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潘貴雨:重男輕女和女強男弱

這個角色是令人氣憤的,但也不全面。

說不全面是因為,劇裡並沒有全面給出潘貴雨為什麼會這樣的深層次原因。

不過還是可以從已有的劇情來簡單分析一下。

潘貴雨及所在的家庭主要有下面兩大特點:

1、重男輕女

潘貴雨重男輕女非常明顯。女兒們不配好好上學,不能上大學,應該早點去掙錢,給家裡供養弟弟。

在潘貴雨的心裡,只有兒子才是老房家香火的繼承人。女兒都是賠錢貨。為了給兒子買房、裝修,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掏空房似錦,完全對女兒的生存發展漠不關心。為了要錢,甚至不惜破壞女兒的公共形象,撒潑耍滑、欺騙辱罵,可謂是不擇手段。

《安家》潘貴雨:重男輕女和女強男弱|不要活成工具人

在她的心裡,房似錦之所以長這麼大,都是他們老房家的功勞,她的每一分錢都應該屬於老房家。

《安家》潘貴雨:重男輕女和女強男弱|不要活成工具人

《安家》潘貴雨:重男輕女和女強男弱|不要活成工具人

《安家》潘貴雨:重男輕女和女強男弱|不要活成工具人

但是,劇裡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揭示什麼深層的原因,導致潘貴雨一直保持這樣的觀念。只能猜測,潘貴雨從小到大,所接受的觀念就是:女兒沒有價值,兒子才是香火繼承人。這在以前的農村確實比較普遍。所以,潘貴雨作為一名女性既是這種觀念的受害者,卻有恰恰成為這種觀念的踐行人,不可謂可悲與可氣。

潘貴雨是缺乏反思能力的,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認識也是非常狹窄的。於她而言,傳宗接代、繼承香火就是她最重要的事了。這種狀態的她,不僅認識不到別人,尤其是自己女兒的人生價值,也更看不到自己人生更多選擇的可能。


2、女強男弱

老房家的男人們都屈服在潘貴雨的“淫威”之下。這是很諷刺的。

潘貴雨一直認為兒子重要,可是她把兒子培養成了和她丈夫一樣,軟弱無能的人。

她的丈夫在家庭裡形同空氣人,沒有任何話語權,遇到問題,也都是縮在潘貴雨的背後。潘貴雨成了老房家的頂樑柱,決定著老房家男人們的生活狀態。

《安家》潘貴雨:重男輕女和女強男弱|不要活成工具人

這種女強男弱的家庭裡,男人不能成為可以承擔責任、獨當一面的真正男子漢,而不過就像一個傳宗接代的工具人。

在情緒聚焦療法中,非常強調親密關係中的互動。根據不同的依戀特點,親密關係中的兩人會形成不同的互動模式。比如,常見的問題模式中,一方是不安全的依戀類型,如焦慮型,另一方也是不安全的依戀類型,如迴避型。當焦慮型遇到迴避型,那麼經常上演的就是一個追,一個退,一個歇斯底里地表達,一個默默不說話。

正如,潘貴雨的性格強勢、潑辣,丈夫的性格軟弱、沒有擔當。他們倆你進我退,潘貴雨焦慮,丈夫迴避的互動模式,逐漸讓老房家的家庭系統變成女強男弱的失衡狀態。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夫妻或者父母之間的關係,確實能夠對家庭產生巨大的影響。平等、有愛、尊重、和諧,這些積極的關係狀態,會讓家庭變得溫暖,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也能很好地按照其本來的角色成長。

在潘貴雨的家庭裡,由於丈夫的軟弱無能,她自己只能衝到前面,承擔起類似父親的角色,同時,她也承擔著她作為母親的角色,雙重角色的壓力下,她的狀態是扭曲的,而孩子們也受此影響,很難成長地健康。

作為一直受到偏愛的兒子,由於過度的溺愛,導致沒有面對挫折、迎接困難的勇氣與能力,更沒有培養出獨立堅強的性格。

《安家》潘貴雨:重男輕女和女強男弱|不要活成工具人

《安家》潘貴雨:重男輕女和女強男弱|不要活成工具人

而不受重視、一直被壓迫的女兒,房似錦卻在不斷抗爭這種不公平的環境中,逐漸成長地堅強、獨立和勇敢。不過也因此,房似錦在最初顯得不近人情,甚至有些不擇手段。不過還好,她遇到了徐姑姑,用愛溫暖了她一直倔強、冰凍的內心。

這部劇裡的潘貴雨對房似錦從一開始就不像個母親,沒有表現出一絲母愛。對孩子來說,遇到這樣的母親是個災難。不知道劇情最後會怎麼去演。


從樊勝美,到蘇明玉再到房似錦,這種類似的母親角色,幾乎都具有這兩個特點:重男輕女和女強男弱。而她們也都培養出了能力強的女兒,和偏軟弱無能的兒子。

所以,在家庭中,一定要注意家庭角色和互動,不能讓父親不像父親,母親過度承擔家庭角色。當一個不作為的蘇大強和一個工具人的潘貴雨,於他們自己、於他們的孩子都沒有多少好處。

讓人有點安慰的可能是,這些女兒們以後應該不會成為下一個潘貴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