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身衣和美体内衣发展的历史

美体内衣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臣子和宫女们都要时时勒紧腰带保持细腰状,那个年代的束身之物应该算是美体内衣的雏形。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于是产生了一种无带内衣——“诃子”。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现在内衣外穿的方式其实可以追溯到唐代。这时候的内衣功效已经有点接近今天的美体内衣了。


塑身衣和美体内衣发展的历史

明代的内衣“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塑身衣和美体内衣发展的历史

近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的内衣是小马甲,小马甲形制窄小,通常用对襟,襟上也施数粒扣,穿时将胸腰裹紧,显出的效果凹凸有致。可见各个时代内衣都有塑身美体的诉求,只是还没有明确的美体内衣提法。

服装设计师克里斯汀狄奥曾说:“如果没有塑型内衣,就没有服装工业。”文献记载,西方中世纪时期便有紧身褡,虽然无从考证这些早期的紧身褡和后来的紧身褡式样是否相仿,但可以肯定它们要达到的修身目的是一致的。

16世纪时,产生了铁、木头制的紧身胸衣。到16世纪末期,人们才开始使用鲸髦、钢丝、藤条等来制作紧身衣,他们对其功能的理解不仅为遮体保暖,更多是用以塑造身体曲线。那时内衣设计得极为复杂,穿一件内衣,可能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

19世纪中期,塑形内衣的制作产生了重大变革,内衣上的带眼改用金属环,印度橡胶与塑胶取代了鲸骨作为撑骨质材。1850年,英国引进胸前系扣的紧身褡,需要仆人服侍穿着的背后紧身褡慢慢便被淘汰。这种紧身褡慢慢发展演变就成了当今的美体内衣。


塑身衣和美体内衣发展的历史


可见,拥有完美身材,展露傲人曲线,是不同年代、不同地域女性共同的梦想与追求。这个梦想原本是甜蜜而美好的,但因众多为美体“献身”的例子而蒙上一层阴影。这也给爱美的女性敲响了警钟,失去健康和生命,所有的美都没有意义。

美体内衣业现状:横看成岭侧成峰

   内衣大师萨维耶曾说:“21世纪美体修形内衣的出现,将带给女人一场观念的革命。”1994年左右,日本将这种带给女人观念革命的现代塑身内衣制作技术传到台湾,进而传入大陆。而国内女性真正开始广泛熟悉塑身内衣是从2000年婷美的强势广告宣传开始的。

很快,根据“流动性脂肪移动原理”和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塑身内衣,以其具有矫正体形,调整脂肪的分布,使身材曲线优美、比例均匀的功能特别受到20至45岁的青中年妇女和产后女性的青睐,一时成为了内衣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塑身内衣最火的2000-2001年,不少人看中这个市场丰厚的利润而纷纷投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在较长的时间里,由于处于无标生产状态,导致市场商品概念混乱,功能任意夸大,质量参差不齐。不过随着针织塑身内衣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市场有望逐渐规范。


塑身衣和美体内衣发展的历史


  价格普遍偏高 价位差异原因何在

   目前市面上塑身内衣品牌繁多,其中不乏产自日本、台湾的高档品牌,一般价格都在5000元上下,最高的可卖到上万元,高低价位的落差很大。很多消费者对近20倍的价格落差存有疑问,专业人士介绍,导致价格差异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面料成本不同。每种品牌原料的价格差异很大,优良的塑身内衣所用纤维具有高科技含量或是专利技术的特种材料,如一些品牌宣传的远红外线、负离子等,但是一般来讲加入莱卡的织物应用最广。据介绍,优质的面料主要从日本、欧美国家进口,生产成本高。

   其次,设计因素导致不同价格。塑身内衣讲究剪裁,比如选用斜裁,加入记忆合金等特殊工艺设计的价格就比普通的高,此外某些知名品牌采用立体的设计裁剪、力学计算,尺码更为细化,不管高矮胖瘦,都能买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款。

   再次,高档塑身内衣附加值比较高。塑身内衣的款式和型号都要美体师根据顾客目前各围的尺寸,年龄及身体老化程度等数据,挑选出适宜的内衣。并教你如何用手挑拨脂肪,要求顾客每天必须穿着的时限,过一段时间后对顾客进行复诊检查,看调整的效果是否理想。这些塑身效果有保障、售后服务到位的高档产品自然价格不菲。


塑身衣和美体内衣发展的历史


消费趋势:走出误区 理性选择

如今,美体内衣在我国的消费市场慢慢走向成熟。女性对美体内衣已从最初追逐的狂热中冷静下来,对美体内衣的选择也更理性更谨慎。不可否认,美体内衣的确能在短时间迅速修正形体,具有“立竿见影”的外在效果。

美体内衣与普通内衣的不同在于美体内衣凝聚了人类在结构力学、人体工程学、新材料学、纤维学、织造技术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一件好的美体内衣不但要有好的面料和剪裁,其制作工序也相当复杂,其中某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它的效果,因而生产商对质量的把关显得尤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