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进退有度的生活哲学

郭子仪是历史上绝少数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名臣之一。这当然与他的性格有绝大关系,郭子仪,是道道地地经过考试录取的武举等出身,历任军职,到了唐玄宗(明皇)天室十四年,安标山造反,才开始诏他为节尉卿、灵武郡太守、克朔方节度使,屡战有功。

郭子仪进退有度的生活哲学


当唐明皇仓皇入蜀,皇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后来称号唐肃宗。肃宗拜郭子仪为兵部尚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使的职权。转战两年之后,郭子仪从帝子出任元帅的广平王一李豫,统率番汉兵将十五万,收复长安。肃宗曾亲自劳军溺上,并且对他说:“国家再造,卿力也。”但在战乱还未平靖,到处尚须用兵牧平的时候,肃宗恐怕郭子仪、李光飛等功劳太大,难驾驭,便不立元帅,而派出太监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来监军。


一个半男半女的太监,又懂得什么,但他却代表了朝廷(政府)和皇帝,处处加以阻挠,动犁肘,致使王师虽众而无统领。在战场上,各个将领就互相观望,进退失据。肃宗不得已,又诏郭子仪为东熊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鱼朝恩因此更加忌妒,密告郭子仪许多不是,因此肃宗又诏郭子仪交卸兵权,回归京师


郭子仪接到命令,不顾将士的反对,瞒过部下,独自溜走,奉命回京闲居,一点也没有怨尤的表示。


接着,史思明再陷河洛,西戎又逼据首都,经朝廷(政府)的公议,认为郭子仪有功于国家,现在正当大乱未靖,不应该让他闲居散地。肃宗才有所省悟,不得已诏他为诸道兵马都统,后来又赐爵为汾阳王。可是这时候的唐肃宗已经病得快死了,一般臣子都无法见到。郭子仪便再三请求说:“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见唑下,目不俱。”因此才得引见于内寝,此时肃宗亲自对郭子仪说:河东的事,完全委托你了!

郭子仪进退有度的生活哲学


肃宗死后,当时和郭子仪并肩作战、收复两京的广平王李豫继位,后来称号为唐代宗。代宗又因亲信程元振的诲言,暗忌宿将功大难制,罢免了郭子仪的一切兵权职务,只派他为监督修造肃宗坟墓的山陵使而已。郭子仪愈看愈不对,一面尽力修筑好肃宗的陵寝,一面把肃宗当时所赐给他的诏书救命千余篇(当然包括机密不可外泄的文件),统统都缴还上去,才使代宗有所感悟,心生懈愧,自诏说:“朕不德,治大臣忧,关甚自愧,自今公母疑。”


跟着,梁崇义窃据襄州。叛将仆固怀恩屯汾州,暗中约召回约、吐蓄寇河西、残泾州,犯奉天、武功。代宗也同他的祖父唐明皇一样,离京避难到陕州。不得已,又匆匆忙忙拜郭子仪联内副元帅,坐镇咸阳。这个时候,郭子仪因罢官回京以后,平常所带的将士,都已离散,身边只有老部下数十个骑士。他一接到诏命,只好临时凑合出发,籍民兵来补充队伍,一路南下,收集逃兵败将,加以整编,到了武关,又收编驻关防的部队,凑了几千人。后来总算碰到旧日的部条张知节来迎接他,才在洛南扩大阅兵,屯于商丘。因此,又是军威大震,使得吐蓄夜溃逼去,再次收复两京。


大概介绍了郭子仪个人历史的几个重点,就可以看出他的立身处世,真正做到“用之则行,不怨天不尤人的风格。


郭子仪进退有度的生活哲学


郭子仪带兵素来以宽厚著称,对人也很忠恕。在战场上,沉着而有谋略,而且很勇敢。朝政府)需要他时,一接到命令,不顾一切,马上行动。等到上面怀疑他,要罢免他时,也是所以屡融屡起,国家不能没有他。像郭子仪这样作为,处处合于一切,马上就回家吃老米饭。所子的“冲而用之或不盈”的大经大法。无怪其生前享有令名,死后成为历史上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绝少数名臣之一。


郭子仪进退有度的生活哲学


孔子有一天对颜回说,时代、国家如果用得到我,就出来为国家、天下做事;如果时代、国家不需要我,就退隐,自己藏起来。藏在哪里呢?臂如苏东坡的诗说:“万人如海一身藏”,非常好,尤其适合现在这个时代,古人是要隐藏到山林中去,现在用不着,只要住在公寓房子里,把门一锁,死了都没人知道呢!


郭子仪进退有度的生活哲学


孔子还说,这样的情形,只有我和你颜回两人可以做到。因为颜回在孔门是道德修养最好的学生,至于其他的三千弟子,相形之下,就逊色多了。实际上也真的是很难,我们再体验一下。时代不需要你的时候,你能不怨天,不尤人,默默无闻地活下去,这也做不到。一个人总有

自己的牢骚,尤其知识分子们总认为:“当今天下,舍我其谁?”假使让我出来,比诸葛亮还高明。所以没有完全认识自己,隐退是很难的。因此孔子对自己得意的弟子颜回说:“只有你我两人才做得到。”


郭子仪进退有度的生活哲学


令尹子文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名宰相。他的道德、学问都很有修养,而他当时在国际间的声望,大致相当于近代日本明治维新的名相伊藤博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他三次上台作首相,并没有觉得了不起,一点也没有高兴过。“三已之,无温色。”三次下台卸官,他也没有难过。

人在上台与下台之间,尽管修养很好,而真能做到淡泊的并不多。一旦发表了好的位置,看看他那个神气,马上不同了。当然,“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也是人情之常,在所难免。如果上台了,还是本色,并没有因此而高兴,这的确是种难得的修养。下台时,朋友安慰他:“这样好,可以休息休息。”他口中回答:“是呀!我求之不得!”但这不一定是真心话。事实上一个普通人并不容易做到安于下台的程度。所以唐人的诗说:“逢人都说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其次,上台终有下台时。爬山的朋友都知道,爬上去时固然很难,下山的时候更危险。因为向上爬很费力很痛苦,一定会小心。走下坡的时候,就满不在乎了,但往往在这时出毛病。我们可以从爬山体会人生。人“上台终有下台时”,而且老是站在台上,永远演下去就没有意思了。

郭子仪进退有度的生活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