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连一父亲跟随儿子陪读,因学习问题争吵之后,两人先后从5楼坠下?

爱吃番茄酱


陪读这事我一直认为对不起我儿子。他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毕业都是自己照顾自己。(我们在上海打工)每次我老公(儿子爸爸)打电话都会提到要注意休息,注意饮食,(也就是要吃好一点,我儿平时不乱花钱,可能是我们农村人没钱)从不提学习。而他的回答都是很好。现在我儿己毕业在南京工作今年正月初六刚结婚(儿媳也是研究生,也分在南京)!所以我要说的是孩子也可能他不需要你陪他,陪他也就防爱他的自由。不自由了那心情也不好。家长们:都大学了不要再跟着,放手吧


朱六云


又是陪读惹的祸!

这起事件,责任完全在父亲,不管跟孩子是为了何因争吵的,都一样,因为没有陪读,也就不会发生,源头就在陪读上!

我一直不能理解这些大学陪读父母的想法,小学初中高中陪读,因为孩子还是未成年人,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需要家长帮助、指导和督促。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我不知道陪读是为了什么?

作为家长,孩子再大也是孩子,这可以理解的,但是,大学生陪读这种行为不可以理解。你对于孩子的不放心,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了巨婴的种子,你就在全力以赴培养巨婴!

我们的父母,当孩子逐渐长大,就应该逐步学会放手,任何做父母的,都不能陪护孩子一辈子,总有离开的那一天,你不放手,孩子就什么都不会,就会产生严重的依赖症,你不能陪护他们的时候,你让什么也不会的他们怎么办,这不是爱,就是在害孩子!

这位陪读的父亲和儿子相继坠下5楼,幸运的是生命都保住了,否则,这一个家庭还在吗?孩子大了,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一个大学生的学习,父亲也要管管管,能不出事吗?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位儿子的抗争,就是为了不做巨婴,是一件好事。如果这个儿子一点反抗都没有,舒服地依赖在父亲的怀抱中,接受父亲安排好的一切,一心只读圣贤书,然后,成为一个完美的巨婴,那时候,父亲就开始捶胸顿足悔不当初了!

世道循环,有多少这样的故事一直在人世间上演,从未断绝。那些深陷其中的父母们,从来不知道自己是在培养废物,当发现孩子已经是废物时,其时已晚。我们为何不能从这种怪圈中跳出来,放手让已经成人的孩子自己成长呢?


当代师说


对于这个问题,看到题目后我不由自由的就点了回答,先抛开题目里的父亲和儿子,我想先说说我一朋友的故事,我且称我朋友为J。

J毕业于一所名校,成绩自然不在话下,认识J之后有一次去他家做客,我看到了凌乱发霉的厨房,书本堆满地的房间,以及发黄的马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我觉得,这可能是男孩子的通病,我可能不会和这样的人走太近了,甚至有可能从此远离他,但是他为人热情,乐于助人,最重要的是善良,所以,我并没有如我所想的远离他,在第二次去J家做客时我忍不住撸起袖子就干起活来,J目瞪口呆,不可置信的样子至今还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当然,怒气冲冲的收拾完后,自然免不了抱怨J一点生活常识都没有,J也只是尴尬地笑笑,这事儿也就这样过去了,只有一次机缘巧合,我见到了J的父母,老父亲老母亲都很朴实的农村人,从乡下来到城里,进了家门二话不说便开始干活,收拾J住的地方,我以为J会帮忙,然而我看到的景象却让我大跌眼镜,只要J一问用不用帮忙,可以做些什么的时候,总会换来他父母的责骂,说这些都不用他操心,我心里似乎有些明白J为什么什么都好,唯独在生活方面,除了吃喝拉撒穿外,什么也不会,甚至煮玉米不放水,直接玉米扔锅里烧了。

