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激進變革中,那些隱藏在水面下的變化


大眾激進變革中,那些隱藏在水面下的變化

大眾激進變革中,那些隱藏在水面下的變化

大眾汽車品牌將不再過多地把焦點放在車輛本身,而是聚焦使用我們產品的人

大眾激進變革中,那些隱藏在水面下的變化

“2019年是大眾汽車集團非常成功的一年,為全面變革奠定了重要基礎。”3月17日,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博士在2019財年財報發佈會上如此總結過去的一年。

大眾激進變革中,那些隱藏在水面下的變化

迪斯上任後的大眾集團成為汽車行業變革的急先鋒,大眾在電動化、數字化等領域的轉型決心和行動讓人印象深刻。兩個月前他在內部會議上的語錄“傳統汽車主機廠的時代已經結束”已經說明一切。

需要注意的是“全面變革”這個詞,大眾的變革還有些猶如隱藏在水面下,並沒有引起太多人注意。

去年10月底,大眾在一場發佈會上向中國市場介紹了全新品牌標識,展示了四款帶有新標識的新車型,發佈了面向中國的首款即將量產的純電動ID.車型,彰顯了其“打造適合所有人的零排放出行”的全新品牌目標。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首席營銷官JochenSengpiehl明確表示,“大眾汽車品牌將不再過多地把焦點放在車輛本身,而是聚焦使用我們產品的人。”

作為綿延了百年的傳奇汽車品牌,作為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知曉度如其名的“大眾”皆知的影響力廠商,在這樣一個重要發佈會上,釋放的這一信號說明了什麼?

汽車進入存量時代,消費進入“我說了算”時代

汽車從少數富裕或者特權階層的稀罕物,到駛入尋常百姓家;汽車行業也從一車難購的“搶著買”,到了供需平衡的“謹慎買”,現在進入了存量時代,大量的汽車產品可供選擇,汽車品牌廠商們想方設法“求著買”的階段;中國汽車市場2017年一直處於增長期,累計增幅超過50倍,年均增幅超過20%。但到了2018年,出現了首次負增長,據行業專家預測,還將是未來5年最好的一年。

雖然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不俗,去年出現了逆勢增長。

但是,中國市場作為大眾最重要的區域市場之一,中國的情況不得不通盤考慮。

大眾激進變革中,那些隱藏在水面下的變化

所以,面對存量市場,以及人口基數減少的消費群,中國汽車市場已進入了消費者“我說了算”的消費新時代,大眾汽車向“使用產品的人”聚焦正是大勢所趨。

網民代際交替、圈層化,傳播具有複雜性

再來看看這些“使用產品的人”平時在關注什麼?注意力在哪裡?

大眾激進變革中,那些隱藏在水面下的變化

85、95後也成為移動網民的主體,分別破了3億和2億,無論是微信、微博還是抖音,這些APP都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發展起來的,手機是主要終端。

他們的觸媒習慣或者說在移動網絡上的角色定位:遊戲達人、音樂愛好者、美拍達人都在依次上升,並且二次元宅上升趨勢很快,有望從亞文化蛻變為主流文化。

俗話說“三年一個代溝”,因為網絡生活是現實的映射,在網民主體從85後到95後的代際交替中,傳播工作需要區分、對應和根據隨時出現的新情況做及時調整,從而出現了巨大的挑戰。

加之中國幅員遼闊,地區間差異也會反映到網絡上,形成不同地域的小圈子,比如一二線城市和五環外;不同職業間也會形成相對封閉的小圈子,比如醫生圈、廣告圈和時尚圈等等,讓品牌傳播更多一層複雜性。

新消費時代,購買的是“符號”而不是質量

90後、95後消費主力人群,不同於以往,他們大多生活優渥,沒有經歷過祖父母那一代的饑荒,也沒經歷父母這一代的變革,不會怕吃不飽,不會擔心買不到基礎必需品,而是已經進入了消費彰顯個性的時代。

汽車和許多其它產品一樣,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造車技術的純熟,技術上的壁壘被打破,同質化嚴重,比如10萬到20萬區間的車消費者可以選很多,配置也都差不多。消費者購買汽車也不會擔心質量問題——當然個別質量問題依然會存在,不會把汽車產品能滿足日常出行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而是轉而將這輛車是否與我的身份相符?開出去別人會怎麼看?等等這些附加價值作為購買決策的依據。

正如我們購買LV是要尊貴體驗,買加拿大鵝是彰顯自我,買蘋果產品是簡約現代……汽車已經從代步工具,被賦予了更多的品牌“符號”意義,比如勞斯萊斯的豪華、凱迪拉克的個性、寶馬的駕馭體驗、沃爾沃的安全、豐田的經濟適用等等。

大眾汽車在中國揭幕了其全新的品牌標識,採用扁平化設計風格,通過新的“律動線框”靈活使用,展現品牌的律動活力。全新的視覺語言將更注重以人為本,聚焦用戶的情感和需求,滿足年輕消費群體需求的目標也更為清晰。

大眾激進變革中,那些隱藏在水面下的變化

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首席營銷官Jochen Sengpiehl表示:“通過新大眾,我們為我們的品牌賦予了新的面貌和新的性格。現在,我們的品牌有了新面貌、新標誌,更加清晰、簡潔和精確,而且適合在各種尺寸的數字設備上呈現。”

大眾激進變革中,那些隱藏在水面下的變化

符號更簡潔和扁平化,不止適用於車身,更適用於移動終端,類似於蘋果的簡約風。可以看出,大眾在數字化和年輕受眾上的明確佈局。

未來,汽車廠商如何應對變化中的新趨勢?

