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女孩膽小,別人給的東西不敢接,也不敢跟陌生人說話,咋辦?

花到荼糜花事了


孩子特別膽小,其實說明了她的內在安全感的缺失自己不自信造成的!

我女兒小時候有段時間也特別膽小,經過我們的努力!現在非常大方,敢於交朋友,在學校也很活潑開朗

但當她還很膽小的時候,千萬不能教訓,挖苦她,在她面前一直強調她膽小害羞,這樣她的潛意識會更加認為自己就是害羞,膽小!

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親自示範給她看如何去面對陌生人,如何去跟小朋友打招呼,不停的鼓勵她。

給她講一些關於勇氣的繪本,這樣慢慢的只要她邁出了第一步就誇獎鼓勵她,她就會越來越有信心了!一定不能著急,家長越著急越沒有效果,還會適得其反



丁丁媽的育兒經


和我家大寶小時候一樣,比較膽小。

我家一寶是女孩子,現在快8歲了,小時候也很膽小,被欺負不聲張,不願意當眾講話,不敢一個人出去玩,別人給的東西不敢接,也不敢和陌生人說話。

2歲半上了幼兒園之後到現在,情況好了很多,活潑可愛,能當小主持人。我總結幾點,希望能幫助你:

1、去幼兒園的時候和老師打招呼,希望老師多鼓勵她。

2、多給她創造和人交往的機會,參加興趣班、活動,在外面多玩玩逛逛,不要總悶在家裡。

3、家人的影響非常重要,是不是某個家人基本不說話?應該多和她溝通,和外人交流,給她做榜樣。

孩子膽小有時候是天生的,未必不是好事,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這樣的孩子聰明有靈性,謹慎專注有耐心。不要苛責她,保護她的天性,同時讓孩子快樂成長就可以了,隨著漸漸長大,孩子的能力和社會性越來越強,很多你擔心的問題都會消失的。



帶娃這事兒


首先說一下,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在我三年早教老師的工作生涯裡,我見到接觸過各種性格的寶寶,每個寶寶個體都有差異,有的寶寶特別外向,看見小朋友就是自來熟,有的寶寶比較害羞,不會主動跟別人說話等等,正因為每個寶寶是如此不同,才有了多姿多彩的人生,因此,粑粑麻麻不必太擔心,只要找對方法,科學引導寶寶就好。

首先呢一定不要給寶寶貼標籤,不要說“我家寶寶膽小”之類的話,寶寶是可以聽懂的,久而久之她就真的認為自己膽小,更不愛說話。可以說“我家寶寶是小女孩,有點害羞,但是我相信她是很勇敢的寶寶,只是還沒有準備好而已”

其次呢可以多帶寶寶出去玩,多帶她社交,去公園,去廣場,去早教中心都可以,寶寶們都是比較喜歡和寶寶們一起玩的。比較害羞的小女孩,看見別的寶寶在玩,可能第一次只是看看,第二次有點心動,第三次就會想一起玩了。

這個時候呢粑粑麻麻不要著急,千萬不要一上來就說“去吧,去和小朋友們玩去吧”或者“哎你怎麼不去啊,走吧我帶你去”等,而是要給寶寶足夠的時間,讓寶寶和小朋友足夠熟悉了以後,當寶寶表現出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意願以後,不要問寶寶“我們去找他們玩好不好”,注意是不要問,而是直接帶寶寶走到其他小朋友身邊,蹲下來,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和其他小朋友去溝通交流,這個過程就是在給自己的寶寶做榜樣,再慢慢的引導到寶寶身上,讓她也開口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

最後呀可以帶寶寶增強適齡的運動,跑啊跳呀都可以,注意是適齡不要太難的運動,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例如比賽或者其他,當寶寶完成以後,一定要及時的大聲的非常肯定的鼓勵寶寶,對她說“你真勇敢”,可以貼一個勇敢的標籤,要知道寶寶都是鼓勵出來的呦~

當寶寶變得非常勇敢,當粑粑麻麻給寶寶做好了榜樣,當寶寶已經準備好的時候,相信這些都不是問題啦~


小冰棒棒棒冰


可能是與外界接觸太少了。多帶小朋友逛超市,逛商場,去小朋友多的遊樂場所,家長引導跟其他小朋友玩。像我家閨女現在快兩歲,就喜歡到人多的地方玩。我公婆在菜市場附近做早餐生意,旁邊有小學。我經常帶閨女去店子裡玩,每天都有很多小學生路過,她很喜歡跟那些哥哥姐姐玩,天天追著要跟那些哥哥姐姐玩。菜市場那些賣瓜果蔬菜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也很喜歡我閨女,經常會給些新鮮的瓜果蔬菜我閨女,給她吃,逗她玩。我也經常帶她去商場遊樂場所玩,逛超市等等。現在我閨女都不喜歡待在家裡,就喜歡出去到人多的地方玩。