再回到这个题目,儿子已经大学,父亲陪读,还会因为成绩的事双双坠楼。孩子不是家长的物品,他们可以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而非一定要按照家长的要求做事。我想,到大学还会因为学习问题争吵的家庭肯定不多,哪怕你作为父亲望子成龙的心有多急切,在大学这个年龄里,也该放手让他自己去面对社会,父母总有百年烟消云散的一天,你不可能永远陪着孩子,最合适的做法就是在该放手的年龄去放手。


再者,坠楼,是父亲自己跳下去威胁孩子呢,还是不小心因为情绪激动坠的呢,不管哪样,我都觉得很可悲,儿子随后也坠楼是不是也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呢,如果真有这种想法,我想,能把孩子逼迫到这地步,不可悲,还能是什么。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那谁来可怜天下孩子心呢?

J的父母也好,问题中的父亲也好,人的一生可以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但适当给空间,适当的放手,尊重孩子的意愿才能换来和谐有爱的生活,不是吗?


Fun享创藝


如何看待大连一父亲跟随儿子陪读,因学习问题争吵之后,两人先后从5楼坠下?

看到这标题先吓一跳,父子两人因为学习发生争吵,还先后坠楼?再细看内容,更觉不可思议,这儿子在上大学,父亲竟然去陪读?

说实话,我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他是真心舍不得离开孩子。我记得以前也对自己的孩子说过,等你上大学时,我就去你学校旁边租个房子陪你。等孩子一天天长大,这样的说法,我自己都觉得可笑。实在没想到,居然真的有人这样做,而且,还是一位父亲。

一般情况下,都是母亲比较心软,可能会做出这么”溺爱“的举动。

没错,就是”溺爱“这个词,一点都不为过。或者说,正在向培养”妈宝男“的路上行走着。孩子都已经上大学了,作为父亲还跟着,还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而起争执,真不知道这位父亲到底想要为儿子做决定到什么时候!他能跟着儿子一辈子吗?

可喜的是儿子在觉醒,从他肯跟父亲争吵这一点上来看,他不甘于只做”父亲手心里的宝“,他想要自己的掌控权利,现在是学习,以后就是工作,婚姻……

但是发生坠楼事件就是很可怕又可悲的了。不管是什么原因,父子二人都坠下去了,那肯定有至少一人是主动坠下去的。比如说,父亲一激动不小心坠下去了,儿子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掉到楼下去,立即跟了上去。再有一种可能,就是父亲一怒之下跳楼。儿子看到将父亲气成这样,他也没心思活了,只能追随而去。

不管怎样,都是一场悲剧。不管父亲是不是自己不小心坠下去的,说明他没都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和儿子动了真气,以至失足,或者做出冲动的行为。

再看儿子,在他的多年成长经历中,父亲的地位肯定至高无上,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坠下楼去,可能是想去救父亲,也可能是没办法独活。总之,就那么跳下去了。

可喜的是父子二人都没有危险,万幸,但想想也会觉得后怕,应该反思吧?

孩子的成长是与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就像树枝的萌发、长大,也是离树干越来越远,伸向更高的地方。

作为父母必须接受这样的结果。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在一次次接受这样的分离。从孩子出生、断奶、走路、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大学,已经是一次又一次的远离。父母应该在把孩子培养长大的过程中,重新找回自己的方向和乐趣,而不是一味将目光、将精力仍然聚集在孩子的身上。

如果父母和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家互相尊重,那样争吵就会减少许多。当然,这不是让父母当甩手掌柜,不管孩子的事情,而是父母要把自己应该发挥作用的时间把握好。在孩子还小,自己没有决断力的时候,也就是孩子还没有成年的时候,父母不能推脱责任,必须监护、监管,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遇到意见不统一时,要给孩子说出不同意见的机会,而不是搞一言堂,让孩子什么都听自己的。

这种权力是要逐渐收回的。等到孩子成年,上了大学,应该把自主权彻底还给他们。家长只能提供参考意见,决定权是在孩子身上。家长不能再去越界,过多地干涉孩子的事情。需要做的就是支持,支持孩子的决定,给孩子以足够的信心。这样孩子在未来的长生路上才会走得稳稳当当,自强自立。


艾悦之洲


看了很伤心,这又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失败的教育。我不知道这父子二人到底是谁离不开谁?

