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战疫场上有了红色“免疫力”,到底有啥变化→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北外滩街道各居民区

建立起四级联防联控网络

以“党小组包干”的工作模式

“看好楼、守好门、管好人、尽好责”

在疫情防控的同时

引导越来越多的人

参与到这场战“疫”中


组织作堡垒:

党建工作在居民楼延伸


北外滩街道持续深化家园党建,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在划小做实党小组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做到党小组与居民小组一一对应,筑牢织密疫情防控的“天罗地网”。

社区战疫场上有了红色“免疫力”,到底有啥变化→


景星居民区党总支积极制定以党小组为单位的防控措施,要求党小组长做好“情报员”工作,迅速在每幢居民楼拉起一张人员“作战网”,同时将走访排摸的信息汇总成册,形成“一本账”。

社区战疫场上有了红色“免疫力”,到底有啥变化→


提篮桥居民区党总支结合“兰村姆妈”党建特色品牌,组建了多个由党员为主、居民及志愿者为辅的党小组护卫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做好防疫宣传、信息排查、邻里互助、异常情况巡查上报等工作。

社区战疫场上有了红色“免疫力”,到底有啥变化→

社区战疫场上有了红色“免疫力”,到底有啥变化→


党员作模范

凝聚作用在居民楼发挥

社区战疫场上有了红色“免疫力”,到底有啥变化→


“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鲜红旗帜。”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北外滩街道通过不断释放党员的“光”和“热”,切实发挥着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社区战疫场上有了红色“免疫力”,到底有啥变化→


晋阳居民区各党小组与党员志愿者积极配合居委干部采取地毯式循环排查,全面拉紧小区疫情防控网。党员志愿者主动参与居民楼疫情防控,承担起“观察员”的职责,及时提醒和告知返沪人员扫码登记的任务。楼内出现居家隔离人员后,党员志愿者成了“服务员”,传递着“隔离不隔心,隔离不隔爱”的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对于楼内的特殊人员,如独居老人,大病以及困难儿童等群体,党员志愿者成了“自家人”,对他们的关心比平时更加细致到位。除了关心老人的一日三餐,他们还帮助老人解决跳闸停电、医院配药等各种生活难题。

社区战疫场上有了红色“免疫力”,到底有啥变化→


群众齐参与

防控力量在居民楼汇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各居民区通过党组织、党员的引领,让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参与到这场战“疫”中来。

社区战疫场上有了红色“免疫力”,到底有啥变化→


东大名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协调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和社区民警,共同解决辖区内“居住+商住”楼防控难题。

社区战疫场上有了红色“免疫力”,到底有啥变化→


针对居住区域,对进入小区的所有人员严格管理,做到凭“身份证、小区出入证”二证合一方可进入小区,自1月22日以来每日三次对楼道定期消毒。针对商住区域,成立由老干部带头、党员参与、业主共同合力的“i临江党小组护卫队”,党总支统一协调竞力物业公司合力管控,街道通过“定点固守+应急处置”的管控机制,安排机关、事业和区增派干部协助居民区保证每栋楼至少有一人在工作时间全天候驻守。针对商住两用的临江大厦,i临江党小组护卫队配合物业排摸每家单位信息,登记在册,逐步全面掌握了临江大厦的商户信息,同时要求每家单位在复工前完成“三材料两登记”,即企业复工备案表、承诺书、疫情防控方案,进行复工企业和复工员工网上信息登记。

社区战疫场上有了红色“免疫力”,到底有啥变化→


东大名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建引领,早在1月22日就率先开展小区外地返沪人员排摸登记,1月31日协同物业封闭临江大厦西大门,2月10日对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外滩街道

将家园党建和疫情防控相结合

用细致的服务构建“情感认同”

面向居民的不同需求

提供更具综合性、层次性的服务

使家园党建和社区治理充满活力和动力


资料:北外滩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