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余秀华的诗吗?为什么?

三平子7777


我喜欢余秀华的诗,也喜欢她的为人。她的诗是小人物的悲苦和欢喜,天下平凡的人何其多,我就是其中一个。她的诗从,我爱你。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的提心吊胆的春天。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轻视了清晨。从这些诗中读到了清新脱俗,知道了她是一个直爽,敢于正视自己的人。还有那句最著名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她的敢爱感恨表达的淋漓尽致,反问一下生活中的我们,我们何曾表达过什么,我们又是否过得真的幸福。她真的是我们农民的代言人,真的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近日她的一首,来世,让我做你的邻居吧。如果我在窗口挂条绿手帕,你就会知道晚上我会去小酒吧。你会吹着口哨在我对面坐下。你院子里有花有树,偶尔有陌生的女人来,我会一个人喝些酒,微醉后,再去找你讨些酒喝。我是一个粗糙的,不懂事的女人。心里有雷霆却滚不出雨水。也许有一天,喝过两杯后你问我,这一辈子你哭过吗。我看后写了评论,下辈子,希望喜欢的人做邻居,那样就不会有朝思暮想的苦。


马丁的早晨2019


余秀华是现在很火的一名女诗人,虽然她的这首《踏遍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有些张狂,被众多诗人骂为“女流氓。”但她的才华毋庸置疑,我还是非常喜欢她的诗。

余秀华从小是个脑瘫儿,她是经过众多磨难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斐然。的的确确是有着真才实学的人。

她的诗很美,感情也非常浓烈。每首诗折射出她心灵的光芒。有对爱情的期盼,有对生活苦难的揭露。

无论她的哪首诗,都是她人生的一个缩影。

她诗歌的语言真实又赋有“美”感。例如:《我爱你》这首诗。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仿佛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合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真实生活的揭露才能写出如此感动人的诗篇。

虽然余秀华的爱情磕磕绊绊,没有如期的美丽。但她诗的光芒折射出最美的春天。


明月耀众星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与其说喜欢余秀华的诗,不如说从惊讶于她的人开始。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有如一颗重磅炸弹,把一些标榜为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们炸的人仰马翻。

我们都知道,诗歌,是美的化身,甚至不能有丝毫的亵渎,偏偏这个余秀华,剑走偏锋,不按常规套路出牌,百度一下何许人也?我惊掉了下巴——一个连路都走不稳的农村妇女,语出惊诗人。

惊讶之余,我默默翻开了余秀华的诗,慢慢的,一发不可收。

随着她的诗,我也走进了她眼中的世界。她的世界,除了婚姻,都是真实的,干净的,玲珑剔透的。在她的眼里,稻子,稗子,野花,麦穗,水桶、老槐树、油菜,土坷拉等等,竟然都那么美地存在,那么美地绽放……

随着对余秀华深入的了解,我不仅沉湎与她的诗,更佩服她的人。她的诗,是真实的语言,是娟秀的语言,是飘飞的语言,同时,她的语言,也是鞭挞的语言,是疾呼的语言。

渐渐地,我感觉到了一种惭愧,一种自责,做为健全人的自责。伴随着自责,是一种向上的倔强的力量……

我坚信,如果一个人心是纯净的,那她的文字就一定是美好的,如余秀华!




梦梦小屋


感谢头条给我提的这个问题,即刻回答。

我不知道作我这样一个仅仅是爱好诗歌的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是否唐突,但既然是问我个人喜不喜欢,我回答我的观点,也是可以的。

坦白我的观点:不喜欢,但也不反感!

观注余的诗是在诗人食指和余秀华之争以后的事。头条网上有几位写诗人与余秀华的论战,以及余秀华在评论区暴粗口骂人,觉得有脾气才开始关注余至今。

老实说,不喜欢余的诗,并不因网上批评她的色解唐诗或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的诗,诗界比她这些诗赤裸裸的色的有的是,流氓诗人也不乏其人,为此我还在头条与人争论过。

我认为什么叫诗?什么叫诗歌?虽然没有很确定的一个界定,但是,诗是一种文学形式,是一种较髙层次的文字载体的说法应该是比较公认的。那么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必定要有她的"形"和"式",对诗歌来讲这种形式起码应该要求文字应是高度提炼过,谓之"凝炼",你要表达的内容的层次,谓之"内涵",布衣称之为"诗魂",即然是诗,诗歌,你得有节拍不是,谓之"节奏""韵律"。英国著名诗人称诗为:"无论在空中,在地上都如此,因为诗的语句含有更能走动的意义与更能飞翔的音乐",就是这个意思。

回过头来说余秀华的诗:

1.没有形,更没有式,一句话,髙兴在哪折断就折断,高兴哪提行就哪提行,标点打中间,这不是跳跃,是自创,违背了语文的基本法则。

2,文字缺乏凝炼,词语生硬,亳无意义的乱比喻,口水话太多!虽然现代诗,文字直白实际上是个优点,但直白不等于口水话,罗卜,白菜,想哪写哪,你得提炼提炼啊!