这让我回忆起在我身上发生的故事:

我出生在云南中部一个很普通的农村里!我家祖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农民!

父母生我们哥姐5人,我是最小一个,我上面有大姐、二哥、三姐、四哥。父母亲虽然是农民,但我父亲在上世纪50年代读到高小毕业,也算是当时的读书人了。为此在我们几哥姐的读书问题上比当时一般的农村父母要开明很多。

我家五哥姐中最听话的要数我二哥,他认真读书学习又好、还绝对听从我父母的每一句话,因此父亲比较喜欢他。举个例子,如果一桌吃饭,我父亲不夹好吃的给他,他是不会主动去夹的,就是这么一个而非常讨人喜欢的乖孩子。

而我,母亲又相对惯着我一些,在今天看来属于典型的“熊孩子”的类型,小时候没少挨父亲收拾,唯一比大姐、三姐、四哥好的,是在读书上学习不是很差,但也不像二哥一样顶尖。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二哥高中毕业考取了昆明的一所本科大学,这给我父亲脸上增添了无限光彩,为什么?因为我二哥是建国以来我们当时整个大队(9个生产队)考取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这件事在村头村尾成了当时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同时也给父母增添了天大的困难,毕竟父母作为农村人,同时供几个孩子读书非常不容易,如今要供一个大学生,难度是不可想像的大。

开学前,我父亲一边四处筹资,一边亲自去为我哥办理了所有转团、转粮、转户口等手续。开学了,我父亲又亲自背上行李、还带着我把我二哥送到学校,在陪我哥的两天中带着他办好一切、是所有细节的一切事情后要准备回家,我哥却一把拉住我父亲,说着“我不敢一个人在”大哭了起来。我父亲当时也是搞得老泪横纵,我父亲只能让我哥同班同宿舍的来招呼他。

说真话,当时我是很瞧不起我二哥这样子的。

回来后,我看到我父亲这样偏心的对我二哥,我受到很大震动,大脑就像清醒了、开窍了一样拼命读书,也随时想着要我二哥那样的待遇。

后来,我也考取了师范,拿着通知书盼着我父亲去帮我办手续。可是,等来的却是父亲一句话:“你的事你自己去办”。开学了,我父亲没送我,连我母亲、大姐(已不再读书了)要送都被父亲制止了。哪怕送到县城车站都没有,是我同学帮我把行李送到车站,我流着泪一个人报到去了,父亲的偏心让我伤心了很久。

多年以后,我和我二哥都工作多年。我也从乡下学校回到城里机关工作。2002年,父亲被检查出肺癌晚期,我们5哥姐拼命想捞回父亲,但始终 斗不过天。在父亲弥留之际,单独对我说:“老幺,你二哥从小就本分老实、不喜欢与人交往。大脑好使、灵活处事、生活周全处都不如你,你们在外面,以后可要多帮帮你二哥!”瞬间,我全明白了父亲偏心的良苦用心......,

我直到今天始终劳记着父亲的话!

时至今日,我大哥工作三十年,始终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关键时候始终是我帮他拿主意。我虽然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但用农村话来说在我们当地也算是风光过!

我相信我父亲一定不懂什么是“因材施教”,但他却做到了!

我非常怀念我的父亲!!!

