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戰疫”難題,中小型跨境電商或迎來生死危機

遭遇“戰疫”難題,中小型跨境電商或迎來生死危機

眼看國內疫情呈現一片大好形勢,國外疫情卻開始逐漸升溫。

連日來,意大利、伊朗、韓國、西班牙等多國累計確診人數不斷增加,目前國外確診已有五萬多人。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少海外國家在口罩、防護服等防疫醫療物資上也出現了較大缺口。國內部分跨境電商賣家瞅準爆發的需求,開始籌謀如何大賺一筆。

然而,暢銷品接連斷貨,但大多數工廠卻不能復工生產,如何解決貨源問題?北美航司、歐洲航司等空運線路暫停,美國、巴西等國的航運路線新增檢疫流程,導致物流運輸受到限制,又如何解決時效問題?

跟不上的口罩風口

“在疫情爆發初期,一些海外用戶對國內出口的商品有顧慮,導致不少海外消費者直接申請退貨,而這些退貨運費、關稅都需要我們來承擔。”身為亞馬遜平臺上的中國賣家,王琦無奈表示,春節期間的退貨風潮一度讓他陷入絕境。

他的遭遇不是個例,來自速賣通、亞馬遜、敦煌網等跨境電商平臺,不少中國賣家也頻頻在網上反映稱出現了同樣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告訴鋅刻度,此前受疫情影響,不光買家因心有疑慮選擇了退貨,一些原本有下單意願的買家也有意繞開國內商品,“部分跨境賣家訂單量下降幅度明顯,高達20%~30%。”

而隨著國內疫情形勢漸好,世衛組織也針對能否接受來自中國的郵包和商品做出了“安全”的回覆,再加上國外疫情升級讓口罩、防護服、洗手液這類防疫醫療物資緊缺,王琦看到了事業復甦的希望。

據媒體報道,來自日本口罩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到1月中旬日本口罩生產商的庫存量約為18億個,但到2月初基本上就賣完了;韓國統計廳統計數據顯示,KF94口罩的網上售價超過4000韓元,較疫情前增長6-8倍。

米蘭副檢察官蒂齊亞娜·西西里亞諾也在日前公開表示,“口罩的在線價格從10歐分(約合人民幣0.76元)長到10歐元(約合人民幣76.2元),而一瓶容量一升的消毒劑上週的售價為7歐元,現在的價格為39歐元。”

全球口罩風口到來

王琦告訴鋅刻度,賣口罩的風口出現在2月末,“需求就是商機,幾十倍的差價,很難讓人不動心。”但此前從未接觸這類商品的王琦,在下定決心後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安全可靠的貨源從何而來?

發改委數據顯示,截至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分別是2月1日的5.2倍、12倍,大幅緩解了口罩供需矛盾。

儘管擁有全球近一半口罩產能的中國,在積極抗疫期間加足馬力超量生產口罩,而中小型跨境賣家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大工廠保質保量,但大多隻供給醫院、藥店和固定的品牌商,若是聯繫小工廠或代理商,產品的安全、質量又很難得到保障。

有同行告訴王琦,防疫類商品在跨境電商平臺准入門檻相對更高,以亞馬遜為例,從早先通過類目審查就能自建,到類目審核通過也不能銷售,其對口罩這類防疫商品審查越來越嚴格,即使最後順利上架,也存在因為定價或是產品問題被下架的風險。

折騰一圈,也沒找到入門契機的王琦只得連連感嘆,“口罩風口來了,但大多數人卻跟不上。”

海外倉成“救命稻草”

口罩類醫療防疫商品確實是當前跨境電商行業最熱門的一個類目,但事實證明並非人人都能分一杯羹。

不似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在疫情期間都保質超量生產,據DATA100調查結果顯示,服裝服飾、美妝、數碼等品類受疫情衝擊較大,而這些品類剛好是跨境電商行業多年來的爆款品類。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分析表示,“浙江、廣東、江蘇等國內主要的貨源地的工廠都已停工,短期內將出現跨境電商商品斷貨。多數中小跨境電商賣家備貨不足,將出現商品售完無庫存現象。”

在中國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各行業的逐步復工雖然有望讓這一情況得到有效的緩解,但復工後想要完全恢復產能仍需一定時間,有理由相信中小型跨境電商賣家缺貨現象還將持續。

而與此同時,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與加劇,於絕大部分跨境電商賣家而言,更突出的問題暴露出來:即使手上仍有存貨,如何把商品順利送到用戶手上?