範琳78500539


2歲寶寶會增加好多恐懼心理,比如小時候特別喜歡聽的音樂,2歲左右聽得時候能害怕到崩潰大哭,還有小火車經過的嗚嗚聲,他也會說“害怕”,樓下有小汽車鳴笛,正在看書的他也可能會立刻丟下書跑到你懷裡,說“抱抱,害怕”。

所以,可以先不用著急給孩子戳章“膽小”。因為到2歲左右的時候,孩子對事物的恐懼心理,會變得個人化,他會想象出很多東西出來。

然後,再來看看,別人給的東西不敢接,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的問題,其實從個人角度來說,這並不是壞事情。

如果把“敢”去掉的話,就是別人給的東西不接,不和陌生人說話,這不正是我們經常給孩子灌輸的“安全教育”最重要的兩條嗎?而且這真的很重要。就一面希望孩子能自然熟,外向一點,一面又教育陌生人很可怕,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其實還是有點點矛盾的。

接著的情況,別人給的東西不敢接,這個別人也可能是鄰居啊,別的小朋友是吧,如果這都不敢接,怎麼辦呢?

那可能有兩種情況:一個是孩子出門接觸人的機會少了,就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玩;還有種就是爸爸媽媽都去上班了,孩子有點點失去依靠,少了一丟丟安全感。

第一種深有體會,這次疫情期間,樓下鄰居家寶寶節前特別活絡,這兩天出來特別認生,不熟悉的人不說話,所以多帶孩子出去轉轉,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玩,可以改善的哦

第二種的話,那也不可能辭職在家全天候陪著娃,但不用覺得愧疚,就下班之後或者週末高質量的陪伴也可以的。



林木木是胖媽


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天生氣質,有的孩子適應力強、喜歡冒險,有的孩子更喜歡躲在安全範圍內觀察他人,並且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

天生氣質沒有好壞之說,所以請不用為此過於焦慮。越是讓“膽小”的孩子去社交,就會造成孩子更大的心理負擔,變得更“膽小”。

以下建議但願給你一些參考:

1、2歲左右的孩子還處在平行玩耍期,不太能注意到周圍的人,他們相對喜歡自己和自己玩。但只要不過於打擾他們,他們也能接受旁邊有人。所以,建議可以帶孩子在一些社交環境下玩耍,比如小區、遊樂園、公園,但並不一定讓孩子立刻融入和其他人一起玩耍的場面,更多的觀察、跟隨她喜愛的玩耍方式;

2、孩子6歲前的思維更多是處在單維認知的層面,比如家長曾經教育過孩子,不可以和陌生人說話,不能拿別人給的東西。都會讓孩子拒絕一切不熟悉的人,即使這個人是父母的朋友。所以,要儘量給孩子多多展現世界的美好和趣味,不過分渲染陌生人、壞人,而是把安全責任牢牢抓在家長手裡;

3、當孩子在某些情況下拒絕交流和打招呼之類的時候,不要強迫孩子。但家長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做好禮貌待人的榜樣。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會慢慢地模仿。靠催促和勸說是沒有太大效果的;

4、接納孩子的情緒。包括負面情緒。當孩子害羞、害怕、傷心、失望時,對孩子說,你現在感到很害怕對嗎?或者,我看到你很生氣。然後多多擁抱孩子,相信孩子會好起來。並能從你的接納中接受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亦心育兒手記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不接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說話,我覺得應該先找原因,但是不要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這樣孩子會潛意識中也認為自己膽小,可能就會越來越膽小。

其實我家孩子本來也有這些的問題,但是現在三歲多,完全變了樣,即使回到老家,能夠大聲地跟沒見過面的親戚朋友打招呼,聊天,跟大哥哥大姐姐玩得很開心。大家都誇他熱情有禮貌,能說會道。

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1.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有的外向熱情大方,有的內斂慢熱謹慎,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去慢慢引導,而不是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這樣會讓孩子更加不自信。

2.孩子不跟陌生人說活,不接陌生人東西,可能是孩子屬於內斂慢熱謹慎型,她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觀察遇到的人和事,適應新環境比較慢,那就需要我們要多點耐心去等待,引導。

3.尊重孩子,如果別人說這孩子太膽小了,我們可以笑著要幫孩子說,我們不是膽小,只是還沒準備好。過後也要鼓勵孩子說“我知道你還沒準備好跟阿姨打招呼,沒關係,他是爸爸媽媽的朋友,也很喜歡你,相信你下次遇到她能準備好跟她打招呼說話了。”

