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作者 | 庞茂琨

(本文原标题:《手稿的创作理路与视觉机制》)

设计 | 张涵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如果不是7月份要在武汉合美术馆举办手稿展,也许我很难有时间静下来认真地思考、清理关于“手绘”、“手稿”、“素描”、“线条”、“涂绘”等等这些被自己忽视,但却早已成为我日常创作基本方法与观念述说的这一部分内容。此刻端坐下来,同样手持纸与笔,不免思绪万千而难以像平常画画时那样信手拈来。对于“手绘”系列概念的理解,美术史家常会把它作为研究艺术案例的重要斧正材料,批评家们则将其提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进行理论性的归纳研究。其实, 关于这一概念,对艺术家而言似乎简单得多,它主要呈现为贯穿在艺术家个体创作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但又因艺术家个性化的语言差异,变得多元而含混、复杂又神秘。我想这也是策展人之所以将展览定义为“手绘之谜”的原因所在吧。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手绘之谜”至于我而言,这个“谜”应改为“迷”,即迷恋之意。正是对于手绘方式的痴迷才不断促使我在绘画的视觉语言中持续地推进、深入和拓展。今天,那份迷恋变得更加成熟,它已然成为自己手绘语言的一种日常方式和创作习惯。我想借此机会结合自己多年以来的创作感受,对我的手稿做一次梳理,在此与大家共勉。正如策展人殷双喜所言在西方绘画的语系中,与手稿最为紧密的两个概念就是素描和速写。在我看来,与油画相对,素描和速写均有属于自身艺术形式的语言特点,是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同时,在一幅作品创作的始终,素描和速写往往又是蕴含其中的重要步骤和过程,从这个方面来讲,往往又会把素描或速写统称为艺术家“手稿”。基于此,我想通过文章主要理清三个问题:第一,在时间的脉络中,回忆整理出我的素描语言风格形成的始末;第二,结合自己创作的不同时期,伴随着艺术风格及思想的转变,谈一谈对于手稿方式不一样的理解及运用;第三,在自己的手稿中拣选出独立的创作作品,分享我对素描、速写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的个人体验。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我最早接触素描是在准备要报考川美附中的时候。出于从小对于绘画的热爱,当年幼的我第一次知道距离我家一山之隔的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恢复招生的消息后,便开始四处求教,积极准备。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感受到可以通过单一的线条排列、涂抹去塑造形体,表现空间,有了对于素描的基本概念。不同于中国传统艺术中线条表现的概括性与平面性,源自西方绘画体系中的素描,用线更加注重整体感,通过黑白灰的色调表现空间与体量。这让习惯了用中国传统线描方式的我对绘画有了全新的认识。记得当第一次看到伦勃朗的素描手稿时就被其中的用线方式的丰富所吸引,在一张作品里,线条可以是粗犷、概括的,也可以是细致入微的。之后门采尔、康勃夫的素描也都先后影响过我,加之在附中、大学时期不断深入地学习,日益累积了我对于素描的认知与理解。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可以说,在绘画的初始,素描无疑是一种最基础的认识形体、认识绘画、认识艺术的手段。通过素描可以使我们建立起造型上较为专业化、科学化的观察方法、认识方法,同时更是训练表现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长期大量的素描磨练中逐渐增强眼、手、心的灵敏度和协调性,进而从方法中脱离出来,形成一种自为的、主动的、具有一定深度的体验方式,最终为艺术家的情感及观念服务。结合我的创作体验,我想当素描作为一种体现创作意图的工具时,它是便捷的, 随意的,但是认真面对起来,它其中的语言细节却又是复杂而具有个性化的。沃尔夫林曾在他的艺术史研究中用

“线条与涂绘”这两个概念来分析古典绘画,其实这两个概念也可以对应到艺术家绘画的风格中。在我的素描中,线条与涂绘几乎都在同时运用,但总体来讲我更倾向于用线造型的整体感,这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我比较倾心于古典艺术的绘画语言,另一方面也有一直以来对于线条表现的情结使然,可能是从小拿着毛笔临摹连环画的线描人物,已经让自己潜意识中对线条有了自觉地敏感。这大概就是我所能概括的关于我的素描手绘风格形成的始末。

