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地跨亚欧为啥没有形成以汉语为主的亚欧文明?

清华记着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此图,请问有何感想?


(图一)

清代时期,将明朝统治区中的十五个承宣布政使司中的湖广分为湖南、湖北,南直隶分为安徽、江苏,从陕西中分出甘肃,设置了汉地十八省。日清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曾发布一篇《讨清檄文》,其内容是号召汉地十八省共同“驱逐鞑虏、光复明朝”(“以逐满清氏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托大业,······卿等速起,勿为明祖所笑!”)(图二是汉地十八省的地图)

(图二)

好了,回归正题,我们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以单种族血缘关系来确认的,从上古时代始至先秦商周时代,一直在不断融合不断进化,不断扩张。

现今网络上一直出现一种言论,认为蒙元并非是中土王朝中的一份子,这种言论不能说就是错误的。只是其本身就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将中原王朝永久限制在汉家区域了。那么北方的草原、南方的原始森林,就不是中土王朝的一份子了么?

一千多年前,鼎盛的唐王朝发生了内乱,自此一个统一的帝国陷入了百年的军阀混战之中。很快一个全新的三国局面出现了。以继承唐朝衣钵的北宋王朝;以李唐册封国姓的党项李氏为主的西夏国;以昔日唐朝的辽地外藩契丹为首的辽国。

这个全新的三国中,契丹辽国创造了文字、西夏党项人也创造了文字。甚至党项人还参考了突厥人的习俗,独创出中土王朝中第一次“剃发易服”。

若是按照蒙元不是中土王朝一份子的说法,那么西夏国还是吗?

再则,满清的皇帝的头衔,可不仅仅是清帝国的皇帝,还有蒙古诸汗之汗的头衔,就如康熙皇帝,他的蒙古称谓叫做“阿木古朗汗”。有清以来,直至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土政府就在外蒙库伦驻扎有军队、以及行政中心了。

那么名义上的外藩,蒙古就不是中土的一份子了?

西夏、辽、金、蒙古、明、清,只不过是中土王朝中历史的融合战争的瞬间。

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并非是单一的政体形态!

自公元1206年,铁木真于斡难河源头称帝以来,蒙古帝国就从来不是单一的政体形态。此时的帝国,主体是以草原诸部为主,辅于被征服的各部民族,如西夏党项人、汉家北地人(金人)、回纥人(维族的祖先)、女真、契丹人、突厥后裔、卫拉特人等等。

在中土历史上,第一次施行一国两制的国家,是契丹辽国。

即“汉家北地(此时是幽云十六州和辽东)施行汉法制度;草原及辽地施行草原法则。”

蒙古帝国建立之后,同样延续了这个制度。

一、蒙元帝国的律法意识形态

早期的蒙古帝国,是一个军国主义制度的帝国,它的组成,其实是以军政合一的形态而构成的。因此它的行政体系与军制的基本同等的。直至到窝阔台汗即位后,才有所改变。

窝阔台汗时代,也是蒙古帝国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东欧的时代。此时的蒙古帝国版图西至东欧乌克兰大草原、东至东亚半岛(朝鲜半岛,当时还称高丽)、南至黄河北岸。

此时的政体,在契丹王族和汉学儒家的协助之下,进行了一定的改制。可大体上依旧延续了成吉思汗所制定的分封制度及汗国制度。因此也延续了军政合一的大体形态。

此时《成吉思汗法典》(史称蒙古大扎撒),成为了蒙古帝国的最高法则(当时已经具备了近代“宪法”的形态了)。

但根据《元史 刑法》的描述,当时的蒙古帝国同样施行了“一国多制”的策略。即各部按照各部的旧时律法来审判各部臣民,而“国人”(蒙族)则以大扎撒为指导意见。

因此当时的汉家北地(黄河以北,含西夏旧地、金国旧地及辽东区域),蒙古帝国册封了大量的汉世候,来维持统治,当地的同样施行汉法制度。

而如唐兀人(党项人的改称)则施行西夏国时期所制定的律法形态。

其他的游牧形态的种族,则以草原法则(大扎撒)为法律主体(西域回纥人则以穆斯林法则为主)。

二、蒙元时代的各种思想

蒙兀人是在契丹辽国的“庇护”(外藩)之下崛起的,在契丹辽国时代,蒙兀人并没有过多接触到汉家思想形态。

公元1206年,铁木真称帝之后,原本统治蒙古思想的萨满教派的教首想学习穆斯林形态,建立其一个政教合一的政体,因此对铁木真及其家族进行了分化。后被铁木真识破,从此萨满教派就在蒙古族群中逐渐衰弱。

