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林斯顿学神到耶鲁最年轻教授,原来美国名校也不总是傲骄

1982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的恽之玮,从小到大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和那个年代其他沉迷于街头玩耍和小人书的80后小孩不同,恽之玮的童年更多的是与数学为伴,说是天赋也好,后天的兴趣养成也罢,恽之玮对数字的喜爱,注定了他的不平凡。

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还拿到过华罗庚数学竞赛一等奖。进入初中以后,更是前前后后拿了6个省级、国家级的数学竞赛一等奖,高中期间入选奥数国家队,并作为代表拿到了国际奥数竞赛金牌……

2004年从北大毕业的恽之玮,顺利拿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从普林斯顿学神到耶鲁最年轻教授,原来美国名校也不总是傲骄

凭借其出色的学术能力,恽之玮在学业完成之后,也成为美国各大名校竞相争抢的人才,不仅受聘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职工作,还成为耶鲁大学数学系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2017年在美国加州举办的科学第一大奖科学突破奖颁奖盛典上,与青年数学家张伟一起荣获“数学新视野奖”。

从普林斯顿学神到耶鲁最年轻教授,原来美国名校也不总是傲骄

从普林斯顿到MIT,再到耶鲁,这些在全球无数学子眼里高不可攀无比傲娇的世界顶尖名校成了恽之玮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面对如此耀眼的成就,恽之玮的求学、科研经历也是被众人关注,他所讲过的每一句话,也成为了众多学子争相学习的“圣经”。

“其实我只是把自己的爱好发挥到了极致而已,我喜欢数学,喜欢沉迷其中,它能让我的心安静下来,比起拿到的那些奖,研究每一道难题本身就能给我带来很大快乐”,发自内心的热爱,比起取得的结果更重视过程,其实恽之玮的思维方式恰恰和西方教育所提倡的成长型思维不谋而合,这也正是他之所以能在求学阶段收获各大顶尖名校青睐的原因。

最近几年,美国名校的录取率屡屡跌破新低,尤其是藤校对于中国学生的录取数量更是稀少,面对一年又一年的“最惨申请季”,许许多多怀揣着名校梦的学子也变得越来越焦虑和迷茫,不仅是学生,许多家长也跟着劳心费神,投入巨大心里却没底,其实究其原因还在于大多数中国学生和家长不明白美国大学的招生“套路”,例如在每本申请阶段,在填写申请表格以及个人文书阶段,许多学生展现的自以为是优点的东西,在美国名校招生官眼里反而成了致命的缺陷。不清楚招生官究竟喜欢什么类型的学生,中西方文化以及教育传统的差异,让习惯了中式思维的同学和家长面对美式思维的考验屡屡受挫。

从普林斯顿学神到耶鲁最年轻教授,原来美国名校也不总是傲骄

对此,曾负责纽约大学招生工作的Ryan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从他认为中国学生最缺乏的一点上提出了建议——

保持好奇和探索。好奇心是人类的本能,其实越小的孩子对外界的好奇总是越旺盛,然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接受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之后,对事物的好奇能力却越来越低,即使有的学生还能保存一部分的好奇心,然而面对程式化的学业目标,也很难让自己的好奇心得以发展,探索也就无从谈起。许多中国申请者,都有着非常漂亮的成绩,各种履历也都很精彩,但是很难从他们的文书或者面试交流里感受到他们有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或者做出自己影响的欲望,这一点非常可惜,因为越是精英的高校里,越是高级别的学术或者科研项目,都对学生的发现探索能力要求很高。

因此想要申请到理想美国大学的同学,在这一点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大家不妨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也许深耕之后,你就会发现,即使自己没能像恽之玮一样成为国际知名的数学家,也会在别的地方发光发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