相關信息顯示,在空運方面,北美航司暫停到3、4月份,歐洲航司大部分暫停到3月底,英國航空暫停到4月中旬,亞洲、中東、非洲等地區部分航司暫停到3月底,澳新航司暫停到3月底;

在海運方面,美國、新加坡、巴西等國並未要求強制隔離,但要增加對人、船、車的各種檢疫流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科威特等國政策相對嚴格,要求船舶隔離或暫停接收有風險的船舶。

海外多國跨境物流受限

跨境物流運輸渠道多方受限,商品的時效性自然難以保證。交期過長,勢必將影響消費者體驗,更會拖累相關業務發展,尤其是主要做自發貨的中小型跨境賣家,只能靜靜等待物流恢復暢通,而原本用作降本增效的新業態海外倉,則成了不少大型跨境電商賣家的“救命稻草”。

“疫情期間,一些企業通過共享物流信息、整合海外倉資源等方式,降低運營成本,暢通進出口雙向渠道。”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儲士家如此表示。

海外倉的優勢毋庸置疑,在國內不能發貨的情況下,還有它能夠承接原本應由國內發貨的訂單,但此舉只能惠及一些提前在海外佈局有海外倉的跨境賣家,且相對更加考驗跨境賣家的備貨管控能力。

在海外倉小批量多頻次的備貨模式下,對資金的佔用比例相對較大,若是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導致欠貨或滯銷的發生。也就是說,相比國內直採模式,海外倉風險更高。

中小型跨境電商或迎來生死危機

當下,全球疫情對跨境電商行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據媒體報道,深圳某跨境電商公司在疫情期間降薪20%-50%,並要求員工簽署協議,同意加班、降薪等一系列條件,如果不滿足任一條件,將被定為自願接受主動離職安排。

而據該公司公告,在疫情期間,貨源短缺、店鋪受限、海關管制等問題突出,其揹負的成本壓力和現金流狀況讓降薪求存成為首選。

華興新經濟基金管理合夥人杜永波指出,“疫情之下,資本市場節奏整體放緩,新的融資週期勢必會被拉長。保持足夠的現金儲備,維護公司及上下游供應鏈健康運轉是企業生存的首要命題。”

但由於跨境電商高頻、交易小額、回款週期長等特點,難以讓入局玩家,特別是中小型跨境賣家留存過多現金儲備應對危機,而疫情剛好對此類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企業衝擊力最強。加之受多國跨境物流停擺影響,直髮賣家的業務全線停滯,只有海外倉賣家找到新的開源點。

相較之下,中小型跨境賣家其實面臨更大的生存危機。那麼,中小型跨境電商的破局點又在哪裡?

全球採銷聯盟創始人Benny認為,或可提前思考與佈局新市場,“多留意一下現在的航班,還有其他國家現在的情況,一些疫情比較穩定的國家,有機會的話先拓展這部分的資源。”

針對全球爆發的口罩需求,Benny也指出,跨境電商賣家現在可以將防疫類商品加入商品列表,但不能將之作為自己的主營產品,畢竟它只是一個階段性的需求,難以為自己帶來持續的消費增長力。

不過對於現階段還在生死線上下浮沉的中小型跨境電商賣家而言,是風口就意味著希望。拿王琦的話來說,不管結果如何,總得先試一試。

版權聲明:若涉及版權問題,請煩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處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