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迷彩绿” 我就是一往无前的战士!


穿上“迷彩绿” 我就是一往无前的战士!


全媒体记者 兵戈 谷城融媒体中心记者 琚晓青


因为对军人天生有着崇拜之情,她从小就迷恋那抹橄榄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城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综合协调组组长翟兴华果敢披上“迷彩绿”,犹如战士披上战衣铠甲,精神抖擞,无所畏惧,以共产党员的担当和战士的坚毅顽强守卫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让鲜红的党徽和“迷彩绿”在疫线交相辉映。

穿上迷彩绿,圆军人梦

城关镇防疫指挥部成立之初,为统一战时服装,也为一线工作人员御寒之需,城关镇为每名参战人员发放一件“迷彩绿”棉衣。翟兴华说,刚领到“橄榄绿”时,感觉自己好像圆了军人梦,可真正穿上“橄榄绿”的那一刻,军人的神圣和使命感立马涌遍全身。她知道,这时的“橄榄绿”已然成为她披荆斩棘的战袍。


穿上“迷彩绿” 我就是一往无前的战士!


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之初,人手少、任务重,综合协调组承担着不小的压力。“必须快速、准确为领导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每天,从镇指挥部发出的通知号令,如雪片般令人应接不暇。不同时段要求上报的表格,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翟兴华说,天天像打仗一样,不光是我,整个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最忙的时候,大家甚至要忙到凌晨一两点。工作人员精神高度集中,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疫情数据,每一个数字、环节都不能出错,每一个数字她都要反复核实,审定。

她把行军床搬到办公室

疫情形势紧张严峻,为方便工作,也为了家人的安全,翟兴华几乎放弃了全部的休息时间。她将行军床搬到指挥部,以岗为家,24小时吃住都在办公室。饿了,一桶泡面充饥,累了,就闭眼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儿,实在太困了,就在行军床上,裹着“迷彩绿”合衣而眠。在与同事们共同战斗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她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加上精神高度集中,每天都像拉满弓的弦一样高度紧张着。有压力,也有恐惧不安,但每天一穿上那身“迷彩绿”,就好象听到冲锋号的战士一样,把自己的个人安危和辛苦放在脑后,正是这种对职责使命的热爱与坚守,在翟兴华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下,全镇百姓生命健康的“铜墙铁壁”牢不可破。


穿上“迷彩绿” 我就是一往无前的战士!


两百多个群众来电

自打手机号码在谷城县疫情防控指挥部5号令中公布之后,翟兴华的电话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热线”电话。滞留外地的谷城人,阻隔在谷城的外地人,咨询往返政策、办理通行证的密急来电,从早到晚,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不休不止。电话求助的内容也是层出不穷,滞留在谷的外地人询问如何安全离谷,流浪在外的谷城人渴望早日回家,困在小区、久居室内的居民没口罩,停电,没煤气,没网络…方言天南海北,音色五味杂陈,委屈、辛酸、绝望、激愤…面对群众救命稻草般的期盼语气,翟兴华总是张开耐性最大的弹力,一个个耐心解释,讲明政策,安抚情绪……一天下来,一两百个来电,经常是口干舌燥,喉部肿痛,连续的劳累加上本来咽部长期不适,到最后,常常是声音嘶哑,甚至说话连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即便是这样,她也从未动过退却的念头。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既然选择了战场,就要坚守阵地,一往无前”。翟兴华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个人都在战斗,她更不能例外。


穿上“迷彩绿” 我就是一往无前的战士!


让参战勇士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2月14日晚十点多钟,翟兴华突然接到县信访局的来电,反映三名援建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工人刚刚回谷,希望提供隔离服务,而三人均属外乡镇人。考虑到此时已是深夜,援建工人已行程几百公里,舟车劳顿。这时候再往乡镇赶,什么时候才能到家,而且刚刚从武汉返回,安全隐患也不能小视。战时状态,哪里还分什么城关乡镇?!绝不能让英雄流汗又流泪!来不及多想,翟兴华当即向领导汇报并及时联系银城宾馆做好接待服务。当晚十一点,三位工人吃上宾馆工作人员送来的热饭热菜,并在此安全隔离,真正感受到了谷城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战疫日记记录历史 鼓舞斗志

在战疫的五十多天里,白天,她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上传下达,统计督办,用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夜晚,她又翻开工作群、朋友圈,捕捉同事们舍身忘我战斗的一个个动人瞬间,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记录下来,并以“致我亲爱的战友们”的心灵对话,写下五篇饱含深情的战疫日记,先后在襄阳作协、襄阳日报、汉江创客、谷城新闻网等媒体平台登载,文章在全镇党员干部中纷纷传阅,大伙儿在感动之余,也增添了无穷的战斗力,抗疫之战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

人间正三月,草青叶绿花红,这些美好激励着所有人朝着胜利的方向前进。翟兴华说,目前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等疫情结束那天,在春暖花开之时,穿上那身“橄榄绿”,和战友们一起到樱花谷在樱花树下赏花留影,为这段难忘的人生经历留下珍贵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