禁军殿前司教头。

清明节当天,梁兴在虹桥附近喝酒,而后卷入杀人案、化灰案、空仓案、食儿案、骷髅案。

千头万绪,看似无关,却在他的探案过程中,逐渐解开。

本部小说中,梁兴有三位红颜知己,一是汴京“念奴十二娇”中的“剑奴”邓红玉,二是其妹邓紫玉,三是顶替剑奴之名的梁红玉。

这梁红玉剑艺了得,也曾是官宦之家的大小姐,却因父亲犯错而落入红绣院营妓。

哪怕是英雄豪杰,也终难抵挡风尘女子的魅力,可是,他们又希望自己遇着正经女子。

如同紫玉说的:“当着面山盟海誓的,一转身,便将人甩到脑背后。”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古龙在《萧十一郎》中说的一段话,形象写出了这一现象。

男人的心理的确很奇怪,他们总希望风尘女子不像风尘女子,而像是个小家碧玉,或者是大家闺秀。

但当他们遇着个正正当当、清清白白的女人,他们又偏偏希望这女人像是个风尘女子。

所以,风尘女子若是像好人家的女子就一定红得发紫,好人家的姑娘若想风尘女子,也一定会有很多男人追求。

可是,你大概会说了,电视里那些正经的女子都是卖艺不卖身的。

现实面前,她们真的可以独善其身吗?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03.娼和妓一样吗?

最开始,两者是有区别的。

“妓”(伎)是文学系艺术家,侧重文化艺术方面,如诗词歌赋。

“娼”是行为艺术家,侧重身体艺术方面。

除非是头牌,是花魁的级别,才有资格选择别人,否则都是被别人选择。

小说中,哪怕是名列京城念奴娇的“十二娇”,都被“委以重任”,何况寻常女子?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1.宫妓、官妓、营妓、家妓、民妓

中国历史上的妓女由宫妓、营妓、官妓、家妓和民妓组成。

官妓是古代供奉官员的妓女。唐、宋时官场应酬会宴,有官妓侍候,明代官妓隶属教坊司,不再侍候官吏,清初废官妓制。

前三种由国家供养,也就是说有着单位编制,为皇家、政府、军队提供服务。

顾名思义,宫妓是皇宫中服务于皇帝的,营妓是服务于军队军官和士兵的,官妓是服务于各级地方官员的,她们主要的来源有三种,大户人家抄家后女眷入妓;自小培养入妓的;也有买入的。

他们不单是长得美,还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才能迎合文官们的需求,尤其是唐宋时期。

他们虽然地位低微,但生活相对优裕,会统一编入乐籍,由国家财政供养。

第三部《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的红玉就属于营妓,身入风尘,心系正义。

而家妓和民妓则在体制外生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2.从良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最出名的营妓代表当属薛涛。她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自制“薛涛笺”。

宋朝也有个著名的公案,主人公叫严蕊,是难得的有情有义有善终的女子。

她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更可贵的是她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如此出众的女子自然是被频繁招去助兴的。

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的,却偏偏要靠才华,所以她善逢迎,守底线,知进退,保全自身的清白。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时任台州太守的是唐与正,字仲友,官府有酒宴,都会召集歌姬助兴,有点像现在的公关,而且歌姬只得站着唱歌送酒,不允许有过度不当的行为。

彼时严蕊芳名远播,慕名者甚多,宾客宴饮的时候,唐仲友总会召她来表演助兴。

有一次,正是春风十里,桃花盛开的季节,众人曲水流觞,兴致高涨,唐以桃花为题,命赋小词。严蕊应声成一阙,词云: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如梦令》

红白桃花相间,不是梨花,不是杏花。诗词中未点明是桃花,只是一个“武陵”就让人想起了《桃花源记》,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踏着落英缤纷,游人微醺,听者称赞不已。谁也不曾想到这一首词会惹来杀身之祸。

又一次七夕,唐在府中开宴,有一个朋友谢元卿,对严蕊的才艺赞不绝口,说道:“久闻此子长于词赋,可当面一试否?”

仲友道:“既有佳客,宜赋新词。此子颇能,正可请教。”

元卿道:“就把七夕为题,以小生之姓为韵,求赋一词。小生当饮满三大瓯。”

严蕊领命,即口吟一词道:

碧梧初坠,桂香才吐,池上水花初谢。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

人间刚到隔年期,怕天上方才隔夜。

——词寄《鹊桥仙》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词已吟成,元卿三瓯酒刚吃得两瓯,不觉跃然而起道:“词既新奇,调又适景,且才思敏捷,真天上人也!

后来,唐仲友遭人诬陷,朱晦庵押了严蕊严刑逼供,不成想,她竟死不肯招唐仲友一事,一个弱女子哪里经受得起这般酷刑折磨,差点丢了性命。

好在天理昭然,严蕊被放了出来,新上任的太守是岳商卿。

商卿早就有所耳闻,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因对说:“闻你长于词翰,你把自家心事,做成一词诉我,我自有主意。”严蕊领命,略不构思,应声口占《卜算子》道: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又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商卿听了,大加称赏道:“你从良之意决矣。此是好事,我当为你做主。”

立刻取伎籍来,给她除了名字,判与从良。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3. 歌妓——流行音乐人

《念奴娇》中“小唱师师思绿水”,说的就是十二奴中的唱奴“李师师”。

李师师属于底层的民妓,但是她与皇帝贵族文人们的八卦,让她名垂“野史”。

另一方面,歌伎是诗词的传承担当。

唐有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宋有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才学横溢如柳永,但仕途不顺,他写的词被歌姬们谱成曲,广为传唱。

李师师作为当时大红大紫的流行音乐人,得益于一副好嗓子,15岁便独领风骚。

李师师最擅长“小唱”,她所唱的,多是当时十分流行的“宋词”。

晏几道这样描写她的姿容: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

——《生查子》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著名词人张先还曾专门创作一首新词给她:

《师师令》: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

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

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

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

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和李师师最密切的文人是周邦彦,京城歌伎无不以唱其新词为荣。

不过,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和宋徽宗赵佶的故事。

赵佶后宫粉黛三千,却情系青楼风尘,在太监杨戬的带领下,微服私访李师师。

为了更方便约会,甚至从皇宫里修了一条地道,直通李师师的“杏花楼”。

不过,小说中的李师师形象比较模糊,一直陪伴着神秘的“紫衣客”。

及至宋朝南渡后,李师师则下落不明。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无论是宫妓、官妓、营妓、家妓、民妓,都不过是封建制度下的产物。

如严蕊所说,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如果有机会脱离苦海,莫问奴归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