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道》第一章:关于“大同”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大同道》第一章:关于“大同”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同”字是水井的意思,古代胡人都会围绕着水井建立米字格蛛网一样的居住区, 因此,像蛛网一样的米字格街道就叫“胡同”。古代水井经常发生女人投井自杀的情况,于是政府就会派专人管理水井,还在水井周围建立栅栏,只有一个小门出入。于是我们就理解了“司”字就是“同”字少了一竖,这一竖就代表这个小门。显然,“司”字就是专门管理之意。尽管如此,但还是有妇女借着管理人员上厕所之际偷偷把门打开,钻入门内投井自杀,这也是一个字,伺,于是“伺机”一词我们也就马上明白它的意思了。

“大同”一词就是大水井之意,“小同”就是小水井之意,走遍天下,无论大小,对于水井的管理都大致相同,但也略有差异,换言之,天下水井都是大同小异的, 这就是“天下大同”一词的来历。显然,“大同小异”这句成语的使用偏重于管理层面。从管理上政府不可能做到在天下各国使用一模一样的管理模式,只能是追求大致相同但还要保存一些细小差异,这就是:求大同存小异。

周公作为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他提出了人类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小康社会,第二阶段就叫大同社会。为何叫小康,其缘由是周公有一个九弟叫康,哥哥们称其小康,小辈们则叫康叔。康叔被封在卫国,是卫国国君。在周公亲自指导下,小康在卫国干出了成绩,因为卫国都是前朝遗民, 最不好管理。但康叔到任后却将卫国建设成为周朝各国的典范,其特征是普遍均富,类似现在的中产阶级居多,基本生活全部得到保障,而且道德水平都很高。于是小康建立的社会就被称为小康社会。周公随之号召全国学习小康经验, 周公的目标是将周朝各个诸侯国都建设成宛如卫国一样。大致与卫国相同的社会就叫大同社会。天下各国都类似卫国了,这就叫“天下大同”。

隋朝开皇年间,也就是杨坚时代,大批外国人开始内迁,隋朝于是在内蒙乌拉特前旗建设了一个城池,定名“大同”,因为是外国人居住最多的城市,故取天下大同之意,也暗含归化之意。当时的大同城达到极盛时期时拥有一百万人口, 出于治安的考虑,隋朝设立了大同军,也就是警戒部队。分别驻守在大同城的周边地区,现在的大同市(云州)就是其中一支大同军的驻防地。

历史进入辽代,937 年,辽占领云州,1044 年辽改云州为西京,正式设立了西京道大同府,此时“大同”这个名称正式确立。1048 年,大同县这个名称正式确立。为何将一个大同军的驻防地正式确立为大同,反而最早叫大同的乌拉特前旗随着历史的变迁放弃了大同的称呼,其中的缘由是大水井的发现,因为从字面上讲,大同就是大水井的意思。辽代政府在大同县发现了两个大水井,每个直径都有 666 平米大,堪称世界第一,于是“大同”这个地名就被云州抢了过来。现在的两个大水井已经被册田水库淹没了。

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曾提出 2020 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虽然今年已经是2020 年了,距离小康社会尚有距离,但成绩还是十分喜人的,因为第一步的脱贫攻坚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在这里诚心建言:

如果了解了小康社会的真正历史,那么就会相应制定如下合理化政策,那就是: 首先在大同市实现小康社会,就像周朝的卫国,然后在全国普及大同经验,这才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等到全国各省各市都建设的与大同市大同小异了,此时的中国就应当叫“大同中国”。再继续普及到全世界,那时的世界各国才叫“大同世界”。

