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英雄歸來!馳援武漢的浙江醫療隊,第一批將在下午返回杭州。


今天中午得知浙江醫療隊即將離開,武漢天佑醫院的醫護人員、同為馳援戰友的海南醫療隊隊員、酒店工作人員都趕來送別,還有更多的武漢市民自發地趕來列隊歡送浙江勇士。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送別


武漢市民自發前來送別浙江醫療隊

現場視頻



浙江醫療隊正從酒店出發前往機場,

警車開道護送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醫療隊到達機場

工作人員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敬意:

“感謝浙江,向您致敬!”

“謝謝你們!”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武漢起飛的紀念登機牌


收拾行囊

告別奮戰一個多月的城市


今天(3月19日)一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腦重症醫學科蔡菁醫生給妻子李晶晶發去了今日的行程:十一點半午飯;一點武漢四季鑫寶來酒店大巴出發;下午4:05的飛機從天河機場起飛,大約5:30抵達杭州。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迴歸進入倒計時,浙江醫療隊的隊員們收拾起行囊,和這座奮戰了一個多月的城市告別……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浙中醫大二院ICU護士吳丹在收拾行李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浙中醫大二院呼吸科醫生董雷在收拾酒店的床鋪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浙江醫療隊成員在裝運行李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浙江省中山醫院徐慧連,出發前,將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還留下了一封信


“我在武漢的52天”


1月28日,他們從杭州出發馳援武漢,3月19日,他們凱旋。52天,他們有人剛去時心情沉重,有人說,最喜歡的事是做那件最危險的事。陌上花開,緩緩歸,聽他們說說“我在武漢的52天”。


夏駿:

我長大的地方一直很熱鬧,

如今如此冷清


3月19日下午,就能從武漢返程回杭州了,夏駿內心歡喜,但卻沒那麼興奮。夏駿是浙江援助武漢抗擊新館肺炎第二批醫療隊成員、浙江省人民醫院檢驗科副主任,1月28日,他隨隊奔赴武漢天佑醫院,開始了在武漢50天的馳援。


夏駿是武漢人,在這裡成長、讀書。所以,此次馳援武漢,他有不一樣的心情。


當時報名馳援時,他就說,“我是武漢兒子,這次責無旁貸,應該回家鄉去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到達武漢的那個晚上,從機場出來,經過漢口、長江大橋、武昌,一路走來,夏駿的心一點點變沉重。


“武漢是個特別熱鬧的城市,即使到晚上,也人流不斷,但那天,路上沒什麼人,很冷清。沿途的高樓大廈上,打出的都是‘武漢加油’的字樣。“


夏駿的妻子也是武漢人,在武漢,他們有很多親戚朋友,武漢天佑醫院距離夏駿妻子的外婆家,不過八分鐘車程。


“我當時在車上,就想,自己一定要好好工作,發揮一份力量,希望疫情能早日控制住。”夏駿的工作是做標本檢測:呼吸道病原體、核酸檢測,最繁忙的時候,僅僅核酸就要檢測100多份。


剛進入隔離病房時,因為不適應厚厚的防護裝備,夏駿一度出現過缺氧的情況:心慌、氣喘、上不來氣。“感覺挺丟臉的,後來適應了就好了,一天穿五六個小時也無壓力了。”


夏駿的妻子也是醫生,出發到武漢前,妻子就對他說:做好長時間打算,不要老想著回家。


“我到現在也沒告訴我媽,我來武漢了,她身體不太好,怕她太擔心。”夏駿對媽媽說,自己在浙大一醫院支援,家裡人都幫忙瞞著老人。


雖然在武漢有很多親人,但夏駿也一直沒有機會見到他們,彼此只在微信裡報平安。


“他們知道我來武漢,開始還是挺驚訝的,後來還一直對我說:謝謝。”這聲謝謝讓夏駿百感交集,有一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說了一句話,“我感謝武漢的醫護人員,他們保護了武漢市民,我也感謝省外來馳援的同行們,他們來幫助我們。”


今天能夠返回,很快見到家人,夏駿很開心,但又覺得疫情還沒完全過去,不能掉以輕心,他還有親人在武漢。


前幾天,妻子給他通話時,說5歲的小兒子突然問媽媽:爸爸會不會死。


“他可能看到了醫護人員犧牲的消息。他姐姐立刻就說他是烏鴉嘴。”


