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太后的靈符、大帥的豪言和文人的諛詩


1900年,太后的靈符、大帥的豪言和文人的諛詩


1900年為農曆庚子歲,是中國的大災年。慈禧太后為了一己之私,自不量力,借重義和拳,向列國開戰。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攻陷北京城,太后和光緒倉皇逃到西安。史稱“庚子事變”。

在這場鉅變中,一位四川籍官員高樹用一系列七言詩記錄他目睹耳聞的種種大事、奇事、慘事,後匯成《金鑾瑣記》一書。金鑾者,指帝后所居之宮殿也,可見其所記的主要是發生在中樞的大事。高樹出生在瀘州的世家大族,兄弟中有三進士、四舉人。他在光緒己丑年(1889)與弟弟高枏同科中進士,分發兵部,從主事做到郎中,充軍機章京。後外放為錦州知府。軍機章京是從各部抽調一些優秀的中層官員到軍機處值班,號稱“小軍機”,軍機大臣一些擬稿、收發、歸檔等涉及到軍國大事的公文處理必須假這些“中辦秘書”之手。章京們接觸的是大人物,看到的是核心機密。因此高樹所載,許多是清廷中樞的第一手資料。

高樹一直活到1931年才去世。《金鑾瑣記》收錄的詩,對慈禧太后和其所寵幸的各佞臣滿是諷刺、挖苦和譴責。書中有幾十首詩寫事變中太后及各佞臣的顢頇、蠻橫、無知、虛偽、懦弱的醜態。以下節選數首,並稍加分析。

漢宮絡繹召神巫,八陣紛陳元武湖。

昨遇瑤池青鳥使,宣傳阿母受靈符。

這首詩寫慈禧太后在眾佞蠱惑下,相信了義和拳的鬼把戲。元武湖即玄武湖,為避康熙爺的名諱玄燁,玄武在北,指的是皇家園林北海。大太監李蓮英把義和拳的師兄弟請到御苑做法佈陣,慈禧太后親臨,拜受了刀槍不入的靈符。將太后比作瑤池王母娘娘,很是貼切。上古神話言西王母有三青鳥代為取食報信。

伏弢裹甲臥雕鞍,巷口居民不許看。

聞道前軍藏大帥,低頭騎馬渡桑乾。

1900年,太后的靈符、大帥的豪言和文人的諛詩


這首寫甘軍統帥董福祥的狼狽。董是左宗棠在平定陝甘內亂時招撫的民間武裝首領。此人作戰勇猛,忠心耿耿,被太后倚為干城。只是作為赳赳武夫,昧於世界大勢。董福祥是堅決的主戰派,君主在儀鑾殿見外國公使時,他在殿下大呼“我不怕洋人!”德國公使克林德和日本使館書記官杉山彬便是他的甘軍給殺掉的。開仗後,甘軍會同義和拳攻打使館區和西什庫教堂未克。《國語·晉語九》:“”鄭人擊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後用伏弢比喻浴血奮戰,受傷不下火線。可這樣一位牛氣沖天的大帥,在戰敗後藏在潰退的士兵裡,偷偷地逃出城,渡過了桑乾河。兩宮及群臣逃亡西安,從北出城,過居庸關,先至河北懷來縣。桑乾河流這一帶。

明明狂寇似黃巾,竟說中興好義民。

誦罷新詩忙避亂,短衣負擔出城闉。

此詩寫一位知名文士吹捧義和拳的醜態。義和拳原本是黃巾那樣的“賊寇”,而這位文士稱讚其為輔助朝廷中興的好義民。他和高樹頗有交情,剛剛給高樹誦讀完誇拳民的新詩,高樹告訴他說,聯軍已經攻入內城了,你還不知道呀?於是這人連忙短衣打扮(化裝成老百姓),挑著擔子逃出城門了。高樹自注說這文豪為“名士,楚人”。我懷疑此人是光宣年間著名的詩人樊增祥。樊增祥,字嘉父,別字樊山,湖北恩施人,他父親是左宗棠做師爺時的死對頭樊燮。慈禧太后很對他頗為欣賞,曾經三次召見他。他也確實在國變後逃出北京城,追隨太后到了西安。樊增祥後來回京,寫了首有名的《後彩雲曲》。在這首詩裡他把大禍歸咎於端王和董福祥,詩中雲“紅巾蟻附端郡王,擅殺德使董福祥。”《後彩雲曲》主要演繹名妓賽金花以身許國,用色相籠絡聯軍統帥瓦德西的故事。據說十二年前賽金花隨狀元洪鈞出使德國,瓦德西認識了賽金花,對這位中國外交官的小妾垂涎三尺。此番以勝利者的姿態佔領北京,而已喪夫的賽金花重操舊業,向瓦德西自薦枕蓆,一定程度保護了北京城沒受到大的破壞。

樊增祥寫道:“徐娘雖老猶風姿,巧換西裝稱人意。”“將軍七十虯髯白,四十秋娘盛釵澤。普法戰罷又今年,枕蓆行師老無力。”瓦德西時年68歲,稱“七十虯髯白”不為誇張,賽金花30歲(一說36歲),正是徐娘之虎狼年華,樊增祥詩云剛經過普法之戰的瓦德西,在枕蓆之上作戰,肯定是衰老無力。

深閨之事,詩人何曾親見?想當然耳。此兩句夠汙的,絕對的少兒不宜。

高樹在《金鑾瑣記》中亦有一詩詠瓦德西與賽金花之事:

京國相逢掩面啼。羅敷即是使君妻。

儀鑾殿上新巢暖,旅燕成雙瓦德西。


詩的第二句用《陌上桑》之典。儀鑾殿是慈禧太后的寢宮兼辦公之所,現在被聯軍佔了,成為瓦德西的下榻之處,而賽金花夜往儀鸞殿陪宿。瓦德西將軍躺在大清帝國太后的鳳床上,有佳人在懷,他的夢一定很美好吧。

一場讓無數黎民受苦的國變,人們喜歡傳頌的還是這種香豔的段子。瓦德西和賽金花之事,後世史家已證明多是詩人穿鑿、臆想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