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是不正確的?

羅昕楠


黑暗森林法則既不能說對,也不能說錯。也就是說,對錯皆有可能。

目前我們處於已知的唯一的宇宙文明狀態。這種狀態使人類既生出一種孤獨感,又潛伏著一種危機感。

孤獨感期望有宇宙文明的鄰居、朋友,危機感則害怕有比地球文明強大得多的宇宙文明。

所以,黑暗森林法則是建立在危機感之上的假定法則。

但黑暗森林法則又不是無厘頭的假設。比如,歷史上楚王被秦王請去會晤,楚王以為其妹妹即宣太后是秦王母親,就欣然前往了。結果就一直被扣在秦國。

宇宙文明不管有多少個,按人性和人的趨利避害的基本點來看,如果實力彼此差不多的話,黑暗森林法則就完全能夠成立。

但如果有一個文明根本不行走在黑暗森林中,不管黑暗森林有多大,這個文明盡在掌控之中,也就是說,能罩住整個黑暗森林,那麼,黑暗森林法則就不成立了。他願意和衷共濟也可能,把其他宇宙文明打發到其它星球上也有可能。

所以,我說對錯皆有可能。

最根本的,作為地球文明,在尚未發現其他宇宙文明之時,要未雨綢繆,爭取在宇宙成為宇宙村之前,就成為能掌控黑暗森林的文明。


嘗百草No1


黑暗森林法則假設:

(1)宇宙各文明間的信息具有非完全性,他們未曾察覺彼此存在,也不確定自己能否被對方首先察覺——換言之,這個假設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個文明在信息掌握上是充分自信的;

(2)各文明均認為宇宙中的生存安全是稀缺的;

(3)較低等級的文明能夠產生技術大爆炸,有可能趕超較高等級的文明;

(4)宇宙物質文明的總質量守恆。

該法則由此推論: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我們接受黑暗森林的假設,重新演繹,結果就完全不同:

如果文明星球A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暴露給了B,B比A發達但認為A有成為科技“暴發戶”的潛力,那麼B有理由認為A在未來的某一年會超越B並對B構成生存威脅。黑暗森林認為,既然如此,B就會盡早毀滅A,以防後者坐大。

但是,

(1)如果B對A採取的行動使自己的存在有可能被暗中的更發達的其他文明C、D、E、F、……Z發現的話,這些文明會不會也對B虎視眈眈?相比消滅一個現在尚且弱小的A,B更應當重視被黑暗中其他更高級的文明“立即”摧毀,所以B若足夠小心,就會選擇沉默。

(2)如果B目光短淺到對A實施了毀滅性打擊,被C察覺到,作為更高級的文明,C可能更加謹慎,因為他擔心魯莽行事會被D、E、F、G、……Z察覺,所以也會選擇沉默。

(3)宇宙中最高級的文明Z實質上有能力毀滅任何一個文明,但他也不能確定黑暗中究竟有沒有更高級的文明守株待兔,所以他也不會輕舉妄動。

(4)如果自目光短淺的那個B以上的全部文明都選擇沉默,B就能夠似撞大運一樣將A消滅掉;換句話,B的魯莽會不會付出代價,要看他之上的文明會不會同他一樣魯莽。

概言之,越高級的文明越謹言慎行,因此他們之間不會有任何溝通,也就難以發生戰爭;相反,那些極度低級的、“未開化”的文明之間卻可能由於高級文明的緘默而大打出手,不亦樂乎——比如地球和三體文明等。那麼,整個宇宙“社會”的文化結構,就不是“所有人向所有人宣戰”的“黑暗森林”,而是飽含 幽藍的【寂靜深海】——在那裡,理性的海獸們小心翼翼蜷縮著龐大的身軀,維繫著可怖的沉默,生怕帶起一丁點波動;而微不足道的小魚小蝦們在陽光照得到的淺海歡快地彼此撕咬著。


知識分享號


假如默認高等文明的水平是“神”的水平了(我就假設你是這個神,低等文明是你家樓下的某隻螞蟻,你發現了螞蟻窩裡有很多螞蟻,你老師告訴你經過幾億年的進化,你家樓下的螞蟻可能都能變成怪物把你吃掉,儘管如此你也沒有特意跑樓下去把螞蟻踩死,你生活中要做的事太多了,螞蟻也太多了。)

同理,遮掩自己的技術可能沒辦法真的讓高等文明真的上當,但是你也不會因為螞蟻窩上蓋了樹葉你就跑去把樹葉都翻起來看個究竟那如果對方真是“神”的水平,幾乎全知全能並且有殺戮的慾望,這個法則確實沒用,但是哪有那麼變態的東西。

