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電視上展示書法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呢?

用戶5940202046524


這位朋友你好,我是遲悟齋,很高興能和你探討電視上展示書法的話題。

我認為電視上展示書法,是人類社會的進步,它標誌著人類從原始社會逐漸演化到現在的高科技互聯網信息化時代。以前人們學習書法,只能靠字帖,以及文字記載的筆法、圖解等,來練習書法,分析書法,掌握書法。以前看不到古人學習書法的視頻,現在我們學習書法的條件比古人好多,我們在電視上展示書法,可以更清楚的瞭解毛筆的運動軌跡,毛筆的書寫速度,寫字過程中的精氣神等等,都是過去做不到的,不能與現在信息化時代相提並論。當然,這裡面有一個前提,就是電視上展示書法有有好也有壞,有真正的大書法家,也有江湖書法家,這就要求我們要具有慧眼去識別,去判斷,去分析,去學習真正的書法家在電視上展示的書法技法,去掌握我們需要掌握的東西,久而久之,我們的書法水平才能不斷上臺階。

電視上展示書法,他有很多優點,除前面談到的優點外,它還可以反覆的看,反覆的學,反覆的研究,它比字帖上來的更直觀,更可具操作性,所以我認為現在電視上展示書法是進不了。

這是我的觀點,你認為呢?


遲悟齋主2020


書法總體上是退步了,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下:

首先,從書法藝術角度看,現代有許多正統的書法大家,比如啟功(已故)、歐陽中石、盧中南等等,他們對書法貢獻很大,影響了許多書法愛好者, 也不乏有愛好者始終追逐在書法的道路上,這些都是促進了書法的發展,但是近些年又出現了多少醜書,鬼哭狼嚎的寫字,用頭髮寫字,還敢在公開場合展示,讓我不解的是,還有人鼓掌歡迎,模仿練習,是審美出現了問題嗎?

其次,在書法教育上分析,有許多師範類院校對書法不夠重視,導致師範生書寫水平總體下降,咱們可以鏈接一下,老師寫字水平別差就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如果學生長大後再從事教師職業,還會影響更多的學生,這就是惡性循環。

再次,從書寫的實用方面看,實用就是日常書寫,那就不能用書法的高度去衡量了,書其實寫最多的還是學生了,我曾經在小學、初中都任過教,寫的規整沒有幾個,寫字潦草都是常態,原因有很多,作業多、輔導班多,寫得慢就會完不成作業,嚴重的寫完了就連自己都不認識,久而久之,養成了不好的書寫習慣,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老師成績。

總之,書法需要更多的人去喚醒,主要喚醒我們的孩子,儘早重視寫字,寫規範字,他們是祖國希望,他們是書法藝術的傳承人。



滄海一粟32893我












華玉495


我和題主的觀點不太一致,由於現在的科技發達,不管是印刷業和電子產品都比以前好了很多,很多珍藏在博物館裡的書畫作品都可以高清複製,這都給我們在學習上提供了便利。六七十年代所印刷的字帖都是黑白的,而且不是很清晰,也沒有現在豐富,給老一輩的書家在學習上造成了很大阻礙。而且現在很多院校都開設了書法專業課程,對學習研究書法提供了良好的場所。所以,現在的書法水平不會比以前差!

七八十年代以前,電腦還沒普及,有些廣告上的文字還是要通過手寫,自然也還存在很多實用性的書法,很多人對書法的欣賞也停留在實用性上。現在的書法慢慢失去上實用價值,都是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不管是什麼書體都在傳統的基礎上融入了個人的思想,觀眾如果沒有學習書法方面的知識,在欣賞角度上會存在較大的差異。

現在,人人都是自媒體,很多書法視頻隨手一發就在網上流傳,有搞笑的,有認真的,有好的,也有差的,無非就是為了博取觀眾眼球,好的認真學習,差的一笑而過,但更主要的是提高自身的鑑賞水平,讓好的書法作品能夠感染我們。

書法的有樸拙、秀勁、粗曠、靈動、飄逸……………之美,您又是喜歡什麼類型的?







李年榮


你好,我個人認為現在電視上展示書法是一種進屋。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很多人已經減少了書法,更多的人都已經不觸碰書法了,但是書法能在電視上展示,無疑對書法藝術,書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能夠起到推波助流得作用,讓更多的人通過電視,通過屏幕來為大家展示書法藝術,對書法的發展肯定會起到進步作用!




