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乌云”背后,是一颗颗“暖阳”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一次给国家、给人民带来了重大损失。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但灾难总是与我们不期而遇。拿新中国成立之后来说,就先后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长江洪水、SARS疫情、汶川大地震,等等。灾难是残忍的,它带给我们无尽的伤与痛。但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新冠肺炎疫情的确是一次大灾难,但未必不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次特殊历练。

疫情“乌云”背后,是一颗颗“暖阳”

灾难让国民变得更坚强。这段时间,我被电视中的画面感动着:在荆州老家休假的24岁女医生甘如意,背着饼干、泡面,步行、骑车、搭便车,风雨兼程,4天3夜行进300多公里,赶回武汉的工作岗位,只为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征战疫区的女医务工作者,剪断了引以为傲的长发,原本娇气的女孩子,到了战场就飒爽英姿,演绎着“女本柔弱,遇事则刚”的动人故事。

“非典时,大家保护我们‘90后’;17年后,我们‘90后’保护大家。”这句话被热转,并收获大量点赞。快递小哥汪勇,为了节省医务人员的时间以便抢救更多的感染者,主动发起了志愿者团队,目前武汉市接送医务人员的志愿者达到4000多人。曾经以为,80后、90后娇生惯养,吃不了苦,承担不了重任。但灾难面前,他们好像“一夜长大”,不畏艰难和风险,体现了勇敢与担当。以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为突出代表的数万名医疗人员,不分昼夜地坚守在战“疫”第一线。他们有的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有的脸上被口罩勒出了长时间无法消退的勒痕;有的身上被汗水浸泡长满疱疹;有的顾不上老人孩子,夫妻一起抢救病人;为了节省紧缺的防护服,他们由4小时一班改为6小时一班,甚至戴上了尿不湿工作。更有的为抢救病人被病毒感染,献出了宝贵生命。

疫情“乌云”背后,是一颗颗“暖阳”

困难是阻挡弱者的高山,也是冶炼勇者的熔炉。革命先驱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中指出:“艰难的国运需要雄健的国民,而艰难的国运也造就了雄健的国民。”疫情面前,年轻一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中年一代争当主力,砥柱中流;老年一代不堪示弱,力挽狂澜。老中青三代合力攻坚,和死神赛跑,与病毒抗争,为生命接力。如此,新冠病毒何愁不被制服,这场战“疫”何愁不能胜利!

灾难激发了民族凝聚力。疫情发生后,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上下瞬间凝成一股绳!大年初一,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大年初三,中央指导组抵达武汉,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有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从选址、设计到施工,只用10天就拔地而起;有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也只用12天就建成使用;为了对患者“应收尽收”,武汉市还紧急征收多个文体场馆等公共设施,以最快的速度改造成方舱医院。

疫情“乌云”背后,是一颗颗“暖阳”

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的白衣战士逆行前进,驰援灾区,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国医疗界的“四大天团”会师武汉。19个省份在做好本地防控工作的同时,对口支援湖北。大量的志愿者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上门检测体温,千方百计筹集和分发物资,义务为医务人员和居民提供后勤保障……海外同胞大肆扫货,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源源不断地寄回祖国。尽管身处异乡,爱国的心从不因距离而改变。这样的全国大动员,这样的强有力的指挥,这样的高效率的调度,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能做到!唯有社会主义的中国,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四海同心,九州一力。

疫情“乌云”背后,是一颗颗“暖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充满艰辛与曲折,却能够一次次衰而复兴,蹶而复振,成为世界上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靠的就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再渺小的力量乘以14亿,就能聚沙成塔;再大的困难除以14亿,都会渺小如尘。任何困难,在历经五千年风雨洗礼的中华民族面前,在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面前,在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民面前,都只是挡车之螳臂,过眼之云烟。

灾难中蕴含着发展机遇。哪里越有困难,哪里就越有机会。只要积极面对,就可能转危为机,有所收获。还记得,1996年云南丽江遭遇大地震,损失惨重。震前,丽江有一些高污染企业,古城里也有一些不协调的违章建筑,一直下不了决心关闭拆除。灾后重建,丽江选择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有破有立,发展成为名扬中外的“旅游天堂”,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蜕变。

疫情“乌云”背后,是一颗颗“暖阳”

还记得,2003年“非典”期间,由于大家都不敢出门,刘强东把实体店铺搬到了线上;马云看到了C端购物的巨大需求,顺势创立了淘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不能如期开学,但也加快了网络在线教育的兴起。网络教学,大都是比较优秀的教师授课,而且不懂的地方可以重复播放,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场灾难,很多行业遭到冲击,但也有的人困境求变。春节电影档期取消,徐峥第一个把《囧妈》卖给今日头条,既回收成本,又赢得了口碑。有的地方春耕用上了“钉钉”打卡,防疫、农事两不误。有的以互联网为依托,变“面对面”为“屏对屏”,线上招商、线上融资;不少用人单位实行网络招聘,云平台面试,节省了时间和开支。

疫情“乌云”背后,是一颗颗“暖阳”

可见,办法总比困难多。每一次灾难,都会关门一些小企业,也会造就一批新业态;每一次挫折,都会倒下一些人,也会站起来一批人。只要创新思维,主动出击,快人一步,就能危中寻机,实现突破。王阳明有诗云:“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灾难将绝境横亘在你的面前,也是把你置于人生转机的十字路口。珍惜“置身绝境”的机会,直面困难,创新求变,绝境就可能转为佳境。如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灾难倒逼我们补齐短板。冬长三月,迟早打春。新冠肺炎疫情终将被战胜。但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惨痛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罪与罚》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唯一担心的是,我们明天的生活能否配得上今天所承受的苦难。”是的,只有从灾难中发现问题,堵上漏洞,补齐短板,才对得起我们所交的“学费”。从个人角度看:革除陋习,迫在眉睫!

疫情“乌云”背后,是一颗颗“暖阳”

少数人有滥食野味的习惯,认为野味更营养,甚至把吃野味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征。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给滥食野味者敲响了警钟。在人传人的病毒面前,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会影响周围的人,吃什么不是一件个人私事,切不可图一时新“鲜”给公众带来风险,切不可因个人口腹之“欢”为社会埋下隐患。所幸的是,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相信经此一“疫”,全社会一定能凝聚起更大共识并行动起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从国家层面看:补齐短板,刻不容缓!这次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确实“照”出了、“考”出了我们在应急管理、公共卫生、国家储备等方面的不足。疫情发生以来,全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经受锤炼、不断提升完善。信息的公开、物资的调配、“封城”中居民生活的维持……我们正在“大考”中迅速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相信经此一“疫”,我们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将会更加科学完善。

疫情“乌云”背后,是一颗颗“暖阳”

《新唐书》有言:“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来说,从灾难中挺起坚强,从灾难中凝聚力量,从灾难中寻求机遇,从灾难中完善自己,那么灾难就不但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