答案或許是,從心理學中找突破。

從行為經濟學中,瞭解到人們的不理性,持續吸引注意力

2002年丹尼爾·卡尼曼作為心理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卡尼曼的突出貢獻在於“把心理學成果與經濟學研究有效結合,從而解釋了人類在不確定條件下如何作出判斷”。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一位心理學家,可見心理學對經濟的重大貢獻。

在1位描述清晰的9歲的有照片的叫伊娃的伊拉克小姑娘,和大量地震中失去家園的受災人群中,人們對這位小姑娘的捐贈要遠遠大於大量受災者;人們甚至還會花費鉅額的納稅人的錢去救助一隻遺落在船上的小狗,卻對改善挽救人類生命的基礎醫療設施興趣不大。啟動了“錢”的潛意識後,對無關事物獻愛心的舉動也會明顯減少……很多時候,我們是非理性的,感性是自動啟動的,所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不能完全靠傳統經濟學的理性人觀點來行事。

營銷工作與心理學息息相關,營銷的過程實際上是利用消費者心理,創造消費需求的過程,人們賴以生存的其實只有水、空氣、蔬菜等,很廉價,但是隨著新品的出現,商家創造出了很多新需求。

比如牙膏出現後,人們有了口腔清潔的新需求,並且跟個人魅力結合起來製造恐慌;為了多賣出香菸,香菸和女性權利結合起來,從而讓女性有了在公共場合抽菸的權利,讓香菸的銷量大增。汽車則一步步由代步的基本需求,挖掘上升到代表不同人的階層和品味,這都是各個廠家區隔化品牌定位和傳播的成功,最終讓消費者覺得不是“你是什麼樣的人就買什麼樣的車”,而是“你買了什麼樣的車,就是什麼樣的人”。

人具有複雜性,不能用一個維度去劃分

對於營銷的目標受眾,通常用年齡、性別、區域去做模糊化劃分,來對應不同的傳播策略和內容。但這遠遠不夠,尤其是在媒體圈層化、碎片化的時代,這樣的粗略劃分的問題不僅打動不了人,甚至連打動到目標受眾的機會都沒有——選錯了受眾所在的圈子。

在心理學中,比較常見和權威的劃分人格的方式是大五人格,通過量表來測出某個人宜人性、盡責性、外向性、進取性和情緒性五個維度上分別的得分,通過得分高低來判斷這個人的特徵。

比如,外傾性高的人善於交際、喜歡群居;外傾性低的人膽小內向、少言寡語;高宜人性的人寬容、易親近、熱情、信賴他人;低宜人性的人冷淡、無情;進取性高的人有好奇心、創造力、藝術的敏感性;相對的另一個極端則是保守、傳統……通過這些判斷我們就知道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格特徵,對應什麼樣的傳播策略或活動。

大眾激進變革中,那些隱藏在水面下的變化

而具體到品牌傳播中,這個過程是反推的,我們通過網民呈現在網上的路徑來判斷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從而給推薦相應的活動。比如經常去歌廳、高爾夫球場、酒會等場所的數據,可以推斷他是一個高外傾性的人,那麼,諸如車主聚會之類的活動可以多邀請參加。關於這一點,如果您有剛預訂完機票,酒店、接送機服務的出租公司就會發來推送信息的經歷,便可以理解這個過程是怎樣的——當然,這是一種初級的大數據算法推薦,還沒有到直抵心坎的效果。

大數據,是瞭解消費的重要途徑,但是現在國內的使用還在探索階段。大數據通常打的標籤還比較泛泛,比如性別、年齡、學歷,甚至連是否結婚都沒有涉及,所以未婚者經常會收到兒童教育機構的推送;客戶流失了,卻並不知道原因,更別說提前預警了……而如果大數據加上心理人格分析,將人格因素通過瀏覽路徑、搜索關鍵詞加以固定,轉變為可量化和定性的分析結果,以及傳播路徑建議,未來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傳播學前輩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為什麼玩抖音的通常都是娛樂的,刷知乎的是高知,進B站的是二次元……這與媒介的特性及產品屬性是相關的。

現在品牌傳播常用的工具有“兩微(微博微信)一抖”,在這些渠道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以下心理學原理可以利用在這些具體媒體通路上。

抖音:相似性+共情力。相似的人容易被吸引,所以抖音總是在用算法推薦給你看過的同類感興趣的內容,從而很容易出現“抖音1分鐘,人間3小時”的狀況。而共情即同理心,抖音的算法機制是一級一級給流量推送,比如你的內容好了,會選推薦一波,如果第一波反饋好,再推薦一波……以此類推,也就是說內容的源頭和吸引第一波受眾最重要,操作要點我認為是利用同理心,做自己喜歡的或者25-30歲抖音主流群體喜聞樂見的內容,最容易吸引人。

微信:高級需求。我們轉發微信中的文章,即使不說什麼,也代表對這一題材和觀點的認可,或者單純地刷刷存在感、優越感等,都是在滿足基本的安全和生理需求之上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體現。所以,微信傳播首先要讓客戶覺得我閱讀、轉發你的內容能夠得到我這些高級需求的滿足,否則就還是存在於之前傳統大眾傳媒時代的自說自話式的宣傳,與我何干?

微博:從眾心理。微博是一個開放的廣場,任何人都可以說說,任何人說的話都有可能被公開化。雖然有一些觀點說微博會被取代,但不可否認的是,每次熱點、爆點事件,都首先因微博而火。所以,企業微博傳播,要保持對熱點的敏銳性,話題的參與性等,利用受眾的從眾心理,達到從眾的效果。

總之,未來的營銷趨勢是“從關注產品到關注人”,利用大數據和心理學,讓營銷更精準影響目標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