或者我換個例子你就懂了,黑暗森林用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事情,比如說,你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你並不希望自己的銀行卡和支付寶密碼被他人知道,哪怕他沒有你的銀行卡知道你的密碼也沒用,哪怕你的支付寶綁定了各種安全驗證他有你的密碼也沒辦法偷你的錢,那麼假設因為你的暴露導致其他一部分人知道了你的密碼,這裡的你和知道你密碼的其他人都是普通文明,雖然大部分人可能都不是壞人,知道你的密碼可能也不當回事因為他們是守法公民不會想著去偷你的錢,但是一百個人裡,有一個動了歪腦筋,就夠你的錢被偷光了,然而你這時候碰到的還是普通文明,他們冒著被你報警抓住的風險也要把你一不小心暴露出來的錢偷個精光,如果是高等文明呢?你不需要告訴騙子黑客你的密碼,他們自己敲敲鍵盤就把你的隱私看了個精光,哪怕你隱藏的很好,也許他們會順手把你的錢拿了,也許他們根本看不上你這點錢,但是你忽略了一點,如果你從來就沒有把錢放進支付寶或者銀行卡里,那麼面對這些騙子黑客也是完全沒辦法對你的財產進行偷竊的。

很簡單,是你想要隱藏就能隱藏得了嗎?一個文明等級越是高,力量越是強,其偵察能力也必然要越強。低等文明再怎麼隱藏自身對於偵測能力遠強於自己的高等文明也是毫無用處的,就像美國打伊拉克,伊拉克偵察不到美國的隱形轟炸機美國卻能把伊拉克看得一清二楚。而且要真想消滅對方的文明也不需要費這麼大周章,直接趕在對方發展到宇宙文明之前滅了對方,或者乾脆推算出來哪顆星球會出現生命,在對方星球產生生物之前就先滅了那顆星球或者佔領也可。假如兩個文明實力的差距已經大到了毀滅你與你何干的程度,低級文明再怎麼不暴露也不可能躲得過高等文明的發現與打擊。

這兩條說白了都是人為規定的遊戲規則,並不是嚴謹的邏輯推論,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誰能說清真正高級的外星文明是長什麼樣子的?萬一科技發展真的存在無法逾越的瓶頸呢?比如光速就是不可能超越的?說白了只是為了小說情節服務罷了。只要它衍生出的設定體系能夠自洽,那它作為一個科幻設定就是合格的。

黑暗森林法則作為科幻設定來說確實是非常優秀的,耳目一新,震撼人心,但是它說到底也只是一部科幻小說中的設定,而不是一套完整的科學理論。是設定,那麼它必然就是為劇情服務的,這裡面就會有很多為了劇情發展做出的讓步。比如很多人就提出來了,三體人通過質子進行的實時通信在現在看來是不可行的,但是因為沒有實時通信這整個故事就沒法寫了,所以必須讓步。

黑暗森林法則確實看起來很適合現實世界的經驗,但是別忘了小說裡所有對外星文明的描寫,對“技術爆炸”、“資源有限”這幾條基本概念的描述都是通過人類這幾千年的歷史認知總結的規律,這幾千年的規律放到整個宇宙的歷史當中能算啥?一旦有一條和現實宇宙的外星人不一致,你條件不成立,後面推理得再nb也白搭。《三體》要表達的一個重要寓意之一就是不要驕傲自滿,不要自以為自己很nb。題主雖然題目提的不是很合適,但有一句話說的是對的:自以為理解宇宙法則本身就是一種傲慢。




ACGER


黑暗森林法則的之間就互相矛盾。按三體中的說法,文明又要大肆擴展,又要不讓別人知道,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是互相矛盾的。

宇宙雖然可以認為是無限大的,但是兩個文明之間的距離是有限的,在這個有限距離內能夠獲取的物資也是有限的,黑暗森林法則中的宇宙公理第二條:文明天性是不斷增長和擴張的,那麼大家都在這有限的環境中增長和擴張,文明們是必然碰面的。

但是根據宇宙公理第一條:生存性是文明第一準則,而生存的第一要素又是“黑暗森林中的自我隱蔽”。由此可以推出,為了避免因增長和擴張帶來的文明碰面,追求自我隱蔽來實現生存第一,只能大家一起停止增長和擴張,而這又違背了宇宙公理第二條。

因此,這個法則的建立基礎就是互相矛盾的,第一條和第二條自相矛盾。由此產生的任何推論都不足信。


o清o風o


首先,這是一本科幻小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

其次,黑暗森林法則是小說中的一種理論,故事都是虛構的,理論會真實嗎?