小兒子的話,讓夏駿覺得好笑又有些心酸。


“這次回去,希望能好好陪陪他們,能陪家人,特別是我媽媽,好好吃頓飯。”


徐慧連:

我開出了從醫以來的第一張特殊醫囑


3月13日,浙江援助武漢抗擊新館肺炎第二批醫療隊成員、浙江省中山醫院呼吸科醫生徐慧連負責的武漢天佑醫院,最後三位病人等候轉院。


那天下午,徐慧連3點下班,回到賓館的她沒閒著,盯著工作微信群:120來了嗎?氧氣枕準備好了嗎?轉運需要的東西準備如何?一直到晚上快12點,3位病人安全轉運走,她才長出一口氣。


在武漢的50天,徐慧連每一天都過得緊張。初到武漢時,進入重症監護室,看到那麼病人缺氧嚴重,讓她吃驚又擔心。


“有一位病危病人,嚴重缺氧,喝水吃飯都極度困難,脫離氧罩會加重或死亡。我們想出了一個辦法:打開面罩,2-5秒食物進口,立即蓋面罩,面罩吸氧下繼續完成食物咀嚼入胃。”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快速喂吃的


徐慧連的工作還包括給病人採咽拭子,曾有一天,她給9位病人採集複查。這是隔離病房內最危險的事。但卻是徐慧連最喜歡的一件事,“能輪到複查的都是好消息,因為複查兩次是陰性的就可以出院了。”


在隔離病房,徐慧連還開出過一個“特殊醫囑”:一位70多歲的老爺爺,是危重症,還合併了細菌感染、呼吸衰竭、糖尿病、重度營養不良。


查房時,徐慧連叮囑老爺爺多吃飯菜多喝牛奶,“他每次回答:好的。但飯菜都沒動。”


有一次,徐慧連拿了一盒牛奶,拔出吸管插入盒中,放在他的嘴角邊試著讓他喝,沒想到他抬起頭斜著身,在儲氧面罩吸氧下把吸管含進嘴裡,一口氣把250ml奶喝完了。


“我愣住了,這明明是餓著呢!我又試著打開一盒250ml,這次是兩口氣也快速喝完!”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醫護人員給病人送牛奶


徐慧連猜測,老人長時間輸液一隻手被固定、人被固定在床上,嚴重缺氧只有戴著氧罩才能過日子,更無法分身顧及攝食這個動作了。


“在疫情這個非常時期,床旁也不能有家屬或陪護來幫他完成這個經口營養攝入這個動作!他是不是吃不下,他是無法讓食物進入口腔。”


想到喂他牛奶他願意喝,早上醫院發的雞蛋護士喂他願意吃。徐慧連在特殊時期開了一份特殊醫囑:牛奶250ml,白煮蛋1個,護士協助下完成。


“這是我當醫生以來第一次有這樣的醫囑。”


除此之外,徐慧連還給老人送了一箱牛奶,每天給他帶兩個雞蛋。“過幾天覆查,他的血蛋白就有好轉跡象了。”


施恩凱:


從1月28號出發武漢,到3月15號正式休艙,整整度過了48天,浙大邵逸夫醫院呼吸內科護士、90後的施恩凱經歷了起初的忐忑到隨後的適應再到此刻的依依惜別。


這段經歷,讓她“終身難忘”,“我的家人,我的隊友,我接觸過的患者。他們的身影一遍遍在我腦海中閃現,我想爸媽,不捨隊友,記得對我說謝謝的所有患者。”


施恩凱還清晰地記得,第一天到達武漢天佑醫院,醫院院長一上來就給浙江的醫護人員們深深鞠了一躬。


這些天裡,施恩凱已記不清楚護理過多少病人,有一位可愛的老爺子施恩凱一直記掛著。“老爺子來病房的時候情況比較嚴重,大概覺得自己沒希望了,既不搭理我們,也不配合治療,甚至還絕食。”


為了治療這個倔強的老頭,施恩凱和隊友們就一次次地“騷擾”他,搭話、餵飯、還從駐地帶水果和零食給他吃。有一天,老爺子忽然主動開口說今晚要吃兩份飯,一定要早點好起來。


