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后郁亮再谈“活下去” :万科走出舒适区,提升企业健康和免疫力


年报解读 | 18个月后郁亮再谈“活下去” :万科走出舒适区,提升企业健康和免疫力


“当时,我们只是出于居安思危的考虑,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但没想到,到今天活下去成了特别真实的存在。”18个月后,2020年3月17日,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再谈“活下去”,摘下口罩,坦诚面对媒体线上采访的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反复强调,“万科始终是一家危机感驱动的公司。”

年报解读 | 18个月后郁亮再谈“活下去” :万科走出舒适区,提升企业健康和免疫力

2018年9月,深圳大梅沙,万科秋季例会,红底白字、明晃晃一句“活下去”充斥着整个会场,仿佛在向那个高速增长的时代做最后的告别。

同年,万科提出了战略检讨、业务梳理、组织重建、事人匹配的经营管理提升主线。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长期连贯过程。其中,明确组织重建、事人匹配的基本逻辑,并使其成为组织自我更新的常态,更是万科2019年的管理工作重点。

为适应已进入白银时代“深水区”的房地产行业,万科始终处于从增量到存量、从平衡到极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全面不断变化的场景之中。

2019年,也是万科成立35周年。优化组织结构的同时,万科继续坚持“以现金流为基础的持续真实价值创造”理念,不断提高资金管理的计划和精细度,持续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构筑良好的抗风险能力。

从这份刚刚出炉的年报中便可窥得一斑: 2019年,万科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456.9亿元,连续实现11年经营性现金流为正;年末持有货币资金1661.9亿元,远高于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总和938.9亿元;净负债率33.9%,同比上期约增长3个点,继续处于行业低位。

年报解读 | 18个月后郁亮再谈“活下去” :万科走出舒适区,提升企业健康和免疫力

对于已经到来的2020,万科在致股东信中坦言,将在吸收过往转型升级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三件事情。第一是对市场环境变化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回到基本商业逻辑,探寻在多变环境中可以保持不变的应变方法。第二是聚焦产品力和服务力,做好精益运营,提升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益。第三是深化组织重建,在实践中检验组织能力与效能,完成事人匹配。

正如郁亮在现场所言,企业的健康和免疫力是企业活下去的基础,如何让企业更健康,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自身、构筑更强大的抗冲击能力,是企业在现阶段必须完成的课题。扎扎实实锻炼产品和服务的内功,以及敏锐把握住疫情带来的客户需求的变化,是培养未来竞争力的重要起点,也是创新动力的来源,是危机带给我们的机会,也是企业能活得好、活得久的前提。

“减脂、增肌、活血”组织人事大规模调整

面对经济结构性转型、城市化进程深化、人口结构变迁等中长期趋势,万科主动开启了“战略-机制-文化-组织-人”五位一体的全面转型升级,即:

在战略上,万科追求与城乡和客户同步发展,从房地产开发商向「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转型;

在机制上,以混合所有制为体制基础,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向事业合伙人机制的再升级,打造同心同路、合伙奋斗的事业合伙人队伍,共同拥抱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在文化上,继承「大道当然」的文化品格,发展「合伙奋斗」的事业合伙人文化,以共识、共创、共担、共享的理念原则,牵引思维、行为与机制的持续创新;

在组织上全面重构,以战略方向、文化导向和事业合伙 人机制为主线,打造矢量组织、冠军组织和韧性组织;

在人才上,打造奋斗为本、劣后担当,持续创造真实价值的事业合伙人队伍,通过凝聚和激发广大奋斗者来推动事业的不断发展,通过事业的发展来实现全面价值和共同成就。

据其招股书透露,上文提及的“组织重建、事人匹配”,是按照“事在人先”的基本原则,将以职能、层级为骨架的传统刚性组织,变革为以任务、合伙为纽带的新一代柔性组织。

年报解读 | 18个月后郁亮再谈“活下去” :万科走出舒适区,提升企业健康和免疫力

这一工作,具体来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减脂、增肌、活血”,即:“减脂”不等于减人,而是把组织、流程当中冗余的结构、环节去除掉,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资源;

“增肌”是指在实践中强化组织的能力,通过有挑战性的实践,走出舒适区,提升个人、锻炼队伍、增强力量;“活血”是提高组织和人的流动性,打破原有职能、岗位对人的局限,打通与社会人才资源的连接,为每个任务匹配其所需要的能力资源,也为每个人找到更丰富的发展机会。

第二阶段,打造矢量组织、冠军组织、韧性组织。目标一致、任务自洽、力出一孔的组织,是矢量组织;分工得当、相互补位、能上能下,让场上队员处于最佳状态、发挥各自优势的组织,是冠军组织;百折不挠、健康强健、敏锐应变的组织,是韧性组织。

基于此,2019年2月,万科方面宣布启动“大江大海”计划,与此前的“海盗计划”不同,计划主要推行在内部以海选方式招募城市总经理的人才竞聘方式,并扩大至整个集团。

紧接着,万科迎来了人事变动最为频繁的一年,不仅牵涉换防人数众多,从范围上看也是近年来最广的一次。据统计,2019年万科方面产生的人事换防达到20余次,其中上至管理层中的王文金、孙嘉,下至南方区域事业集团、多个城市公司总经理。

