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买进口车为什么这么贵?

尤雅玲


国内进口车算是便宜的。贵从何来?国外节目,一台多少先不说,到国内想要售卖,必须跑废2台车,认证3C,这些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花钱了还不一定能够过得去。如果暴力利润估计很多人都会做。而且进口车进到国内得到实惠的是消费者,打破垄断行业。4s店一台奔驰GLS450目前还是加价销售,进口车不需要加价,裸车提车即可,相对目前进口车已经很成熟!


郑州港大奎汽车Vlog


外国农用车为何价值百万? 进口车主为何彻夜心疼? 豪华SUV为何屡屡涨价? 平行进口车无处保养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敬请关注今晚《视知车学院》特别节目:《外国40万的车国内卖100万,钱都让谁赚去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5916\\u56fd40\\u4e07\\u7684\\u8f66\\u56fd\\u5185\\u5356100\\u4e07\\uff0c\\u94b1\\u90fd\\u8ba9\\u8c01\\u8d5a\\u53bb\\u4e86\\uff1f.mp4\

视知车学院


哈哈,垄断知道吗。


欲计无舟


在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中,不合理的暴利是难以容忍的,但长期以来,受现有特殊

政策

照顾,进口车企在中国以特殊的方式挣得盆满钵满,却理直气壮、心安理得。现在,是破解暴利问题的时候了。

近期,针对进口

汽车

品牌的反垄断调查正如火如荼,把进口

汽车

暴利问题再次摆在公众面前。

有媒体发布调查称,同款进口汽车在

中国

卖100多万元,而在美国的价格仅约合

人民币

35万元,其中间差价可达3倍甚至更多。通过一组国内外车价的对比,进口车在国内外的售价确实有着巨大的差距,即便扣去了各种税额,中间的差价依然大得惊人。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上半年我国进口汽车超过50万辆,假设每辆车在总经销环节的平均利润为10万元,国外车企仅在2013年前六个月就从中国赚取了500多亿元,有媒体戏称此为“中国式暴利”。

那么,进口汽车为何在

中国会

有如此高的暴利?

暴利产生的三大原因

经对进口汽车影响价格的各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笔者认为,除了

汇率

这一影响较小的因素之外,进口

汽车中国

式暴利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市场供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私家汽车已经成为人们过上小

康生

活的“标签”。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特别是高端进口汽车销售市场需求强劲。

然而,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占有极少的市场份额,难以与进口汽车相提并论,在中国消费者的

刚性需求

下,进口汽车甚至出现供难应求的火爆局面,在此情况下,进口车企自然会不断提高车辆价格,以此挑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神经。然而,即便如此,也难以得出进口汽车的价格比国外畸高的答案。

其次是各种税费。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进口汽车税费的构成为25%的关税、17%的

增值税

,和最高40%

消费税

(按照排量分为7档)。

税收

约占最后售价的20%~30%。很多人认为中国政府为保护国内车企,对进口汽车征收较高关税,才造成进口汽车价格高于国外。

然而,有关数据显示,按照中国的

税率

,一辆进口车应缴税额最高为车价的1.4375倍,排量3.0升左右,税额为车价的0.95倍,照此计算,整车价格不应该超过国外市场的2倍,但很多车价均达到3倍以上。

进口车在国内外的售价有着巨大的差距,即便扣去了各种税费,中间的价差依然大得惊人,其中大约有30%至55%加价,由此可见,税费虽是导致进口车高价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第三是特许经营。

中国加入WTO之后,进口汽车大量涌入,为了规范内地汽车市场,商务部于2005年制定并开始施行《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

》第六条规定:“同一汽车品牌的网络规划一般由一家境内企业制订和实施。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境内销售汽车,须授权境内企业或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境内设立企业作为其汽车总经销商,制订和实施网络规划。”这就是总代理商

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进口汽车流通经销服务领域普遍实施以4S店为基础的单一模式,进口汽车厂家也因此获得了对进口汽车的绝对

定价权

,同时获得了以总代理商制度为核心,并能够统一销售网络和渠道的权利,即特许经营。笔者认为,这是进口汽车中国式暴利产生的根本原因。

特许经营与纵向价格垄断

特许经营最早起源于

美国

,根据中国商务部定义,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的一种

经营模式

4S店是在1998年由

欧洲

引进的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 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种销售方式,类似于独家销售、独家购买和选择性销售,它是交易当事人使用最多的纵向非价格约束经营模式,在

欧美

国家,只要不涉及价格因素,特许经营便无可非议。

中国商务部制定的《

办法

》所确立的以4S店为基础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由于具有推动企业进入市场、减少搭便车、遏制价格飞涨、改善售后服务等积极因素,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可行的。

而在中国经济多元化的今天,在进口汽车领域依然奉行汽车特许经营模式,由于汽车流通经销服务领域只有单一的4S店渠道,汽车流通的各环节的价格由车企和总经销商严格制定,笔者认为,这种涉及价格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纵向价格垄断行为,该行为起到了纵向限制的消极影响。

首先,特许经营为区域划分、封锁市场提供了便利。由于特许经营赋予各进口品牌汽车厂商、境外总经销商对国内销售商的最高

控制权

,同时,还可以通过既有渠道轻易获得独家经营的权利,这就为进口车企和总经销商进行区域划分、封锁市场提供了条件。而区域划分、封锁市场将会导致同一车型在不同区域执行不同的价格,却难以在不同区域内

自由

交易,因此,在不同区域之间难以形成充分、有效的竞争。

其次,特许经营推动了价格

卡特尔

。特许经营如不涉及价格因素并不违法,对于一个本着善意且诚信经营的厂家来说,设置其产品的指导价格也无可非议,但如果其设置价格时,与自己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了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或者与交易

相对人

达成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时,就构成价格卡特尔。

而今,在中国进口车领域,从进口到维修的多个环节均受到车企和总经销商的价格约束,特许经营成为车企和总经销商进行价格卡特尔的推手。

由此可见,在中国进口汽车领域实施的特许经营模式已经充分暴露其存在的弊端,而相关机构在制度的修订上难以跟进。市场环境在快速改变,当互联网在逐步改变人们的

消费观念

的时候,网上售车也逐步步入人们的消费视野,但特许经营依然桎梏汽车网店的兴起,特许经营为进口车企进行纵向价格垄断提供了有利条件。


小菜比们


大家其实没必要这么激情四射的开骂~个人觉得原因很简单,这是在保护自主品牌和自家企业的利益,同时高税收还能给国家带来可观收入,国家何乐而不为(本人并不知道政策的好坏或对错,只是瞎猜哈),如果进口车价格大幅下降那合资车型的价格也一定会大幅下调,所以不难想象比如bba的一部分车型(比如奔驰A B C,奥迪A1 A3,宝马1 3系等等)的价格区间下探到10-25万这个水平的话...反正我肯定不会首先考虑自主品牌了,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雹宝


国内进口汽车税费高否,举个欧洲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造出大国德国,北边邻居丹麦不生产汽车,汽车全是进口的,丹麦汽车进口关税为130%,商品消费税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