点击进入深度阅读 专访庞茂琨:我艺术创作的每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叛逆

点击进入深度阅读 庞茂琨:人生如戏,戏见人生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接下来,我更愿意与大家分享关于第二个问题,即作为手稿的素描、速写,在我的不同艺术阶段,它们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我对它们的不同理解和运用。这是我想讲的关键问题所在,也是此次展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在我看来,一个艺术家其绘画语言的个性化是整体的、不应是拘泥于对某种媒介材料的形式“玩味”,而是由绘画语言所映射出的其内在艺术观念生成系统的不断完善与呈现。因此,在我创作的始终,手稿关系到最终作品的呈现和表达,这也是手稿对我而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在我不同的创作阶段,手稿所承启的作用也有所区别。这是因为一方面在于随着图像技术工具的不断便捷,数码相机、电脑以及快捷的图像处理软件取代了素描,能够为油画创作前期提供更为直观、有效的参照草图;另一方面,随着创作的积累,当视觉语言已经不成为绘画所解决问题的关键的时候,日常的思想及其创作观念的生成成为我最为看重和在乎的东西,而这些转而即逝的灵感或者想法成为我迅速记录的重点。以此来划分的话,我的手稿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是在1980 年代大学时期到2000 年初期;第二个阶段则是从2000 年初期到现在。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在第一个阶段,我绘画的创作方法是在古典主义艺术的创作范畴之内的,力求画面语言的完整、细腻。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油画创作之前,我会不遗余力地反复画素描小稿,特别是人物的细节表情更会斟酌再三。因此,常常一幅作品从草稿到油画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的时间。第二个阶段与第一个阶段的划分可以以2007 年的《每天的晚宴》与2010 年上海个展的手稿为分界线。在最近的创作阶段里,因为日常工作的繁忙把创作的时间割裂成零碎的片段,但日新月异的生活却又不断制造着现实神话,于是及时迅速地把日常瞬间记录起来,把即刻生成的想法归纳、整理成为我最迫切的愿望。所以在最新的手稿中,可以看到的是随意的、概要的速写记录,甚至作品的完成性也被大段的文字所取代。这时的手稿,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个关于创作思路的方案,它是一段时期我的思维轨迹的呈现。而最终完成的作品则是要经过对这些手稿的归类整理后,再次组合呈现的。尽管在画面上,手稿与油画作品没有了准确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将二者穿连起来却更能够阐释作品产生的过程性。那么,对于观众而言,这一时期的手稿也许不及第一个阶段的可观性强,但对于我本人而言,它们对于我的创作观念的深入拓展却是极为必要的。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在“鸿篇巨作”的创作之余,偶尔画画素描又可以使我彻底放松下来。在这轻松的片刻,我可以真切的去接近自然, 倾听内心。也正是素描的便捷性与随意性,是其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的意义所在。在手绘的过程中,艺术家无需拘泥于表现上的陈规与法则,可以放松的顺应自我的感受,顺应那些不断朝你涌现的自然活力,在不经意的涂绘过程中获得启示与力量。由此,素描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所能显现出的丰富且不断变化的生命活力,期间它相当充分、相当深入的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显露出作品的精神内涵,也使观者更能明确而直接地感受到艺术家的视角和意图。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此外,我还喜欢在素描中不断尝试涂绘的自由,在手绘的过程中去找寻各种材料的碰撞在一起的可能性,比如中国传统的笔墨、纸材、长卷轴,以及等人大小的尺寸等等。在不断更换的媒介中延展、释放着绘画的快感,其中,最多的就是我的色粉画。在有色纸上作画,素描的线条加上色粉的高光和亮团既能省略很多东西,又能将重要部分表现出较丰富的内容。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在具体绘制中,我着迷于色粉笔的轻重缓急所形成的光与线变幻无穷的节奏感,以及用手指皴擦出的柔和而充满冷暖和纯度变化的灰色层次,这些形式语言的各种元素最终形成的一种气韵充融的整体感即是我所追寻的,也令我沉醉于其中。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同时,熟悉我的观者都可以明显的发现在我喜欢画人物肖像素描,特别是女性形象。因为女性在我看来更为神秘和具有神性,因而我把她作为我绘画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精神表征,以揭示我对艺术的深度体验。特别是在那些彝女作品里,更是寄托着我对于美的理想与崇敬,她如同一段神话,显现着我内心深处一种近乎宗教似的眷恋自然的情怀。现代女性这些人物的情态也是自己内心中长期积压后所生成的,尽管她们从风格上讲属于写实范畴,但其中的主观成分还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看似具体而真实的面容和表情里,其实永远都蕴藏着自己偏执的嗜好和审美的选择,那种感伤、静穆和圣洁是心中永恒的主题。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 “庞茂琨:副本2020”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年,摄影:洪晓乐(展期:2020年1月10日至2020年3月24日)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 “庞茂琨:副本2020”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年,摄影:洪晓乐(展期:2020年1月10日至2020年3月24日)