此时可以看出,以经商闻名于天下的穆斯林其实已经达到了蒙古高原腹地。而当时的中原陷入了新的三国内战模式之中,金人已经将宋王朝逼到了南隅,垄断了与蒙古高原的通商接触。

所以,当蒙古崛起之后,它所接触到的思想有:穆斯林、也里可温教(古老的东方基督教派)、萨满、汉家北地的道教、汉家北地儒学、以及佛教各个派系(如藏传佛教、汉家佛教、西域佛教)。

打个通俗的比方,这个时期的蒙古就是一张白纸,任何一种思想都可以在这张白纸上画上浓厚的一笔。

现代汉人都难于读懂苦涩的汉家文言文,就那么肯定粗犷的蒙古汉子会全面爱上汉家儒学?

最为直白的是,到了元中期时,元成宗时期,派遣老师去教育皇子们时,有个皇子说了句话“(汉学)老师说的,苦涩难懂,还不如(藏传)佛法让人欣喜(据说是双修)。”

三、蒙元时期,汉法的“辉煌”时代

其实蒙元时期,从攻取汉家北地(金国)时,蒙古高层就已经接触到了汉法,特别是成吉思汗时代,启用了汉化的契丹王族耶律楚材等人,在这些汉儒臣的建议之下,蒙古有所改变了以往的草原法则(屠杀令),耶律楚材也被任命为中书令达十四年之久。在他及其他汉儒臣的协助之下,以儒家治国之道为蒙古帝国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以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当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返回后,灭亡西夏国时,成吉思汗就颁布了蒙古帝国的第一条止杀令。

在窝阔台即位之时,曾有蒙古将领提议屠杀、驱逐汉家北地的人们,空出土地来放牧,也是耶律楚材成功阻止了,并让蒙古人见识到赋税的魅力。

随后蒙古的军政合一形态开始出现分化,汉家北地区域的“牧民、治民”的民政形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均由汉家儒教弟子所执行。(意思就是蒙古统治者只要赋税收到位,基本不会参与管理汉家北地)

这是汉家儒学的一次转变的机遇,北宋时期,孔孟儒学已经出现分化了,形成了“心学”和“理学”两个学派。而蒙古时代,由于伊斯兰教派、佛学教派、道家教派等等在蒙古统治阶级中出现,儒学在此时也逐渐融合了各种意识形态。

后来忽必烈时代,出现了个儒学怪才——王文统。他制定了一套银本位经济体制,与600年后牛顿制定的金本位没有任何差别。为了能完善经济体制,他还参考了唐朝的钱柜、宋朝的钱庄制度,制定了中土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国有银行体系”。

但是他也遭受了儒家理学派的攻伐,特别是姚枢、窦默等人,经常在忽必烈面前说他的坏话。随后他的女婿,汉世候李檀谋反叛乱,他也被诛杀了,他所制定的各种经济律法也随之陨落。直至明代的邱濬等人,在整理《食货志》时,根据他的理论结合了《大学衍义》提出了另一种全新观点——“食货者,国之根本”(翻译过来就是市场经济决定了国家经济)。

王文统及汉世候的谋反之后,忽必烈已经不再全面信任汉儒学了。随后启用了奴隶穆斯林(蒙古时代,穆斯林基本都是黄金家族的家奴)阿合马。

阿合马运用了古代伊斯兰世界的理财模式——包税制、盐铁专卖制、皇室垄断商业等等模式,为忽必烈敛财。可能由于汉家区域是异教徒的因素吧,阿合马的根本政策就是“多敛财,主子才高兴”。据此元代的敛财官多为色目人所管控着,之后就是元代的汉人黑暗降临时代了。

四、汉化的蒙古第五代

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帝国,要么汉儒需要学习“国语”(蒙语),要么只能通过翻译(蒙古帝国有个职位,是专门为封君、大汗同步翻译各部臣民的语言)。可以说忽必烈之前的蒙古汗王基本不懂汉语(或是不愿意说)。