(欢迎互粉互评,互了必回)


闲心拾遗


我猜想,这个父亲应该已经陪读很多年了。

也许是从初中就开始陪读了。

别人看到这个话题,关注点可能在读大学是否需要陪读上,但是我的关注点,却是在陪读父母的心理健康上。

作为陪读父母,他们为孩子放弃了工作,放弃了娱乐,他们的全部生活,都已经被孩子的学业填满。

这样的生活状态,其实是很危险的。

因为一旦孩子学业有问题了,陪读父母的心理是很容易崩溃的。

著名的钢琴天才朗朗,也有一个陪读父亲。

朗国任,在发现了儿子的钢琴天赋之后,辞去特警公职,随朗朗到北京求学。

然而北京的那个钢琴教授,对朗朗非常不满意,每天都骂朗朗是土豆脑袋,弹得太差,一点没有天分。

就这样骂了半年,教授终于把朗朗扫地出门了。

被扫地出门的朗朗以及朗朗父亲,一筹莫展地站在雨地里,在北京这个繁华而庞大的城市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那段对朗朗而言最凄惨的日子里,唯一的生活亮点就是学校里的合唱团。朗朗担任了合唱团的钢琴伴奏,合唱团的孩子们都夸朗朗弹得好。

被教授扫地出门的第二天,朗朗学校的合唱团,把排练时间延长了一个半小时。

等朗朗排练结束回到家,他看到了一个歇斯底里的父亲。

这个父亲声嘶力竭地朝他大喊大叫,逼着朗朗吞下一整瓶的药,逼着朗朗从十一层楼跳下去。

好在后来他清醒了,没有酿成悲剧。

但未必每一个陪读父母,都能在关键时刻清醒。

比如2012年,一位在新西兰的中国陪读妈妈,同时和女儿服安眠药自杀。

2017年,一位吉林伊通的陪读妈妈,开煤气自杀。


陪读父母,基本都为了孩子放弃了所有,包括工作、包括娱乐、甚至包括家庭和私人空间。

他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学业前程上。

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他们就会情绪崩溃,觉得自己的付出一文不值,对生活瞬间绝望。

就像新闻中的陪读爸爸,我不知道他是因为什么和儿子起了争执。可是很明显,这个爸爸对儿子很失望,所以他选择了从楼上跳下。

儿子是后来跳的,也许是被吓到了,也许是本能反应,但儿子并非是主动选择跳楼的。

所以,我是不主张做陪读父母的。

毕竟像朗朗这样的天才万中无一。

何况即使像朗朗这般成功,他小时候的心理阴影,也花了很多年才能逐渐消除。

更遑论朗朗父母分居长达二十年的艰辛痛苦!


心理咨询师沁心


孩子都读到大学了,父亲还陪读,这样的现象奇怪吗?奇怪,又不奇怪!奇怪的是孩子都成年了,读大学正是让他出去独立的时候,为什么还要陪读,不奇怪是此事还真的有,不是个例。

上周末,有同学自远方来,南京的同学作东,邀一小聚。同学久未谋面,席间盛情难却,小酌了一杯,结果结束的时候,他们为我叫了一个代驾。那位代驾态度很好,却不认识路。跟他聊起来,他说刚到南京来一个月多,淮安人,因为儿子在南京上大学不适应,所以他来陪读来着。陪读也得挣钱,不能无所事事,所以就干起了代驾的活。白天陪孩子,晚上上班。

我实在有点无法想象白天陪孩子是怎么个陪法。难道是孩子在教室里上课他就去教室里坐着陪?还是在校园里晃荡这样也算陪?我说你是要出来挣钱,不然在南京租房吃住也挺贵的。他说他住在他南京的姐姐家,不需要租房子。他虽然是淮安人,但是他老婆是宜兴人,他们在宜兴某个镇上开了饭馆,一年也能挣二十来万。家里大儿子已经结婚,儿媳妇帮着他老婆张罗饭店,他不放心也舍不得小儿子,就来陪了。

想想我女儿读高中,我就把她扔去住校了,这读大学还要陪的儿子,将来是不是就将是人们口中那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妈宝男?

父亲陪读,父子争吵,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时冲动,其背后隐藏的可能是父亲对儿子寄予了太多太高的期望,而这种太多太高的期望往往是引发矛盾和悲剧的根源。爱之深,责之切。当觉得孩子没有达成自己期望的时候,伴随而来的失望将会导致人走向极端的境地。实乃可怜又可悲!