4.看到孩子的優點,內斂謹慎的孩子比較安靜,不會大吵大鬧惹人煩,也不用擔心孩子容易被騙。

5.鼓勵小步進步,如果還有一次跟陌生朋友打招呼說話了,我們過後可以對孩子說:“媽媽剛剛聽到你叫阿姨呢,你看阿姨特別高興,阿姨很喜歡你,如果你下次叫大聲一點,她會更加高興的。”

6.陪孩子看一些關於增強自信心,勇氣的繪本故事,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難。

7.家長要做好榜樣,帶孩子出門,主動大方地跟別人打招呼說話,接受別人東西時要說謝謝,做好示範給孩子看,而不是強迫孩子做,相信孩子能做好。




Bill媽咪談育兒


我們在認為孩子膽小的時候應該瞭解一下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孩子膽小:

(1)先天因素:父母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往,孩子遺傳了父母的特點。那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允許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同時多給予孩子關心和愛,鼓勵孩子與別人交往,爸爸媽媽要做孩子的榜樣。

(2)環境因素:現在我們大多數都是住在商品房,一家一戶的封閉環境是孩子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生活空間,造成孩子孤獨,膽怯的性格。那作為家長我們要多帶孩子參加活動,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

(3)教育不當:當孩子哭鬧時,有些家經常用“鬼”“妖怪”來嚇唬孩子,還有些家長當孩子想出去玩的時候會用“外面有壞人,他會把你騙走的”等話語來打消孩子的念頭,是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是要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的訓練,帶孩子外出時隨時隨地教給孩子自我防範的方法。

(4)切身的體驗:當孩子滿懷信心地在家長面前表現自己時,得到的不是表揚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喪氣,沒有自信。我們家長呢要相信孩子,多讓孩子動手,多鼓勵父親來帶孩子。

還真膽小是多方面的,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膽小,不斷地鼓勵孩子讓她越來越自信。





歡歡老師育兒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我特別想說:要尊重孩子天然的個性。

我家裡有兩個孩子,完全相反的兩個性格,一個外向但是軟弱,一個內向但是強勢。

所以我感覺性格這個東西,天生就是有差異的,作為父母首先要尊重這種差異。

孩子膽小,不敢接陌生人的東西,不敢和陌生人講話,這些並不是什麼壞事,在心理上我們要認識到這一點。

只是作為家長,難免會膽小孩子以後在社交方面的能力,這也可以理解。所以如果想要改變,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試試。

1.家庭環境。給孩子一個比較溫暖比較熱鬧一點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的安全感更強一些。

2.帶孩子外出的時候,不強制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但是家長可以自己和陌生人交往。孩子信任家長,所以也會信任家長的行為。時間長了,從觀察到模仿,這是一個過程。

3.孩子其實都是最自然的外交家。可以通過分享食物或者玩具的方式,讓孩子去和別的小孩子接觸。從孩子接觸孩子開始,再到接觸大人,這也是一個過程。

4.帶孩子讀繪本或看視頻的時候,刻意加強一下這方面的教育。

5.鼓勵孩子的每一個進步,跟別人說一句話,一個分享,都值得表揚。

孩子的教育都是有心的父母在觀察自己孩子的特性的基礎之上慢慢培養的,不用焦慮。



雲生活2020


孩子這是在自我保護,也不要輕易就把孩子歸類為膽小、自卑的行列,她所需要的不過是一點時間。

2歲孩子為什麼更膽小一些?

通常而言,2歲的孩子會特別膽小,顯現為對媽媽特別粘,沒媽媽在就會顯得非常不安,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心理發育過程。

1. 客體永存性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正在理解看不見也存在的概念,他認為看不到媽媽了,媽媽就消失了,而2歲這個時期又是特別粘媽媽的時候;

2. 完成親子分離

孩子正處於認識並且接受真實的自己很弱小,而同時與媽媽又是兩個獨立個體的過程。

簡單點來描述的話,就是前一個階段的孩子認為自己很強大、無所不能,但是現實生活又是那麼殘酷,讓他認識到自己只是個孩子,即信心受挫。對著一個自己毫無能力的世界,他就會有一定的心理退行,甚至比嬰兒時期更粘媽媽,更需要安全感。

不要強迫孩子,給他一點時間去接受就可以了

以上兩種原因,其實都是一個過程的實現,在遇到孩子“很膽小”,這不敢那不敢的時候不要輕易給他貼上標籤(諸如嘲笑孩子膽小鬼、沒禮貌等)。

他所需要的是自己一點觀察和接受時間,當他認知到對方是好意,對方沒有威脅的時候,他就會願意去接受這些新事物。

而我們能做的,是加快他們對此的認知,我們可以接過對方的東西,乃至大方的先幫孩子嚐起來,和對方友好的談話,釋放出愉快安全的信息,孩子會以母親的反應行為為媒介,進而更快的接受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