這個法則講述的是全宇宙,就目前人類的科技,走出太陽系都困難,誰又能知道,未來的宇宙會是怎樣的一種秩序。

這不過是科幻作家劉慈欣給我們“描繪”的一種可能,所以再次強調,大劉不是搞科研的,他只是寫了一本小說而已,所以對於“黑暗森林法則”,沒必要過於較真。

最後,黑暗森林法則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好的科幻作品,不僅僅帶領我們思考“宇宙的未來”,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能引起我們現代人的共鳴。

下面,就以上問題,詳細解釋一下——黑暗森林法則。


什麼是黑暗森林法則?


先看一下下圖,是黑暗森林法則的“簡潔定義”!

這是基本定義,咋一看不是太好理解,尤其是對文科生,看見“質量守恆”就會“頭大”。

下面是比較文藝一點的解釋,至少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

研究《三體》裡面一些理論的學者,對這個法則有詳細的解釋和推導過程,不過比較繁瑣和難以理解。

我舉個比較通俗的例子,來解釋這個理論。

在舉例子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費米悖論?

《三體Ⅱ黑暗森林》以“黑暗森林”法則(宇宙社會學)對費米悖論進行了一種可能的解釋。

“費米悖論”簡單來說就是,要麼存在外星文明,要麼不存在外星文明,科學家為這個悖論進行了詳細的論證和計算,咱們就沒必要了解,直接看下面的結論就可以了。

結論: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早於人類,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並存在某處。
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人類並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

黑暗森林法則,其實就是費米悖論中的一種解釋,假設外星文明是存在的,並且距離我們地球很近。

這些文明就像是茫茫宇宙中的“殺手”,他們不希望低等文明發展起來,對他們造成威脅(打個比方,現在外太空有很多高級文明,他們其實早就發現了地球,看著地球文明不斷壯大,或許不久後就會發現他們,並且有可能和他們產生衝突)。

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是外太空的高級文明,會怎麼做?

當然是先下手為強,趁地球文明還不如他們的時候,發動進攻,消滅地球文明。

參考定義的第二條,假定生存安全是稀缺的。

在這個假定的前提下,每個文明都視其他文明為敵人,為了保證自身文明生存,必須消滅對方。

但是在茫茫的宇宙當中,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其他更加超級的文明。

對應定義第一條,未曾察覺對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被對方察覺。

比如,一個外星文明A發現了地球,猜測地球可能因為“技術大爆炸”(定義第三條),突然成為高級文明,威脅自己,所以準備動手消滅地球,但是外星文明A不確定,是否還存在外星文明B。

萬一文明A去進攻地球,就會把自己暴露出來,讓其他文明發現,原來宇宙中還有“小A”這種存在,根據“技術大爆炸”,更高級的“小B”一定會去消滅“小A”。

但是“小B”動手了,也會暴露自己,或許會被更加厲害的“小C”給終結,依次類推,宇宙無邊無際,或許還有“小D”“小E”之類的存在。

所以廣闊的宇宙就是一個“黑暗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潛伏的“狙擊手”,你在狙擊別人的同時,也會被別人狙擊,“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將會被很快消滅”。

這就是《三體》中,著名的“黑暗森林法則”。


黑暗森林法則,有那些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種——“狙擊手”無法一直潛伏

在黑暗森林中,每個“文明”都是“狙擊手”,為了保護自己生存,最好的辦法就是——“隱藏行蹤”。

假如有一款“生存遊戲”,把一群“狙擊手”,放到一個單獨的森林裡面,誰能活到最後,就算勝利。

按照黑暗森林的規則,即使某個狙擊手發現了最佳獵殺對象,但是卻不會開槍,因為這會暴露自己。

所以理論上來說,只要把自己永遠的隱藏下去,就有可能活到最後,或者說,等其他人“自相殘殺”,只留下最後一個人的時候,你再悄悄出手,那麼勝利肯定是你的。

這麼簡單的道理,其他人為什麼想不到?

所以你不開槍,我也不開槍,咱們就這樣保持“沉默”!