以上三个问题不知道是否能让大家更能真切地了解我的创作,但不论如何,观者通过手稿的阅读能够连接到艺术家最为日常艺术经验与最为原初的心性流露。而这样的心性流露往往又能真实揭示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艺术理念。可以说, 手稿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对绘画形式的单纯化体验,同时这种体验也推动艺术家对客观物象的观察、理解和表现, 并将我们内心的真实融于其中,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沟通与平衡。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 “庞茂琨:副本2020”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年,摄影:洪晓乐(展期:2020年1月10日至2020年3月24日)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 “庞茂琨:副本2020”展厅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0年,摄影:洪晓乐(展期:2020年1月10日至2020年3月24日)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庞茂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画院院长、重庆美术馆执行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庞茂琨艺术手稿研究展在武汉合美术馆的展出,本书是为配合展览而出版的图书,全书以素描为载体旨在集中呈现庞茂琨艺术创作的手绘特点,并揭示庞茂琨油画创作作品形成的过程。全书收录作品三百余件,涵盖了新旧时期所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作品,书中还收录了部分研究文字。

详情请扫描下方“艺术好物”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艺术野疯狂微店下单,原价680元,现价438元。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彭先诚画集人物卷、花鸟卷、山水卷》 | 诚者灵·第二卷

该书收录了我国著名国画家彭先诚先生的人物作品240余幅作品,展现了画家在艺术创作上独特的个人风格,在用色、用墨、用笔上自然随性,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又有现代绘画的创新。该书的面市将对广大国画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是国画收藏者和国画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好书。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戴卫写生60年》

作者简介:戴卫,四川成都人,斋号“风骨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名誉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内容简介:本书经由作者亲自整理,编辑将其几十载珍贵作品按创作阶段、年代、主题经过层层甄选,用心审稿、装帧设计,耗费心血,最终装订成这本精美的画集。图书布面压纹,四色精印,内页更有高清跨页长图,力求高度还原戴老手绘原稿真实模样。

庞茂琨的手绘之谜

艺之秋声丨一台会发声的黑色柜子,为什么艺术家们都在追?)节后顺丰快递全面恢复,SEED黑胶唱片一体机,宅在家里的独家经典HIFI。详情请扫描“艺术好物”二维码进入艺术野疯狂微店下单。凡下单附送黑胶唱片一张。

孟涛:情绪记忆与独有之谜

最繁华又最冷寂丨大慈寺茶园的传奇秘语

封城时刻,回去的人回不去的人,都看看他镜头里故乡的景

K空间图像叙事:何多苓罗中立张晓刚周春芽郭伟庞茂琨

手绘之谜 | 这十人的作品,透露绘画怎样的隐秘之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