3,意境,过去布衣学诗时,老师曾告诫:写诗一定要有魂,没有魂的诗,一堆文字,意象散,不成其为诗。布衣每读余诗人的诗,总有这种感觉,也许水平太低,不能理解吧!但文字中的一些定语,状语总不能乱来吧?列如她的一首诗里"空气里晃动着小粒蝴蝶",蝴蝶用粒,不会是别出新才吧!

4,就我读过余的诗,好的也有,但大部分是乡村,情爱等方面的景,在网上发的向异性示爱的诗不少,有的语言直白,甚至低俗。她的诗多半是靠她对诗歌的一种悟性,一种才情支撑起来的,喝酒阿,示爱啊,小情趣,这样的诗永远入不了诗歌的主流。

说了这么多,其实布衣本人还是很佩服余诗人的。从农村,又有天生残迹,靠自己的随口即诗的语言天份,在文学这个殿堂里趟出一条路子,当今诗界有一席之地,实在不简单,非常人可比。

应该承认,余秀华是有文学天份和一定的文学造诣的。布衣认为,她的散文的质量胜过她的诗歌,那聪慧的文字,丰畗的想像力,写散文更引人入胜!




老翁历来是布衣


余秀华,在中国文坛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在诗坛上。

是什么让她“火”了?

是某网络诗歌论坛?还是《诗刊》?这些都不必去讨论。

李宗盛写过一首歌叫《漂洋过海去看你》,余秀华也写了一首诗《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相信很多读者都是因这首诗而去关注余秀华,去读她的诗,去试图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这首颇受争议的诗,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热爱诗歌的农民,再加上自身身体上的原因,文坛需要挑起读者的味蕾,各种网络推手,各种文学讲座都想借余秀华之光环,以求“与时俱进”,弘扬人文关怀。

她的诗为什么能刺痛读者?

这里就不咬文嚼字地去读她的某首诗了,这几年来,我读的诗不多,就汪国真、席慕容、海子、雷平阳等。国外诗歌,读的更少了,就算读也记不住诗人的名字。

余秀华的诗,是她内心世界的另一面,往往某些诗句,就撩起读者,让读者内心也跟着激荡。

文学的基础是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诗歌也不例外。会写诗的人很多,为什么别人的诗随大流而去。而她的诗,却在中国诗坛上留下奇特的一笔?纵观她的成长经历,她能写出让读者触动的诗行,那是必然的。

她的诗好不好?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读者的审美不同,情趣有别。有的人会一直追随她的新作品;有的人,看了一两句,就勃然大怒,这写的诗什么玩意?

她说:“让我离开,给我自由”。

她一直在路上,会比以前活得更好!

…………………………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大家有不同看法的,可留言交流。


阿亮的月亮


到底喜不喜欢余秀华的诗呢?很多网友都众口难调!众口不一!但是我大致在网络上看了一下,喜欢的人少,不喜欢的人还是多!这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有一下几点!

一,诗是作者对自然一种情怀的抒发!对真情告白的一种执着!对失恋心碎的一种宣泄!……等等!诗一般是五言或是七言,让读着感觉承上启下,朗朗上口!相互对应,互相递进!高潮迭起,妙笔生花!

二,回过头再看余的诗?很多诗都没有高潮迭起,瞠目结舌的部分!相反,倒是资质平平,波澜不惊的成分!

三,诗歌一般形式都是押韵的!这样读起来,抑扬顿挫!激情澎湃!豪气冲天!顶礼膜拜!而余的诗,既没有押韵!还没有那种诗的魂魄和气概!好像是一盘散沙的散文!从头到尾没有博得眼球的地方!

所以说,通过上述重要的三点,可以看出余再写作上确实有功底!但是再写诗上?还是欠火候!希望余秀华作者再接再厉,写出更好的诗篇!我们也拭目以待你的佳音!




心碎谁来医


我个人挺喜欢的,但也不是她所有的诗我都喜欢,我也并未读完她所有的作品。

起初读她的诗是因为在一个巧合之下看到了她的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标题大胆而露骨,似乎是很少见,本着好奇,我点开了这首诗,瞬间就被惊艳到了,语言朴实而又深刻,绝望之中透着无畏与放肆,生活的本质无论能不能看透,它始终如一,而我们如何去生活,全在于自己的选择。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会发现生活与我们以往所看到的全然不同的样子。我们可以自主的选择爱与不爱,但却无法选择我们的生活,所爱的离你而去,不爱的却成了生活的依托,怎么办呢?如果无法反抗,那就接受吧,其实也不全然是失去,我们也在得到,世俗的中肯,父母的期盼,看似光明而又让人无从诟病的归宿,唯有我们自己心中的那一份空落是唯一的损失,其余的都是得到。