這在宇宙初期的時候,或許比較適合,因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不暴露自己是不錯的辦法。

但是要是按照這種“邏輯”,每個文明應該越“沉默”越好,但是沉默意味著沒有發展,至少用我們現在的認知,發展肯定是要消耗資源的,假如咱們升級到了銀河系文明,那肯定要消耗整個銀河系的資源。

你把整個銀河系都“消耗”了,豈不是更加的暴露自己,所以聰明的文明,死守地球就行了,甚至太陽系都不要去發展。

但是吧!

你要是不發展,萬一某天遇到了更強大的外星文明,豈不是“一招”就把咱們“ko”了。

所以為了咱們文明的生存,應該是發展的“越強大”才好。

可見這本身就是矛盾的。

既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還想保持“沉默”,太矛盾了。

第二種——宇宙理論上的一些漏洞

先說一個首要概念,《三體》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在我們現代的科學認知上創建的。

至於未來是否適用於全宇宙,則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比如我們以前認為,牛頓力學的三大定律,能夠解釋萬事萬物,但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牛頓力學,也有不適合的地方。

以前我們認為,兩點之間,只能連成一條直線,這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叫定理。

啥是定理?

簡單來說,就是無法證明它是錯的,就說它是百分百正確的。

但是現在我們知道,在平面幾何中,這個定理是成立的,但是在立體幾何中,是不正確的,愛因斯坦推導相對論,正是運用了立體幾何的知識。

在相對論裡面,愛因斯坦假設光速不變,但是萬一某天,新的科學發現,光速也是可以變化的,光速極限也是可以突破的。

所以說未來宇宙會有什麼樣的新技術,新發現,現在是不可估量的。

《三體》的黑暗森林法則,前提就是未來的宇宙飛船,無法突破光速極限,只能被困在各自的恆星星系裡面。

這和《三體》裡面的“技術大爆炸”是有衝突的,以後技術大爆炸,說不定人類是可以突破光速極限的。

要是按照這種論斷,《三體》的黑暗森林理論,可能大部分都是錯的。

比如:

黑暗森林強調宇宙資源的總和是一定的,所以各個文明會為了搶資源而“必殺”對方。

但是,憑什麼確定宇宙資源總和是有限的,或許這種推論是不正確的,有這個可能吧。

好吧,這樣說可能有些較真,畢竟這些都是“無法探討”的理論。

假如,咱們承認黑暗森林的一些基本設定,比如資源有限,存在技術爆炸……

但是黑暗森林理論強調,每個文明都是惡意的,遇見對方,“必殺之”,這就是黑暗森林的規則。

但是現實或許不是這樣,也許存在合作,兩個文明聯合起來,會變得更強大,為什麼一定要“你死我活”?

這也是黑暗森林理論沒有“考慮”的地方。


劉慈欣本人怎樣看待“黑暗森林法則”?


關於黑暗森林,劉慈欣在香港書展講座“用科幻的眼睛看現實”上說:至於你具體提到的黑暗森林的設定,我想舉另外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的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可以保護自己,但是核心基礎就是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其實到現在,機器人早就開始殺人了,巡航導彈本質上就是一個飛行機器人,所以這個“三定律”是根本沒有意義的,但是它在小說中是有意義的,它創造了一個邏輯很嚴密的世界,而在這個邏輯之下來演繹出精彩的故事,這是它的目的。黑暗森林的設定也是一樣,可以肯定的說它就是為這部小說而設定的,它不是科學推論,也沒有人對它進行過嚴肅的科學研究,它只能是這部小說設定的一部分。我們不應該把它看作一個嚴肅的科學結論,這個肯定是不對的。

可見,這個理論只是為這部小說服務的,他並不是嚴格的科學結論,至於大家能推導出來什麼,是個人的“二次創造”。

本質上,這只是一部小說,一個虛構的故事,用虛構世界的理論,探討真實的世界,必然是不嚴謹。

但是,《三體》中創造的黑暗森林理論,之所以引起大家的興趣和關注,是因為它有現實的影子。

比如黑暗森林理論,是否能引起人們對現代國際關係的反思,人類歷史上的兩次世界大戰,本質上講,都是“消滅別人,強大自己”!

地球的資源,目前來看是有限的,以後大家是選擇“潛伏”,隱藏實力,還是相互合作,共建文明。

關於國際關係,也有很多理論模型,但是理論這種東西,只是一種概念,在某種特定的假設下才成立,並非百分百“應驗”!

