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日:新解道德经第15章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

①善为士者:指得"道"之人。

②容:形容、描述。

③豫:原是野兽的名称,性好疑虑。豫兮,引申为迟疑慎重的意思。

④涉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⑤犹:原是野兽的名称,性警觉,此处用来形容警觉、戒备的样子。

⑥若畏四邻:形容不敢妄动。

⑦俨兮:形容端谨、庄严、恭敬的样子。

⑧客:客人。

⑨涣兮,若冰之将释:形容流动的样子。

⑩敦兮其若朴:形容敦厚老实的样子。

⑾旷兮其若谷:形容心胸开阔、旷达。

⑿混兮其若浊:形容浑厚纯朴的样子。混,与浑通用。

⒀浊:动态。

⒁安:静态。

⒂不欲盈:不求自满。盈,满。

⒃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一本作蔽不新成。

【解读】

本章必须要弄清楚下列问题

1. 得道之人具有哪些表现形式?

2. 在动荡不安时候,能做到“静”;在安逸不进时候,能修炼“动”的工夫。保持此“道”的前提是什么?

【引语】

老子在这章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得“道”之士的品格、心态和精神境界的描述,表面上看起来“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实质他们只是具备常人所具有的“谨慎、警惕、严肃、融合、淳朴、旷达、浑厚”的表现形式,他们的行为表现并不怪诞。比如太极拳在行拳走架中,脚迈出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身体各个部位虚而不屈(棚劲不丢)“若畏四邻”、气血在四肢运行中,身体肌肉松得好像盐放在水中向四周扩散“若冰之将释”、胸空腹实,即“旷兮,其若谷”等。二是得“道”之士所具有的能量,即在动荡不安时候,能做到“静”;在安逸不进时候,能修炼“动”的工夫。。

一.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时候善于得道之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1. "微妙"就是观察很细致。

2. "玄通“就是不问不知,一问全知。

3. 为什么得“道”之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因为古时候得“道”之士掌握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他们通天彻地,精妙到妙不可言的境界,便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一个人如果达到了松、静、定、空的境界,气血通过身体的各个经络、穴位都能感知。十二经络,身体的各个穴位以及二十四个节气都是古时候得道之士练功打坐感应出来的,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现代科学技术无法检测出来,故“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二.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加以形容(或描述)他。

1." 强“为勉强的意思。

三.“豫兮,若冬涉川”: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这是对得道之士心态的描述)。,

1. 豫兮,引申为迟疑慎重、谨慎的意思。

2. “谨慎”不是小器;谨慎与小器是两回事,有些人做人做事很拘谨,过分了就是小器。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四.“犹兮,若畏四邻”: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这是对得道之士心态的描述)。

1. “犹“用来形容警觉、戒备的样子,好像老鼠刚出洞,先向四周观察,然后将身子慢慢出来。

“犹兮,若畏四邻”与“虚而不屈”是一样的意思。

虚而不屈:在太极图中,白鱼表示虚,黑眼睛表示实。

白鱼并不表示没有,即虚而不屈。 白鱼尽管表示“虚空”,但是白鱼照样具有黑眼睛“实”的气势,它是虚中有实,即虚中随时都有变实的气势,这就叫“虚而不屈”。

太极拳中,虚的部分照样有棚意(或者叫棚劲不丢)。

汉文帝刘恒在代国时,对付匈奴的策略“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以及比尔盖茨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这些都是“犹兮,若畏四邻”的例子。

五.“俨兮,其若客”: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这是对得道之士品格的描述)

1. 俨兮:形容端谨、庄严、恭敬的样子。

【论语】“君子不重则不威”这个“重”就是自重,不要以为把脸上的肉拉下来就是“重”。

六.“涣兮,若冰之将释”: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这是对得道之士精神境界的描述)。

1. “涣"就是潇洒洒脱,比喻人能顺应潮流而不固执。

七.“敦兮,其若朴”: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这是对得道之士精神境界的描述)。

1. “敦"形容敦厚老实的样子。

八.“旷兮,其若谷”: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这是对得道之士精神境界的描述)。

1. "旷"形容心胸开阔、旷达。

2. 如何做到在职场上宽容待人?

