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經歷“脫歐”已處變不驚,結果英國人又困惑了

“保持冷靜,繼續前進”,是二戰期間英國宣傳標語,曾鼓舞了很多英國民眾。至今,每每遇上急事、大事,英國人還是習慣把這句話搬出來給自己打氣。

沒想到,才在拖沓的“脫歐”煎熬中喘上口氣,英國人眼下又得尋找“冷靜”了。

疫情在歐洲各國不斷擴散之際,每個國家因應自己的形勢、特點和能力採取各自策略。新華社記者採訪了一些民眾,聽聽他們對英國防疫策略和措施怎麼看。

本以为经历“脱欧”已处变不惊,结果英国人又困惑了

這是3月17日在英國倫敦拍攝的空蕩蕩的貝克街地鐵站臺。新華社發(雷伊·唐攝)

“什麼方案?沒方案!”

“什麼方案?沒方案!”62歲的倫敦出租車司機邁克·帕奇蒙特抱怨說。

繼世衛組織宣佈疫情已具備全球“大流行”特徵後,英國政府3月12日將疫情對民眾的風險等級從“中”提升到“高”。政府對民眾的防護指導建議包括勤洗手,每次時長要達到20秒。為了方便計時,大約是唱兩遍生日歌的長度。

有英國媒體調侃道,現在聽到“生日歌”,未必有人過生日,恐怕只是在洗手。

面對近期確診病例急增,一些英國專家在媒體上疾呼,僅唱兩遍生日歌是不夠的,應採取更強硬措施。

“唱兩遍生日歌就能防病毒嗎?”帕奇蒙特也和很多英國民眾一樣,對疫情到底有多嚴重、英國防疫到底夠不夠等感到困惑,“(首相)鮑里斯應該嚴肅對待這場疫情了。”

本以为经历“脱欧”已处变不惊,结果英国人又困惑了

3月17日,在英國倫敦,往日熱鬧的倫敦西區劇院紛紛停止演出。新華社發(雷伊·唐攝)

民眾囤貨,物資短缺

越來越多英國民眾已經不能“保持冷靜”,開始囤積生活物資。特別是當英國政府宣佈要求輕症感冒患者居家隔離7天,很多人開始囤購意麵、罐頭等食品,為可能的居家隔離做準備。

“我去超市買水,店員說就剩最後一桶了!我這一輩子頭一次遇到這種事!”帕奇蒙特說。

他每次去這家量販式超市會買一車水,上週末卻只買到了一桶。廁紙只有四卷的小包裝,他猶豫了幾分鐘,扭頭一看也賣完了。

15日,記者收到幾家連鎖超市的郵件,告知已對洗手液、清潔用品、奶粉等商品實施限購。記者9日訂購的消毒噴霧和廁紙,最終在16日上午被告知訂單取消。

本以为经历“脱欧”已处变不惊,结果英国人又困惑了

3月15日,在英國倫 敦的一家超市,一名男子站在貨架前。新華社/路透

“還談不上搶購,但大多數人都有意識要儲備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了,以備學校關閉、在家辦公甚至封城等情況出現。”一名旅居英國劍橋的華人告訴記者。

“我去超市,不少貨架都空了,肉類、雞蛋都賣空了。在韋特羅斯超市,除了廚房用紙、廁紙和消毒用品的貨架是空的,但其他供應都很充足。罐裝食品、意麵也都有。”這位華人說。

本以为经历“脱欧”已处变不惊,结果英国人又困惑了

3月17日,在英國倫敦,一家餐廳午飯時間顧客稀少。新華社發(雷伊·唐攝)

變化悄然而至

疫情加劇蔓延,英國民眾越來越能感受到身邊的變化。

帕奇蒙特驚訝於機場路暢通無阻。“不堵車!進機場的路居然是空的!”往常進出機場至少1個半小時,最長還有8小時的經歷。

疫情導致航班停飛、客流量下降,機場大部分值機櫃臺都已關閉,仍然值機的櫃檯前人頭攢動。

一所倫敦藝術高校的中國留學生在值機時告訴記者,所在學校放假早,可以連著復活節假期休假一段時間,她12日準備購買國航直飛國內航班的機票時,含稅價格只要6000元,猶豫了10分鐘內就看機票漲了1000元。至於現在,就是想買機票也買不到了。

不少英國高校已轉為線上授課和考試。記者家附近一所中型規模的小學,已有一半教師因病假等原因缺勤,導致原本只有兩個班的年級被迫並班。

英國國民保健制度目前已要求全力應對疫情,普通就醫預約已暫停。記者一個朋友原定於3個月後接受一項大型手術,但16日被告知需要儘快進行,否則等到疫情真的大規模爆發,可能無法保證手術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