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和"亡"两个汉字,内在的含义有何不同?

曹正彪


“死”:内在含义和本意是指————自然物质世界生命科学中的动物和植物的鲜活生命体————不能生长、不能生存、不能继续存在,换句话说,就是生命不能活着,即不能活命,叫做“死”。

“死”:实际上、实质上、本质上是指“人为的空间概念”。

“亡”:内在含义和本意是指————一种东西、一种物质、一种动物、一个人,在自然物质世界不存在的说法和概念。

即物质、物体、物种不存在,叫做“亡”。

“亡”:实际上、实质上、本质上是指“人为的时间概念”。


袁聪


"死"和"亡"两个汉字,内在的含义有何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字的含义看上去是差不多的,都代表肉身和精神的消灭。但是这是汉字发展融合、引申之后的意思,在古代,这两个字区别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各有各的本意,然后在发展之后有了交集,最终走到了一起来。

“死”字,其本义为生命终止,后引申为无生命的、难活的、不活动的、行不通的、拼命地、不顾一切地等义。

也就是说“死”字本意到如今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个字从古文字形就可以看出,是一个人在对着一具残骨鞠躬,慢慢地才演化到今天这个形状。其实这个字中的“匕”是误传而来。

“亡”字,本意是指逃离,出走,亡读wáng时,有伤亡,逃走的意思,读wú时,有过去,没有的意思。

所以“亡”字原本并没有生命终结的意思。“亡羊补牢”,丢了羊,才补羊圈。“亡命之徒”,不要命的人。但是估计是古人慢慢地将人的死亡不但看作肉体的终结,还有精神的逃逸、消失,就出现了“死亡”这个词,指一个人不但器官失去活力,精神也脱离肉体离开,去哪儿了,不知道。

因为人一旦死亡,肉体是可见的终结,思想确实是不知所踪。

是之谓“死亡”,挺合适的。

慢慢地“亡”字也可以用来指代“死”了,比如说“阵亡”,就有“战死”的意思,当然,这其中也包括逃兵和不知所踪者。而“战死”,那就是确确实实被打死了。不过到了后来,两个词好像就没什么区别了。

还有一说,“死之久谓亡”。《大戴礼记•五帝德》:

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活着的时候老百姓得到他的教化,受益一百年。死了老百姓敬畏他的神灵,又一百年。死了很久老百姓还在使用他教的知识,又一百年。所以说影响了三百年。

孔广森补注:亡,死之久也。

不过这种说法如今没人使用,也没什么参考意义。

到了今天,“死”和“亡”的区别应该还是在生命终结和思想湮灭上。而“亡”如果和其他字组成词就不一定是死的意思,比如“消亡”,就是不见了的亡字本意。

而“死”字不管和什么组成词,意义上都是以生命终结的本意为主。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擅于独立思考者之问!

“死亡”二字,均非指“生命终结”、“肉体断气”……

死:围堵,封闭,隔绝,阻断——不能再超过,到顶了,不灵活之意也。

如:想死你了。气死我了。堵死了。死扣。死胡同。烦死了。臭死了。美死了。香死了。愁死了。爱死你了。恨死你了。爱死个人。你这死妮子。死心眼子。笨死了。笑死了……

亡:逃离,隐藏,掩身,埋没也;丢失,丢失不见了。

凡远古著作中,出现“死”,“亡”时,都不是表示“生命终结,身体断气,血液断流”。

如:亡羊补牢。

如:老死不相往来。

如:陈放之亡与……

如:亡国。(只是将国权丢失了。国土何曾丢失?)

如:亡灵。故人认为生命只是丢失不见了。

唯我们之“现代汉语字典”,无知的将“死与亡”二字合并为一,还“规范”成“生命终结,肉体断气断血”。


卜耐夫哲学


两个字,最初的意思,完全不同的。

伏羲氏一画开天地,造字术开始,每个字都能追根寻源的。都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一些特征和意义。

随着社会更替,词意不断演化,加之我们现在简化字的普及,很多字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娘家人了。看的人云里雾里,一头雾水。

是会意字,一个枯萎的形骸边上,一个人在作揖做礼,表意是人的生命已经消失了。

会意字,最原始表达的是锋利的刀刃,假借为逃亡。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把死也做为一种亡。

我们现在生活在认字不识字的阶段,启蒙阶段,没有过说文解字的教育,所以对自己的文化越来越偏颇了。自己的文化也越来越不明白了。

徐文兵讲解《黄帝内经》,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妙不可言,可谓字字珠玑,微言大义,其神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最美中国字。


五岁菡宝诵读古典


这个问题问得好,"死"和"亡"两个汉字,在现代汉语中,都可以理解为“死亡”,就是生命终止。但是我们知道,汉字早最初创造的时候,每个字都有它的本意,然后随着文化发展和人们的交流,这些字又延伸出了其他的意思,那么,死和亡,原本是什么意思,后来又延伸出了哪些意思呢?