可到了第五代时,已经出现全面汉化的情况了。代表人物就是忽必烈的皇太子真金、安僮(木华黎子嗣)、伯颜(穆斯林)、玉昔帖木儿(博尔术的嫡孙,其实他汉化应该有争议)。

特别是皇太子真金,在随后的政治斗争中,基本是站在汉法这一边的,经常抨击阿合马等为了敛财而不顾人民的生死。

可最终真金却因过多倾向汉法,攻击阿合马,导致忽必烈不喜。结果在征讨乃颜谋反时,突然出现了阿合马被暗杀。不久后南地(南宋故地)的御史竟然上奏,请求忽必烈退位禅让给真金。导致真金惊恐,最后患病死去。

致使原本就在元廷中已经趋向被压制的汉法,逐渐退出了中枢,直到元顺帝这个被放逐到桂林的皇子,才慢慢夺回政治地位,可已经为时已晚。


图片均来源网络

估计有人会问,假如抗战失败,那日本也是一份子了?

只能说,在吐蕃驻兵的王朝中,只有元、清。若没有元,彩云之南还是独立状态的。

另外在建国后,编辑历史地图时,为了照顾东南亚诸国的情绪,并没有将版图画过去。其实在欧美的历史地图中,元朝的在吕宋等岛都有驻军。


史之为用


答:元朝没有地跨亚欧,汉语也不是元朝的第一语言。

纯手打,请看完!

说点不好听的,大家一提到元朝就感觉我们的祖先很强大;但要清楚,元朝是蒙古人的,不是汉人的,我们传统意义的中原地区是蒙古人侵略抢来的殖民地!

元朝是我们自己的叫法,人家真名叫大蒙古国,后来忽必烈1271年改成了“大元大蒙古国”,但本质上还是蒙古国。

下面我说说开头的两个问题:

  • 元朝没有横跨欧亚。

(上图才是大蒙古国全境!)

大蒙古国里面有五个政治实体,分别是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统称为“四大汗国”,还有一个是我们的所说的元朝。

这里可以理解为这五个政治实体是大蒙古帝国里的五个王国,虽然四大汗国后来承认了大元宗主国的地位,但本质上他们是国与国的关系!

所以!是大蒙古帝国横跨欧亚,不是元朝横跨欧亚!汉文除了在汉人聚集地使用外,处于西亚东欧那边的四大汗国压根没几个认识,还谈何传播?

  • 语言问题

无论是元朝还是四大汗国,都是蒙古人的国家,人家的官方语言是蒙古文,不是中文!

虽然元朝为了缓和与汉人的矛盾,大力推崇过汉文化,不过这本质来说是蒙古人为方便统治所采用的手段!

大蒙古国是蒙古人说的算,不是你汉人,人家要传播也是蒙古文!

就这样,不拉仇恨了。


陆一说历史


元朝是蒙古人统治,为什么要形成以汉语为主的亚欧文明?蒙古统治者也从未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为什么要推广汉语?

亚欧大陆原本是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语言和文明存在的。

如果要改变这些情况,在农业文明的时代,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元朝是中国的大一统王朝里存在时间比较短的,只有97年。

实际上,元朝的存在还是促进了亚欧文明的交流。我们所熟悉的《马可波罗游记》正是马可波罗写于这个时期。

元朝的官方语言并不是汉语而是蒙古语,元朝当不当官基本不是靠科举(尽管后期元朝也装模作样地开了科举),而是靠血统,所以上学不学习无所谓。

再说当时没有什么面对平民的官办学校,汉人子弟学习都是进的私塾,蒙古朝廷懒得管这些事情,因为蒙古统治者根本对汉人不屑一顾,比如整个元朝基本没有文字狱,不是因为蒙古人宽容,而是蒙古人根本不懂汉语,也不在乎汉人说什么,也不认为知识和舆论在屠刀面前有啥作用。

汉人除非想当官,那就必须蒙古化,起蒙古名字、穿蒙古衣服,学蒙古语言。当然,由于元朝重视血统,所以一般汉人子弟进不了政府,只有在蒙古灭金、灭宋之战中立下功劳的功臣子弟才有可能进入政府。

