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按職稱加工資好還是按工齡加工資好?

宅心13


大家對職稱工資的理解不是太全面,有的人其實不真正瞭解工資具體有哪些項目,特別是年輕教師,看自己的工資發的錢少,沒有其他老老師發的多,就一味地埋怨職稱的問題。目前事業單位實行的工資分配,主要是職稱和薪級兩大項,在這兩項的基礎上,再按照一定的結構比例有住房公積金等五金一險。

而職稱工資中級的幾檔相差一二百元,高級的相差三四百元。而另一大項薪級工資,其實就是按照工齡計數的,說白了就是工齡工資,工齡工資相差大的有一兩千元,工齡30年以上的兩千多,而剛參加工作的10年一下的,也就1000元以內,所以工齡的時間長,評職稱一般優先,職稱級別高,工齡也長,相應的工資也就多,工齡短的工資一般就少了,有的工齡很長的人,職稱中級的,但是工資也比工齡短的職稱高的人工資高。

這麼分析就說明,現在的事業單位實際是按照工齡工資和職稱工資兩大項綜合考慮的,還是比較合理的。

不是大家以為的是按照工齡發工資還是按照職稱發工資的,單純哪一個都不合理啊。

不知道說明白了沒有。[害羞][害羞]


瀟灑君子2


拿我自己所在單位為例,我們單位共有25人,80%的員工平均年齡40歲,青年員工很少,所以當你以青年員工的身份身處這個大環境,你會覺得沒有奔頭,工作就那麼回事,每天按時上下班,完成好該完成的工作就是萬事大吉,只有在每年年底寫工作總結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一年又一年,你依舊是一個模樣。相比較在企業的同學朋友來說,我缺少了一種憧憬,一股拼勁,一種學習力。我們單位就是按照工齡調整工資級數,你到歲數了,會按照規定給你增加幾十塊錢,也影響你的年終獎勵。年輕員工坐在一起經常會感慨:熬到年紀了,就什麼都有了。單位大部分青年員工基本沒有什麼學習能力,不會因為自己在工作過程中發現了問題而去想辦法通過學習來增進能力。這種情況對於我們本身來說,會帶來什麼弊端?當你想辭職的時候,你發現你除了現有的這些本事,其他什麼都不會,還不如繼續混日子。這種情況對於領導者來說,會帶來什麼弊端?當你想用人的時候,發現無人可用。所以,我覺得未來,對於工資的調整方法,可以更人性化一點:

1.針對老員工,著重工齡方面的考量增長工資,鼓勵職稱學習設置獎勵。

2.針對青年員工,著重職稱學習方面的考量增長工資,鼓勵學習,也能夠為企業儲備更多的人才。

不同年齡層、不同崗位,按實際情況,通過職稱和工齡二者更好的相結合,來激發員工知道學習,落實行動,一個單位的學習氣氛濃厚,將會帶動無數個家庭,從而影響整個社會。


柳湧


按照在職的人員來說,兩種都有片面性,有的人雖然職稱比較高,其實也是論資排輩婚“混”上去的,不代表有什麼高水平,真實能力和職稱完全不對等。而工齡本身就是論資排輩,我剛進廠一年多的時候,廠裡經常搞技術比武,我連續幾年都是本崗位的技術冠軍,那些老師傅也比不過我,但是,人家工齡長,那時候漲工資的時候就是按照年限。退休後倒是應該統一,什麼職稱在退休後沒有任何貢獻,工齡也沒有什麼意義了,可以對工齡給予適當的考慮,但是不必太厚重,每多一年增加30、50的就可以了。


謹言慎行否則封號


退休人員加工資應該按照工齡來加最合理,退休了還有什麼職稱,你什麼都不是了,就是一個退休人員,在職時你有職稱比沒職稱的多拿很多了,退休的人應該按工齡,工資相差不會太大,如果按職稱會相差很大,希望國家不管是企業事業單位都應該按工齡來拿退休費,這樣大家都拿的差不多,貧富不會懸殊很大。