苏小妮


这不是"陪读",这是"陪跳",既然人无大碍,父子二人还得"陪疗"与"陪聊"。

父亲和儿子都存在心里健康问题,需要找心理辅导师进行心理辅导,或者到精神病医院进行救治。

父亲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糟糕,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为了上大学的儿子的学习问题而发生争吵,父亲激动之下从五楼跳下,这不是激动,而是失去理智,是一位极不称职的父亲,是一位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的父亲,是一位对家庭不负责任的父亲,更是一位伤心病狂的父亲。

作为父亲,关心儿子的学习状况,跟随儿子陪读,值得称赞,是一位好父亲!但跟随已上大学的儿子陪读,且因为学习问题与儿子发生争吵,说明父亲的父权意识太严重,对儿子的陪读,变成了监督,用一种强权压制着儿子,让儿子的学习,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这是典型的意识绑架,儿不随父愿,父跳楼。



作为儿子来说,觉得自己已成年,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不再是三岁小孩,不希望父亲对自己的学习指手画脚,更不愿意屈服父亲的强权,进而心里产生抵触反抗情绪,这种压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看到父亲跳楼后,所有压抑情绪瞬间爆发,跟随跳楼,这是典型的压抑综合症。

父爱子如山,子望父登仙,千古之理不能忘。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Lance课堂


孩子上大学,父亲陪读,简直不可思议,除非这个孩子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父亲照顾,但这也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生活不能自理,可能上得了大学吗?如果孩子身体健康,父亲仍要陪读,那就是属于极端溺爱儿子,导致父亲已经习惯于当儿子的保姆,而儿子则把父亲当成了佣工一样。

对于父子俩前后坠楼情形来看,从五楼坠下,落到四楼平台,看来是父亲只是激愤之下以死威慑儿子,但实际上只有一层楼高,根本造不成生命危险,所以说坠楼的描述显然不合理,应该说跳楼。儿子跟着也跳下,有可能是看到父亲在四楼平台上倒地后怕有生命危险,跳下去查看或抢救父亲。

所幸的是没有闹出人命来,但是通过件事能看出这位父亲教子无方,明明儿子考上大学时已经成人,你还要当几岁的小孩子去照料,那不是正应了那句话——惯子如杀子么。溺爱之下的儿子虽然已经成人,但是家长管的越多,管的时间越久,则会让儿子逆反心理越重。特别是这位父亲以为孩子学业监督负责的做法,更容易出现问题,相信孩子从小学到中学一路上到大学,都在父亲的监督与陪伴之下走过来的,到了大学之后仍然无法逃离父亲的监控,孩子情绪不偏激才怪。

对这位父亲来讲,之所以情绪那么激动,甚至以跳楼来威胁儿子,实际上他是对儿子极端失望所致。他总认为自己这么多年来付出那么多,可是儿子竟然不知道尊重自己,竟然不把心思全部用在学业之上,争吵之下,既愤怒又绝望,既而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但是就其陪读儿子上大学来讲,能看出他的育儿观有问题,这种做法恐怕少有家长理解和支持。


寒石冷月


在我看来这位父亲是强把自己的思想加在孩子之上的,我们是农村的,在我们农村就没有这种情况,我的女儿十一周岁就去镇上的初中住校读小学六年级,那时老师没有来村里小学教六年级的,只好去住校了!那是零九年,刚开始一周给十五块钱生活费,周五下午回来,回家我们在外面做生意还不在家,奶奶不给洗衣服,她都自己洗衣服,还连我她弟弟的衣服都给洗了!秋天衣服厚的等我们回来给她们洗,从幼儿园老师就教育自己能干的事情自己干,我们的教育方法也是自己能干的自己干,不能把孩子当废物和客人一样养着,我认为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孩子都是好孩子,我们的教育孩子方式就是孩子可以不成才,但是必须要成人,人都做不好,怎么会成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