元朝人分为四等,汉人、南人本来就是最低等级的,前面的蒙古人、色目人才是高等级的,一般政府职位基本由他们垄断,所以政府中主要语言不是汉语。

至于小老百姓,爱说什么说什么,当时大都毕竟是一个国际性城市,各种外族人多了去了,什么印度的、波斯的、欧洲的人很多,并没有硬性规定日常必须说蒙古语。

最后蒙古帝国分封汗国,每个汗国都是不一样的经济文化体制,政体都无法统一,何况语言,况且元朝并不重视语言。



当代曹植


蒙古帝国的疆域虽然辽阔并且名义上以元朝的忽必烈为天下共主。

但实际上是四个彼此相互独立的帝国。分别为元帝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以及伊尔汗国。

另外元朝的贵族所使用的语言并不是汉语,而是蒙古语。蒙古帝国建国的初衷在于征服,而对于建设不太擅长。即便是在中国大陆,各种语言和文明的融合也需要一些时间。


更何况亚欧大陆原本是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语言和文明存在的。


如果要改变这些情况,在农业文明的时代,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元朝是中国的大一统王朝里存在时间比较短的,只有97年。


实际上,元朝的存在还是促进了亚欧文明的交流。我们所熟悉的《马可波罗游记》正是马可波罗写于这个时期。


任十三读史


首先这个题目就有问题,元朝的统治阶层是蒙古族,即便要统一语言,也应该是统治阶层的蒙古语才对,而非汉语;

而为什么没有形成统一的语言,和人种的多样性及数量有直接关系;

蒙古族的数量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比如在中原地区,因为汉族为国家主体民族,因此蒙古族也就被汉族一定程度上的同化了;

因此要明确一个基本概念,想要同化,必然是多数同化少数,在广大亚欧地区,蒙古族始终处于少数,虽然地位处于统治阶级,但是无法同化占绝对多数的民众语言;

因此也就没有办法形成以蒙古语为主的亚欧文明。


一缕尾牙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首先元朝的官方语言并不是汉语而是蒙古语,元朝当不当官基本不是靠科举(尽管后期元朝也装模作样地开了科举),而是靠血统,所以上学不学习无所谓。

再说当时没有什么面对平民的官办学校,汉人子弟学习都是进的私塾,蒙古朝廷懒得管这些事情,因为蒙古统治者根本对汉人不屑一顾,比如整个元朝基本没有文字狱,不是因为蒙古人宽容,而是蒙古人根本不懂汉语,也不在乎汉人说什么,也不认为知识和舆论在屠刀面前有啥作用。

汉人除非想当官,那就必须蒙古化,起蒙古名字、穿蒙古衣服,学蒙古语言。当然,由于元朝重视血统,所以一般汉人子弟进不了政府,只有在蒙古灭金、灭宋之战中立下功劳的功臣子弟才有可能进入政府。

元朝人分为四等,汉人、南人本来就是最低等级的,前面的蒙古人、色目人才是高等级的,一般政府职位基本由他们垄断。所以政府中主要语言绝对 不是汉语。

至于小老百姓,爱说什么说什么,当时大都毕竟是一个国际性城市,各种外族人多了去了,什么印度的、波斯的、欧洲的人很多,并没有硬性规定日常必须说蒙古语。

最后蒙古帝国分封汗国,每个汗国都是不一样的经济文化体制,政体都无法统一何况语言


煮酒祭长史


因为在成吉思汗的字典里没有“殖民地”这个词。元帝国主要是由蒙古的骑兵组成,他们习惯蒙古包的生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再者因为他们的兵力有限,在欧洲打下一个城池没有足够的兵力守城,他们只能掠夺一空。以及后来他们成立元朝也仅仅存在了98年,元朝失败的很大原因是他们排斥汉人,把汉人列为最下等人,而汉人占了元朝大多数。他们还排斥汉文化,所以注定他们不能长久。要形成亚欧的汉语文化圈,需要很长时间。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尽在吾趣历史。


吾趣历史


中国人(汉族)是安土重迁的农耕民族,根本没有到西域到中亚的开疆拓土的内在驱动力。


气吞万里如猴


首先,元朝官方文字是蒙古文,不是汉语,所以对征服地区推广的也不是汉语和汉文化。

其次,元朝建立之时,蒙古帝国实际已经分裂,形成了四大汗国。虽然表面上以元帝国为尊,实际上各自为政,并不同属。所以,向西亚,欧洲等地推广汉语和汉文化并没有直接政治上的优势。

最后,元朝本身文化建设并不重视,更不要说推广文化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