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展过程中,如何化危为机?

华为的发展历程中, 遇到过诸多突发事件,从供应商的断货、思科知识产权的诉讼,到美国的断供,华为从不缺少挑战。

危与机的并存

在1962年,美国经历了一场非常严重的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和 俄罗斯的核战,在这样一种 大的危机面前,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找到中国的一个大学者问到: 听说,中文里对危机有不同的理解, 能不能介绍一下?

华为发展过程中,如何化危为机?

大学者说到:中文里的危机有两个解释, 危是危险的意思,机是机遇的意思, 危险中 包含着机遇,机遇中蕴含着危险。


意识到这一点,实际上对企业的发展 非常重要。


供应商的断货

90年左右,为华为供货的企业被 另外的企业收购了, 开始不给华为公司供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任正非做出了 自我研发的决策。于是,我们开始自己组装, 做了第1代产品, 到了第2年,我们就开发了自有知识产权的用户交换机,产品型号BH03。


所以是断货,让华为走上了自我研发之路, 到了93年 ,在郑宝用带领下,华为开发了第一代面向邮电系统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产品名称CC08,这也决定了华为公司的发展道路从农村逐步走向城市。


华为发展过程中,如何化危为机?

思科的知识产权诉讼

1994年年底, 华为首次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通讯展, 第2年 华为 就开始了海外拓展之路。


到了2000年,华为在海外的业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到了2003年, 已经开始对思科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2003年元旦后, 思科在美国发起了对华为的知识产权诉讼,这对华为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是, 2004年中,这场官司被华为成功化解。


商场如战场, 谁能够帮助你呢?

任正非在部队的时候是学毛选的标兵,毛主席说 敌人的敌人 就是朋友,当华为面对思科的诉讼时,我们的第一反应 就是, 思科的敌人是谁? 最后,我们成功跟思科的最大的竞争对手, ——3Com走到了一起。


历时一年半, 这场官司自然的就被华为化解了。


思科的总裁钱伯斯说:我要去看一下, 华为凭什么跟我思科握手言和? 当年的思科是业界的巨无霸, 华为公司还非常的弱小。但是钱伯斯离开华为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华为是最强硬的竞争对手,我非常尊敬华为。


当然这是其中的一场官司,很多的企业认为这场官司打了就结束了, 但是在华为没有结束, 因为,思科对你发起了知识产权的诉讼,但它不会是最后一个,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公司会 起诉你。


正因为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主动的跟西方公司沟通知识产权, 主动的交钱, 同时 加大研发投入, 2018年 华为公司 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人民币,现在在知识产权方面,华为公司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一。


很多的企业 都想获得高新技术的资格,想通过这个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或者 为了方便资本运作,但 实际上华为从来这么没有想过, 华为投这么多钱 只有两个目的:保证华为公司在全球畅通无阻和成为与西方公司交换的砝码。


全球畅通无阻还没有完全实现,因为美国就进不去,经过了多年的努力, 好几任的总裁都在美国倒下。 所以知识产权是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为了50万、100万。


法国的阿尔斯通带来的启示

这家外国的企业深深地影响了华为公司。


阿尔斯通是世界500强,在 全球涉足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能源、配电、运输等,但是自2000年开始 ,这家企业连续做了三个 决策错误, 导致它的现金流出现短缺。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阿尔斯通决定把自己的能源业务卖掉,当时有两家公司具备购买能力, 最早接触的是美国的通用电气,后来德国的西门子也介入进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德国的西门子越来越占优势。


这时, 美国政府突然出手,开始展开对法国阿尔斯通的调查, 到了2014年判决结果终于出来了—— 阿尔斯通认罪。


这件事对华为的启示是什么?华为公司2006年成为行业老三, 2009年成为行业的老二, 2013年成为行业的老大, 原来在通讯世界有若干的大企业可以跟华为抗衡, 但是, 到了2013年这些企业已经不足以与华为抗衡了。


这时,任正非的压力非常大, 当国外的企业不足以抗衡中国企业的时候,外国的 政府会做什么呢? 阿尔斯通事件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例。


容灾与补洞

2011年, 任正非就认识到这个问题 :华为即将成为行业的老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能够更长远的生存下去?


