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激励着你熬过高考?

new2js


因为我是农村出来的,除了高考或许有改变命运的可能,别无选择。我没有退路,只能逼着自己向前。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高中的岁月其实有很多幸福的回忆,你会发现,那时候的我们,很单纯很天真,只要努力学习,搞定成绩就可以了,什么都不用担心。那时候的朋友,没有那么多现实利益的纠葛,没有那么多现实或虚荣的心思。毕业了,发现很多人都已经不再联系了,勉强凑起来的同学会,也觉得气氛尴尬无话可说,除了几个还保持联系的同学,其他的也不愿意再花费精力去维系了,已经没有校园时的感觉了。经常听到朋友说,后悔当年没有努力读书,把自己的人生输的一塌糊涂,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希望还在校园里的少年们,好好珍惜你还可以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等你踏入社会,你会发现,想要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真的比校园时代难太多了。


幸福夏小洛


如果说,苦难是一笔财富,高考与我而言,可不是一般的丰厚。所有的不容易不是高考这件事苦,而是有一段时间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精神折磨使我几近崩溃。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现在回想起来,也真是不容易。那是什么激励我熬过来了呢?

第一,爱。

父母之爱

我的父母对我的爱是润物细无声。他们从来不会因为我的考试成绩不好,骂我、打我或指责我。他们会给我的是心灵上的安慰,他们会一直鼓励我,相信我,让我不要轻言放弃。在我那段时间经常请假回家的日子里,他们就算明知道我因为怕学习而撒谎请病假,妈妈也不戳穿我,而只是精心给我准备好吃的,耐心听我发泄心理的郁闷。这样宽容的爱使我在人生黑暗的低谷找到了光亮,心生愧疚,觉得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我逐渐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姐妹之爱。

那时候我的姐姐正在读大四,她时常写信鼓励我,她也是我的精神支柱。考试不好时,我就常常给她打电话,哭诉,我嚷嚷着觉得自己不行了,觉得前途一片迷茫。姐姐就会以经验之谈告诉我,她们的高考同学是怎么熬过去的,有多少人坚持下去就鲤跃龙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光耀门楣;有多少人坚持下去,成功逆袭,高考成了班里黑马,何况我本来底子就不错。

老师之爱。

我们的软老师(班主任)很温暖。她的教育是民主的,不喜欢说教。她每每都让我们班班干部着集大家开学习动员会。同龄人的心声,同龄心的鼓励,同龄人之间你追我赶,永不服输的精神,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鼓作气,努力向前。阮老师告诉我们,高三,只做三件事:吃好,睡好,学好。我们班在阮老师的六字方针下,心有梦想的拼搏着。当学习成绩起伏不定时,老师并不会斥责,更不会特别关注让学生压力大,而是时常给以鼓励的目光,带着相信的神情,让我们一直精神上积极而有热情的持续学习。

同学之爱。

那时候我情绪低落,同学怕我出事,拉我一起住(我们是走读生,自己在外租房子),晚上一起熬夜学习;周末不回家的话,也一起自习;一起分享学习方法,总结考试得失。总之,就是避免我一个人待,避免我一个人孤军奋战。同伴人的鼓励和关切更有说服力,使我慢慢无暇抑郁,只顾学习之事。

第二,榜样的力量。

小时候,我比较调皮,姐姐一直属于乖乖女。姐姐一直是妈妈口里的好孩子。记得她们那时候,全校一个年级能考上省重点高中没几人,

––那一届也就四、五个人吧,其中就有姐姐。而上了省重点,意味着一只脚跨进了大学门。我就向姐姐学习,上了初中特别努力,终于也如愿以偿的上了同一所高中。而眼看上大学悬的时候,我时常暗示自己,要努力,不能放弃,要像姐姐一样上大学。上大学的信念在我心里深深的扎下了根,即时那很低谷的时候,我也心底有一个声音,要努力上大学。