甲骨文中就有“死”字,本意和今天一样,都是生命终止的意思,我们看看死字字形的变化:

你看,死字的字形从甲骨文到小篆,变化其实不大,秦汉时期开始逐渐变成了我们现在写的这个“死”字。

死其实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第2个)可以很明显看出,左边是一具残骨(歺代表尸骨),右边是一个躬身参拜的人,人死了当然要祭拜嘛,所以甲骨文的死字从人从歺,会意。《说文解字》:

“死,澌也,人所离也。从歺从人。凡死之属皆从死。”

词性上,死是一个动词,生命走到了尽头。

后来死的含义有了更多的延伸,有穷尽之意,唐朝常建诗《吊王将军墓》“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有拼命之意,如死战到底;有固守不放之意,如死守某座城;有熄灭之意,陆游诗《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也可做形容词,说天色暗沉,可用死灰色;也可形容不灵活,如死板;此路不通可以说是死胡同。


作副词讲,有十分、急切的意思,如死要面子活受罪。

作名词,可指尸体、死刑、死罪等。

亡是个多音字,读wáng时,有逃跑之意,也有死亡之意;读wú时,有没有的意思,同样我们先看字形的演变:

亡是个指事字,就说当某个字不方便具象化的时候,就用抽象的方式来代表,亡的本义是锋芒,最开始锋芒的芒就写作亡,所以你看亡最初的字形,那一个弧笔,是不是有点锋芒毕露的样子?

但是很快“锋芒”这层意思就几乎不被使用了,反而假借的“逃跑、逃亡”成了亡字最常用的意思,如成语亡羊补牢,这里亡羊就指羊逃跑了,后来又引申出了“灭亡”之意,便有了亡国之君。

作死讲也有,比如阵亡,多数意思是说临阵逃跑,但也有战死的意思。慢慢的亡就有了和死相同的意思,当然也有说死之久谓亡。

以上都是读作wáng时的意思,那么读作wú又怎么解呢?

首先,指没有,《汉书》有“自苦亡人之地”,意思是某地自古就是无人区,同时也通“无”,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最熟小儿亡赖”,就是说小儿子憨态可掬的样子。

死亡

死和亡的本义、假借义、现今的用法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想起一个有趣的事,小时候刚刚学“陈胜吴广起义”课文时,其中有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老师还没教我先预习,那时候还不知道亡和死的含义,认为都是死亡之意,于是我自己的翻译是:

今天死也是死,造反也是死,与其等死,还不如把秦国灭了。

现在想来,也真是可爱。



也可自话


首先说“死”这个汉字:

一,是一种程度比较轻的终结——

为什么这样说:

举几个例子来论证一下——

比如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句成语意思很简单,就是百足的虫子,诸如蜈蚣,蚰蜒之类.....

假若你一脚踩在它们的头上,眼看着是活不了了,但它们除了头以外的其他部位,尤其是它们众多的足,却还在动,好像没有死的样子——

这就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由来。

将这句成语引申出去讲,就是用来比喻被打倒或镇压的反动或敌对势力,余孽尚存,如不彻底肃清,还会兴风作浪。很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从这点来看,这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中的“死”其实就是没有死绝,死彻底的意思,换言之,就是一种程度比较轻的终结。

二,是很,甚,太的意思

生活中,著名相声演员冯巩一句经典的口头禅:我想死你们了——

还有就是——我爱死你了

烦死了——

愁死了——

等等......

这时候的“死”其实都已经变了味,基本不存在死亡的意思了。

再来看看“亡”

一,丢失,失去的意思:

如亡羊补牢,亡国——

等等。

二,一种程度较重的终结:

如亡灵——

亡魂——

灭亡——

基本就是灰飞烟灭了......