华为发展过程中,如何化危为机?


那一年,有一部非常火的灾难电影《2012》,任正非也看了,他想: “当华为公司的灾难来临, 谁能拯救你呢?”。于是,华为开始建造自己的诺亚方舟——2012实验室。


2012实验室规模非常大,从此,华为公司开启了 两个非常重要的路——把研究和开发分离, 研究是花钱把不知道的变成知道的, 开发是想办法 把知识变成钱,既然不一样,我们从组织上就要进行隔离。


2012实验室就是华为公司打造面向未来的诺亚方舟, 公司要创新,创新得有目标, 华为要活下去。


2012年, 任正非跟2012实验室的干部专家进行座谈时, 有人就提出来了:现在的手机操作系统已经三分天下了,我们华为公司哪有机会再进入操作系统这个领域呢?


任正非说:“ 正常情况下,我们是没有必要这样做的,进去这个市场也非常难, 但是, 一旦哪一天安卓系统 不让你使用了, 或者让你使用, 但是每一台手机 收费100美金的时候, 该怎么办呢?”


这件事情, 真的像他预测的那样,2018年 安卓就在欧洲开始收费了, 这就是任正非的远见。


后来,我们的操作系统做出来后, 有人又提出: 我们现在做出来了,为什么不投入商用呢? 任正非说:“现在还没有必要商用,安卓是免费的,我们为什么要用自己的东西呢?华为做的这些产品都是为了容灾,哪一天真正不行了,我们再投入商用。”


1991年华为就开始了 芯片的开发之路, 到了2004年,我们正式成立了华为海思, 聚焦芯片的开发上面。


在芯片开发上重要的战略点也是容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定要想到你的战略控制点究竟是什么,如果没有战略控制点, 你就会被别人死死地掐住脖子。


实际上,现在也是华为公司最困难的时候, 2019年华为的心声社区专门评选的华为热词中有一个是——补洞。


任正非说: 华为有4000多个洞,因为早年开发产品时, 我们都没有想过 美国不供货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子。


所以,从2019年年初开始, 摆在华为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 补洞。


任正非在誓师大会上发表了一个讲话,他说:“极端困难的外部条件, 把我们 逼向世界第一。敢战方有前途, 善战才有胜利,面对困难要 有心有惊雷而面不改色的定力。”


到了下半年,华为 运营商的补洞工作终于完成了,然后又对负责消费者业务的同事们 说:“我曾经讲过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当前华为的状态就是在炼钢,过去我们是为了赚点小钱,现在是为了战胜美国。”


应对危机,要提前做好准备

2019年,华为公司一季度的业绩同比增长 39%, 上半年同比增长了23%, 全年同比增长了18%, 达到了8500亿。相对来看, 哪一家企业能够承受这么巨大的打击吗?在美国 动用国家的力量遏制华为发展的背景下,华为仍然能 同比增长18%。


华为发展过程中,如何化危为机?


危与机是并存的, 关键是 如何准备能量, 如何提升化危为机的能力。 华为公司为了过冬, 有 不少的准备的过程和动作。


利刃向内

实际上,华为特别重视管理变革:


1997年前后的一系列的变革,让华为从游击队 变成了正规军;

2005年前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让华为从正规军变成了国际化部队;

2009年华为成为行业老二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让华为从国际化走向了全球化。


忍痛割爱

2000年 金融危机,IT行业的泡沫来临的时候,华为 卖掉了华为电气, 以7.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的爱默生;


2003年, 当美国的思科发起对华为的诉讼的时候, 华为跟3Com成立了合资公司,就是位于杭州的华为3Com;


前段时间听到了一个新闻,华为打算把华为海洋卖掉了。尽管2019年已经扛过去了, 2020年会是什么样的?无人知晓,华为要准备更多过冬的棉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