第三,坚强的信念。

人,可以郁闷,可以流泪,可以偶尔放松,但心里的信念不能崩塌。即时那时候有几次模拟考试我都成了年级倒数了,我心底始终有个声音:我可以,我要上大学。我在家人、老师、朋友给予的鼓励和爱中,不曾觉得孤军奋战。真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当信念再一次坚定了我的意志,多少个挑灯夜战,多少个路灯下读书,多少次认真听讲,多少次修改错题;多少次我流着眼泪,给姐姐打电话打爆了电话卡,––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迎来了微笑绽放的一天:做题的准确率越来越高,总分越来越高,逐渐超过了往年的一本线。甚至于最后一次模考,我的准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最后一次模考只做了选择填空)。

带着这样满满的自信,我走进了高考,迈入了新的人生……

结束语: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当我们身处逆境的时候,也许就是绝地反击的最佳时刻。而那几步包含的理解、支持、爱是无比珍贵,那几步自身的坚强的信念是无比重要。





中学数学杜老师


高考的前一个晚上,我和我妈打了一通电话,我很平淡地和她说,如果考得不理想,就来年争取考清华。虽然只是一句调侃话,但是至少让自己没有那么紧张。虽然高考已经过去了两年,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考英语时的情景,大约一个半钟的时间,我就把试卷做完了,用十分钟的时间迅速检查了一遍,我开始看着墙上的闹钟发呆,看着分针一分一分地走动,铃声响起的哪一瞬间,那种无比轻松如释重负的感觉我永生难忘。


大脸哥来了吖


96年参加高考,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时就读的是农村的一所普通高中,当时我们那个学校校风非常好,校长重视升学率,任课老师教学也很卖力,每天晚自习各科老师都抢着时间到教室里去发练习卷,当然那时的我们也很努力,目标也明确 就是要考大学,每当教室的晚自习灯熄火了以后 还有很多同学在教室点蜡烛继续复习,当年我在的那个班同学后来有三分之二居多的都考取了大学(包括落榜后又复读的,还有几个同学去安徽异地高考的,安徽的录取线要比我们江苏低一些,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外校的复读生到我们班就读,高考时跑到了东北那边参加高考,居然考取了在江苏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要知道他复读了好几年才考取,我们那时都戏称他为八年抗战老红军)。

现在回想起来 那时激励我们考取大学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明确的目标,大家都奔着考大学这个目标来读书的。

二是整个学校有拼博氛围,校长负责任,教学老师很尽力,班主任更是天天鼓励加油。

高中三年是我人生中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令我现在回想起都会很感怀。

峥嵘岁月,只待回忆。


金榜高考交流


现在回忆起高考,那个时候真的特别不容易。是什么激励着我熬过高考,想应该是下面几个方面:

老师的鼓励

自从进入了高三,老师都经常给我们鼓励加油。因为那时候开始练习理科综合。而在这个时候我们班上的很多同学都感到很有压力。

一是因为时间不好分配。刚刚练习理科综合,不知道如何分配好时间,总觉得自己的题总是做不完,还想做好多的题。

二是理科综合成绩不理想。当时班上好多同学可以考240来分。而大部分同学都徘徊在180分左右。总分加起来也不过是530来分,这样是完全不能考上大学的。

三是每天题海战术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进入高三除了卷子还是卷子,有时候看着卷子都想吐了。

老师看见我们压力很大,也经常给我们心灵上的鼓励。还会给我们分享他在大学的生活。我们的老师本科是沿海的一个学校,他们的学校有很多的美食,而且非常便宜。不仅讲大学生活,还讲他们的研究生生活,他的导师对他们非常好,让我们非常羡慕。


自由自在的生活

高三的时候都会起来的很早,晚上也是比较晚才下能下晚自习。中午的时候自己很想多睡一会儿,但想着自己还有那么多的作业没有做。只好撑着爬起来。感觉自己已经受够了那样的生活。好想每天自由自在的,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每当在有困难的时候就会想到考后美好的时光。自己一定要努力过了高考就好了。有时候想着想着脸上都笑起来了。

同学的努力

虽然有时候很想放弃因为这样的生活真的很苦,可是每当这个时候,抬头一见旁边的同学正在奋笔疾书。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尊心。看到别人那样的努力,可是自己却在打退堂鼓。这个时候心里就满满的愧疚感。因此一定要让自己也要像别人那样刻苦学习。别的同学都可以克服困难,相信自己也可以。

总结

高考前几个月真的很辛苦。没完没了的卷子。对未来也是充满未知。每天头脑里面就是一定要多考几分。有时候考的不好,每天都垂头丧气。参加高考的你希望能够鼓起勇气跨过这道难关。过了高考,至少有一个暑假你就可以不用那么努力。加油!