20多天後,老爺子順利出院,拉著每一位醫護人員親熱合影。那一刻,在場的所有人都是發自內心的欣喜。


48天,夾雜著喜悅與辛苦。原本,施恩凱和其他援鄂醫療隊成員負責天佑醫院一個病區,後來隨著病人量的增加,他們又接管了一個病區,工作量也隨之增加。為了讓新病區儘早運轉起來,施恩凱他們工作時間從4小時改成了6小時。


雖然很有挑戰,但讓他們開心的是,一些重症病人經過他們的護理,逐漸穩定,陸續有些病人出院。而整個治療小組互幫互助,和當地天佑醫院的同事愉快合作,讓施恩凱感到親如姐妹的戰友情。


在醫療隊離開前,天佑醫院院的院領導們送了他們一幅書畫作品,上面寫著:天亦有情,“浙”風擋雨,佑護生命,攜手抗疫,再次對浙江的醫護們表示了感謝。“與剛來時那聲感謝不同,這一次,一雙雙彎彎的笑眼取代了當初的凝重。”施恩凱說。

談到未來的某個時刻,施恩凱說他們已經和隊友約好,“將來要帶著家人重走一遍我們曾經走過的路,看看我們工作和住過的地方。”


回到杭州,施恩凱說想先等14天隔離期滿再正式回家,這會先不告訴爸媽,等隔離期結束第一時間回去,快到家門口再打電話。“怕他們來接我,當場控制不住情緒放聲大哭怎麼辦,很丟人的。”


雖然辛苦,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浙江省中醫院有4名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今日返杭,其中黃立權、劉欣欣、朱強隨浙江省第2批緊急醫療隊來到武漢,支援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黃小民教授是國家衛健委、中管局成立的“重症救治中醫專家組”成員。從武漢戰疫一線歸來,英雄們都想說些啥?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省中醫院急診科原主任黃小民教授說,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管局成立以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教授為組長,共12人組成的“重症救治中醫專家組”,作為其中一員,他與相關西醫專家一起分為12個小組,先後對武漢市區約50家定點醫院進行了3 輪巡查,每天進入2-3家定點醫院的隔離病房,甄別危重症病人,推動合理的中西醫結合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第二週開始,對11個地市近70家醫院約3000名重型、危重型患者進行巡查,同時,針對各個醫院的具體情況提出了切實有效的措施,形成了中西醫聯合查房、會診,管理重型、危重型病人的相關制度。規範使用中藥靜脈製劑,使中醫藥參與救治的比率提升到了90%以上,重症轉危率和病死率明顯下降。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黃立權醫生說,在武漢戰役的這段經歷終身難忘,從初到武漢時的困難重重,心理上的恐懼、條件上的簡陋、物資上的匱乏,承受的壓力遠遠超乎大家的想象!衝鋒在疫情一線,穿戴著三級防護裝備只要兩小時就已經全身溼透。經歷診治搶救、氣管插管、中心靜脈穿刺、俯臥位通氣……緊張而繁忙的工作,內衣溼到都擠得出水來,每次下班鼻樑處都會壓出水皰。轉眼已過了50多天,我們已經圓滿完成任務,將要回家,心中感慨萬千!感謝我父母、愛人全力支持,使我能在武漢舍小家為大家!


省中醫院感染科朱強醫生說,我所在的病區主要收治確診的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很多病人入院以後非常彷徨無助,害怕恐慌。有些病人的病情進展非常快,經常是前一秒鐘還能跟我們交談,後一秒鐘就需要進行搶救。這對我們的工作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和挑戰,隊裡每位同志都發揮了各自的專業優勢,積極的加入到病人的搶救治療,經常是穿著隔離衣,戴著防護鏡,在隔離病區連續工作5-6個小時以上,雖然辛苦,當看到病人痊癒出院時臉上的笑容,一切付出是值得的。


看哭!武漢市民夾道列隊送浙江醫療隊回家,這張特殊登機牌只屬於你們!


省中醫院全科醫學科劉欣欣護士說,我已經是在感染科工作了十幾年的資深護士了,隨隊來到武漢後,我們很快就投入到了救治工作中,團隊井然有序地開展各項診療和護理工作,並竭盡所能的為患者提供周到暖心的服務。付出總有收穫,我們的工作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肯定,患者們康復時燦爛的笑容,是照進這場疫情裡的一束光,當病人跟我們道謝時,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吳朝香 何麗娜 通訊員 方序 王婷 鮑航行 湯婕 阮芝芳 徐尤佳 王慧超 陳曉華 湯婕 王家鈴 李文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