总结:“死”与“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可以代表灭绝,没有,终结的意思——

但,都不太准确——

只有将这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死亡”,才能彻底释放出那种真正灭绝,没有,终结的气息——

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这就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

明明很“呆板”的一个字,只要与其它字组合起来,便“灵活”了许多......

正所谓不变就是变,变就是不变——


南野笑情


"死"和"亡"两个汉字,内在的含义有何不同?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亡的甲骨文左边类似于一个九十度的墙角,右边是一个人的象形。这是一个会意字,人躲在墙角来表示逃跑。所以古人的“亡”不是死的意思,而是逃跑、消失不见的意思。

同样的“亡国”并不是国家灭亡的意思,而是说从他自己的国家流亡到外国。

后来,以人消失来表示死亡。

与亡相近的死这个字,才是真正的死亡。如何用文字表示死亡呢?

甲骨文的死左边表示人的骨头,就是“骷髅”,右边是一个跪着的人形。人死了之后自然要烂掉,最后就只剩下骨头了。我们的古人很聪明,就用死后只剩枯骨的状态来表现死亡,简洁易晓。同时古代不同人死亡的说法也是不一样的。皇帝死了叫崩,寓意大山崩塌;诸侯叫薨,意思是在梦中死去;大夫去世叫卒,卒字表示衣服裁剪完成,有结束的意思;士去世叫不禄,也就是以停止领取俸禄来表示死;平民死亡才叫做死。

以上就是本人的回答了,欢迎大家探讨!


沐雨离音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死,汉语汉字。笔画共六画,为半包围结构,活是它的反义词。

死,这个字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是用作名词,指失去生命、死亡。

二是用作动词,比如拼死一战、坚守等。

三为作形容词用,指态度坚决死不认输,而下棋的时候,我们也常说这是一部死棋等等。

还有一种就是作副词用,比如口语中常说的高兴死了,累的时候会说累死了。

说文解字注:死,澌也,人所离也。形体与䰟魄相离,故其字从歺人。凡死之属皆从死,古文死如此。

在《周礼·天官》疾医注:少曰死,老曰终。

在《山海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闲,有不死山。

亡,汉语汉字,笔画共三画。

亡,有两种含义。一用作动词,指逃离出走。如词语亡命之徒、亡命天涯。

二是作名词,但作为名词时,读音为wu,指人或事物的过去式。

说文解字:亡,逃也。从入从。凡亡之属皆从亡。

在《前汉·韩信传》:萧何闻信亡,自追之。

通过以上对两个字的对比与分析,含义上存在着明显的一个不同点。死,是结束、终止不存在了。而亡是暂时的消失,事物的本身还存在。

但是,死字开头已经介绍了,它本身有好几种属性。就好像一个变形金刚,每一种含义不同的用法,就改头换面一个模样。对比产生的明显不同点,是死用作名词的情况。如果换作形容词、动词以及副词时,这个不同点无法不成立了。

当用作形容词时,比如死不放手,这里的死就不是终止、结束的意思了。而副词的累死了、高兴死了,并不是真的死了不存在了。

而亡如果说阵亡、亡故的时候,这个亡就成了死用作名词的时候,是事物真的终止不存在了。

所以说,这两个字在含义上存在不同,关键看表现出的是那种属性。死与亡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看起来模样相似差不多,但那只是外在,而性格上还是有差异的。

要想了解它们的不同,就得灵活掌握其中的属性,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这样才能正确无误的切换。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对待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外表迷惑。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也博大精深。汉字作为其文化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演变,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关于汉字有仓颉造字的说法,汉朝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世界上古老的文字大多了消亡了,只有汉字一直久盛不衰。历经岁月长河的侵蚀不断的沉淀,证明了汉字强大的生命力。成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家园。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头条里等你,不见不散!


云中之笔


分开理解

死是指个体生物体没有生命特征于静态表现

亡是指集体组织或者垒造者有过不可逆转的终结 结局

死和亡是同根同义也是同根各义挺矛盾的

打个比方,亡羊补牢,明明是羊死了,可是又拿亡做了字义,文字游戏可褒可砭

甩,和,用

甩斧伤人是意外赔偿经济损失

用斧伤人是故意伤害,判刑


大号饭桶


从原始的字甲骨文可以看出他们的分别,死,是一个人对着一堆骨骼。表示已经没有生命的,亡表示的是隐藏,逃跑。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亡就是逃跑,亡和死两个字有时意思相同,比如,亡故二字。在这里亡就是死的意思,二者从字源上是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