非常爆點


以前凡是對書法有點認知的大眾都懂得批評民間的江湖書風,可現在隨著“射書”、“吼書”的出現不止吃瓜群眾驚呆了,連圈子內的人也懵了。高級學府的教授也玩起了這個真讓人看不明白,那些江湖上的人玩玩也就算了,您又是什麼情況啊?

看到這些現象讓人不禁在想:中國書法怎麼了?

當下無論是藝術創作又或市場買賣,無論多麼內行的專家學者多有看走眼摸不清頭腦的狀況。一直以來學者們都在研究些什麼,近百年的研究不但沒有使傳統書畫的生態和諧,反而是愈演愈烈的病態。當下的路應該怎麼走?書法未來的方向又在哪裡?這些問題是我們今天的人所必須回答的。

說到這些問題,我們就得回顧近代以來討論書法的期刊論文,看看這個時期的學者究竟在探尋什麼,對主流有個方向性的認知了解。

眾所周知研究中國書畫必然要從傳統深入,只有把握傳統書畫的脈絡瞭解其內涵的深刻意義,才能對書畫這門學問有完整的認知以發揚。儘管一直以來不乏濫竽充數混淆視聽的行徑,但大多數志於書道的學者還是皈依傳統的。以有代表性且廣為熟知的林散之、郭沫若、沙孟海、啟功等老一輩書家,到現在年輕一些的學者如孫曉云為例。我們看他們的作品著作和研究方向都不曾離開傳統的範籌,而他們的分歧也僅對傳統中部分內容的具體解讀和取捨上的認知思路不同,可見主流的書法導向還是以傳統為主的。

而在主流的傳統範圍影響下,當代書法的創變理路又大致分為三類:

01、新古典:以傳統書體(篆隸草真行)為主體,相互糅合漸變形成風格。

02、學院派:美術觀的介入,注重書法的藝術性發揮。

03、現代派:以漢字為媒介取捨傳統元素,試圖接軌國際藝術潮流。

04、復古派:(非創變)痴迷於古典美學形式的存在,重在繼承和發掘其深度。



風雅堂


從事書法教育不得不關注這個問題,從展示的作品以及書法教學講座來看,退步的佔據了極大的空間,這部分作者波極了全社會,負面影響頗大,影響了一大批學書之人無路可走,所以,值得有關部門關注。關於進步的勢頭少之又少,真正能量書法作品我們特別期待多展示一些,這就是傳統文化的復興的中國夢!


翰墨雅懷


就像古代人說得那樣:“字如其人”。

書法的存在從全民狀態逐漸退縮到單純的藝術領域後,充滿了浮躁與功利,也是因為生活壓力大的原因,書法從業者不是神仙不是大俠,也需要養家餬口,為了生計就得參加各種展會,為了能夠讓作品入選、入展、獲獎,必須挖空心思地尋找出路和機會,窮盡腦汁的去揣摩評委的喜好,抓住評委和觀眾的眼球。成名之後的書法家成了不斷複製作品的機器,最終使書法藝術淪為掙錢的手藝。

仿古----人工智能的出現,有一天,同事對我說,書法機器人都出現了你還練什麼字,你練三十年也寫不過書法機器人。是的,雖然現在書法機器人不是太成熟,但你可記得下圍棋的阿爾法狗是怎樣橫掃棋壇、無人能敵的。

對於新技術,我們不能漠視和排斥,要利用好讓之為我所用,拒絕新技術,最終的結局必定是被這個洶湧的時代拋棄。

今天中國書法的發展正經受著鳳凰涅槃式的變革過程,所以書法在當代如何實現自身的發展,人們對書法藝術如何繼承、發展和創新,如何利用新技術是我們這代人必須思考的。

所以我們也要用包容的看待一些電視節目,書法終究會大浪淘沙一般把一些糟粕去掉,留著更讓人賞心悅目的


lLYINB


好好看看署名位置,古人從小拿毛筆,沒有豐富的娛樂活動,文人墨客不弄琴棋書畫還弄啥,今人能比嗎?










美易起名


當然是進步了,電視書法頻道,手機視頻書法,書法普及,學校書法課普及,全面書法,這是開枝散葉啊,更是書法的巨大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