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门向我们走来了


大南门向我们走来了

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项目,经过长时间反复论证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今天,崭新概念设计方案亮相。

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社会各层面代表分别通过座谈会再次发表意见。

这是一个怎样的大南门?

龙游人心中描绘的是怎样的大南门?

我们要向世人展示的是怎样的大南门?


大南门向我们走来了

今天设计单位展示的这张当年实景图片,它的下半部分忽然让人感觉原来大南门曾是如此的拥挤、无序,当然还有年久的陈旧。

这,一定不是我们想要恢复的那个大南门。

年代的重叠反映在建筑上,很多时候是当年那个时代生活图景的叠影,与现代生活、审美以及功能需求上已经有了太多的反差。

所以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保护与开发的尺度拿捏,这是一道难题。但相信并非无解。

从今天公布的这版设计理念上,我们觉得已经充分考虑并融合了足够的龙游元素,以及大南门所可以承受的历史积淀。


大南门向我们走来了

它已足够大气。

设计中的大南门水系与灵山江打通,使得姜席堰的调节功能与古时城区生活用水的匹配得以逻辑再现,那么姜席堰与灵山江、城区居民生活的有机联系便浑然一体,从而这一系统工程有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素质。

这是高瞻远瞩的一步,将有条件把姜席堰这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扩展、提升到至高地位。


大南门向我们走来了

它也足够细腻了。

“自然的河川、文化的河流、商业的川流”——从这个理念出发,以及整个街区的布局,已经不失大南门乃至龙游历史文化底蕴,从设计的角度,完全满足了各种龙游作为一个县城该有的功能需求。

很多人在谈到大南门建设,都强调着文化的重要性,但随之而来的是文化如何实景显现?或者说如何才能营造出万人心中的“文化”情景?

我们应当想到的是,所有的文化都是有依附具象的,没有具体通俗的载体,所有的文化都无法承载、传播、弘扬。这就是许多人都提及的商业业态。


大南门向我们走来了

在评论概念设计的同时,有人担心今后的经营,提醒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千万注意、千万慎重,千万别把这一块宝地变成“空城”。

其实,这是一个好意的错误。因为这不是设计所能决定。

离我住所不远的街上,有两家紧邻的水果店,从店面位置、装修风格上看,几无差别,不同的是店名。但这两家水果店的生意天壤有别,生意差的一家几乎是要等到隔壁的这家生意好到顾客挤不下了,才会分流到他这里。

这个差别,一定是经营上的,而非店铺的设计。我们相信,大南门街区的道理也是同样。


大南门向我们走来了

不存在有任何完美的设计,就大南门设计概念本身而言,复古的历史街区,考虑到了现代商业的消费逻辑,文化的老酒瓶,装上了时代的新元素,这对于设计这一步工作,就是实现了基本意图和任务。

那么这个时候去猜测、预判今后商业经营兴旺或者不兴旺,是没有依据的,也是没实际意义的。这方面,得向那些开一个店就能成功一个店的老板取经。


大南门向我们走来了

大南门区块本身所处位置,有一个哪怕在江南也是不多的环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就这个设计本身去想象,已经能够满足一个居民、一个游人所期望的所有要素。

由此我们想,不用更多纠结于局部细节,而是能够尽快建设,让人们有更多的精力、时间,在有形的建筑的基础上,运用我们的智慧,树立起大南门的整体形象,树立它的个性品牌。正像大家所说的,龙游有如此之多的历史文化元素,那么就让我们运用好这些文化元素,让大南门鲜活、灵动。

大南门已经向我们走来,我们也向它走去,走向它,拥抱它,温暖它。

大南门向我们走来了


大南门向我们走来了


大南门向我们走来了

大南门向我们走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