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文化产业重点突破研究

研究单位: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

【导读】本研究报告由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昝胜锋领衔起草,联合《创意中国调研报告》编委会、中国文体产业管理创新论坛组委会、泺尚有道文化产业规划团队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成果服务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落地服务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陆续发表相关最新研究报告。

近年来,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和突破口。积极对接国家、山东省文化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文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模式,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紧密结合全市十大产业专班计划,充分发挥济宁文化资源与产业基础优势,依托创意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依托产业融合催生经济“新生态”,依托文化品牌塑造济宁“新形象”。

(一)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奠定新旧动能转换开放新优势

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格局,通过拓展文化交流平台与渠道,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与合作,有效扩大济宁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开放型文化经济新优势。

1.拓展文化交流平台与渠道。全方位提升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开拓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助力全省“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品牌打造,依托孔子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建设世界儒学研究中心,组织和推动海内外学习、研究、传播孔子儒学活动,创新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举办方式,办好尼山书屋、海外尼山论坛、海外尼山讲堂、中韩儒学对话会等交流项目,不断扩大孔子文化品牌的世界影响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好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平台作用,参与实施“孔子走进东盟工程”,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孔子学院,实施孔子家乡山东特色文化产品展等一批文化交流合作项目。

2.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与合作。对接全省文化贸易促进工程,制定文化贸易合作专项计划,建立济宁对外文化合作特色项目库。扩大柳编、节庆用品、工艺美术品等产品的出口,逐步培养自主品牌。积极开展境外文化产品展销和文化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加强对外文化贸易信息服务,协助文化企业了解和分析境外文化市场动态,支持文化企业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企业、文化贸易机构的联系合作,拓展境外营销网络和渠道,推动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支持文化企业争创省级和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对依法认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基地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文化企业通过新建、收购等方式,在境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合作。

(二)实施“文化+”融合工程,开拓新旧动能转换跨界新格局

顺应现代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加快衍生文化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构建文化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

1.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文化兴旅战略,以文化丰富提升旅游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传播消费,促进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业态融合。大力发展参与式、体验式特色文化旅游,构建“东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运河”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孔孟文化圣地之旅、始祖文化寻根之旅、运河之都体验之旅、水浒文学故地之旅、微山湖水乡休闲运动之旅、佛都文化禅修之旅。支持演艺进景区,重点打造《祭孔乐舞》、《金声玉振》、《菩提东行》、《邹鲁礼乐》等精品驻场演艺剧目和非遗项目展演,丰富旅游内容,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拉伸产业链条。培育文化康养品牌,推出“孔孟养生”体验课、孔府孟府食疗养生等产品,开展以药膳养生、保健按摩、中医知识修学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活动。围绕休闲体验、会展节庆、农耕文化等主题,拓展整合农业休闲、体验、教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加强旅游纪念品的创意和设计开发,研发制作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高品质旅游商品,增加旅游购物比重,拓展产业链条。

2.推动“文化+农业”融合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具有儒风特色的乡村振兴“济宁样板”。实施乡村文化产业精品工程,鼓励乡镇、农村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引导利用古民居、古遗址、古村落、古街区发展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培育圣地尼山小镇、上九记忆小镇、圣水峪国学小镇、南阳运河古镇、“红色渔乡度假绿岛”微山岛镇等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化小镇。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积极拓展乡土特色题材的影视、出版等现代文化产业,提升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类新兴文化产业,重点在文化遗产、节庆赛事、修学研习、乡村儒学、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意开发。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邹城上九山古村落、上磨石民俗村,嘉祥县武翟山汉文化民俗村、青山休闲旅游和禅菊文化产业村,曲阜市纸坊桑皮纸专业村,微山县“枕水人家”下辛庄村、“微湖水街”渭河村,泗水县王家庄民俗村、宋家沟画家村等一批特色村,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民俗活动、农事体验、名人观瞻等文化体验项目。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开发,提升金乡大蒜、微山湖特产等“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的文化品位与附加值。依托文化创意创新理念,服务美丽乡村、乡村记忆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打造若干“乡村记忆”乡镇、博物馆、村落、民居。

3.推动“文化+工业”融合发展。以推动“济宁制造”向“济宁创造”转变为导向,大力培育工业设计研发机构,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设计、包装与模型设计、纺织服装设计、运动器材设计等工业设计业,深度开展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通过植入文化符号、理念、创意,提升产品外观、结构、功能,增加多样化产品供给,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支持工业企业设计部门在条件成熟时分离出来专门成立创意设计公司,鼓励中国文化景观公司、灵动传媒、山东新思域设计艺术有限公司等发展。支持工业企业深度对接设计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结合工业设计大赛、应用创新竞赛等方式,促进创意设计专利成果在制造业领域的顺利转化。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信息通信、数据集成分析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推广应用。

4.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十三五”时期山东省文化科技发展规划》,重点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等领域的技术集成应用与创新。结合国家智慧城市、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扩大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新型显示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消费领域的“文化云”平台建设。利用数字技术、声光多媒体、多维显示等高新技术,提升传统演艺、展览、休闲娱乐、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及大型文化传播活动等的表现形式和感染力。以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目标引领,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引进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引导支持骨干文化企业与科研单位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一批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供需对接平台。依托甲骨文、大唐高鸿等创新型企业,引导带动移动互联应用、视听新媒体、3D打印和绿色印刷、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科技行业发展。鼓励文创企业用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建立健全“孵化+科技”的创新培育体系,营造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

5.推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创投引导力度,安排财政金融互动资金,通过激励奖补、风险分担、融资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加大对实体经济投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发起组建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上市挂牌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发展壮大。完善文化资源评估体系,建立完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登记体系以及交易、质押融资、信用评级、法律会计等服务体系。积极推行联合授信和银团贷款模式,制定实施《济宁银监分局关于辖内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全市银行业创新产品模式,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及期限,建立完善专项授信评级和考核机制,加大对文化企业及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督促银行业积极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合作,加大文化企业贷款贴息力度,加大对文化产业企业及重点项目联合走访力度,深入了解融资需求、制定综合服务方案,提高支持对接精准度。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三)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增强新旧动能转换消费驱动力

1.加强文化产品精准供给。聚焦文化服务消费、文化产品消费、文化信息消费领域,不断创新文化消费业态,积极拓展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着力发展教育培训、艺术欣赏、体育健身、商贸会展、休闲旅游等与文化相关的增值型消费项目。广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以奖代补等措施,积极培育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加大政府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力度,加强对剧场及其运营管理的扶持力度,建立购买剧场演出服务制度,支持其开展低票价惠民演出服务。探索搭建政府大数据平台,准确、及时捕捉文化消费数据,增强居民文化消费的便利性。支持文化企业加强与大数据处理技术企业合作,对文化消费大数据实时分析来按需、有效生产。打造济宁文化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平台+商家”的O2O模式,推动济宁优秀文化产品走向市场。

2.优化文化市场消费环境。完善文化消费载体设施,加快全市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广覆盖、宽领域和立体化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为形成扩大文化消费长效机制提供硬件支撑。引导和鼓励休闲、餐饮商业网点及综合体等文化消费场所,开发以互动休闲为宗旨的文化消费组合产品,构建吃、玩、游、乐、购一体的文化消费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品流通和供给效能,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方式。在全市城乡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丰富文化消费业态,打造“儒学原乡·文化圣地”演出季等十大系列品牌活动。支持济宁演艺集团、山东儒源文化集团等文化企业根据城乡不同群体的需要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完善文化消费体制机制,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范围,并以财政贴息、股权投资等补充手段促进文化消费发展。


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文化产业重点突破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