身处职场,磕磕绊绊是难免的。然而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又何必计较太多?在职场上,当你取得成绩被人嫉妒时;当你怀才不遇时;当你与下属、同事或上司发生口角,甚至兵刃相见时,何不用宽容这个法宝,去化解掉那些摩擦和恩怨?

在职场上,一个领导要有容人之量,要懂得“宽以待人天地宽”的道理。有时候,下属做错了事,领导要秉着宽容之心,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要知道宽容别人,自己同样能受益。

齐桓公不计私仇,宽容射他一箭的管仲,还让管仲当上了丞相,成就一代霸业。

楚庄王宽恕了调戏了他妃子的部下,结果在危难的时候得到了这个部下的舍命相助。

生活中很多事都是如此。水太清了鱼就不能活。领导者如果抓住与下属之间的小恩小怨穷追不放,结果往往使小事变大,最终反而难以收场。以宽宏大量对待下属,才能体现出一个领导者高尚的人格。

将军额头跑得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宽以待人,虚怀若谷,是君子风度,大将风范。除了领导对下属要宽容大度外,同事之间也应互相忍让,以顾全大局。

宽容不是无能,而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宽容可以消除与他人之间的不必要的摩擦和隔阂,达成有效沟通,有利于同事间的团结友爱。对人大度,大人不计小人过,对人对己、于公于私都是利多弊少。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的一段台词:宽容是天上的雨露,滋润着土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处事让一步为高,退一步海阔天空;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恕”是人的修身之道,更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为人如果心中无恕,一味地争强好胜,你争我斗,势必导致失败。

古人云:人若无恕,人所不亲。在职场上,大可不必挖空心思争强斗胜,浪费心机。人在得意之时,要多想想失意时的心情,如果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为人多点宽恕,那么职场上的明争暗斗就会少些。否则,你争我斗,一来二去,最后大多是两败俱伤。

九.“混兮,其若浊”: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表示一个人能够和众人能融合在一起(这是对得道之士品格和精神境界的描述)。

王阳明说: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看到你也是圣人,这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个不愿意同你亲近,谁个不爱戴你,自然满大街的人看到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是得道之人。

“和其光,同其尘”是一样的意思。

十.“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慢慢地变得澄清呢?谁能在安逸不进中活动起来慢慢地生长呢?

第一种解读

1. 得道之人能以“静”的工夫使污浊变得清净,以“动”的工夫使安逸变生长,即在动荡不安时候,要修炼“静”的工夫,在安逸不进时候,要修炼“动”的工夫。

2. 善于调整自己的状态思路,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学会净空自己的内心,以归零的心态,做到心中无我,念中无他,朝中无人,学无止境。

第二种解读

“浊以静之徐清”就是出淤泥而不染。

十一.“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 在动荡不安时候,能做到“静”;在安逸不进时候,能修炼“动”的工夫。保持此“道”的前提是什么?

不自满,即学会净空自己的内心,以归零的心态,做到心中无我,念中无他,朝中无人,学无止境。

3. 什么叫“求道”?

分享下面一则故事或许能给你启示

当年赵州和尚名噪一时,很多人向他问道,赵州和尚有句名言就是“喝茶去”,他给问道的人倒茶,茶满了他还接着倒,于是那个人顿然开悟。什么叫“求道”?明白了吗?水不停地倒进去,往外溢,这不是“求道”,要把杯子里的水清空,你那个“道”就在里面,所以把旧的去掉,新的就来了。这个“道”告诉我们不要自满,要虚空。

十二.“夫唯不盈”:不自满,不自以为高。

十三.“故能蔽而新成”:

第一种解读

正因为不自满,所以能去旧更新。

第二种解读

古老的东西,古老的智慧,认为已经成为故纸堆的东西,却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