对于万科频繁的人事变动,郁亮在业绩会上提到了万科的两种用人传统:2000年启动“海盗行动”,当时万科业务需要大发展,从中海挖了大量的干部,此次一同出席业绩会的董事张旭便是彼时“海盗行动”的“产物”;此外,合伙传承是万科由来已久的文化,持续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担当重任。

收拢聚焦 地产主业增速放缓

住宅开发方面,2019年公司实现销售面积4112.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30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3.9%,较TOP3其他两家增速放缓,低于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6.5%);实现开发业务结算收入3340.4亿元,同比增长21.8%。

与此同时,2019年万科营业收入367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6%;归母净利润388.7亿元,同比增长15.1%,低于市场预期。

据其年报显示,2015-2018年,万科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08%、16.03%、33.43%、20.39%,2019年利润增速已经回到了2015年水平。同时,万科去年房地产业务毛利率27.2%,同比下降2.5%;净利率10.6%下降0.7%。

年报解读 | 18个月后郁亮再谈“活下去” :万科走出舒适区,提升企业健康和免疫力

面对采访媒体提出的问题,万科总裁祝九胜在现场表示,在营收增长方面,万科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理想水平。他强调万科不是单一拼业务、拼规模,“我们更重视销售的质量、回款率”,并重申毛利率下降是整个行业的趋势,万科要做的是做好产品服务,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注重ROE等。

对于净利润增速下降一事,祝九胜并未给出直接回应。

其他指标也反映了万科近年来的地产主业放缓:去年万科销售额增速3.9%;全年新增147个项目,同比减少约80个,权益地价总额1549.6亿元则上升15%,新增项目单价也提升800元/平方米左右。

“树干”已定 部分多元业务或将放缓

2019年,万科在“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的战略定位下,坚持“收敛聚焦、巩固提升基本盘”,各业务明确基本盘,落实精益运营。

一年前,香港,2018年万科业绩发布会上,郁亮曾用像修枝剪叶一样收敛聚焦。

很多人以为,所有的新业务,万科都不想要了,就像过冬前的树一样,工人会把它的树枝全部砍掉,只留一截光秃秃的树干。郁亮说过的一句话被选择性忽视了,“每个BG、BU都要明确自己的主航道”。他必须一遍一遍地解释:“收敛聚焦不是砍树,是修枝剪叶。”

郁亮坚信,巩固提升基本盘,像大树一样,把根系扎深,让树干长粗,然后那些新业务才能够枝繁叶茂。

如今,那些多元业务成为“树干”一部分已初见端倪。

年报解读 | 18个月后郁亮再谈“活下去” :万科走出舒适区,提升企业健康和免疫力

据其半年报显示,2019年,万科物业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29.7%,累计签约面积6.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6.1%;新拓展项目的年饱和收入(指根据项目合同约定在一个完整年度的物业服务费收入)54.06亿元,同比增长33.13%。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物业事业本部首席执行官朱保全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万科物业持续践行住宅商企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的同时,万科物业与珠海横琴新区、雄安新区、广州白云及成都高新区进一步探索“城市空间整合服务”,即承接当地的城市环境卫生、城市公共绿地养护、市政基础设施养护、社区综合治理、公共资源经营管理等城市管理业务。

物流领域,万科提前布局,旗下万纬物流经过近5年发展,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物流服务商,服务客户超过850家,涵盖电商类、快递快运类、制造业类、餐饮类、零售商超类等各个领域。截至2019年底,万纬物流已进驻44个城市,获取138个项目,其中高标库123个,冷库15个,可租赁物业的建筑面积逾1086万平方米;已稳定运营的项目出租率较2018年大幅提升,其中高标库稳定运营项目平均出租率为92%,冷库的全年仓库使用率为82%。同时,2019年万纬物流进一步完善核心节点布局,新获取项目21个,合计可租赁物业的建筑面积约为191万平方米。

租赁住宅业务方面,万科继续坚持围绕核心城市布局,以青年长租公寓(“泊寓”)为主要产品线,同时探索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长期租住解决方案,积极提高项目经营与服务质量。截至2019年底,万科租赁住宅新增开业5.6万间,累计开业11万间,已开业房间中81%位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成都、厦门、青岛、南京、苏州、武汉、西安、济南等14个核心城市,成熟期项目(开业半年及以上)的平均出租率约90%。

而养老、教育、冰雪等领域在其2020年年报中所占比重甚微,其中,养老、教育领域,仅用一句“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2019年3月,万科梅沙书院被《2018胡润百校排行榜》评为‘深圳民办国际学校第2位’”,便匆匆带过。

年报解读 | 18个月后郁亮再谈“活下去” :万科走出舒适区,提升企业健康和免疫力

或许正如郁亮在业绩会现场所言,“一如既往的继续努力,保持警醒,坚持在变化中不变的东西,寻找变化中可能的机会,让自己能够健康的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

2020股东信结尾,万科也再次强调:太阳之下并无新事,每天都是全新的一天。放到人类商业史的长河中,万科的三十六年,只是短短一瞬间。万科仍有一颗年轻的心,乐于与全体股东,共同面对无限的未来。


记者:崔陆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