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降薪,公司倒閉:你們3月份的工資還能正常發嗎?

疫情過後,大部分公司將面臨三大困難:倒閉、裁員、降薪。


3月份的工資還能正常發嗎?

對於普通員工而言,按月拿工資是天經地義,才不管什麼春節不春節的,所以不管業務受到多大的影響,大部分公司2月份工資還是沒問題的。

但3月份的發工資日,可能讓很多公司陷入兩難。除了少數資金鍊繃得緊的公司,大部分公司雖然發工資的錢還是有的,但這其中一部分是備料的錢,只是上游開工不足,沒有花掉。更糟糕的是,下游的需求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恢復,所以貨款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賬。如果三月份工資如數照發,可公司上下游整個產業鏈復工率到了3月中旬還不能恢復到八成以上,4月份就真得沒錢發工資了。

裁員降薪,公司倒閉:你們3月份的工資還能正常發嗎?

所以,三月份的工資,很多公司開始跟員工商量降薪,或延遲發工資。

普通員工沒有什麼財務知識,不知道銷售收入和現金流的區別,可能完全想不通,公司去年不是還賺了好幾個億嗎?年終獎都是一個個的大紅包,怎麼才一個月,就好像要倒閉了一樣,連工資都發不出來?難道是老闆故意哭窮,坑我們一把?平時我們只要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好,就萬事大吉,升職加薪,但在這種關鍵時期,我們還是要知道,疫情對一家普通的公司到底意味著什麼?未來還有什麼更大的困難等著我們?


01

小公司不像大公司,抗打擊能力弱。

● 規模上差距大。小公司無論是業務規模、資產規模還是人員規模,都和大公司差距較大。


至於淨資產、利潤總額等這些其他指標,也是類似的關係。所以你可以預料,肺炎疫情持續若時間久,誰可以支撐的更久?● 資源調度差距大。資源調度和規模自然也有關聯,舉個簡單的例子,拿銀行授信來講。如果一家企業淨資產高,營收規模大,利潤也好,那麼危機時它也容易獲得大銀行的信貸支持。最有說服力的就是前段時間西貝集團董事長賈國龍在朋友圈的“賬上資金僅夠支撐三個月”的說法,引起廣泛關注後,很快便得到了銀行幾個億的貸款。


02

小公司即便只有人力成本,也支撐不了太久。

首先,辦一個公司,不可能只有員工工資這一項支出。公司的成本支出裡頭,人力成本的確是很重要的一項,尤其是服務性的行業,但是人力成本並不單純等於工資,還包括社保、公積金、福利等。此外,公司還有各項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比如辦公租金、水電費用等。如果明白了這一點,你就知道疫情導致公司停擺的影響有多麼大,我拿數據來給大家計算下。

比如公司有10個員工,平均1個人工資為5000,那麼一個月總工資為50000元。還要計算社保費用,社保公司部分約為工資基數比例的30%,也就是社保要負擔15000元。

接著是公積金費用,比例是12%,也就是公積金繳納公司要承擔6000元。

上述三項合計,一個月至少人力成本就得71000元之多!

其次,即便一個公司只有人力成本,對規模小的公司來說,也是難以承受之重。有一些小公司的老闆,經常告訴我賬面上的現金流是很少,平時業務週轉不過了要麼小額貸款要麼自己個人墊付,直到公司業務回款以後才有可能現金流充裕。但是員工的工資、公司的房租這些,每個月還需要剛性兌付的,一點含糊不了。所以,疫情期間,對於賬上沒錢的小公司來說,光是“養”著員工就可能要讓老闆愁白了頭髮!


老闆將面對的三大問題

即便疫情以最樂觀的時間結束,2020年的上半年甚至全年,中小企業的老闆們仍將面對三大問題,如果這三道檻過不去,好好的公司就會突然死亡。到那時候就不僅僅是降薪裁員的問題,而是集體失業。

工資發不出來,只是其中的第一個問題。但這次的情況特殊,大環境如此,很多公司並不是賬上真的沒錢,而是不敢發,因為更大的困難還在後面。

裁員降薪,公司倒閉:你們3月份的工資還能正常發嗎?

老闆可能面對的第二個問題,是可能出現的下游的壞賬風險和上游的供貨風險。

問題在於,這些本來應該在今後一兩年內陸陸續續倒閉的公司,因為疫情,集中在三個月內突然死亡,會產生連鎖債務危機,上游企業因為下游企業倒閉,而發生資金鍊斷裂,下游因為上游倒閉而出現供應鏈危機。

更重要的是,春節本是消費旺季,往年的資金流是這樣的:年前企業的錢大規模轉移到居民手中,而過年時,居民把錢通過消費再大規模轉化為企業存款。

但是因為疫情,現在大量的錢還是壓在居民手裡(順帶拉了一波股市小牛市),導致實體經濟缺血。雖然國家大量釋放流動性,但這些錢短期內到不了企業手裡,企業更不敢用錢。

裁員降薪,公司倒閉:你們3月份的工資還能正常發嗎?

那麼,疫情過後,這些錢還是要消費的,再到企業手裡,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呢?

但更有可能,這些錢暫時就不消費了。這就是第三個問題,也是最最嚴重的問題:收入增長預期變差,導致消費需求的下降。疫情原因,大規模的降薪緩發薪,影響最大的就是中高層管理者,而且這些人對公司經營更瞭解,危機意識更強。他們又是房貸的最大承受者,從而降低消費慾望,未來幾個月將持續影響汽車、手機、家電、高端化妝品、旅遊、餐飲、娛樂等可選消費品的支出。可選消費與收入預期的關係,大於絕對收入本身。如果收入預期好,就算手裡沒現金,也會刷卡消費。反之,收入預期變差,就算手裡一大把現金。也不敢花。這三大問題,註定2020年會非常艱難。


倒閉?裁員?降薪?

很多人用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的報復性消費來說明問題不大,實際上,2003年的中國,剛剛加入WTO,經濟處於上升階段,疫情造成的困難反而成了一個最佳的投資良機。

可今非昔比,GDP前幾年保八,去年保六,好像是一個往下坡走的人,結果摔了一跤,那接下來就是咕嚕咕嚕地往下滾。這還是在三月底前達到80%以上的復工,大家也敢出來消費的前提下。

比較有可比性的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導致海外訂單突然消失,導致的經濟快速回落。

所以,可以預期的是,像2009年政府為了應付金融危機而出臺的“四萬億”一樣,中國很快就會有大規模地刺激經濟的政策——這也是前面說,該死的企業,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的另一個原因。但後遺症也很明顯,回放“四萬億”後的2010~2013年,放的水進不了實體經濟,先是讓房價瘋漲,後是各種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還記得“蒜你狠”“姜你軍”嗎?而抹去金融表面的喧囂之後,我們看到是“國進民退”,大量的小企業在十年內慢慢地死去,大企業大象起舞,中國經濟的產業集中度緩慢而堅定的提升。總的來說,在這個不太容易的2020,要想真正解決職場焦慮,必須放棄單一的中庸職業,讓自己永遠保留“最保守的職業”和“最激進的職業”兩個選擇權,而且總收益為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