黄色的冰


吃过苦,化为高考学习动力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初一开始被妈妈抓去田里种地,锄头比我高。学挑水挑粪。各种农活体验过。夏天汗流狭背,冬天冻得瑟瑟发抖,被蚂蝗咬得哇哇大哭。总是被晒黑,好不容易养白又晒黑,整个就是丑小鸭。

爷爷奶奶是教师,会接我去学校住。和教师子女一起玩各种游戏,看书,看电视,体验好完全不一样生活。

妈妈说不努力学习,你就得过一辈子农村生活。如果考不上大学,不让我补习,早早嫁人。

为了改变自己命运,努力学习。


夏莲老师


正好我现在坐在理发店理发,旁边一个高三孩子,今年高考很可能延期了。我觉得这届高考生才是最难熬的,因为全靠自制力。

所以我想说,靠什么支撑?就是随大流,大家都在学,都在拼命,你就不觉得苦,这里有一个环境问题,不恰当的比喻来说,就像奴隶,大家都不反抗。

要说内在动力,长得丑,家境不好,改变命运的诉求很强烈。

我觉得人真的很有潜力,逼到了份儿上,我们什么苦日子都能度过,拿出当年高考的劲儿,什么工作做不好,什么命运改变不了。


英语不好长得好


是内心的不甘落后,是对他人的一种暗自较量,是对己负责的一种态度。高考将至时,我与班上的一位同学从原先的吵吵闹闹变成了最后的形同陌路,人啊就是这么奇怪,也正是因为我们关系的变化,促使我下定决心,以后有什么问题都不再问她,于是产生了暗自较量的心态,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虽然从此再无交集,也谢谢她吧。


是海怎样


想想我的高考,已经过去了太多年,那时高考压力没有如今那么大,虽然也是早自习晚自习,住校生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苦,但当时也并没有煎熬的感觉。

 

首先是要调整好心态,在高三时候,其实大家心里都有自知了,大概能考上哪个类型的大学,这个是自己的保底,在这个基础上努力上进,学到的都是赚到的。有了这个心态,心情就会放松很多,每天投入的学习都觉得自己很赚。

 

其次对于大学的憧憬很重要,毕竟上大学也意味着迈向成年人,自己可以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和生活了,有更多自由空间等着自己去发挥,更会认识很多天南海北的人,那些人可能会成为自己一辈子的朋友和爱人。想想都是值得期待的。大学时代,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代。为了那个美好时代,现在辛苦一些又有何俱呢?

 

珍惜当下单纯的时光,向着新起点迈进,这本身就是一种动力。放弃“熬”的想法,想想每天自己都赚到了,用十足的精神迎接高考前的每一天吧!


行走的鹤妈


我想,高考无疑是最为公平的“国考”了。

它是一个不用拼爹,只要拼自己的筛选性考试。

对于没有背景,父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这是大多数寒门考生的共性。

而“以考分从高分到低分优先录取”的高考录取规则,无疑是“裸考”的出生于农家寒门的莘莘学子最大福利。

再说,高考优胜劣汰,是改变命运最佳的上升通道。

因此,所谓的高考激励,正如“抖音短视频”的段子所言: “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逃离的地方。”

这种渴望“逃离”,就是无言的激励!

也是一扇求知饥渴的窗户。

这种对“逃离”的渴望,已经改变了很多高考人的命运,并且,每年依然在改变着越来越多的高考后继者的命运。

逢升必考,是用人之道,是筛选之道,也是“能者上庸者下”的参政之道。

愿这种高考的激励,让饱受煎熬的考生,浴火重生,向诗和远方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