《我们爱过又忘记》是我最近在读的她的诗集,在青春的岁月中,在生活中的艰苦还未浇灭我们生活的热情之前,我们都曾热热烈烈、全心全意的爱过一个人,可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时光隧道里分道扬镳。后来的日子里,我们渐渐淡忘了曾经的我们,我们各自开始了新的生活,也开始了新的故事,我们的故事成了回忆,如今的故事互不相干了。她的诗里囊括了自然界的万物,写今了生活的姿态,哪怕是最常见的日落黄昏,也能让读者读出不一样的美。纵然生活不完美,纵使有太多的苦让人无力哭泣,可鲜花、阳光、雨露却是实打实的美好,因为这些美好,还是想好好享受人生哪怕痛苦始终伴随着。

“你在远方挥动手的样子,如同一道命令叫万物生长”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因为心和爱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你一招手,我就什么都不缺了。这种纯粹的情感,这样不顾一切的投入,甚至让人不想去设想它的结果和后果。

《摇摇晃晃的人间》因为人,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是人间,世人千千万万,而我孑然一身地行走在自己的路上,我们也曾不断的遇见和告别,后来,我们扎根一隅,开始了不去旅行的生活,这个时候柴米油盐成了生活的主调。

“不再游戏,不再发疯的跑到你楼下”每一个不再年轻的我们都年轻过,都任性过,都疯狂过,曾经的我们也期待着轰轰烈烈的爱情,想要不顾一切的去爱一个人。后来啊,那个我们想要为之疯狂的人,消失在了人潮人海无处可寻,我们在深夜痛哭,在平凡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想起青春的创伤。再后来,我们渐渐失去了任性的资本,我们累了,我们不敢去等待一份可能没有结局的爱,我们淡漠的选择生活,将回忆中那个鲜活而又疯狂的自己完完全全的忘了。

“随着时间的脚步,一切都不一样啦,好的坏的,都过去了”

说不清时间是无情还是宽容,感觉它从来都是荏苒而往,不做停留,也不追赶,就这样在细细长流中,带走了很多很多,也带来了很多很多。如今不似曾经,会更不同于以后,而我们,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过好现在就很好了。

“流云过了,流水也过了,当然,流言蜚语也跌到了低处”

时间似乎很神奇,一切的一切,都在时间的限度中慢慢儿改变,随时间逝去的不仅是那些美好的,还有那些我们看不透的和我们害怕的。那些伤人的存在,在回忆中渐渐褪去了血色,而我们的伤口,也开始慢慢愈合,一段时间后,再想起那些曾经却恍若隔世,那些痛都模糊了。

以上是我摘录她的诗集中的句子。朴实无华的句子中有着清浅的思绪和清明的处世态度,真实而又深刻入心,其中滋味相信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尽管余秀华是一个不怎么幸运的人,到她清醒的生活态度让人佩服,她对爱的执着,对生活中美好的一切怜爱,对不想要而又无法拒绝的存在的接受态度,都让人感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褪下华丽的外袍,每个人都以最真实的样子经历着自己的人生,外人是无法的感同身受的,但,那些因文字而产生的共鸣却让人心生出许多想象,无论是痛苦还是愉悦,却总是让人留恋和沉迷。





水仙花少女


告诉你:非常喜欢。她天生拥有诗人的敏感和体会。非常难得。她的春天是一颗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还是得她告诉你的,不然你永远也不会知道。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东墙西翻有花戴


余秀华的诗,我个人非常喜欢,认识余秀华,是通过央视的一档节目,通过这档节目,我了解了她来自农村,生活的不易,她靠自己的一步步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她的坚强,她的努力,她不轻易向生活低头的倔强,使我心里一惊,不由得感叹:真是奇女子一枚啊!

余秀华的诗,让人眼前一亮,心里一惊,它就像繁华都市里的一抹清流,洗净了人们的心灵;它就像宁静的山村里放的一枚炸弹,撞击了人们的心声。

生活对于余秀华来说,全部都是诗,她用小小的笔头,把这世间的万物变成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

余秀华是不幸的,但她又是特别幸运的,她靠自己的诗句,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余秀华身上全部体现了出来。

当然了,余秀华的诗也惹来了太多的非议,我觉得这些非议的背后,是那些人对余秀华的羡慕嫉妒恨,羡慕的是她靠她的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嫉妒的是她过人的才华,恨的是自己不如

这是余秀华的《我爱你》

余秀华的诗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为她痴迷,为她疯狂。


人这一辈子1217雪景


我很喜欢余秀华写的诗。她摇摇晃晃的人生。充满了凄苦和酸痛。从她诗里面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她的婚姻,是那么的冷漠和无奈。她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失败的婚姻让她更坚强。她虽然残疾,但是她内心很丰盈,她写的诗,都是发自她内心的肺腑之言,她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所以我很喜欢余秀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