说到大同就必须说一说大同湖。大同湖是一个地质学概念,源于泥河湾遗址群的被发现,泥河湾位于大同市东边的一个隶属于张家口市的阳原县,在这里, 中外考古队经过长达近百年的考古挖掘,找到了 200 万年前的地球人类遗迹, 这个遗址后被国家正式定名为泥河湾遗址群。专家认为,泥河湾是地球人类最早的活动区,换言之,人类都是源于泥河湾的。虽然,西方学者认为人类都是源于非洲的,但经过本人考证,东非大峡谷人类起源说是西方学者出于打压泥河湾起源说的考虑而伪造的。为何打压泥河湾文化,这是因为西方人从骨子里头看不起中文,这是西方人持有的一贯偏见带来的必然结果。

我们继续说大同湖,泥河湾考古专家发现,早在 200 多万年前,现在的大同市和阳原县以及涿鹿县存在这一个巨大的湖泊,名叫大同湖。这个大同湖就是由湖底的一个大同泉年复一年的喷涌形成的。当时的气候是亚热带,森林密布, 动物种类繁多,这也是为何在这个地区盛产煤炭的根本原因。这就是我们地球人祖先的发源地。在泥河湾博物馆陈列着诸如猛犸象一样的很多证据,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泥河湾博物馆学习一下。

后来,大同湖被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覆盖,形成了现在两山夹一河的桑干河谷地,一马平川,也是源于此,大同后来的名称就叫”平城“,就源于“一马平川”这句成语。

“同道”一词源于本人十年前为联合国写的一本书,名叫《同道论》,其核心思想是为联合国献言献策:人类只有找到共同的道理,建立共同的道德,才能走上共同的道路。现在写的大同道应当算是《同道论》的延续,故起名《大同道》。不用说,十年前的那本书就算是小同道了。本人从今年开始在大同市闭关自修, 目的就是为人类找到共同的道理、再进一步找到建立共同的道德的方法,最终使人类走上共同的道路。

在《大同道》这本书里,一切以死亡为轴心展开论述,因为“道”字的本意就是关于死亡之后的所有知识。地球人都会死的,这是共同的归宿,这也叫“同道”。死在大同,亡在大同,葬在大同,这就是所有修行者的最终追求,这也是《大同道》的核心思想。为何如此说?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死后都要踏上黄泉道的,为何叫黄泉道?这是因为“黄”字代表葵花圆盘上密密麻麻的葵花籽,而人一旦踏上黄泉道就会发现这里也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为何用“泉”字,这是因为很多自杀者都会选择投井自尽,这在古代是排名第一的自杀选择,排名第二的才是悬梁自尽。因此,古人就用泉字代表死亡,这也符合人类生于水,最终再死于水的猜测。同时,这也是在暗示,人类都源于母亲的产道,产道也像水井,所有的精种进入产道,绝大多数死亡,只有极少部分出生,这就是“出生入死”这句成语描写的意境。

“泉”字的使用,也暗含了古人认为绝大多数人类最后的结局就是被上涨的海水淹死,人类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躲在昆仑山逃生。同时也是在暗示,人们死亡之后的身体感觉就像是在水里漂浮着。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大同就是人类黄泉道的入口。人类死在这里,转世在阳间的原点——阳原,这可能就是未来人类研究的主题。简言之,生在阳原,死在大同。这可能就是未来人类文明的最伟大发现。也可以说,死在大同就可以快速转世进入阳间之原点。

以上就是本人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人类而言,能在大同养老并死在大同且葬在大同,这就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气。现在本人正在争取的一个投资 180 亿美元的项目,名叫“中新两国友好合作项目——桑干河文化园”,已进入规划阶段。不久的将来,这个文化园就会落地桑干河,其主体就是一千万海外华人墓园,定名“祭祀大道”。从清西陵一路向北,经过涞源、涞水、广陵、灵丘、天镇,这是一个大写七字的竖弯钩,七字中的一撇就是桑干河。

为何选在这里做墓地,其中还有一个五行道理,大同湖是水,上面是火山喷出的火山岩,中间含有火和金,火山岩上面是土,土中埋葬着木碗盖住的尸体, 这就叫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在地球上,很难找到五行俱全的墓地,唯大同独家拥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