我快樂67097459


當然是按工齡加工資好。君不見,職稱評定充斥了大量的違規操作,再給他們漲工資,就是錯上加錯。而工齡相對公正的多,只要在崗一天,畢竟就是為國家服務。工齡長說明為國家付出的多,為國家付出的多就應該獲得國家的更多的工資。特別是那些曾經下過鄉的老人(1976年前下鄉知青),在下鄉期間一些人得了各種疾病,至今還病患纏身,更應該給他們重點的加工資。


dzsdzsdzs


這兩項似乎是現在工資確定和發放的基本參照,除了純體力和純計件的工作崗位外,基本都在這樣執行。

單按工齡計發工資,一個立見的弊端是都靠混。

單按職稱計發工資,一個立見的弊端是有了職稱後也是混。

制約混的辦法是獎金。可惜時下的獎金搞得太濫,單位有錢就多發,無錢就不發,使之類似於福利待遇,發了嫌少,不發就叫。

竊以為獎金最多一年發二次,年中和年終,應當有必備的來源,硬核的條件,公開透明的評定,成為員工大家明確的既定目標,而不是到時候再說的不確定東西。

以上所說主要是在單位內部能決定的內容,國家規定的工資和獎金不在此列,職稱工資拉開了過大差距也不在此列,這些問題應在與論方面加強呼呼,而涉及本單位的比如職評中扭曲的現象應在單位內仗義直言爭取避免。


鄉下人1個


我認為這兩個都不能單獨地去考量,最好的辦法是論崗位,論貢獻,論辛苦程度,綜合考量!但最關鍵的是國家和領導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才能迎得人民的擁護,否則你再好的制度都是廢紙。最典型的像屠呦呦,她雖不是工程院院士,但她的貢獻比工程院院士還大,她的工資難道就應該比工程院院士低嗎?類似我們身邊的這種事情太多了!


xingfewn


這個問題確實可以討論下,究竟是按職稱加工資好,還是按工齡加工資好?一般情況下,很多人認為職稱越高代表著專業領域能力越強,目前基本都是按職稱加工資的多。這合不合理呢?當然有它合理的一面,但是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職稱高不一定能力強。職稱確實能具有一定的反映工作能力的能力,但是這並不是全部,目前社會上升職稱存在太多水分,關係戶、用錢買等耍小心機行為可以說並不罕見,這樣就使得職稱的含金量下降,職稱高,但是能力不一定相符。

那按工齡加工資會更加好嗎?按我的看法是這個會更加好,首先工齡代表著經驗,工齡越長,經驗就越多,加薪那是當然的了。目前升職稱多數需要發論文、做課題,專業職能好,不一定寫文章水平就高,寫不了論文,做不了課題,你的職稱就無法提升,這樣導致很多有能力的人升職稱很有難度,如果工資就是沒提升的空間了,這樣只是會削弱他們的積極性。所謂術業有專攻,正如讓一個臨床大夫去做實驗、發文章升職稱,技術不行,又有什麼用呢?


xjc小醫


感覺這個問題需要區分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別的單位。如果是機關事業單位,那麼按照職稱加工資較好或者說職稱對工資增長的影響比例大,而如果對於教師而言,則按照工齡加工資較好或者說工齡對工資增加的影響比例大。

一、重職稱輕工齡的好處

1.選拔作用強。不管什麼類型的事業單位,職稱相對還是相對稀少的,所以越往上走競爭越大。由於稀少,所以能力強、表現好的先提拔,一旦有人佔了這個位置,則職稱會變得更少,這使得沒評上職稱的人更努力的工作,形成良性循環,所以在晉升渠道有限的前提下,增加職稱對工資影響程度,會對激勵幹部隊伍有很好的作用。

2.目標導向強。職稱對工資影響大的話,很多人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了早日評上職稱。大家為了評職稱知道幹什麼不幹什麼,比如寫論文、參與課題等等。

二、重職稱輕工齡的壞處

1.影響主業。評職稱寫論文等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很多人甚至無暇顧及自己的工作,這就違背了職稱設立的初衷。尤其是教師隊伍,不按教學能力和工作經驗算工資,而主要以職稱算工資,使得很多教師為了評職稱參與一些沒有必要的活動,搞得精疲力盡,哪還有多餘的精力教學。

2.評上大吉。很多人把職稱當作目標,評上了萬事大吉了,工作激情大幅減退。然後新人再為了評職稱而努力,評上了接著又縮減工作熱情。這種惡性循環是極其不利於工作的。

綜上所述,機關事業單位的職稱與提拔相似,所以應該增加職稱對工資的影響,來提高工作積極性。教師隊伍的主責主業就是教書育人,要大幅降低職稱對工資的影響,而提高教學能力、教學經驗(工齡)的比例,相信受益的將是更多的孩子。


報聲平安


工齡代表一個人的工作時間的長短,是對本單位的忠誠度,這就是一個人在本單位的資歷,當然應該加工資獎勵了。職稱代表一個人在本職工作的技術和業績水平,標誌著一個人在本崗位上的能力和水平,當然也應該給加工資,二者都應該加工資,但到底應該加多少,持有多大的比例比較合適卻是因領導者的不同而不同,這裡邊是有很大講究的,弄不好把好事變壞事,花了錢反而沒有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大家的意見更大。我以為就一般而言,給職稱加的工資應該高於工齡工資,為了激發員工的上進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