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区:“三大行动”全面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主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狠抓阵地、队伍、集体经济等关键环节,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实施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行动,夯实战斗堡垒基石。一是严格标准抓规范。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镇、村党组织全面开展学习的基础上,制定并印发了《赛罕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实施方案》,明确了6个方面30项建设任务和标准,扎实推进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积极选树巩固农村党建示范点,选树金河镇曙光村、茂盛营村,榆林镇河南村、二道河村,黄合少镇西讨速号村、格此老村,昭乌达南路街道大台什社区,敕勒川路街道合林社区,巴彦街道腾家营村作为党建示范点,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二是明确情形抓整顿。对照软弱涣散14种情形,排查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5个。采取区级领导挂点督导、镇级领导包联整顿、村党组织书记具体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落实“四个一”工作机制,开展集中整顿工作,1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整顿转化。三是细化措施抓整改。对村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对排查出的32个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党组织,采取建立台账和销号制度、组织部相关股室成员和镇领导包联指导的方式进行整改。目前,32个村已全部整改完成,共发展党员44名。

  实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强化行动,打造干事创业先锋。一是围绕提升队伍形象,选优配强村干部。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两轮新一届村“两委”干部联审回头看工作,坚决清理不符合条件的村两委干部队伍。第一轮对739名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再联审,3名不符合条件的村“两委”干部己全部清理并补齐。第二轮对735名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再联审,未发现曾判处刑罚、涉黑涉恶和村霸人员。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制度,124名村书记全部在区委组织部进行备案管理。建立区、镇、村三级后备干部库,村后备干部共有410人,平均每村3.3名。二是围绕能力素质提升,培育培训村干部。举办村“两委”干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分两期对739名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全员轮训。分4期选派124名村书记参加全市千名村书记示范培训班。选派20名镇村干部赴江苏宜兴挂职学习,学习发达地区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经验。由区财政全额出资,选派27名优秀年轻村正职,参加学历提升班,提升村带头人学历水平。制定优秀党组织书记评选办法,每年评选1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给予事业单位待遇工资待遇,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围绕脱贫攻坚,择优选派驻村干部。面向65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村,从区直机关选派63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并兼任驻村工作队员,从区直机关、镇机关选派130名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组成65个驻村工作队,帮助村党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举办扶贫干部培训班,对195名驻村干部和200余名扶贫帮扶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有效提升了生力军作用。对63名驻村“第一书记”进行了年度考核,评选出年度优秀10人。

  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升行动,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区委组织部深入镇(涉农街道)、村,摸清家底、征求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和论证,制定具体到乡镇、到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定期组织力量开展项目督查,全面跟踪问效,确保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积极推广“九法兴村”,落实优惠政策,针对2018年度村集体收入低于1万元的26个薄弱村,采取区级领导包村、机关单位结对的方式,开展村集体经济“消薄”行动。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呼市和区财政资金支持,打造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目前,124个村和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完成了“消薄”任务,壮大了集体经济。河南村、石人湾村己进入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第一方阵”,各获得中央、自治区、呼市、赛罕区四级125万元扶持资金。


摘自:北疆先锋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