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消費有陷阱 度小滿錢包助力用戶守護“錢袋子”安全

疫情特殊時期,“宅”成為了生活的主基調,人們不約而同地把生活中熟悉的一幕幕搬上了虛擬社交的“雲平臺”, 形成了雲辦公、雲服務、雲娛樂、雲聚會等雲社交的新場景。但是,人們在享受便捷消費的同時,不法分子盜用用戶個人信息、盜刷用戶賬戶的案件也屢見不鮮,個人信息洩露已經成為威脅資金安全的風險源頭之一。

度小滿錢包(原“百度錢包”)提醒廣大用戶,近期很多新型詐騙時有發生,需要保持警惕加強防範。

案例1:疫情期間,受害人A想捐款支援抗疫。不法分子通過虛假網站,冒充慈善機構、民政部門、醫院、愛心人士等發送“獻愛心”的虛假募捐信息,利用A的同情心實施詐騙。A點擊了不法分子發來的不明鏈接,填寫自己的相關銀行信息等,造成了資金損失。

案例2:受害人B經朋友介紹認識一男子,稱有辦法利用疫情期間特殊政策申請貸款利息減免, B將個人身份證件、銀行卡照片全部提供給對方,配合告知短信驗證碼,導致被冒名開通了賬戶,使得銀行卡里的錢被全部轉走。

案例3:受害人C於節前購買過飛機票並退票,後認識某航空公司內部人士稱可補償退票費,於是C通過對方發來的鏈接開始申請,並在創建帳號過程中輸入本人身份證件、銀行卡號,而且設置密碼時使用的是自己常用密碼,沒有對密碼安全進行防護,最終C發現自己的幾個網絡賬戶均被盜,賬戶餘額被全部消費。

其實,支付密碼、銀行卡號、個人證件信息的保護是防範電信詐騙的重要防線。

度小滿錢包提醒廣大用戶:疫情特殊時期,對利用網絡貸款、推銷藥品與防疫物資、代訂車票旅店、獻愛心募捐等多種形式手段詐騙的違法犯罪活動應提高警惕;也應在日常金融行為中提高安全意識,加強支付密碼保護,設立獨立的支付密碼,並設定支付、轉賬限額提醒,對任何陌生人轉賬提高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