但是這依然能引起我們的思考。

總結:

《三體》只是一本虛構的小說,大家探討可以,但是,沒必要對其中的一些理論“過於較真”,《三體》之所以受歡迎,並且獲得了“雨果獎”(科幻界的諾貝爾獎),是因為它不僅給我們描繪了一種可能的未來,還引發了我們對當下的思考,這是最“了不起”的地方。


太行山下小小強


黑暗森林法則假設:

(1)宇宙各文明間的信息具有非完全性,他們未曾察覺彼此存在,也不確定自己能否被對方首先察覺——換言之,這個假設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個文明在信息掌握上是充分自信的;

(2)各文明均認為宇宙中的生存安全是稀缺的;

(3)較低等級的文明能夠產生技術大爆炸,有可能趕超較高等級的文明;

(4)宇宙物質文明的總質量守恆。 該法則由此推論: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我們接受黑暗森林的假設,重新演繹,結果就完全不同: 如果文明星球A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暴露給了B,B比A發達但認為A有成為科技“暴發戶”的潛力,那麼B有理由認為A在未來的某一年會超越B並對B構成生存威脅。黑暗森林認為,既然如此,B就會盡早毀滅A,以防後者坐大。

但是, (1)如果B對A採取的行動使自己的存在有可能被暗中的更發達的其他文明C、D、E、F、……Z發現的話,這些文明會不會也對B虎視眈眈?相比消滅一個現在尚且弱小的A,B更應當重視被黑暗中其他更高級的文明“立即”摧毀,所以B若足夠小心,就會選擇沉默。

(2)如果B目光短淺到對A實施了毀滅性打擊,被C察覺到,作為更高級的文明,C可能更加謹慎,因為他擔心魯莽行事會被D、E、F、G、……Z察覺,所以也會選擇沉默。 (3)宇宙中最高級的文明Z實質上有能力毀滅任何一個文明,但他也不能確定黑暗中究竟有沒有更高級的文明守株待兔,所以他也不會輕舉妄動。

(4)如果自目光短淺的那個B以上的全部文明都選擇沉默,B就能夠似撞大運一樣將A消滅掉;換句話,B的魯莽會不會付出代價,要看他之上的文明會不會同他一樣魯莽。 概言之,越高級的文明越謹言慎行,因此他們之間不會有任何溝通,也就難以發生戰爭;相反,那些極度低級的、“未開化”的文明之間卻可能由於高級文明的緘默而大打出手,不亦樂乎——比如地球和三體文明等。那麼,整個宇宙“社會”的文化結構,就不是“所有人向所有人宣戰”的“黑暗森林”,而是飽含幽藍的【寂靜深海】——在那裡,理性的海獸們小心翼翼蜷縮著龐大的身軀,維繫著可怖的沉默,生怕帶起一丁點波動;而微不足道的小魚小蝦們在陽光照得到的淺海歡快地彼此撕咬著。


Mr張先森說


首先,我不確定該不該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的想法肯定是和提問者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在我看來,討論這個法則的正確與否是意義不大的。贊成者和反對者都是可以找到一堆理由的,各說各有理。

但我想說的是,無論你是贊成還是反對,這都只是站在我們人類的立場上來討論這個問題。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無法離開三大要素:水、氧氣、陽光,但是當你站在宇宙的角度上來說,智慧的生命一定就需要符合這三個條件麼?我想恐怕未必,在深海中,有些生命是不需要這三大要素的。放眼宇宙,那麼其他生命也未必會需要,如果他們不需要這三大要素,那我們是根本無法想象他們是以什麼樣的狀態在生存發展,甚至他們的生命形態我們都是無法想象的,我們未必能夠通過肉眼來看到。或許他們就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狀態,他們需要什麼樣的資源來生存我們也是無法想象的。

在人類走向太空,遇上其他物種的時候,我想人類恐怕真的是要慎重。


輕舟文藝


個人認為不是不正確的,可能只是不完備的。

黑暗森林法則是基於一系列假說建立起來的,而這一系列假說是基於人類的經驗標準建立的,所以前提條件本身並不一定適用於整個宇宙,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如果假說本身不成立,那麼整套規則也就崩塌了。

但是從合理性角度分析,假說沒有太大的問題,對於物種來說,延續是第一要義,能夠延續下去的才是真正強大的物種。而為了延續,與其它物種和文明的戰爭是無法避免的,既然無法避免,那麼保存己方力量就是第一原則。黑暗森林其實也是在推崇這個原則而已,不過我不太同意會被高級文明消滅的說法,因為如果擁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術可以判斷對方不能構成威脅的話,是沒有必要消滅的,地球有生態,宇宙也有,所以肆意消滅的結果是不利的,高級文明會顧慮這一點。


榻榻米的榻榻


因為沒有人去搶奪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