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能玩吃鸡、能看抖音、能远程操控、能智能支付,不知什么时候,这种“智能”元素忽然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而关于玩“屏”的游戏也正式开始了。

  这就是汽车行业的状态——系统越做越智能,汽车也越来越聪明,“智能”二字甚至成了不少新车亮相的“名片”,好像一时间整个行业玩家都挤入了“车联生态”这条赛道,让人不禁想问:以后是不是也会像卖苹果一样卖汽车了?哇偶!如果汽车真变成了一个大型数码产品,你会为“屏”这个兴趣点买单吗?

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目前还是“三分天下”

  未来汽车倘若真的进入到了万物互联的时代,恐怕如今的过度,就要先从“车机屏”这个点说起了。目前,大有“三分天下”的态势:第一派,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合资品牌车机,比如福特的智能互联SYNC+系统、通用的MyLink+智联系统、奥迪MMI多媒体交互系统等。第二派,则是后来居上的自主品牌车机,比如上汽荣威、长安、吉利、比亚迪等企业就十分注重智能化的投入。其三则是造车新势力梯队,基本新车在推出时都会用智能科技做卖点。

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而就目前来看,自主品牌车型以及造车新势力无一例外的都朝着“智能化”方向在前进,屏是越做越大、功能集成也是越联越广,且标配的车系也是越来越多。总之,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传统合资品牌车机在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这两派的映衬下,显得有点“步调太慢”,比如我们常见的日系品牌车机,显然其重心就尚未放在这块屏上,似乎对娱乐功能和智能化方面并不在意,当然这也和用车文化有很大关系。但也有提前布局的,比如安吉星。

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为何国产车比合资车更在乎“智能化”

  综合来说,其实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综合成本的考虑、二是整车的布局体系。按照逻辑,传统车企更习惯于将安全、配置等因素放在首位,并结合成本做考虑。而据了解,加个智能的车载大屏成本并不低,加上传统车企受限于内部流程、整车开发思路及各种安全因素的考虑,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做极大改变,进而在“屏”上的推进步调就会慢一点了。

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但对于自主品牌和新势力来说,已有了合资品牌这个劲敌,所以谁吸取了更多经验、谁更开放、谁敢花钱、谁的眼光更长远、谁才有出路,所以他们也就不得不在研发上下功夫,加之中国互联网的崛起,这块“屏”甚至开始与智能汽车挂钩,比如蔚来这类新势力就很好的证明了这点,它就是以互联网用户思维为主导的,并且谁肯率先布局谁就抢占了先机。

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所以,只能说车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过去这种传统的整车开发模式,并且需要他进一步拉近和满足用户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所以在这点上,自主品牌车型还是颇占优势的。举个例子,就拿车机最基本的语音控制功能来说,可能自主品牌10万以内的车都会配备,但在合资品牌身上,一般都是中级车以上级别的了,这也不乏让自主品牌多了些性价比。

加个“屏”有那么难吗?

  对于自主品牌和新势力来说,或许不难。因为很多车型可以直接选择和互联网科技公司做深度开发,比如采用BAT等巨头开发的车联网做打包方案,也有的是整机做深度定制的,例如我们常见的腾讯AI in Car解决方案、百度小度车载OS、阿里Alios都是很好的例子。

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这样一来,互联网科技企业正好是倒逼了汽车产业格局做升级,也进一步促进了智能化的发展和普及。不过,真正决定其差异化的,还是在于所定制的系统是否更稳定、人机交互是否更友好、以及车联网生态的布局是否更长远。

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其实可以看到,如今的车联网已经不单单只在一块屏上做文章了(比如理想ONE的四屏交互),而且还打通了车控系统(比如特斯拉),所以与其说是“屏”的竞争,倒不如说是智能汽车生态的布局,而这些,都需要有强大的核心团队做支撑,来定制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烧钱是必要的,只是,这个投入真不小。

你愿意花“巨资”做屏上的差异吗?

  你要问我差异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我认为是车联生态的打造。  其实无论是基于哪个操作系统而做的定制,对于用户来说,常用的也就是导航、娱乐这两项必不可少的功能,所以你要把这块“屏”做得“开了花”,就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圈,且无论硬件或者软件层面都需要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而如果此时还仅是做功能上的堆砌,恐怕就很难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举个例子,提及NOMI我们就能想到蔚来、提及四屏交互我们就想到了理想ONE、提及自动泊车我们就想到了小鹏,这些都是靠实力“杀”出的差异化之路,这也说明汽车将不仅仅是代步的工具,而将成为一个智能的、移动的小空间。

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再举个例子,如今炙热的OTA功能也让汽车重新塑造了车生活,比如在搭载了计算芯片、摄像头、数据存储介质等等类似这样的模块后,就可以完成远程诊断、远程监控等,节省了成本。再比如,当车辆和智能家居做了交互之后(比如吉利和京东的战略合作),也让你的生活变得更有温度。

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以上这些,无论是现在已实现的还是未来将实现的,都已将汽车这个工具融入到了智的时代,这才是差异化真正该有的表现。也就说,更多的需要根据自己的规划来做取舍及功能定制,并非功能叠加。当然,定制也并非易事,这就必然要在车联网上做更大投入。

而目前,你会为一套好用的车机而为车买单吗?

  老实说,如今已经不止一家车厂在为这块“屏”的智能在做研发了,加上BAT巨头的加入和布局,大家也都热衷于对“智能汽车”做定义来博取一席之地。

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以GKUI为例,比如智能家居的打通(打通了京东智能冰箱的功能),再比如同步定位移动实况监测,这些都是非常美好的交互,不否认确实好用,但目前实际使用来看,还未达到高频的交互目的,也就是说生活化使用的频率目前来说并不高,因为它不仅仅需要车载本身的智能,更需要第三方的打通且能够尽可能多的使用到第三方的场景。只是目前来说,真正智能的落地尚需时日,但这也是必然方向,各家提前布局不可谓是未雨绸缪。

汽车加个“屏”,才是如今造车的“政治正确”?不加还不香?

  所以,如果是对于传统车企(无论合资或自主),或许我会记住他们各自的风格,但并不会仅仅为此埋单,毕竟传统车企目前的优势还是三大件,车机和配置只能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体现,除非这种使用化场景的需求更进一步。  但如果是新势力,这俨然已和传统车企在“智能”上拉开了差距,通俗点说就是,用过之后就回不去了,所以埋单的人大有人在,而“智能化”也必然成为新势力的出路和核心竞争,这些智能化的场景也将大范围地渗入到我们用车生活中,或许未来驾驶汽车就不再是手握方向盘和脚踩刹车那么简单了。

  总之,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汽车行业就出现第一个“苹果”和第一个“华为”“小米”,待那日真正到来,我一定会排队买单……(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 王晓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